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袁紹和董卓的路線斗爭
莫為天下先
>《兩漢》
2022.10.13 湖南
關注
伯陵說:
這是東漢到三國歷史進程的第二篇,
上篇的傳送門——
《
亂世到來以前,一切都有痕跡
》
4
自從“黃巾起義”以后,漢靈帝開始關心軍事,前文說的漢靈帝大閱兵,就是發生在“黃巾起義”以后的事。
為了加強洛陽朝廷直屬的軍事力量,漢靈帝在公元188年成立西園八校尉軍,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等等。
這支軍隊歸蹇碩統領,而蹇碩直接聽命于漢靈帝,可以說
西園八校尉軍是漢靈帝的直屬禁軍。
憑借這支軍隊,漢靈帝命令大將軍何進也歸蹇碩指揮。
成立西園八校尉軍,漢靈帝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所有人,朕要收兵權了,不論過去、現在、未來,皇帝永遠是軍事力量最強的人。
可能漢靈帝也察覺到,袁紹入何進幕府意味著士族和外戚結盟,他本能的感覺到皇權受到威脅,于是在地方叛亂四起和洛陽政局失衡的情況下,成立了西園八校尉軍,削弱大將軍何進的權力。
而在不久后,漢靈帝又做了兩項部署:
升衛尉董重為驃騎將軍。
想改立皇次子劉協為繼承人。
董重是漢靈帝母親董太后的侄子,屬于不次于何氏的外戚家族,而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的。
這兩項部署,再加上漢靈帝將劉協托孤給蹇碩的決定,意思很明顯,
那就是以董家為外戚領袖、蹇碩為宦官領袖,共同輔佐劉協,以此來消除袁氏士族和何氏外戚結盟的危險。
漢靈帝很清楚,外戚和宦官結盟才能拱衛皇權,單獨拎出哪一個來,都不是士族的對手。
可以說,為了拱衛皇權,漢靈帝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人力不可逆時勢,那些積累了百年的恩怨,總要來一場清算,這種事雄才大略的領袖都難以避免,更何況中人之姿的漢靈帝呢。
公元189年4月,漢靈帝在嘉德殿駕崩。
根據漢靈帝的遺囑,掌握西園軍的宦官蹇碩,準備先殺何進兼并軍隊,掌握洛陽的大部武裝力量,然后和董重一起擁立劉協。
于是蹇碩派人請何進入宮議事,到時候摔杯為號,刀斧手一擁而上殺何進。
但蹇碩的情報工作太差,他不知道麾下的司馬潘隱是何進的舊相識,等何進一臉懵逼的進宮時,潘隱向何進擠眉弄眼。
何進一拍腦袋,臥槽不對勁,趕緊回。
何進出宮,蹇碩便徹底失去殺何進的機會,而皇位不可能長期空缺,那么皇長子劉辯便順理成章的繼位,拜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共錄尚書事,何太后臨朝稱制。
這時的東漢局勢,和陳蕃、竇武、竇太后時期簡直是一模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現在有兩家外戚、洛陽有兩支軍隊。
一山不容二虎。
何進要做實權的大將軍,必須除掉蹇碩和董重,汝南袁氏要實現士族的野心,必須先輔佐何進剝奪蹇碩的兵權,然后借何進之手誅滅宦官,失去宦官的制衡,何進只是隨手可以扔掉的工具。
殺掉蹇碩進行的很順利。
蹇碩聲稱得到確切消息,何進和士族要聯手誅殺宦官,勸其他宦官效仿20年前的故事,騙何進入宮,先下手為強。
但選何太后進宮的郭勝,自認為對何氏有恩,便和其他宦官商議:“我們投資何氏都這么多年了,現在殺何進豈不虧本,留著何氏才能和外戚結盟,聽蹇碩的有什么好處?”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郭勝是對的。
于是宦官和何進聯手殺蹇碩,兼并了蹇碩統領的西園八校尉軍,蹇碩成了宦官給何進納的投名狀。
隨后何進上奏:“藩國王后不能留京師,請董太后遷回本國。”奏書發回尚書臺,何進和袁隗親自蓋上大印,排擠董太后的奏書就此生效,董氏外戚失去法定權力。
一個月后,董太后暴崩,董重免官自殺。
漢靈帝去世不到一個月,生前的政治布局便全盤崩潰,洛陽成為何氏外戚、袁氏士族的天下。
所有的障礙都排除掉了,士族的謀劃便將走出最關鍵的一步。
5
其實何進和袁隗剛執掌東漢政權的時候,袁紹就勸何進,效仿20年前陳蕃和竇武的故事,起兵
“悉誅諸宦官。”
注意,袁紹的主張依然是全部誅滅,絲毫不留余地。
這里面有沒有太傅袁隗的意見,史書上沒說,但我傾向于袁紹和袁隗商量過。
一個“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家族,牽一發而動全身,發動政變這么大的事,大家長袁隗不可能脫身而去。
所以袁紹勸何進誅滅宦官,其實是東漢士族的共識,從陳蕃到袁隗、袁紹,這個共識從來沒變過。
有句話叫
“最大的敬意是趕盡殺絕”,
從士族對宦官的共識來看,足以說明東漢宦官的勢力多么龐大,士族對宦官的恨意多么強烈。
但是董太后和董重都死了以后,何進依然沒有發動政變的意向。
其實也正常。
何太后和何進是靠宦官起家的,相當于創業者拿了十幾年的風險投資,現在何進剛執掌政權,等于是剛敲鐘上市,宦官做為投資人正準備享受分紅呢,何進這個創業者就要一腳踢開?
從感情上來說,何進肯定難下決心,從現實利益上來講,全部誅滅宦官,士族就能靠得住?
但袁紹不著急,他有一把殺手锏。
袁紹對何進循循善誘:
“以前竇武想誅滅宦官卻身死族滅,一是因為情報泄露,二是因為禁軍害怕宦官,現在將軍統領大軍,形勢盡在掌握,應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
袁紹這句話的重點不是名垂后世,何進做為屠家子根本不在乎這個,
真正打動何進的關鍵點,是袁紹點出了竇武。
竇武是開國功臣的后人,家族勢力盤根錯節,不照樣被宦官抄家滅族,你何進有幾把刷子,能保證宦官不對你下手嗎?
要想保住現在的榮華富貴,你得先下手為強,徹底誅滅宦官,畢竟士族和外戚可沒仇。
后來很多人說,何進是沒腦子的蠢材,聽了袁紹的話準備誅宦官,結果便宜了董卓。
但問題是,
士族可以在宦官的淫威下茍且偷生,太后可以和宦官和平共處,唯獨大將軍何進不行。
因為宦官要殺外戚的話,第一個殺的就是何進,這樣的先例在東漢歷史上起碼有4個。
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何進,想到竇武的結局會怎么辦?和士族一鼓作氣誅殺宦官,還是把生死寄托在宦官的身上?
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和士族聯手誅滅宦官,先把命保住,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何進也是這么想的。
他聽了袁紹的話,立即下定決心,進宮向何太后進言:“請盡罷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補其處”,要求罷免中常侍以下的宦官,用郎官處理宮中事務。
何進有自己的擔憂,何太后也有立場,表示自己是先帝的未亡人,怎么能成天和士大夫親密接觸呢?這不符合規矩。
一句話,宦官不能殺。
何氏兄妹的立場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宦官第一刀捅不到何太后身上,最重要的是,何太后的妹妹嫁給宦官張讓的兒子。
也就是說,
何太后和宦官首領是親家。
有了婚姻關系的捆綁,利益共同體就算結成了,何進想用一句話就拆散這么多年的利益布局,顯然有些異想天開。
歸根到底,
何進擔心和竇武一樣身死族滅,何太后想延續多年的利益結構,他們都是外戚,但核心利益有分歧。
利益不一樣,立場自然不一樣。
何進退而求其次,要求何太后誅殺有罪的宦官,但袁紹不同意何進的意見,和陳蕃一樣堅決要求誅殺全部宦官,用的詞都一樣:
“中官親近至尊,出納號令,今不悉廢,后必為患。”
外戚和士族都被東漢的血腥政治整怕了。
而何太后還是那句話,宦官不能誅殺,何進的意見是錯誤的。
士族積累百年的力量,汝南袁氏謀劃了20年的事業,怎么可能因為何太后不退讓而止步?于是袁紹提出那個臭名昭著的意見:
“招四方猛將及諸豪杰,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招外地軍隊進京,外地軍隊極有可能控制京城,導致中央朝廷的大權旁落,甚至改朝換代,但袁紹提出這個建議,也是根據自己的立場說的。
首先,宦官在洛陽經營百年,同樣是盤根錯節的,在宮里、軍隊、朝堂都有大量的人馬,所以“五營兵士皆畏服中人”,用禁軍誅宦官,極有可能和竇武、陳蕃一樣被反戈一擊。
其次,何太后不同意誅宦官,何氏外戚可能指望不上,袁紹準備親自動手。
最后是最重要的,袁紹自信能控制外地軍隊。
畢竟汝南袁氏是四世三公的家族,百年來始終處于權力核心,招來的外地軍隊,其首領大概率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即便不是直系門生,通過龐大的人脈網,七拐八拐總能扯上關系。
退一萬步說,招來的外地軍隊和袁氏沒有關系,但當時的將領只有幾千人馬,你覺得四世三公的家族會害怕一個校尉,世代常委的家族會害怕一個旅長?
袁紹覺得,招外地軍隊進京,贏面幾乎是百分百的。
從目前來看,袁紹是實打實的政治高手。
他用竇武的故事不斷刺激何進,激起何進的疑心病,導致何進
為了誅宦官保性命,什么都顧不上了。
后來的三國謀士們,能把人性利用到這個程度的,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而何進聽到袁紹的保證,便給河東董卓、武猛都尉丁原、東郡太守橋瑁等人發令,讓他們帶兵進京,做一票大的。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袁紹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萬里江山即將改變顏色。
但袁紹沒想到,他在利用外軍完成百年大計,外軍也在等待機會實現自己的野心。
當你望向深淵時,深淵也在回望你。
6
董卓收到何進的命令,進軍速度極快,邊走邊給朝廷上書,痛罵宦官禍亂海內,要求誅宦官清君側。
一封奏書,董卓和袁紹達成統一戰線。
但有個問題,漢靈帝駕崩前召董卓進京,做九卿之一的少府,負責管理皇帝的私產,董卓推脫說軍隊離不開他,后來又讓他做并州牧,把軍隊交給皇甫嵩,董卓也不聽令。
皇帝召都不去洛陽,何進一道命令董卓就去,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其實真相就藏在歷史的細節里。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記載:“何進部曲吳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旻攻殺苗。”
這句話里有個重點——
董卓的弟弟董旻是奉車都尉。
奉車都尉是秩比二千石的高官,和班超的西域都護、袁紹的司隸校尉同等級,隸屬于光祿勛,負責管理皇帝的車輛和出行事務,類似于現在的辦公廳副主任。
處在這個核心位置上,董旻的消息非常靈通,比如宮里出了什么事、洛陽是什么局勢、皇帝的身體如何等等,都能很快知曉。
而董卓駐扎的河東郡是現在的山西運城,距離洛陽并不遠。
董卓不奉漢靈帝的詔令,是不是收到董旻的消息,做出擁兵自重的判斷?董卓聽何進的命令趕往洛陽,是不是收到董旻的消息,決定到洛陽火中取栗?
這是極有可能的。
董卓的做法也說明,
其他外地軍隊進洛陽,可能完全服從汝南袁氏的安排,但董卓進洛陽是有預謀的。
他
的預謀,將在見到皇帝的那一刻全部揭曉。
袁紹千算萬算,唯獨沒有算到董卓是有思想、有政治野心的軍閥。
董卓馬不停蹄的趕到澠池,由于速度太快,引起何進的懷疑——事出反常必有妖,老小子這么著急來洛陽,到底要干什么?便派諫議大夫種邵出使,命令董卓停止前進。
董卓再次抗旨,直奔河南郡。
正因為董卓的反應如此反常,我才判斷,董卓和董旻之間肯定有不為人知的聯系,董卓的一切行動,都是根據董旻傳遞出來的洛陽局勢做出的。
而袁紹害怕何進反悔,又用
“事久變生,復為竇氏”
的話刺激何進,利用疑心操控何進,同時以何進的名義,命令董卓等將領快速前進。
隨著董卓的軍隊向洛陽推進,事情徹底脫離何進的掌控,卻一步步向袁紹最滿意的結果走去。
公元189年8月,何太后害怕外軍進京威脅皇帝,何進害怕董卓進京威脅自己的軍權,于是何進入宮勸何太后:
“董卓要來了,你馬上下令誅滅宦官,然后以此為理由,阻止董卓進京。”
何太后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可能是想考慮一下,但這句話被中常侍張讓等宦官聽到了,說出了那句靈魂拷問:
“大將軍想做什么,竇氏的事要重演了嗎?”
我們當初投資何氏,就是要和外戚結盟,避免竇氏的故事重演,現在你們兄妹發達了,竟然這樣對我們?
那好吧,我們和你恩斷義絕。
宦官做事絕不拖泥帶水,說完便帶了幾十個人,把何進騙到嘉德殿前刺死,隨后就是一場世紀大火并。
宦官擬詔以樊陵為司隸校尉、許相為河南尹,準備重新控制洛陽及周邊地區,袁隗和袁紹矯詔殺之。
宦官封閉宮門,何進部曲吳匡、虎賁中郎將袁術圍攻,并且火燒青
鎖門。
吳匡懷疑何進的弟弟
何苗和宦官勾結,
導致何進被宦官殺死,便和董卓的弟弟董旻圍攻何苗,殺之。
袁紹封閉北宮門,到處捕殺宦官,無少長皆殺之,死者兩千余
人。
宦官張讓等人挾持劉辯、劉協到小平津,被盧植等大臣逼的投河而死。
這一夜,洛陽火光沖天。
掌控東漢政權的外戚和宦官,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士族隱忍百年一夜翻盤。
如果按照袁紹的計劃,也可以說是汝南袁氏、東漢士族的計劃,
明天的太陽升起以后,天下將沒有外戚,也沒有宦官,朝堂上只有14歲的皇帝劉辯,和以汝南袁氏為首的士族大臣。
所謂眾正盈朝是也。
中國歷史直接跳過三國爭雄,進入西晉的軌道,
歷史把司馬懿的角色送給袁隗,而把司馬炎的角色送給袁紹,袁術的角色則是齊王司馬攸。
這是東漢士族夢寐以求的最好時代,但這個最好時代的保質期只有不到三天。
政變結束的第三天夜晚,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扶著劉辯、劉協回洛陽,路上遇到策馬趕來的董卓。
董卓是第一支趕到洛陽的外地軍隊,出于政治本能,盧植和閔貢以皇帝的名義下令,讓董卓停止前進,但董卓是抱著政治目的而來,士族大臣的命令,算什么?
于是董卓反問道:
“你們都是國家大臣,卻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有什么臉面讓我退兵?”說罷,董卓分別和劉辯、劉協說話,發現14歲的劉辯說話唯唯諾諾,9歲的劉協聰明伶俐。
按照普遍的說法,董卓發現劉協年紀小,容易控制,便起了廢立之心。
事實真相這么簡單嗎?
當然不是。
《資治通鑒》和《后漢書》寫到這里都用了一句話:
“卓自以與太后同族,遂有廢立意。”
劉協是董太后養大的,感情上更親近董氏外戚,而董卓認為自己和董太后同族,那么在個人感情和政治關系上,董卓和劉協更親近。
至于董卓為什么認為和董太后同族,誰都不知道。
有一種可能,董太后生前通過董旻聯系過董卓,邊將和后宮達成某種政治協議。還有一種可能,漢靈帝生前召董卓進京,就是想壯大董氏外戚,只是董卓覺得掌握兵馬更可靠,所以漢靈帝也沒有怪罪董卓。
否則的話,黃巾起義后那么多起義叛亂都平定了,漢靈帝卻命令不動只有三千兵馬的董卓,怎么看都有些奇怪。
具體過程是什么,恐怕只有董卓和董旻才知道,但結果是確定的:
董卓奉何進的命令帶兵進京,初心就是火中取栗,現在宦官和何進都死了,
董卓便想以董太后同族的身份,改立劉協繼位,自己以董氏外戚的身份執掌東漢政權。
說白了,董卓聽劉協說完政變經過以后,迅速決定取代何進的地位,成為東漢的新外戚。
在電石火光的瞬間做出決定,董卓也是個狠人。
可以說,袁紹的政變計劃是比較完美的,至少沒那么腦殘,
唯一的變數就是董卓。
而隨著董卓的到來,短暫得到東漢政權的汝南袁氏和士族,也迎來新的敵人。
7
原本袁紹的謀劃是除掉外戚和宦官,開啟士族獨掌政權的士族政治,但帶著政治目的進京的董卓,要恢復東漢傳統的外戚政治。
一方要邁向西晉新時期,一方要回歸東漢傳統,那么袁紹和董卓的斗爭,本質上是兩條路線的斗爭。
董卓剛進京的時候,袁紹有過徹底擊敗董卓的機會。
因為那個時候董卓根基不穩,帶到洛陽的只有三千兵馬,根本不足以控制洛陽,于是騎都尉鮑信向袁紹進言:“董卓擁強兵進京,野心不小,不如趁他兵馬疲憊的機會偷襲,一戰可擒。”
鮑信的眼光非常準,這是袁紹甚至士族唯一可以擊敗董卓的窗口期,時間非常緊,要做就得干凈利落,絕不能拖泥帶水。
結果袁紹的反應是——
紹畏卓、不敢發。
起初看這六個字,感覺不可思議。
袁紹是風流倜儻折節下士的人,剛剛謀劃了那么大一場政變,從揣摩人性、用人募兵到掌控節奏,袁紹的表現毫無疑問是漢末第一流人物,怎么面對三千兵馬的董卓,就不敢動了?
其實仔細想想也正常。
袁紹是四世三公的貴公子,做事向來依靠家族的底蘊,沒有白手起家艱難求生的閱歷,那么
對危機或機會的敏感程度,肯定不如死人堆里打滾20年的董卓。
用“猛將發自卒伍、宰相起于州部”來衡量人物,董卓完全符合標準,而袁紹和漢桓帝、漢靈帝都有非常嚴重的和平病,完全不符合這個標準。
所以董卓能在電石火光間做出“替代何進”的決定,袁紹卻不能在僅有的數天窗口期內,做出“偷襲董卓”的決定。
曹操青梅煮酒時評價袁紹——色厲而膽薄,好謀而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可謂是入木三分。
既然袁紹沒有把握住機會,董卓就不客氣了。
他帶到洛陽的人馬不多,便讓他們晚上悄悄離開軍營,早上再大張旗鼓的回來,造成兵馬源源不斷的聲勢,隨后利用弟弟董旻和何進部曲共同作戰的經歷,收編了何進留下來的兵馬,拉攏呂布刺殺丁原,收編了丁原的并州兵馬。
至此,
董卓成功整合洛陽軍隊,成為洛陽實力最強大的人,
那些經學世家出身的士族大臣,哪里斗得過不講武德的董卓。
走到這里,董卓就完成替代何進的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廢何氏外戚的劉辯,立董氏外戚的劉協,
恢復東漢的外戚政治,完成漢靈帝的臨終心愿,自己也能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當董卓提出廢立皇帝的意見以后,董卓聲稱“天下大事豈不在我,爾等謂董卓刀不利乎”,唯獨袁紹站出來懟董卓——“天下健者豈惟董公”,說完便逃出洛陽直奔冀州。
而滿朝士族大臣“莫敢對”,于是陳留王劉協登基,劉辯退位封弘農王。
董卓借兵威完成替代何進的第二步。
第三步是徹底清算何氏。
董卓說何太后不守姑婆之禮,決定將何太后遷居永安宮,不久用藥毒死,隨后殺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挖掘何苗的棺槨拋尸路邊。
這番舉動不僅替董太后報仇,也將何氏外戚打倒批臭。
完成這三步走,洛陽便成了董卓的天下,士族大臣戰戰兢兢,朝廷大事聽董卓一言而決。
這一切都是在漢靈帝去世半年內完成的。
汝南袁氏和士族們機關算盡,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卻讓董卓趁虛而入摘了桃子,換做是你,能甘心嗎?董卓以小股兵力凌世家大族,換做是你,有安全感嗎?
不可能的。
袁紹等世家大族不可能甘心,董卓坐在洛陽朝堂,不可能有安全感。
既然三方博弈角逐出來的兩方都不滿意,那么接下來的劇本,自然是新外戚和老士族的對決。
董卓策略是與士族和解。
蔡邕
(蔡文姬父親)
是天下名士,受宦官迫害流落江湖12年,董卓執掌朝政以后,召蔡邕回洛陽做侍中。
黨錮之禍已經過去20年,董卓親自做了《關于黨錮歷史問題的決議》,給陳蕃、竇武、李膺等黨人平反,并且提拔他們的子孫出仕做官。
提拔潁川荀爽
(荀彧叔叔)
為司空、潁川陳紀
(陳群父親)
為五官中郎將、潁川韓融為大鴻臚,這些在野多年不出仕的名士,都被董卓拔擢出來。
董卓的意思很明白,我對你們好,你們也對我好,外戚和士族聯手執掌政權,共享天下利益。
甚至為了與汝南袁氏和解,董卓都沒有追究袁紹私奔冀州的罪名,而是封袁紹為渤海太守,袁術為后將軍,曹操也得到驍騎校尉的官職。
為了和士族和解,董卓都沒有提拔軍中親信,“但將校而已”,依然在軍中操練士兵,并沒有讓他們參與政務。
可以說,董卓是有誠意的。
至于董卓放縱士兵搶掠財物,其實和以前的外戚竇憲、梁冀比起來,并不算太離譜,我們不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董卓,畢竟董卓可沒有入黨。
但袁紹等士族的策略是武裝對抗,
在洛陽得不到的東西,我們要在地方上得到,最終攻入洛陽重整天下。
于是,袁紹到渤海便矯詔招募豪杰起兵,袁術得到官職就直奔南陽,曹操到陳留郡“散家財”募兵五千人。
到了公元190年正月,冀州牧韓馥、驍騎校尉曹操、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河內太守王匡等關東州郡長官,公推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中國歷史沒有按照袁紹的計劃推進,也沒有按照董卓的計劃演變,而是走向誰都沒有想到的大亂世。
這才是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8
我們現在認為三國是歷史的必然,但在當時的人看來,亂世是意外。
首先,黃巾起義沒有動搖東漢的根基,地方勢力也不是因為黃巾起義崛起的。
公元184年2月,黃巾起義爆發,到了10月份,皇甫嵩和朱儁就平定起義,剩下一些小規模武裝,基本翻不起大浪來。
同年交趾起義,原因是賦稅太重,朝廷任命賈琮為交趾刺史,宣布免除賦稅徭役,起義就自動平息了,交趾人民表示賈刺史來的太晚了,害我們造了一場反。
此后,張燕成了河北黃巾余黨的領袖,號稱黑山賊,主動到洛陽請求招安,朝廷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總領河北山里的事務。
南陽趙慈造反,荊州刺史王敏平定。
武陵蠻造反,平定。
長沙區星造反,孫堅平定。
益州馬相造反,州從事賈龍平定。
幽州張純、張舉造反,劉虞平定。
到漢靈帝駕崩以前,除了涼州的馬騰、韓遂以外,東漢核心地區的造反活動基本都平定了。
即便是州牧的權力太重,漢靈帝時期也只有益州牧劉焉、幽州牧劉虞、豫州牧黃琬。
這三個人里,其中兩個是宗室大臣。
這哪里是地方勢力崛起,分明是朝廷加強了地方的管理。
其次,從漢高祖
開國到漢靈帝駕崩,漢朝延續近400年,天下人覺得劉家是天命所歸,除了老劉家誰都不認,這就是漢朝的民意基礎。
整體上來說,
漢靈帝駕崩的時候,東漢的根基依然非常穩固,可能和盛世有一定的差距,但絕對沒有到崩潰的邊緣。
真正把東漢拖入萬劫不復深淵的,就是公元189年袁紹和士族策劃的政變,而這場政變又是東漢百年來血腥政治的延續。
和以前政變的不同在于,
公元189年士族的怨氣已經積累的很深,實力已經龐大到控制不住,而新外戚董卓和董太后沒有血緣關系,缺乏外戚政治的合法性。
最關鍵的是,經過公元189年的政變,
東漢朝廷的權力結構失衡,士族掙脫控制他們的最后一道枷鎖。
所以董卓恢復東漢外戚政治的計劃失敗了,各地士族決定另起爐灶,奔向他們美妙的新時代。
這也是歷史的進程里,偶然中的必然。
接下來的漢末三國亂世,本質上是士族消滅外戚和宦官以后,進行的內部利益重新分配的戰爭。
袁紹費盡心機要一步走到西晉,結果便宜了董卓,到了河北苦心經營準備效仿光武帝,最后成全曹操的美名。
曹家三代人的心血,給司馬家做了嫁衣裳。
劉備一心光復漢朝,卻敗給時勢,諸葛亮鞠躬盡瘁,雄心壯志消散在五丈原。
孫策少年英雄,攻破江東六郡,惜英年早逝。孫權守成有余進去不足,要維持地位只能與士族合流。
歷史兜兜轉轉,最終回到那條正確的軌道,只是人已不是那些人,事也不是那些事,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東漢的“安史之亂”,被美化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漢靈帝組建西園軍,任命八校尉,最后董卓進京后為何不見蹤影?
董卓之亂:得了便宜的董卓放飛自我,吃了啞巴虧的袁紹掀桌子走人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內外究竟發生了什么?
東漢末年的動亂是如何造成的,為何會首次出現地方軍閥控制朝廷
東漢末年開啟亂世的罪魁禍首不是何進,不是董卓,而是一位名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
晴隆县
|
越西县
|
江西省
|
南宫市
|
新郑市
|
盐亭县
|
嘉义县
|
汝阳县
|
安丘市
|
莱州市
|
襄城县
|
英德市
|
布拖县
|
英吉沙县
|
轮台县
|
寿阳县
|
合肥市
|
商河县
|
英山县
|
夏邑县
|
慈溪市
|
玉溪市
|
天峨县
|
五华县
|
泰安市
|
巴林右旗
|
翁牛特旗
|
温泉县
|
滨州市
|
昆山市
|
密云县
|
措勤县
|
西吉县
|
炉霍县
|
遂溪县
|
岱山县
|
馆陶县
|
察隅县
|
营口市
|
玉树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