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hangzhou2018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今年過年真高興啊。”
說話老太叫陳金英,今年90歲。
她高興與過年其實關系不大。
而是她終于還完所有債。
80歲那年,她欠下2077萬巨額債務,10年后,她還清了!
令人匪夷所思。
她的故事,全網刷屏!超2億話題閱讀量。
評論區不少網友都抱著一個疑惑:
一個耄耋老人,行動遲緩。
她為何會欠下天價債務?
又是如何用10年時間賺到2077萬?
撥動反向的時鐘,我們將歲月倒退回37年前。
那時,陳金英滿懷壯志,準備大干一場。
只是,她做夢也想不到。
這個決定,成了掀起風暴的那只蝴蝶。
1984年,陳金英54歲。
28年中醫生涯,告一段落。
可能在衛生院忙碌慣,北窗高臥的日子,陳金英反而不習慣。
她決定創業。
毫無疑問,子女都反對。
知命之年,忙活大半輩子。
該享清福的年紀,卻要投身商海。
常人眼里,這種舉動無疑是作死。
可陳金英固執,怎么聽得進去?
風風火火,她便開始創業之路。
她最初創業想法,
是設計生產一種裝有藥包的便攜式護具。
用柔軟羽絨填充,保護中老年人受傷腰肩。
只可惜,藥品類出售需要資質審批,陳金英愿景泡湯。
護具是做不成了,但老年羽絨制品卻是片藍海。
陳金英決定,細心挖掘這塊細分市場。
她招募10名車工,1名裁縫。還注冊了一家公司:麗水市興華羽絨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統稱興華羽絨)。
十幾號人,在廠房里熱火朝天地干起來。
事實證明,陳金英的眼光也非常不錯。
一是市場空缺,二是物美價廉。
陳金英的羽絨服很快就做出口碑。
生意越做越大,在全省開了不少分店。
最景氣的時候,陳金英流水突破千萬,年利潤過百萬。
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很快,興華羽絨的弊端也顯現出來——
產能不夠。
興華的小廠房,根本吃不下國外上萬件羽絨服的訂單。
白花花的銀子從手縫中流過,換誰不心疼?
于是,陳金英霸氣拍板,要拿地建廠。
她向銀行、民間貸款,可資金還是有缺口。
不得已,陳金英決定向民間“融資”。
她回到曾經工作所在地,蓮都區老竹畬族鎮。
在當地好口碑的陳金英,也得到了鄉親們的慷慨支持。
2004年3月,她以1600萬元,拿下麗水水閣開發區一塊地。
建起兩棟4層樓的廠房。
近6000平米。
2005年,是陳金英最意氣風發的時刻。
5月份,興華羽絨風光地搬進四層樓高的嶄新產房。
鳥槍換大炮,所有人都很興奮。
陳金英更是在門頭上下功夫。
門口正中央,一塊落地大玻璃。
兩尊陶瓷大花瓶,左右矗立。
展翅雄鷹雕塑,栩栩如生。
這些東西,都花了陳金英大幾萬塊。
而員工也從原來10名,激增到100多名。
一切,好像都照著陳金英的計劃前進。
2006年大年三十中午。
陳金英全家老少十多口人,在廠里吃團年飯。
在興華羽絨旁邊,是羽絨制品行業的佼佼者,浙江飛雁羽絨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統稱飛雁羽絨)。
那時陳金英很堅定,興華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飛雁”,振翅翱翔。
出人意料的是,這頓飯竟成了這只“飛雁”夭折的折點。
興華的發家,是因為“物美價廉”。
興華的衰敗,也因為“物美價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令人唏噓。
興華的羽絨服質量太好,很難穿壞。
款式又老舊,與時尚不搭邊。
中老年人消費欲望又低。
大部分顧客都是“一次性”消費。
更致命的,是興華經營思想老舊。
隔壁飛雁羽絨早已轉變運營格局。
他們大膽邀請明星代言。集羽絨服、家紡、羽絨被一體化經營。
可陳金英卻死守著中老年羽絨服這塊“小蛋糕”。
而且興華在經營上,許多問題都是陳金英說了算。
市場需求減少。
款式老舊,產品競爭力差。
公司管理缺乏科學性。
來自三方面的壓力,讓興華羽絨的資金鏈出現斷裂。
銀行貸款還不上,鄉親們的借款也還不上。
直至2011年,興華羽絨共欠債2077萬元。
陳金英才明白,興華羽絨到頭了。
無法繼續生產,庫存傾銷不出去。
她不得不關閉工廠,解散團隊。
為了還銀行債務,她將1600萬元建設的廠房,以900萬賤賣。
還有市區兩套房子,全部賣掉去還給銀行。
可自己手頭上還有350萬元債務。
倉庫里還有2萬余件存貨。
有人來勸陳金英,讓她申請破產躲債。
可陳金英一口回絕:
“如果破產,那就不再做衣服,不再生產。私人的欠款,不能不還?!?/strong>
“做一個人要誠實守信,不能讓別人吃虧”
很多人可能好奇,老人沒有子女嗎?
為什么不讓子女出來幫忙?
可陳金英的兒女都已經年過半百,都退了休。
當初辦廠,陳金英篤定興華羽絨會成為行業翹楚。
她想讓孩子們繼承產業,便分了股份。
可公司破產,負債累累。
她考慮到子女們都不容易,就堅決要他們退股。
“錢是我借的,我不會讓子女幫我還錢,他們也還不出這么多錢。”
于是,陳金英和老伴潘英武踏上還債之路。
最初還債的日子,對陳金英來說,無疑是場噩夢。
經常有10多個牛高馬大的青年堵門,兇神惡煞。
嘴里嚷嚷著“不還錢就不走?!?/p>
感覺下一秒,就要動手打人。
甚至除夕深夜,債主氣勢洶洶拍門催債。
兩個80歲高齡的老人,哪里遭得住這樣的折磨。
只能把家里唯一一筆錢,外孫給的2000元拿出來抵債。
“那段時間,誰兇就先還誰?!?/p>
這句話從一個80歲的老人口中說出,無盡悲涼。
可以說,陳金英的錢,是掰著來用。
每一分錢都要還款,日子過得擰巴。
不買新衣服,用碎布料做。
去上海、杭州進貨,只住地下室。
天不遂人愿,在如此困難之際,陳金英的老伴也因病去世。
這個面對破產、負債千萬都未曾流淚的老太。
看著老伴胸膛不再起伏,氣息由弱轉微,直至消失。
這一次,她沒忍住。
死死地抓著老伴的手,哭出了聲。
事業,生活雙重打擊。
所有人都覺得,這老太太怕是站不起來了。
可下一秒,陳金英佝僂的身子,又出現在大街小巷。
老伴走了,剩下的擔子她必須自己扛。
她東拼西湊借了10萬元。
在市區租了間20平矮房當店面。
出售她那些庫存羽絨服。
平時她坐在店里,像尊雕塑,不吭聲。
可一來客人,陳金英就變了個人,卯足勁推銷羽絨服。
顧客一件件試,她就一件件去介紹。
然后靜靜等對方討價還價。
可這樣賣衣服,什么時候是個頭?
店面在不起眼的巷子里,平日來的人也少。
為了盡早還清債務,陳金英只能去擺地攤。
無論刮風下雨,她都會出現在集市。
尤其冬天,羽絨服需求大。
陳金英拖著小攤車,凌晨5點去別的鎮上擺攤。
冷風瑟瑟,手都給凍麻,沒知覺。
憑著這股犟勁,硬是讓陳金英“摳”出55萬元還給銀行。
銀行被陳金英這種精神感動,還專門給她送去一張很大的感謝信。
鮮紅色,很搶眼。
這一抹紅色,是盛開在人心底的品德之花。
各界媒體開始注意到陳金英,紛紛報道。
耄耋之年,艱苦還債。
這樣的故事也打動許多愛心人士。
他們紛紛到陳金英小店購買羽絨服。
當地婦聯也組建志愿者小隊,一起幫陳金英賣羽絨服。
利用公眾號、社交媒體,給陳金英的小店宣傳。
為她開通支付寶、微信收款。幫她整理庫存。
陳金英的小店,也出現在許多帶貨網紅的直播間。
200元一件羽絨服。
質量絲毫不輸上千塊的大品牌。
物美價廉,完美契合網紅帶貨。
麗水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陳苗,得知陳金英的故事。
他決定,以慈善總會名義去購買羽絨服。
再把這些羽絨服分發給養老機構、敬老院等地。
僅僅一年,陳金英的小店就銷售額突破100萬。
到2019年,靠著社會幫助,網絡帶貨。
陳金英手頭上的債務,只剩下親戚好友的30萬。
此時的陳金英,89歲。
她沒有精力再去折騰。
陳金英也不再生產羽絨服。
她就靠著庫存,還有20平小店。
一分一毫地賺著錢。
2020年春節,陳金英專門回老家金華市。
她遞給侄兒陳其得7萬塊錢。
2077萬債務,最后一筆徹底勾銷。
對著鏡頭,她開心說道:
“債都還掉了,這算是高興了,做人最后轉不出來債還不掉,被列入黑名單就不好了?!?/strong>
整整10年,這是陳金英第一次這么高興。
也是她第一次能安心過年。
回顧陳金英10年還債歷程,我深有感觸。
曾經,我們以為生意人利益至上,只要能賺錢,道德底線不屑一顧;
但這個用10年時間還債的老太告訴我們,人無信不立,守不住誠信底線,賺再多錢也沒用。
曾經,我們提到網紅直播,會覺得這些人哪有真實可言,都是作秀;
但幫陳金英義賣帶貨的主播,卻告訴我們網紅同樣也有血有肉,有責任與愛心,只要需要,她們義不容辭。
我想起一句話,十分貼切:
這或許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但絕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作者:陽夭子,95后外表,80后的心,死磕爆文之余還想和你吹牛批。本文來源于深夜療心(ID:shangzhou2018)一個專業又走心的心理平臺,關注深夜療心,每晚 8點30分享美文,免費咨詢,回復來信,專業療愈你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