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雞市農發辦 瀏覽次數:79 發布時間:2009-06-29 文章來源:陜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經濟研究所 | ||
一、日韓農業的概況 日本農業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農戶平均擁有耕地面積1.2公頃左右。飲食生活方式中,大米的消費逐年減少,畜產品及其加工品和油脂類的消費大幅度增加。與國內的農業資源及農產品生產能力極不相稱的食物消費結構,使農產品供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凈進口國。 韓國農業也是小規模經營,戶均耕地1.3公頃左右。主要形成糧食、畜牧、設施園藝(蔬菜、水果)三大農業生產部門。農產品進出口量都較大,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 二、日韓農業發展的特點 1、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日本的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是以民辦官助形式發展起來的。農協的宗旨是減少資本剝削、維護農民利益、方便農民生產生活、改善農民的社會經濟地位。農民通過投資投股成為農協的一 寶雞市農發辦張蘇林員,不僅可以享受農協的服務,還可以參與農協的民主管理和按股分紅。農協所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務,囊括了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生老病死和婚喪嫁娶都在其服務范圍內。農民出售農產品總額的70%以上是通過農協組織的。通過農協供應的生產資料約占總供應量的50%左右。農協的金融機構向農民提供的貸款占農業貸款的大部分。 韓國農協是由農民出資、代表農民利益的互助合作組織,為農戶提供生產、流通、加工、技術、信用、保險等系列化服務。目前韓國農協有8所培訓學院、28個農產品聯合銷售中心、一個農民手工藝品批發中心、3個海外辦事處(東京、紐約、北京)。 2、專業化和標準化的生產 日本、韓國農業在向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農產品的品質和品牌,注重食品的安全性,發展綠色食品。 3、現代化的農業科技 日本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有兩條渠道,一條是官方的中央農林水產省和都道府縣農林水產部的農業技術課,下設農業改良普及所:另一條是民辦農協的技術服務體系。兩個體系各自分立、垂直聯系、各負其責,形成完整的官民結合的推廣體系和制度,并能保證其有效地運轉。日本重視農業科研、教育、情報和推廣機構的協作,稱為“普及事業協力組織體制”。從國家到都道府縣均分別設立農業試驗場、農業者大學校和農業情報中。 4、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 日本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與農村工業化有很大關聯。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開發計劃和法律,以促進農村工業發展。采取減免地方稅、發放獎勵金、低價提供土地、發放補助金、低息融資、讓從業人員優先人住公營住宅、無嘗提供房屋、對雇傭本地勞動力予以補貼等辦法,有計劃地將城市工業引人農村,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增強農產品的加工增值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5、嚴峻的農業問題 日本、韓國近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停滯不前,失業率上升,給農業也造成嚴重影響。日本國內的食物供求結構差距不斷擴大,食物自給率進一步降低,國內食品制造業呈空洞化趨向。農用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農用地利用狀況惡化,農村人口過疏化、老齡化嚴重。韓國農業也面臨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消費量下降,中間商破產,打工農民返鄉,農業投入下降,農協經營發生困難等問題。 三、日韓農業的啟示 1、必須不斷加大政府對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力度 農業是弱質產業,在任何國家也不例外。只有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投入,才能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日本政府1994—2000年用6兆100億日元投資,專門用于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三分之一資金用于由政府出面投資的高生產性的基礎設施建設。采取投資或低息融資的方式,支持經營能力強的農戶和團體引進先進的生產設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鼓勵農業研究機構和民間研究機構聯合,積極開發農業生產新技術、新產品。基本手段為財政投資與貸款,資金來源大約是中央政府50%、地方政府20%、農戶30%,現在農戶負擔比例已下降到10%。韓國政府對農戶購買農業生產設施也給予必要的補貼,政府補貼約占10%一20%,50%是政府和農協提供的低息貸款,農戶自籌資金20%一30%。 2、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日本、韓國的農協發展早、體系健全、服務周全,值得學習和借鑒。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協會剛啟步,對政府依賴性太強,要進一步加強農民專業協會的規范化建設,按照“先發展、后規范”的思路,把小規模的農戶組織起來,幫助他們擴大經營規模,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幫助經營困難的農戶調整結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生產門路,使之成為聯結政府與農民合作的中介組織,充當農民的代言人,保護農民利益。 3、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進程 借鑒日本、韓國經驗,我們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設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的農產品基地,集中優勢,主攻一兩種主導產業,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要加快農產品加工和營銷龍頭企業的發展,加大農產品的產業鏈條和增值能力,把重點放在營銷網絡建設上,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很強,只要在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生產、品牌宣傳、營銷策略上改進,加上與日本、韓國近鄰的地理優勢,完全可以大規模進入日本、韓國市場,提高國際市場占有份額。 4、必須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我國農業技術研究推廣體系和技術進步都與日本、韓國有很大差距,而且科研單位與生產相脫節的情況相當嚴重。要建設一批類似于青森縣黑石市蘋果研究所那樣的農業科研單位,幾十年、百十年只研究一個產業一個項目,不斷求深求新;積極開展學科內外的協作和聯合攻關,瞄準行業前沿進行研究;積極引進世界上各種名優產品和材料,進行適應性對比試驗;針對生產和消費中的問題、要求,研究解決的途徑和技術。要學習日本農業機械化的經驗,引進和研制適應小規模農戶耕作和使用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5、必須加大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 日本、韓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日本幾乎見不到裸露的土地,國土全部為綠色覆蓋。我們必須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運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