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貿旅游高級職校一期明年8月交付使用
來源:《惠州日報》
新校區效果圖
惠州商業學校、外貿學校、旅游學校將整合成立市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將發展成為辦學規模超萬人的“職教航母”;占地約28萬平方米的市衛生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將擁有自己的附屬醫院……昨日上午,中職新城(市衛生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市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正式破土動工,吹響了我市職業教育新一輪大發展、大提高的號角。
市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校園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
市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由惠州商業學校、外貿學校、旅游學校3校整合而成。校址同樣位于惠城區三棟鎮福長嶺村,辦學規模為全住宿學生1萬人,校園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0.22萬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面積5.4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財經教學樓、商貿教學樓、旅游服務教學樓、服裝工藝樓、信息技術樓、汽車教學樓、綜合實訓樓、圖書館、單身教師宿舍樓、技能培訓樓、辦公樓、實訓工廠、學生宿舍樓、食堂、數控工藝樓等26棟建筑,以及運動場和附屬配套設施等,規劃總投資8.77億元。該項目由市教育局負責前期籌備工作,建設工程由市代建局負責組織實施。按照規劃,該校建設工程將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力爭于2011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按滿足全住宿學生7000人的需要設計,力爭在當年9月招生開學;二期工程計劃于2011年4月啟動,力爭于2012年下半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十大工程
2020年基本形成中職文化教育產業帶
兩校的破土動工,標志著市中職新城建設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按照總體規劃,我市將用3~5年時間,規劃建設好中職新城,同時打造江北技工教育集中區、馬安民辦職教密集區,集中力量辦好市直 “工商農衛”4所萬人中職名校,帶動6所縣(區)公辦職校發展,全市形成“4+6”職業教育發展格局,在“我國南方重要職教基地”中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圍繞這一目標,我市將以“十大工程”為抓手,鋪開職業教育新一輪改革發展工作。
一是中職新城建設工程。計劃到2015年中職新城建設基本完成。到2020年,基本形成占地3000畝、擁有職校5~8所、在校生達5萬人以上的中職文化教育產業帶,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職業教育發展核心區和示范區。
二是職校挖潛擴容工程。挖掘惠州農業學校的辦學潛力,到2011年,使該校達到8000人以上的規模;加快江北片區技工教育發展,力爭到2011年,該區域年培訓技工4萬人以上,到2020年,年培訓量超過8萬人。
三是實訓基地建設工程。高水平建設2個綜合性公共實訓中心、3個專業性公共實訓中心、2個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滿足教學及社會培訓需要。大力提高現有縣(區)職校的辦學實力,每個縣(區)依托當地“省重”以上職校集中力量辦好一所縣級職教中心,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
四是重點職校創建工程。推動一批職校建成“省重”職校,扶持“省重”以上職校完善辦學條件通過復查,支持辦學實力強的“國重”職校創建示范性中職學校。力爭到2011年,全市“國重”以上職校(含示范性中職學校)達10所。
五是重點專業建設工程。重點建設石油化工、通信技術、機械電子、數控模具、商貿物流、服裝制鞋、旅游會展、酒店管理、現代農技等應用型專業,加快培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為實施“雙轉移”和“五大基地”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力爭到2020年,全市省級重點專業達20個以上,市級重點專業達到30個左右。
六是“四維師資”建設工程。在全市中職學校鼓勵教師成為同時具備講師、技師、職業指導師和心理指導師4個職業資格的 “四維教師”。力爭到2020年,“雙師型”教師、“四維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分別達90%、60%。
七是高職教育發展工程。進一步擴大市高級技工學校的辦學規模,完善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支持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加快發展,力爭到2015年在校生規模達到萬人以上,支持1~2所省示范性中職學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力爭到2020年,全市高職院校達2~4所,在校生達3萬人。
八是職業素養提升工程。開展德育評估,加強人文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學生職業人格的培養。廣泛開展師生技能競賽活動,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技能教育,提高學生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九是民辦職校發展工程。推動惠城區馬安鎮周邊的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惠州西湖職校、惠州科技職校等院校上規模、上層次。力爭到2020年,該區域在校生超過4萬人,全市“省重”以上民辦職校超過6所,民辦職校在校生人數占職校在校生人數的30%以上。
十是體制機制創新工程。推廣惠州商業學校集團化辦學試點經驗,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2~3個職業教育集團。鼓勵校企聯合辦學,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學校進企業”、“企業進學校”的校企雙贏。力爭到2020年,每所職校均有40~60個長期共建的實訓基地。同時全面開展惠港、深莞惠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加快實現深莞惠三地優質職教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