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對婦科炎癥的處理方法
霉菌性陰道炎
又稱“念珠菌性陰道炎”,是懷孕婦女最常見的婦科炎癥。白色念珠菌(俗稱“霉菌”)是致病菌,平時寄生在人體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及其他臟器中,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就會繁殖,達到一定量時,人體就會發病。孕婦比非孕期婦女更容易患病,發病率大約是非妊娠婦女的3倍。
為什么孕婦更容易患霉菌性陰道炎
這是由于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導致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分泌增多,在陰道桿菌作用下生成乳酸,使陰道的PH值降低,為霉菌的生長,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大量雌激素還能夠直接刺激霉菌生長。有研究資料表明,妊娠期婦女念珠菌性陰道炎的治愈率要低于非妊娠期婦女,且容易反復治療反復復發。
患霉菌性陰道炎后有哪些癥狀
患病后常表現為外陰及陰道劇烈瘙癢,瘙癢可由輕度到不能耐受,常不自覺地抓撓導致外陰腫脹、潮紅,甚至紅腫,潰爛,有燒灼感。白帶增多,為白色、其中有白色凝乳樣或豆腐渣樣物,嚴重時略帶臭味,夾有血絲。
孕婦患了霉菌性陰道炎怎么治療
孕婦霉菌性陰道炎后首先應注意選擇對胎兒毒性小的抗真菌藥物。常用的藥物有:制霉菌素片劑或米可定泡騰陰道片或栓、克霉唑片(凱妮丁片)、硝酸瞇康唑栓(達克寧栓),均可在醫師指導下于每晚睡前陰道內塞藥。以克霉唑最為安全、有效。外用藥膏有克霉唑軟膏、達克寧軟膏,可以每日涂抹外陰部,同時用清水或中藥制劑洗外陰部。孕婦禁止或慎用口服抗真菌藥物。
滴蟲性陰道炎
是由于婦女感染陰道毛滴蟲而引起的一種陰道炎,是妊娠期常見的婦科炎癥之一。孕婦滴蟲性陰道炎的患病率在1.2%~2.1%。
為什么孕婦容易患滴蟲性陰道炎
正常婦女中約有3%~15%的人陰道內有滴蟲寄生,它們長期寄生于尿道、尿道旁腺、膀胱或腎盂,但并不都引發陰道炎。懷孕后,由于陰道酸堿度的改變,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統內的滴蟲也隨著環境的改變進行發作。如果發生細菌混合感染,癥狀會更加嚴重。
患滴蟲性陰道炎后有哪些癥狀
治療滴蟲性陰道炎的首選藥物是甲硝唑,俗稱“滅滴靈”,經多年的研究和臨床觀察并未發現對人類胎兒有致畸影響,甲硝唑在孕期應用是安全的。早孕期及孕期患病婦女都可以選擇甲硝唑200毫克,每日3次,連續口服7天;或甲硝唑2克單次口服;療效都很好。也有的醫生采用甲硝唑片200~400毫克每日一次睡前陰道內上藥,認為全身吸收少,局部藥物濃度大,對孕婦及胎兒更安全。至于如何選擇用藥方法需要醫生根據病情斟酌決定。
盆腔炎
分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過去常把附件炎、輸卵管炎、輸卵管積水、輸卵管不通,稱為慢性盆腔炎,現在醫學專家們認為稱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更為合適,可由慢性細菌感染造成,也可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遷延致病。
為什么會患盆腔炎?
女性的盆腔通過輸卵管、子宮、宮頸、陰道和體外相通。所以盆腔容易被外界的細菌感染。不干凈的、過度頻繁的、混亂的性生活,及多次流產的人常常有盆腔炎。
盆腔炎有哪些癥狀
盆腔感染后的常見表現是小腹隱痛、腰痛、白帶多,不懷孕。有時急性發作,會發燒、肚子劇烈疼痛。
盆腔炎的治療與懷孕
孕婦患急性盆腔炎的機會很少見。如果發病,一定要及時住院治療,在產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對胎兒安全的青霉素、頭孢菌素、阿奇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及一些不影響胎兒的中藥制劑治療。至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各種治療效果并不太滿意,懷孕后多不會加重,可以不予治療。當然,如果癥狀明顯,或急性發作,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來做出治療方案。至于治療期間懷孕的婦女,治療的藥物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呢,最好咨詢一下給你治療的醫生。不要輕易做流產,以后還能不能懷孕很難說。因為盆腔炎容易引起不孕癥。
細菌性陰道病
細菌性陰道病曾被稱為非特異性陰道炎、是多種細菌復合感染所致。每年有300萬婦女發生細菌性陰道病,其中80萬是懷孕婦女。妊娠期患有細菌性陰道病容易導致早產、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產褥感染和新生兒感染。
為什么會發生細菌性陰道病
是由于陰道內微生物生態平衡失調導致乳酸桿菌減少,葡萄球菌、鏈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陰道嗜血桿菌等致病性細菌感染大量繁殖引起的陰道炎。與濫用栓劑、消毒藥水灌洗陰道,破壞陰道正常酸堿性和菌群有關。
細菌性陰道病有哪些癥狀
治療同滴蟲性陰道炎方法相同。甲硝唑200~400毫克,每日2~3次,連服7日,陰道用藥甲硝唑200~400毫克,每日1次,共7日。氯潔霉素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共7日;或2%克林霉素軟膏陰道涂藥,每次5克,每晚1次,共7日。
子宮頸炎
子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女性的常見病。急性宮頸炎常與急性子宮內膜炎或急性陰道炎同時存在,慢性宮頸炎多見,表現為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體囊腫等,其中以宮頸糜爛最為多見。懷孕后由于孕婦體內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不斷提高,使宮頸的柱狀上皮向外移行、組織增生,這時就容易陰道出血。長期的陰道流血會影響機體正常的防御機制,使孕婦容易發生生殖系統感染。從而導致胎膜感染胎膜早破,影響胎兒。
子宮頸炎有哪些癥狀
子宮頸炎的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白帶呈乳白色粘液狀,有時為黃色或膿樣,伴有糜爛及息肉形成時,可產生血性白帶或性交后出血。當炎癥擴散到盆腔時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墜脹和痛經。有時還伴有尿頻、排尿困難等。宮頸是精子進入子宮的唯一通道,所以有宮頸炎后,宮頸內的粘液黏度發生變化,精子就難以進入子宮,患子宮頸炎后不容易懷孕。
治療與懷孕
宮頸糜爛在懷孕后由于激素的變化,糜爛面常常看起來會加重,但并非真的加重了,如果沒有癥狀,不需要治療。慢性子宮頸炎對胎兒基本沒有什么影響,懷孕后發現宮頸糜爛,不必在意。但并發急性炎癥,并同時伴有陰道炎,就要聽從醫生的治療,根據病原菌的種類和妊娠的情況選擇用藥了。
十項措施幫助懷孕婦女預防婦科炎癥
措施一 妊娠前進行婦科病普查,如發現患病應積極治療。
措施二 盡量不要使用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坐廁及衣物等,減少間接傳染。
措施三 丈夫有相應的生殖器炎癥者。應盡早徹底治愈。
措施四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大小便都應將衛生紙由前往后擦拭,以免肛門細菌傳給陰道和尿道。每天清洗外陰、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措施五 孕期女性應勤換內衣,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濕生熱,誘發各類炎癥。
措施六 穿真絲或純棉質地、柔和較寬松、透氣性高的衣褲,讓陰部呼吸新鮮空氣。
措施七 盡量避免久坐,減少使陰部潮濕悶熱機會。
措施八 養成衛生消毒習慣,內衣褲及被褥應在日光紫外線下暴曬2小時以上。治療期間內褲和毛巾,煮沸5~10分鐘,以消滅病原菌,防止重復感染。
措施九 健康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霉菌及滴蟲性陰道炎孕婦的丈夫需配合治療。
措施十 陰道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應用,不要自己盲目使用陰道栓劑,或用消毒藥水灌洗陰道以免引起陰道正常菌群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