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術筆記】101-110:上海租界的十字軸(作者:諸大建)

學術筆記

101-110:


諸大建

101

解讀南市老城廂是解讀上海700多年,以老城墻即今環城圓路為界分為城與廂兩部分,廂是城墻外的十六鋪和董家渡,城是城墻內的老縣城,老縣城用今復興東路和河南南路可以分出四個象限。解讀上海的租界是解讀上海170多年,以蘇州河為界分出南北兩部分。研究蘇州河以南租界空間,綱舉目張的方式是用今延安路和西藏路分為四個象限。

102

南市老城廂的許多小街小巷,我從讀小學開始東逛西逛變得熟悉了,老城廂之外的上海馬路和許多地方,則是跟著老外婆走親戚或出去玩開始知道的。小時候從老外婆口中聽到最多的地方是泥城橋和八仙橋。兩者都在西藏路上,前者與北京路交界,后者與延安路交界。西藏路和延安路這兩條馬路對上海租界的發生發展有重要的界面意義。

1993年的大世界及延安東路西藏中路人行天橋南望

103

泥城橋位于泥城浜,這里原來沒有浜也沒有橋,而是一片泥濘地。1848年發生“青浦教案”,英國領事逼迫上海道臺同意其擴大租界的要求,將西邊的界路(今河南中路)延伸到了今西藏中路一線。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占領縣城,租界當局以保衛租界安全為由,在這一線從蘇州河到洋涇浜開鑿了一條河道作為護界河,后來稱之為泥城浜。

泥城浜舊貌

104

泥城浜上曾造過三座泥城橋,即北京路口的北泥城橋、南京路口的中泥城橋、福州路口的南泥城橋。191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填浜筑路建成今西藏路,北泥城橋拆去后上海人就統稱這一帶為泥城橋。1936年工部局表彰寧波商人虞洽卿為租界作出的貢獻,曾經將泥城浜改成的路取名虞洽卿路。

虞洽卿路

虞洽卿路命名典禮

105

泥城浜以南的今西藏南路有另外的故事。洋涇浜以南的河道叫周涇,向南穿過老城廂。1909年法租界在這里填浜筑路將西藏路從洋涇浜延伸到了肇嘉浜,以法國領事敏體尼蔭命名,1945年改名西藏南路。八仙橋曾經是周涇上的兩座橋,北八仙橋在今龍門路口,南八仙橋在今金陵路口。填浜筑路后上海人就統稱這一帶是八仙橋。

1912年的八仙橋一瞥

1929年從大世界塔頂俯瞰八仙橋地區

熙熙攘攘的八仙橋鬧市

八仙橋(今淮海中路、龍門路、金陵中路之間)舊景

106

西藏路填浜筑路后不久,沿路出現了許多大商店和娛樂場所,形成了北有泥城橋、南有八仙橋的舊上海兩個商業中心。泥城橋周圍有大上海大戲院、新世界游樂場、大新公司(今第一百貨商店)、“慕爾堂”即今沐恩堂、皇后大戲院(解放后改名和平電影院),八仙橋周圍有大世界游樂場、基督教青年會、天瞻舞臺、八仙橋菜場等。

大上海大戲院

新世界游樂場

大新公司(今第一百貨商店)

1931年時的慕爾堂

20世紀20年代末的大世界

天瞻舞臺舊影

擁擠的八仙橋菜市場

八仙橋菜場邊的露天食攤

107

小時候從大南門經老西門到南京路去玩,走西藏路要走過上述這些舊時網紅地點。記得西藏路一路往北走到南京路口看到第一百貨公司時,就會興奮起來說南京路終于到了。但是西藏路上印象最多的是好多次到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旁邊的火車票預售處去買火車票,開始是中小學寒暑假放假去鄉下玩,后來是到外地工作后探親假滿了要返程。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

108

東西向的洋涇浜原是黃浦江的一條支流。1845年11月上海道臺宮慕久與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簽署《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涇浜以北一帶作為英租界。1849年4月上海道臺麟桂又與法國駐滬領事敏體尼簽署文件同意將洋涇浜以南、護城河(今人民路)以北劃為法租界。由此洋涇浜成了舊上海兩大租界的界河,開始了它在城市發展中的獨特故事。

清末的洋涇浜東望,左側(北岸)是英租界,右側(南岸)是法租界

109

1915年以后洋涇浜填河筑路,成為舊上海最長最寬闊的馬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協商后定名為愛多亞路,名稱源自英皇愛德華七世。1945年,國民政府收回租界后易名為中正東路,解放后改稱為延安東路。小時候我們春游到西郊公園現上海動物園玩,要坐71路公共汽車走延安路,總是覺得這條路長得走不完。

填洋涇浜筑路前預埋地下管道場面

1918年地圖中,洋涇浜已被填平筑成愛多亞路

愛多亞路通車后,道路中央設隔離帶,實際上就是英租界與法租界的分界線

20世紀30年代的西藏路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

110

南北向的西藏路和東西向的延安路形成十字發展軸,把蘇州河以南的租界分成四個象限。延安路以北是公共租界,西藏路以東的中區為第一象限,1845年最早形成;西藏路以西的西區為第二象限,是1899年拓展而來。延安路以南是法租界,西藏路以東為四象限,1849年形成;西藏路以西為第三象限,是1900年和1914年以后拓展出來。

文章來源:“諸大建學術筆記”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上海的痕跡(五十五,小北門外八仙橋的弄堂生活)
「上海記憶」曾經的泥城橋
你知道嗎?老上海口中的“泥城橋”在哪里嗎?在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重大事件嗎?
滬說 | 上海1913 之二(上):老地圖里的水鄉回憶
上海路名的來龍去脈
讀書筆記《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灘野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临漳县| 湖口县| 盐山县| 吴江市| 田东县| 寻乌县| 正宁县| 织金县| 洛浦县| 靖江市| 九龙坡区| 沁水县| 田林县| 布拖县| 景谷| 沛县| 廉江市| 共和县| 桐庐县| 英山县| 阳东县| 安乡县| 洪雅县| 和田县| 香格里拉县| 哈巴河县| 扎囊县| 年辖:市辖区| 克东县| 吴江市| 张北县| 专栏| 任丘市| 德令哈市| 泽州县| 北川| 连山| 伊吾县| 大埔县|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