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稀有血型志愿者開展愛心救助活動
3月1日20時16分, (左)在為古麗孜熱獻血。張瓊
3月2日凌晨1時59分,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檢驗師施興海在對志愿者捐獻給古麗孜熱的血液進行臨床前檢驗。
3月2日凌晨2時23分,經過9個小時的愛心大接力,出生僅11天的古麗孜熱輸上了來自張瓊的血液。
愛讓眾多稀有血型愛心志愿者走到一起。
1月5日,楊千長(中)在烏魯木齊兒童醫院看望“熊貓血”寶寶阿不都·艾則孜。阿不都出生僅兩天就被診斷出患有RH血型不合溶血病,急需輸入匹配血型。楊千長和其他志愿者連夜為小寶寶備血,使小寶寶成功進行了換血治療手術。
□3月3日,在烏魯木齊市,近70位“新疆熊貓血一族”的QQ群友歡聚一堂, “血濃于水”分享的親情。雖然在網絡上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樣早已十分熟悉,但生活中大都沒有見過面,所以聚會一開始每個人都要輪流介紹自己。
□據烏市血液中心統計,2011年,烏市血液中心共為駐地醫院提供了21萬多毫升的陰性全血和紅細胞。這些血液基本都是由這些愛心志愿者無償捐獻的。
“大家好,我叫馬文國,我妻子是RH陰性B型。現在醫院待產,她讓我來認認娘家的親人……”“我叫徐妮麗,來自昌吉市,我是RH陰性O型,很高興認識大家!”“我叫尹劍,來自烏魯木齊市,我是RH陰性AB型的極品‘熊貓’,很高興和大家相聚于此……”
3月3日,在烏魯木齊市,近70位“新疆熊貓血一族”的QQ群友歡聚一堂, “血濃于分享水”的親情。雖然在網絡上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樣早已十分熟悉,但生活中大都沒有見過面,所以聚會一開始每個人都要輪流介紹自己。“新疆熊貓血一族”QQ群成立于2010年,旨在網羅更多的稀有血型志愿者共同開展愛心救助工作。
發起人魏凱是烏市一家單位的職工。她說:“2009年5月在一次體檢中得知自己是RH陰性B型稀有血型,也就是俗稱的‘熊貓血’。從那以后就對稀有血型的相關新聞特別敏感,也經常看到稀有血型患者的求助報道和他們遭遇的困難,因此蒙生了創建新疆稀有血型愛心志愿者團隊的想法。”
2010年,魏凱聯系到烏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等地的30余名稀有血型志愿者,發起成立了“新疆熊貓血一族”志愿者團隊,并建立起一個QQ群。通過QQ群,志愿者由30人發展到現在的256人,其中有不少人是獲得救助后自愿加入進群里的。
魏凱說:我們這支團隊在義務獻血隊伍“中既普通又特殊,由6個民族組成,大家都是Rh陰性血型。Rh陰性血型的人在漢族當中只有大約千分之三的比例,少數民族比例稍高一些。”
在QQ群里有一條群規,進群的志愿者必須要在群名片上備注自己的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常住地和最近一次獻血時間。一發現有求助信息,魏凱等人便會通過這些資料迅速聯系到志愿者。
3月1日17時18分,烏魯木齊兒童醫院在“新疆熊貓血一族”QQ群里發布了一條“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新生兒科7床新生兒古麗孜熱,女孩,出生10天,診斷出患有RH血型不合溶血癥,需要O型RH陰性紅細胞懸液”的消息,在邊疆賓館工作的鄧春光第一個要求為古麗孜熱獻血,在跟醫院取得聯系后,醫院工作人員將鄧春光接到烏魯木齊市中心血站獻血。從消息發出到鄧春光到達血站前后用了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
血站工作人員為鄧春光開辟了綠色通道,前期各項化驗都非常順利,鄧春光也在手機上用QQ跟群友上傳實時信息,但最后鄧春光被測量出血壓稍高,反復幾次血壓都不符合獻血標準。
時間就是生命。19時45分,魏凱聯系的第二位志愿者張瓊隨即跟血站取得聯系并在15分鐘內趕到血站。經檢測張瓊符合獻血標準,大家這才長松一口氣。3月2日凌晨2時20分,古麗孜熱終于輸上了來自張瓊的血液。
獻完血后,張瓊跟平時一樣來到單位上班,對于前一天晚上發生的事她從未向身邊的同事提及……
丁霞加入QQ群的第三天就向群友發布了一條朋友臨盆需要備血的求助信息,第二天一大早丁霞就接到了5位在烏市的群友打來的電話,表示愿意為孕婦備血。魏凱還幫助聯系了十幾位該血型的群友做好隨時獻血的準備。“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是現在一提起還是讓我心里暖暖的。雖然素未謀面,但大家都拋開手頭工作趕來備血,真的很讓我感動。”丁霞有些哽咽地說。
提及這一次次的救助行動,累計獻血3900ml的志愿者成鳳搖搖手樸實地說:“我只是湊巧在群里看到了求助消息就趕去獻血了。我想不管是誰看到了都會伸出援手的。作為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中的一員,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
與稀有血型獻血者接觸最多的烏市血液中心輸血科主任呂霞說:“他們真的是隨叫隨到。像尹劍,他是罕見的Rh陰性AB血型,因為血源特別少,所以有需要幫助都會和他聯系,他也從不多問,只要有需要就會準時出現。”
據烏市血液中心統計,2011年,烏市血液中心共為駐地醫院提供了21萬多毫升的陰性全血和紅細胞。這些血液基本都是由這些愛心志愿者無償捐獻的。
新疆日報2011年3月29日第十二版 見習記者 崔志堅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