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分析水稻抗倒伏的方法,了解水稻出稀結實期,分析水稻出穗過程,了解水稻穎花的構造及開花過程,有助于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產量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也是有煩惱的,它們也會遇到問題,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積極為它們解決問題。接著,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稻的相關知識吧!
一、防止水稻倒伏的措施有哪些?
1、選用抗倒伏的品種。如選擇矮稈、莖基粗韌、根系發達、葉片直立的耐肥品種作當家種。
2、增大根冠比值。深耕細作促使根長得快,下扎較深,根粗而多,增強其吸水吸肥能力,增進莖稈生長健壯,使其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比值合理,可有效地防止倒伏。
3、增強莖稈堅固性。通過合理的栽培措施,如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中期曬田后期濕潤的科學排灌及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使群體通風透光良好,稻株健壯不徒長,莖基堅實而粗,可增強莖稈的堅固性,防止倒伏。
4、倒伏前后及時采取挽救方法。有倒伏象征,如葉片披復嚴重,要在早上打露水減輕莖葉負荷量或適當割除下垂的生長過旺的部分葉片,以減少減輕上部的重量,改變其通風透光狀況。倒伏后應及時排除漬水,防止莖稈及葉片腐爛及穗粒發芽。乳熟期產生倒伏應在行科間輕輕扶起,行間放竹桿進行撐托,防止莖葉和谷粒霉爛發芽。
二、水稻出稀結實期包括哪幾個階段?栽培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抽穗結實期是以谷粒充實為主的生育階段。這一階段包括抽穗、開花、授粉、灌漿成熟(包括乳熟、蠟熟、黃熟、完熟)等時期。這一階段需時早稻為28-32天,晚稻為36-40天。
栽培上的主要任務是:提高穎花結實率,飽粒增重,防止葉片早衰,落黃或貪青和倒伏,稻稈的長相要膏技臘桿。為此,必須抓好養根保葉增粒重等措施。齊穗后至乳熬期葉面積指數應有5-6,蠟熟尚有3-4片綠葉,黃熟期仍應保持1一2片綠葉。乳熟期前后葉色要保持青綠色,不能過于深綠色,否則光合產物的縮合和轉運受阻,分布在穗中的分量減少,在葉鞘和莖上比例增大。
3、 水稻出穗過程如何?影響出穗速度有哪些因素?
稻株在生長過程中,由于穗部節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生理活性物質,促使這些細胞呼吸增強,透性增加,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于是節間細胞迅速伸長,稻穗也就從劍葉的葉鞘里抽出,這個過程叫抽穗。
影響出穗速度的因素有溫度、土壤中的肥水條件、溫度以及開花時的日照,葉光合產物等。最適宜的溫度為25-32℃,在此溫度范圍內,出穗的速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加快長,造成行間蔭蔽。臺風暴雨過后及時排水,并補施適量肥料,而且及時防治病蟲害。孕穗初期,有明顯缺肥落黃現象或根據天氣預報確認孕穗有低溫影響,需要及時在抽穗前幾天施用抽穗肥,畝施3-4公斤尿素。
4、 水稻穎花的構造及開花過程的動態變化怎樣?
水稻的穎花:由外桴、內俘、外穎、內潁、鱗片、堆范和雌蕊等各部分組成。內、外穎呈尖底船狀,即谷殼;其功能在受精前是保護穎花各部分,受精后保護米粒。外穎上端尖銳稱為顆尖,伸長部分為芒。內、外穎之內有雄蕊6個,3個排成一列,每個雄蕊的花絲上著生一個花藥,每個花藥成4室,每室有一個花粉囊,囊內部含有很多黃色球形花粉粒,雌蕊一個,位于穎花的中央,由柱頭、花柱、子房三部分組成。柱頭有兩分叉,各成為羽毛狀,花柱極短,子房成棍棒狀,內含有一胚珠。
子房與外穎間有兩無色的肉質鱗片,中有一個螺紋導管,當開花時鱗片淀粉迅速水解,吸收大量水分,細胞膨脹約原來體積的4-5倍,推開外穎,花絲迅速伸長(約為開花前的5倍),把花粉攆出穎外,花藥開裂,花粉粒立即撇開,有的落在本穎花的雕蕊柱頭上,有的散落在空間,隨風飄落在異花的穎花上。
5、 水稻一天中在什么時間開花?
水稻全穗的花要經歷6-7天才開完,第2-3天為開花最盛時間。早稻開花一般為上午9時前后,10-11時開完,晚稻開花一般為上午10-11時最盛,中午12時前后甚至下午1時前后開完,開花時遇上冷涼天氣,甚至會延遲到下午2-3時開花。
開花的過程;當花絲伸長到內外穎的頂端的花,一般在當天就開花。開花時首先鱗片吸水膨脹,壓開外穎,在開穎的同時花絲迅速伸長,花藥開裂,花粉散落在柱頭上。環境不良時,也有閉花授粉的。花粉散落后,花絲不久即調萎而下垂在穎外。鱗片內的水分因蒸發而逐漸減少,內外穎閉合。
我們了解了水稻的生長習性還不夠,關鍵是我們還需要動手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希望我們的小伙伴都能掌握種植技巧,培育出優質水稻,咱們下期再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