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原創,興趣愛好!如有欠缺,請多指教!
關于雙龍巷,《太原地名志》對雙龍巷是這樣敘述的:南北斜向,東南起南華門東二條,西北至東華門。處杏花嶺北,地形隆起,狀如雙龍,故稱雙龍巷。清末,河北居民聚居于此,稱直隸莊。民國初年,山西省民政廳長孟元文建宅于此,改稱升官巷。后孟家連遭禍事,認為是屋后的“玉皇廟”作祟,故于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名雙龍巷,冀望“雙龍”鎮伏邪氣,以求家業興旺,遂沿用至今。
在第11期,小小已對雙龍巷進行過介紹。在第159期介紹了前雙龍巷(北)47、(北)45號民居。第160期介紹了后雙龍巷3(西)、4、6、18、16、12(南)民居。
這一期,小小再次深入雙龍巷,詳細記錄前雙龍巷(北)1、3、5、7、9、17號民居,以及前雙龍巷(西)15、17、21號民居。
前雙龍巷(北),這一排有幾座殘破的門樓,分別是1、3、5、7、9號院子。
這一排沒有一座完好的門樓,院子里也是破爛不堪,甚至有的正房竟然是土胚房。
前雙龍巷(北)1號
前雙龍巷(北)3號
前雙龍巷(北)5號
前雙龍巷(北)7號
前雙龍巷(北)9號
這些土胚房子,才是民國當時普通平民的家。
前雙龍巷(北)17號民居
前雙龍巷(北)17號民居,非歷史民居建筑。
17號民居,中西結合門樓,有磚框匾額。
頂部有女兒墻,下部角石卻是中式門樓的石雕。
一般西式門樓就是兩側幾何磚柱,沒有石雕。
前雙龍巷(西)15號民居
雙龍巷(西)15號民居,現存大門、倒座房以及東偏房。
15號民居,現在地勢較低,大門在坡下,因地制宜甚至出門形成上坡??赡?,是目前太原城唯一在負地平的大門了。
大門朝南,不是常見的金柱大門,進深較短。門樓為隨墻門樓,說是隨墻門樓,卻凸出墻體做成中式屋檐門樓。這種風格在民國時期比較流行,是典型的蠻子門做法。
門內左右兩側有龜背影壁。
院里靠山影壁保存完好。
倒座房
東偏房
前雙龍巷(西)17號民居
前雙龍巷(西)17號民居,現存南廂房和西廂房各一座。
南廂房
西廂房
前雙龍巷(西)21號民居
前雙龍巷(西)21號民居,遠處看現存正房一座,大門緊鎖,無法進入。
(手記:小小,離開誰,都可以!)
微信:小小走遍太原
微博:小小走遍太原
長按—掃描—關注小小走遍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