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風光(2945)千戶苗族風情
我們的第二站是凱里,距離貴陽市區一共有近200公里,路上很多隧道,長的約開10分鐘,短的只用幾十秒。因為貴州山多,導游說在這修一條公路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當于在別處修四條相同的路。在車上抓拍了這一張,煙霧從山間升起,給群山增添了一分神秘。
貴州山地多,耕地面積比較少,所以多梯田。梯田是沿山坡開辟的梯狀田地。每一級邊緣筑有埂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苗族一直都是一個命苦的民族。幾千年前,苗族在黃河上游,漢族在黃河下游,原本井水不犯河水,但蚩尤——一個牛頭人面的怪物逐漸強大,引起了炎黃帝的警惕。在涿鹿大戰一場后,死的死傷的傷,有些苗族人逃往了美洲、非洲。蚩尤帶著剩下的苗族人倉皇逃過了三個平原,三條大河,才好容易安定下來。遠看苗族建筑,家家戶戶上面都有一個牛頭。這也是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蚩尤。
身著節日盛裝的苗家姑娘,一件這樣的衣服都要手工制作3—5年。因為苗族人只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她們的衣服上全部繡了歷史變遷和發生的大事。她們身上一整套的銀飾,加起來就有四五十斤重,全是手工打造的,還有些是傳家寶,價格也有二十萬。這是她們用最高禮儀——牛角酒來歡迎我們,不能喝酒的千萬別逞強,否則熱情的苗家人會讓你把一大杯(約2斤)酒全部喝完。
這些木制建筑估計也有幾百年歷史了,依水而建。仔細看看苗族的建筑,都是木制且三層的。第一層一般為了解決斜坡地勢不平的問題,所以一般為半邊屋,堆放雜物或者圈養牲畜,第二層為正房,第三層為糧倉,有的人家專門在第三層設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麗,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關系。
柳樹、向日葵,都是在我們這個南方小島看不到的風景。
“以美麗回答一切”,這是大師余秋雨對西江千戶苗寨的評價。
苗族家家戶戶都掛著玉米,今年貴州大旱,田里很多玉米都枯了,看的很心疼。這些熱情的姑娘唱起了祝酒歌。
老人們年紀最大的已有86歲,唱的是古歌,這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傳世記史詩,也是集苗族歷史、倫理、民俗、服飾、建筑、氣候等為一體的百科全書。歌詞里包括了世間萬物的創造、歷史的變遷,它甚至還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雖然我們聽不懂苗語,但是從聲音里還是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苗家最具有特色的樂器叫蘆笙,聲音很奇特,最多的有21管。(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有五管、六管)
苗族最盛大的節日是13年一次的鼓藏節,主要是祈求各家各戶人丁興旺,富裕安康,同時也促進各家各戶之間的聯姻。最搞笑的是鼓藏舞,苗族小伙子脖子邊扭邊縮,拿著琴,腳還要踱著步,很像企鵝。
依山而建。木頭房子透著古樸。
遠山,苗寨,梯田,大片的莊稼地,構成了一幅絕美的鄉間圖畫。
像不像苗家女孩?
要離開凱里了,依依不舍。下次有機會希望可以在這住幾天,晨起看炊煙裊裊,暮看日落晚霞,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