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亂語(7)初讀“母樣錢”(三)
一、遼鑄 “保寧通寶”母錢 比較圖
二、金鑄 “阜昌重寶”母錢 比較圖
三、元鑄 “大元國寶”母錢 比較圖
四、明鑄 “大中通寶”母錢 比較圖
五、清鑄 “祺祥通寶”母錢 比較圖
六、清鑄 “咸豐重寶”母錢 比較圖
七、清鑄 “咸豐元寶”母錢 比較圖
兩組母錢直徑、厚度 比較表 錢幣名稱 直徑mm 厚度mm
A B C A B C
一、遼鑄“保寧通寶” 45.4 46.7 1.3 4 4.3 0.3
二、金鑄 “阜昌重寶” 46 46.7 0.7 4 4.4 0.4
三、元鑄“大元國寶” 44.4 45.9 1.9 3.6 4.4 0.8
四、明鑄“大中通寶” 43.1 44.1 1 2.8 3.6 0.8
五、清鑄“祺祥通寶” 46.1 46.3 0.2 3.5 4.8 1.3
六、清鑄“咸豐重寶” 57.9 60.1 2.2 7.8 8.6 0.8
七、清鑄“咸豐元寶” 60.1 65.2 5.1 7.35 7.4 0.05
說明:表中A為第一組錢幣,B為第二組錢幣,而C=B-A。
綜合上述表格與圖片內容,可以看到 第二組(B)具有下列特征:
1、直徑、厚度比一般母錢大;
2、字口、穿口干凈,無粘連。地章平整。
3、材質優良。強磁能微吸,含貴金屬。
4、文字筆劃深峻,棱角分明,未經使用。
因此,此類母錢與普通母錢相比,更精美、更厚重、更稀少。
它不能等同于普通母錢。
下面是兩類母錢的整體比較圖
第二組(B)
A、B兩組厚度比較
本博文題為《初讀“母樣錢”》,正如博友永州藏泉所言, 有“初讀”必有“再讀”。是的,本博正有續寫之意。因為一,
此次所展的僅是遼、金、元、明、清的兩種母錢,還有唐、宋、
西夏的兩種母錢未曾展示。而且都是折十以上的母錢,還有折一、
二、三、五的兩種母錢未曾展示。而這兩類母錢應該是真實存在
的,只是因為本人泉識淺、泉藏少而未曾發現。因為二,憑著本
人目前對古錢幣認識的水平,要來談“母錢”、“樣錢”這樣的
大題目,實實是力不從心,難以駕馭。只是見到了這兩類母錢,
且將它們集合起來,說明一點問題,展示出來,引起泉友的關注,
聊作引玉之磚。何況,將第二組(B)錢幣冠以“母樣錢”之名,
是否合適,亦在討論之列。因此,對于“母樣錢”只能是“初讀”,
待到條件成熟,來“再讀”吧。謹此,請師友幫助、批評、斧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