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滯冬先生的工筆畫有意將宋人工筆的細膩與精湛融化到漢唐氣象之中,并以人文畫的筆墨方式重構工筆畫,讓其充滿了富於人文氣質的視覺振憾。
節奏與律感,或是一切藝術感人的原因。陳滯冬先生的工筆繪畫常以數種筆調與筆法營造不同的物態結構,其樹與枝的線條是老辣古拙、花的線質柔美輕快、葉片的線條厚重舒展,當這些不同質地的線條編織在一起時,會讓讀者感受到與自然物態相契合的韻致,然而又不是自然物態本身,這是一種詩意般游離的表現。
另者陳滯冬先生工筆繪畫於色彩則有發前人未發的精妙。其所直襲張大千、晏濟元等先賢所重啟的重彩色使用方法,但先生的重彩使用
在玉山堂聆聽先生教誨時有清風徐來,或有好鳥相鳴,這都讓我感到一份來自人文深處的默契,從玉山堂望去的滿目青山中亦有枯樹雜然其間,古人云:“畫山不可無枯樹,否則氣不疏通”在中國文人與藝術這坐山上卻是滿山枯枝了無生趣,人文與藝術的精神指向要麼是浮越的躁狂,或者是陳舊的因循,幸而有如先生的存在讓我們能夠在當下感受到來自心靈的聲音!
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