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4、唐代的佛塔(一)

4、唐代的佛塔(一)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強國,歷時近三百年。由于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空前發(fā)展,這一時期,先后形成一些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從而佛教寺院得以大發(fā)展,建立很多寺院和佛塔。在我國塔史上掀起第一次高潮。其主要分布在陜西長安、河南嵩山、山西地區(qū)、山東歷城、北京房山、云南等地。

    唐代塔平面基本都是以方形為主,其原因在于早期之塔模仿木結(jié)構(gòu)。建塔材料以磚、石為主,式樣有樓閣式和內(nèi)部空筒外部密檐式。無臺基和基座,塔身從基礎(chǔ)磚砌到地面之上。塔身光而平,不做任何雕飾。第一層比較高,二層以上塔身逐步縮減,塔檐自中間向上下各部位都有收分,外觀輪廓具有彎曲的旋律,姿態(tài)十分優(yōu)美。唐代塔內(nèi)部都做木樓板,然后用木梯上下。當遭大火或地震時,常把木樓板燒光或毀壞,變成為一個大型的磚筒。所以說唐代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稱之為“空筒式結(jié)構(gòu)”。當然,唐代也有少數(shù)的其它類型的塔,諸如平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

 

 


      莫高窟第217窟(盛唐)主室北壁《觀無量壽經(jīng)變》壁畫  2003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觀無量壽經(jīng)變》壁畫上半部線描圖 (網(wǎng)絡(luò)圖片)


    莫高窟第217窟(盛唐)主室北壁《觀無量壽經(jīng)變》壁畫局部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郵政出版的明信片)

 

上圖為莫高窟第217窟(盛唐)主室北壁《觀無量壽經(jīng)變》壁畫。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唐代佛教寺院壁畫多是反映西方極樂凈土輝煌、歡快的景象。你瞧,畫面上段部分的正面的宮殿和兩側(cè)樓閣的建筑群,顯示出大唐佛寺的組群布置,整體形象宏大開朗。穿摟飛天,駕著祥云,天樂悠悠,不鼓自鳴,呈現(xiàn)一片歌舞升平的人間極樂凈土世界。

在正面宮殿的兩側(cè)各聳立著一座樓閣式佛塔,底層猶如高大的基座呈錐體形,正面開火焰券門。單層塔體完全是樓閣建制,平座圍欄,廊柱開間,上檐飛翹。頂部四角攢尖,樹立塔剎且鏈索系四角。這表明了在實例中十分罕見的樓閣式木塔實際是古代佛塔的主流,反映了印度的“窣屠婆”塔和中國重樓融合過程中的中間狀態(tài)。同時唐代開始以后,寺塔布局發(fā)生了巨變,出現(xiàn)了在大殿前建雙塔或一塔一閣并峙等過渡形式,在壁畫中已得到顯現(xiàn)。最可惜的是這些瑰麗的唐代寺院建筑在華夏大地上沒有任何遺存了。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1976年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1958年陜西省郵電管理局出版的明信片)

 

唐代佛塔的典型代表當屬西安慈恩寺大雁塔。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經(jīng)歷千辛萬苦取回佛經(jīng)的玄奘法師以安置經(jīng)像舍利為由,在寺西院建成五層磚塔。然而,玄奘法師親自組織建造的這座塔,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草木叢生。五十余年后逐漸毀壞。于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更新改造為七層寶塔,較前更加莊嚴雄偉。

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后來西安地區(qū)發(fā)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

明萬歷二十三年(1604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 60厘米厚的包層,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寬大,即是現(xiàn)今所見的大雁塔造型。

大雁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塔,通高64.7米。塔基現(xiàn)高4.2米,塔體呈方錐形,底邊長為25.5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我國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jié)構(gòu),磨磚對縫砌成。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每層四面均有劵門,塔內(nèi)裝有樓梯,可登臨塔頂。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wěn)重,比例協(xié)調(diào)適度,格調(diào)莊嚴古樸。

 


               

 
                        西安薦福寺小雁塔 1961年長安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西安薦福寺小雁塔 1977年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小雁塔建于唐景龍年間(707―709年),位于大薦福寺內(nèi)。薦福寺的原址在唐長安城的開化坊,創(chuàng)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稱大薦福寺。

這座密檐式磚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層,現(xiàn)余十三層,高43.38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底邊各長11.56米,每層迭澀出檐,南北兩面各開一門。底層南北各有券門,上部各層南北有券窗。底層南北券門門框上布滿精美的唐代線刻。塔身從下面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上則愈細,整體輪廓呈自然圓和的卷剎曲線,顯得格外英姿颯爽。

小雁塔在近一千三百年漫長的歲月里,經(jīng)受了風雨的侵蝕和70余次地震考驗,歷史上曾經(jīng)歷過三次離合。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陜西地震,據(jù)民間傳說,塔身裂縫從上到下寬約尺余??墒沁^了幾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來的裂口神合了。其后又有兩次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一個磚塔經(jīng)過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復合起來,確是一件奇事。

 


                       西安興教寺玄奘塔 1961年長安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玄奘從印度取經(jīng)回來以后,傾注全部心血譯經(jīng)19年,公元644年圓寂于玉華宮。遺體運回長安,安葬在西安市東郊白鹿原上??傉露?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ang="EN-US" xml:lang="EN-US">(669) 玄奘的遺骨遷葬到長安以南的少陵原上,同時修建寺院,以資紀念。寺被命名為大唐護國興教寺。唐末戰(zhàn)亂,寺遭兵火,塔被盜掘。宋以后歷代屢有修葺。清同治年間,寺內(nèi)殿舍再遭兵火,唯玄奘、窺基、圓測三塔幸存。

三座磚塔在今寺西部慈恩塔院內(nèi),品字形參差排列。中間最高的一座是玄奘墓塔。塔平面方形,作樓閣式,共5層,高23米,底邊長5米。塔身壁面仿木結(jié)構(gòu),用磚砌出八角形倚柱、額枋和斗栱。斗栱之上砌兩層菱角牙子再疊澀出檐。挑檐大磚層多,在其他唐塔中少見。每層分作 3,次層以上塔心實砌。塔的正面有券門,龕內(nèi)置玄奘塑像 1座。塔為早期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磚塔的典型代表作。玄奘塔的左右各有形式略同但規(guī)模較小的磚塔一座,均為 3層,高約 7,底層邊長 2,系玄奘兩大弟子窺基和圓測的靈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最美的13座千年古塔,陜西竟占了5座!你都去過哪些?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一)【陝西】
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塔的前世今生
虎丘塔
大雁塔 ,西安的象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寿光市| 鹤山市| 衡东县| 娱乐| 新乡市| 榆中县| 叶城县| 忻城县| 阿克陶县| 佛山市| 仲巴县| 大英县| 湘潭市| 汕头市| 鄱阳县| 拉萨市| 白水县| 沿河| 临武县| 团风县| 新邵县| 永吉县| 宜君县| 兴安县| 南靖县| 嘉义县| 三明市| 大荔县| 西安市| 乌拉特前旗| 泽库县| 宣化县| 游戏| 左权县| 大方县| 云霄县| 三亚市| 手机| 兰溪市|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