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軍東征的歷史上,每一次十字軍的東征的目的地都是耶路撒冷:第一次十字軍的目標是攻占耶路撒冷,隨后的任務就是保住耶路撒冷。在埃德薩陷落后歐洲組織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在耶路撒冷陷落后歐洲組織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雖然沒能攻下耶路撒冷,但也保住了岌岌可危的中東十字軍國家,維持了中東地區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較長時期的和平。
可以說每一次十字軍東征其進攻的對象都是穆斯林,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所以奇葩是因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其主要作戰自始至終都沒有針對穆斯林,而是基督徒自己。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有三大主角,第一大主角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發起者教皇英諾森三世,他是在1198年坐上了教皇的位置,時年38歲。英諾森三世出身于一個顯赫的家族,在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家庭只有長子能夠繼承家業,作為家中非長子出身的地位,他只能選擇做神職人員或者軍人,天生不擅長武力的英諾森三世選擇了做神職人員,并在這個位置上一路暢通,最終做到了羅馬教皇。
在當時的歐洲來說,皇帝或者國王是上帝所委任的世俗統治者,而將上帝的旨意傳遞給人間的則是教廷,所以教廷有資格決定皇帝或是國王是否有資格勝任。在當時來說如果皇帝或者國王沒有得到教皇的加冕,那么他的皇位或者王位是不合法的。
歷史上的英諾森三世是個非常有眼光的人,他先后資助了方濟各會、圣三一修會以及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這些組織和個人在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后來的影響力,而在起剛開始起步的時候英諾森三世就支持了這些組織和個人,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說就相當于買了原始股,后來這些原始股都上市成了白馬股,英諾森三世自然就賺大發了,英諾森三世在歷史上是將教會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的羅馬教皇。
英諾森三世是將教會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的教皇
在鞏固和擴大了教會的影響力后,英諾森三世最為牽掛的自然是十字軍的東征問題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結果英諾森三世是不滿意的,畢竟沒有收復耶路撒冷,在他的倡導下便有了第四次十字軍的東征。
第二個主角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元首丹多洛,他是在英諾森成為教皇之前6年,公元1192年成為威尼斯共和國元首的。丹多洛20多歲的時候就與當時的許多威尼斯人一樣,從事海外經商業務,到了40歲左右的時候回到了威尼斯,通過其家庭背景成為了威尼斯的外交官,直到晚年當選為威尼斯共和國元首。他成為威尼斯元首的時候已經80多歲了,雖然年齡很大,但是其經驗是無與倫比的,這也使他成為了一名全能型領袖。
雖然丹多洛是威尼斯的元首,但他的權力仍要受到威尼斯共和國制度的制衡。在是否發動戰爭的重大問題上,必須由全體威尼斯人的公民大會決定。在元老院中就重大議題投票的時候,他也只是代表元老院120票中的一票。在政府機關中,他只是作為17名要員之一,擁有一票。
丹多洛是威尼斯共和國史上最為成功的領導人
不過威尼斯共和國凡事都是經過討論而決定的,丹多洛本身的地位和影響力就代表了一定的支持力,此外如果在討論的時候理由非常充分,大家都信服,那么最終的投票也會有利于丹多洛。威尼斯當時是為數不多的政教分離的國家之一,當許多國家都深深地被教廷勢力影響的時候,教廷在威尼斯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因為對于威尼斯人來說,“首先是威尼斯人,其次才是基督徒”是他們的信念。即便教廷一而再再而三地禁止與穆斯林發生貿易,禁止向穆斯林提供軍需物資,但對于威尼斯人來說只要對方付得起價錢,什么東西他們都會賣。
為此,羅馬教廷也不是沒考慮過懲罰威尼斯,但無奈威尼斯的海軍力量非常強大,要組織十字軍東征還要仰仗威尼斯的海軍以保障后勤,教廷對于威尼斯人的行為也就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第三個主角是薩拉丁的弟弟阿拉迪爾,1193年的時候已經50歲。他是薩拉丁最為信任的人,在薩拉丁死后被封到了內約旦的約旦河西岸地區當領主。薩拉丁把帝國分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在他死后三個兒子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經過幾番狗血式的內亂劇情,最終三個兒子中長子被流放,次子死于一次意外,最后的三兒子被眾埃米爾認為太過于年輕沒有掌控帝國的能力,由此埃米爾們推舉了他們認為有能力掌控帝國的阿拉迪爾當了阿尤布王朝的掌門人。
在阿拉迪爾成為阿尤布王朝的蘇丹后,致力于維持中東地區的現狀,與基督教徒和平往來,發展貿易,維持了一個繁榮穩定的帝國。
在1199年的最后一個月,法國香檳伯爵作為東道主舉辦了一場錦標賽。當時的歐洲封建諸侯如果要舉辦錦標賽,一般來捧場的都是其他的諸侯甚至是國王,而能邀請到的貴族越多,則說明舉辦者的地位和影響力越高。香檳伯爵與法國和英國王室都有親戚關系,在當時吸引了歐洲大量貴族來到他的領地參加錦標賽。
由于參賽的人員很多,聚集了當時最為顯赫的達官貴人,許多騎士也聞名而來,爭奪比賽的冠軍,甚至教皇英諾森三世也派出了教士參加這次盛會。英諾森三世通過派出的教士,向在場的諸侯和騎士們傳達了一個信息:教皇要組織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對于英諾森三世來說,他認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獲勝是因為由諸侯領銜而成功,由國王和皇帝領銜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則遭遇了失敗,所以他認為組織十字軍東征還是要依靠諸侯。這個消息在香檳伯爵的會場很快就傳播了開來,眾多諸侯和騎士都為此興奮異常,當即就有眾多諸侯和騎士宣誓加入十字軍。
強烈的反響也使英諾森三世非常振奮,他當即宣布愿意參加十字軍的人將可以獲得救贖。對于當時的歐洲人來說,他們深信自己死后會受到審判,他們都認為自己有罪孽,也非常害怕基督教所說的死后的地獄場景,如果能夠得到救贖,赦免自己的罪孽,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由于這次參加十字軍的諸侯和騎士眾多,沒有皇帝和國王領銜,為了統一指揮,眾諸侯和騎士們最后推舉出了6名代表,由他們來代表全體的意志。這6名代表分別產生于香檳伯爵、布洛瓦伯爵、弗蘭德斯伯爵家的家臣中,每家2名,為這次十字軍東征留下詳細記載的維拉哈都因也是6名代表之一。
在6人的努力下,這次十字軍東征的許多問題都得到了一致的觀點:
1、此次東征的目的地是埃及的開羅,因為這里是穆斯林的大本營;
2、部隊要從海上行軍,而不是陸地。從前三次東征的經驗來說,走陸地險阻太多,走海路最為安全;
3、由威尼斯共和國運輸全體十字軍部隊,因為當時的海上國家來說,也只有威尼斯共和國有這個能力完成全體十字軍的運輸工作。
這三個提議得到了香檳伯爵、布洛瓦公爵、弗蘭德斯伯爵以及新加入十字軍首腦陣營的圣保羅伯爵的一致同意。得到首腦同意的6位家臣于1201年5月到達了威尼斯。
6位使者到達威尼斯后,向威尼斯元首丹多洛傳達了十字軍的意圖。對此丹多洛要求4天之后給予6位使者答復,理由是威尼斯的重大事項需要內閣討論才能決定。實際上威尼斯可以隨時召開內閣會議,要求4天之后給答復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充分考慮的時間而已。當晚威尼斯就召開了內閣會議,當然在此之前威尼斯與阿拉迪爾達成過一個秘密協議,就是威尼斯不能帶十字軍去進攻阿拉迪爾的領地。這個協議當時還是秘密,只有威尼斯和阿尤布王朝知道,威尼斯也不能把這個情況告訴十字軍,不然威尼斯會在整個歐洲到處樹敵了。
4天后丹多洛在元首官邸率領全體威尼斯的內政外交官員隆重地接待了6位十字軍使者,在會議上,十字軍代表維拉哈都因表示需要威尼斯為十字軍提供足夠的運力,保障十字軍部隊和補給能順利到達戰場。對此丹多洛表示要在等待8天才能給予回復。
于是使節在威尼斯繼續等待了8天,在這8天時間里,威尼斯做的是與伊斯蘭世界的掌權者阿拉迪爾進行秘密談判,至于談判的具體內容,歷史上沒有留下記載,我們也只能憑自己的想象了。8天后丹多洛再次接見了6名使者,向他們表示威尼斯愿意承擔此次十字軍東征的運輸業務。
按照十字軍提出的要求,此次東征威尼斯要提供4500名騎士和2萬名步兵所需的船只,以及運輸4500匹戰馬和9000名馬夫的平底船。丹多洛給出的價格是運輸一匹馬4馬克,一個人2馬克,并且根據合約的內容,威尼斯要保證十字軍在一年內能夠從威尼斯出發,費用一共是8.5萬馬克。
其實8.5萬馬克的價格在當時來說并不算高,當初理查被神圣羅馬帝國囚禁的時候,其贖金就是10萬馬克。在此之前10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和熱那亞之間的運輸協定中,是每2匹馬和3個人收取9馬克費用。但上次熱那亞承擔運輸任務的時候不需要建造新的船只,而此次威尼斯要承擔這次任務,就要建造新的船只。歷史學者普遍認為8.5萬馬克在當時來說是市場價。
根據雙方的契約,威尼斯要為每匹馬提供8蒲式耳的燕麥,而且士兵可以吃到包括面包、奶酪、香腸、蔬菜和葡萄酒在內的糧食補給。大軍出發的時間是公元1202年6月24日,十字軍在1201年8月中旬向威尼斯支付1.5萬馬克,11月1日支付1萬馬克,到1202年2月中旬支付1萬馬克,最后的5萬馬克于4月中旬一次性支付完畢。
在盛馬可教堂向市民呼吁的元首丹多洛(古斯塔夫●多雷作)
作為傳統的海上貿易國家,威尼斯的契約寫的非常細致,使者們看了也非常滿意,而此時威尼斯提出了一個令使者們沒有想到的提議——威尼斯也加入這次十字軍東征,并提供50艘戰船和6000名水手在內的戰斗人員,條件是威尼斯要獲得此次東征打下來的一半領土。
對此十字軍的使者們一開始猶豫不決,但是經過一晚上的討論,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意威尼斯的加入。得到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同盟,使6位使者興奮地一晚上沒睡,第二天一早便答應了丹多洛的要求。
接下來雙方都鄭重其事地簽訂了契約,之后就是各自準備各自的事情了。威尼斯的造船廠頓時忙的熱火朝天,為了運輸馬匹和軍隊他們建造了大量的平底船,根據契約威尼斯需要新造400艘平底船,即便是當時海上力量第一的威尼斯,也需要動員舉國之力才能完成這一任務。威尼斯按照契約的各個細節,認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隨著約定日子的臨近,十字軍也陸續抵達了威尼斯。然而真正抵達威尼斯的十字軍并不多,與威尼斯政府簽訂協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最后官兵總數約為一萬人。當十字軍士兵們來到威尼斯的港口的時候,他們為眼前的場景所震撼了,不計其數的槳帆船、大帆船和平底船將港口圍得嚴嚴實實。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難理解,當時在香檳伯爵的錦標賽上,眾諸侯和騎士們也是一時心血來潮,臨時組成了一支十字軍,他們當中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諸侯,多是由一些實力中等和沒什么實力的領主和騎士組成。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雖然也是由諸侯發動的,但是主要的三個諸侯從實力來說并不比國王差,戈德弗魯瓦、波埃蒙多和圣吉爾三位領主每人至少帶了一萬多人參加十字軍,有了這三位的強力加盟,十字軍的規模自然是小不了了。而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沒有一位強有力的諸侯加入,這就使十字軍的動員能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參加十字軍東征的諸侯和騎士們分散在歐洲各地,要聚集在一起本身也是不現實的事情,總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人數很少。
人數少并不是致命的問題,致命的問題在于十字軍沒錢支付威尼斯的運費。不過也不能怪威尼斯,威尼斯給的價格是市場價格。雖然說此時十字軍只有計劃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只要動用契約的三分之一運力,但為了履行契約,威尼斯也動員了全國的力量,將所有在海外經商的船只都召了回來,還從別處雇傭了大量的工人晝夜不停地建造船只,也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契約也是雙方在平等的條件下簽訂的,所以不能履行契約完全是十字軍方面的責任了。
此時十字軍只支付了大約2.5萬馬克,還差了6萬馬克。集結在威尼斯的各路諸侯決定完全支付這些費用,尤其是弗蘭德斯伯爵將自己攜帶的金銀財寶全部拿出來賣了,在他的帶領下其他的諸侯和騎士們也紛紛變賣攜帶的財物,最終只湊齊了3.4萬馬克,離完全支付還有很大的缺口。
此時的十字軍已經拿不出錢來,卻又不肯回家,畢竟當初出發的時候信誓旦旦,如果因為沒錢支付運輸費用而灰頭土臉地回了家,面子上自然是十分掛不住的。到了6月24日履行契約的那天,威尼斯的船隊依然停泊在港口,十字軍因為不能支付運輸費用也無法出征。就這樣十字軍在威尼斯附近無所事事地度過了6、7月。
到了8月底的時候威尼斯元首丹多洛召集了十字軍諸侯,向他們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建議。丹多洛提議要十字軍幫威尼斯攻打扎拉這座位于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城市。扎拉一直是威尼斯出海航線上的重要港口,由于匈牙利國王的煽動,這座城市反叛了威尼斯,如果不能以扎拉為中繼站,那么威尼斯的船只返回母港的航道將會遭遇被人切斷的風險。如果十字軍愿意幫助威尼斯攻下這座城市,那么威尼斯將為十字軍提供無限期的貸款,以保證此次東征的順利進行。
對于這一提議,十字軍難以接受,原因在于扎拉城的居民都是基督徒,十字軍東征的對象是異教徒,因此是不能攻擊基督徒的。不過老謀深算的丹多洛之所以敢向十字軍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料定十字軍最終會同意他的要求。果不其然,在經過一番爭吵后,蒙費拉特侯爵、弗蘭德斯伯爵、布洛瓦伯爵和圣保羅伯爵同意了威尼斯的提議。
一部分不同意提議的騎士決定單獨行動,他們前往其他的港口乘船到達了巴勒斯坦,也有一部分人返回了法國。得到十字軍肯定答復的丹多洛立馬召集了全體威尼斯參戰人員在十字架下發誓,也加入了十字軍的戰斗序列。
在一切準備妥當后,十字軍乘坐上了威尼斯人的船只與威尼斯人一道向扎拉城殺去。
1202年10月8日,最終來到了大軍出發的日期,此次出征的船只達到了480艘左右,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載,這支船隊有50艘戰艦用槳帆船,240艘運輸船,120艘平底船以及70艘小型槳帆船,可以說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是370年后的勒班陀大海戰時,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投入的兵力也只是各自200艘艦船。
艦隊離開威尼斯后,一路向扎拉殺來,到了11月10日的時候艦隊出現在了扎拉城外的海面上。至于從10月8日到11月10日這段時間發生了什么,歷史上的記載并不多,部分歷史學家推斷是水手不足,原定于6月出發,但最終出發日期是10月,期間有很多水手都回家了,再將他們召集起來用了一些時間。
當艦隊出現在扎拉外的海面上的時候,扎拉城的居民豎起了十字架和圣象,表明他們都是基督徒。而此時的十字架也管不了這么多了,他們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登陸,隨后展開了攻城作戰。從11日開始攻城,到了第5天扎拉便宣布投降。得到消息的英諾森三世對此震怒不已,當即決定對此次全體十字軍和威尼斯人采取絕罰。
諸侯們連忙向教皇派出使節道明了原委,教皇在得知十字架是不得已而為之后解除了對他們的絕罰。其實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英諾森三世已經無能為力了,畢竟他還要靠著這些十字架去中東攻下耶路撒冷,如果真的絕罰了他們就等于宣告了此次由他組織的十字軍東征的失敗。
當然對于絕罰無所謂的威尼斯人并沒有派出使者去向教皇解釋,他們也懶得解釋。雖然他們被絕罰了,但是十字軍還是要跟他們合作,所以絕罰對于威尼斯人來說無關痛癢。在這樣的既定事實下,過了段時間教皇也解除了對威尼斯人的絕罰。
在十字軍拿下扎拉后,又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2月中旬的一天,扎拉城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子阿萊克西斯。雖然他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子,卻被自己的親叔叔奪去了皇位,還被打入了大牢。經過一番波折,這位20歲的皇子越獄成功,跑到了德意志王國投靠了他在那里當王后的姐姐。德意志國王熱情地接待了阿萊克西斯,并承諾資助他奪回皇位。
此時的東羅馬帝國皇子在十字軍首腦面前聲淚俱下地訴說著自己的遭遇,請求他們改變進軍方向幫他奪回皇位,如果能夠奪回皇位,他承諾在事后做出如下報償:
1、向諸侯支付20萬馬克;
2、提供一萬名士兵進攻埃及的全部軍費;
3、提供500名騎兵供十字軍驅使;
4、將希臘正教會統一在羅馬天主教會之下。
這是非常誘人的條件,如果幫助皇帝奪位成功,不但可以獲得大量的財力和軍力的支持,還能將整個基督教世界統一起來,而統一基督教世界本身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當然,要幫助這位皇子奪回皇位,就意味著十字軍要轉變進攻方向。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為此十字軍派出使者覲見了教皇英諾森三世,將相關情況通報了教皇。在英諾森三世看來能夠統一基督教世界也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條件,畢竟一代代教皇孜孜不倦地努力都沒有實現基督教世界的統一,如果能夠實現基督教的統一,英諾森三世也必將名垂青史,最終教皇默許了十字軍的行為。
轉變進攻方向對于威尼斯來說沒有任何問題。威尼斯一直與匈牙利交惡,而此時的匈牙利國王已與東羅馬帝國聯姻,成為了威尼斯的重大威脅,如果能夠幫助皇子奪回皇位,那么對于威尼斯來說以后就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而少了一個敵人,所以威尼斯人舉雙手贊成進攻東羅馬帝國。
最終在教皇、十字軍、威尼斯人和阿萊克西斯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威尼斯與十字軍的聯軍于1203年4月6日的復活節離開了扎拉,直奔東羅馬帝國而去。
經過一番波折,艦隊于6月中旬抵達了君士坦丁堡,映入十字軍將士眼簾的君士坦丁堡是一座蔚為壯觀的超級大城市,圍繞著街道的城墻高聳入云,險要處則建有堅固的塔樓。向城內眺望,是數不盡的宮殿和教堂。
大軍在抵達君士坦丁堡后的第二天,即6月24日便展開了進攻。
從6月24日開始,十字軍展開了攻城戰。由于此時的老皇帝阿歷克塞三世不得民心,在十字軍的猛攻下很快就丟掉了君士坦丁堡,阿歷克塞三世最終倉皇而逃,時間是1203年7月19日。
十字軍利用大型工程機械攻打君士坦丁堡(古斯塔夫●多雷作)
在拿下君士坦丁堡后,十字軍和威尼斯擁立皇子阿萊克西斯登上了東羅馬帝國的皇位,史稱伊薩克二世。然而伊薩克二世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君士坦丁堡,城內幾乎被攻入的十字軍和威尼斯人洗劫一空,他根本就沒有錢支付給十字軍完成先前的承諾,便采取了拖字訣。
入城后的十字軍以解放者的身份自居,在城內耀武耀威。伊薩克二世為了穩住城內的民心與十字軍交涉,最終十字軍勉強同意離開君士坦丁堡,在城外駐扎。忍無可忍的君士坦丁堡軍民最終擁立了阿歷克塞三世的女婿阿歷克塞五世為新的東羅馬帝國皇帝,伊薩克二世也在城中的動亂中喪生。
阿萊克西斯被親屬殺死(古斯塔夫●多雷作)
老謀深算的丹多洛早就察覺到了城中的變動,他在政變發生之前就密令自己60歲的兒子回到威尼斯組織一支船隊裝載了大量的工程器械而來。對于此時發生的變故,十字軍與威尼斯人達成了一致,便是再次攻下君士坦丁堡,把這里變為自己的領地。于是在君士坦丁堡又上演了狗血的第二次攻城戰,這次攻城戰在1204年4月13日結束,十字軍在威尼斯人強大的海軍幫助下獲得了勝利,君士坦丁堡再次落入了十字軍的手里。
最終皇位的人選由法國方面的6名選舉人和威尼斯方面的6名選舉人決定。一開始呼聲最高的是丹多洛,不過丹多洛拒絕了這一提議,表示退出皇位的競選。畢竟以共和國的元首的身份出任皇帝,最終會讓他失去威尼斯的支持,而失去了威尼斯的支持,丹多洛就什么都不是了。除了丹多洛,可能性最大的是蒙費拉特侯爵,他在攻下君士坦丁堡后為了給自己造勢與前任皇帝的皇妃、匈牙利公主舉行了婚禮。
然而蒙費拉特侯爵明顯是失算了,因為對于威尼斯人來說他們是不會讓蒙費拉特侯爵當上新皇帝的,威尼斯人手上的6票就完全可以左右選舉的結果。他沒有認識到匈牙利是威尼斯人的死敵,此時蒙費拉特侯爵娶了匈牙利的公主就意味著將來他的帝國會與匈牙利聯盟,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對威尼斯人是極為不利的。丹多洛決定選舉弗蘭德斯伯爵鮑德溫為新任皇帝,結果鮑德溫獲得了威尼斯方面6票的一致支持,也得到了部分法國人的選票,最終成為了新的皇帝。
至此鬧劇式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算是結束了,本來是一場討伐異教徒的戰爭最終變成了基督徒之間的內戰。本來以收復耶路撒冷為目標的軍事行動最終在君士坦丁堡戛然而止。這次十字軍東征在歷次十字軍東征當中可以說是最為奇葩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基督徒的內戰戰爭了。一開始十字軍對于進攻基督徒的城市還扭扭捏捏,但是在得到了好處后便愈發地肆無忌憚了起來。尤其是拿下君士坦丁堡后基本就成了一群強盜,沒有了一絲對同為基督徒的君士坦丁堡居民的憐憫。十字軍前后兩次攻下君士坦丁堡,兩次在城內點燃了戰火,也使君士坦丁堡兩次被戰火洗劫。十字軍洗劫的對象不是穆斯林,而是自己的同胞基督徒。
此次十字軍東征收益最大的莫過于威尼斯共和國了,他們獲得了此次東征攻占東羅馬帝國領土的3/8,此外在東羅馬帝國的政府中,加入了大量的威尼斯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東羅馬帝國的各種政策。威尼斯人獲得的3/8的領土,多是沿海的港口,這為他們在地中海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貿易網絡,并通過這個網絡大發橫財,同時也極大地打擊了他們對手熱那亞。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后威尼斯的貿易網絡
雖然歷史上對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評價極低,但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至少在威尼斯人建立了完整的地中海貿易網絡后,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變得更為順暢且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