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吉菜是從山野之中走到現(xiàn)代時尚飲食前沿的,因為吉菜的取材大都是有機和綠色食品,從前腐爛在山溝溝里的野菜、食用菌和土掉渣的干菜、不施化肥的蔬菜等,這些食材在繼承傳統(tǒng)、發(fā)掘創(chuàng)新之后,一下子成了崇尚健康的人們和美食愛好者的寵兒。
吉菜中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食材是酸菜。酸菜吃法多種多樣,搭配隨意,可以和豬、牛、羊、雞、鴨、魚、飛龍、狍子、鹿等肉類組合、在做法上有燉、炒、涮、汆等多種烹飪方式,烹飪鍋具可以用鐵鍋、銅火鍋、砂鍋、甚至還可以用電飯煲。一道食材被用之廣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酸菜最佳搭檔的食材,除了白肉之外還有血腸,據(jù)說血腸最早是滿族同胞用來祭祖還愿時,獻于諸神的. 血腸的制作是在豬血中加入少量的蔥花、大蒜、姜末、花椒面、鹽、醬、味精等調味品,攪勻后,灌入洗凈的豬腸中。如果做酸菜的時候再放點血腸,鮮嫩醇香,湯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可讓此菜更上一籌。 [ 可惜,北京市場沒有加工出售的,我做酸菜白肉時只能用血豆腐代替了。]
吃酸菜的季節(jié)性很強,腌漬酸菜原來是民間冬儲的一種加工方式,所以用它做出的菜肴,總是熱騰騰的,能夠融化整個冬天。吃酸菜要有吃酸菜的環(huán)境相呼應,才能吃出它的真味。在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家中,盤膝而坐在熱火炕上,放上一個炕桌,與三五好友同食,那才叫一個美哦!
每到這個季節(jié),我的味蕾就總會不自覺的尋找酸菜的味道,因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是我的家鄉(xiāng),最濃得化不開的思念是家鄉(xiāng)味。。。
這道菜口味酸鮮,營養(yǎng)豐富,爽口的酸菜配合著五花肉的精嫩,香味醇厚而直接,而且經過酸菜熬燉的五花肉解饞卻不油膩,實在是絕妙的混搭。酸菜白肉作為基礎食材,還可隨意添加血腸、凍豆腐、粉條、海鮮等東北特有的食材,豐儉由人。其實,這看似隨便一鍋燉的東北菜,也講究搭配和章法,就跟這白山松水之間生活的東北人一樣,外表豪氣粗獷,內心細膩纖秀。
準備階段 |
一、A用筒子骨吊湯:大骨洗掉碎渣(一般超市會斬斷),用冷水浸泡,把血水倒掉再浸泡多遍洗凈;然后放入鍋中煮開,把上面的浮沫撇干凈,再放入干辣椒、蔥段、姜片、蒜米、花椒、大料燒開后轉小火慢燉1·5~2個小時。 B 白肉:五花肉洗凈,下鍋大火煮開,小火繼續(xù)煮,煮到五花肉用筷子能順利的插進去又不出血水即可,撈出晾涼(可以和筒子骨一起煮)。 |
二、A 細粉條溫水泡開或煮熟投涼備用;B 裙邊貝或其他海貝洗凈備用;C 血腸或血豆腐切片備用;D 凍豆腐冷水解凍備用;E 酸菜切絲備用;F 將煮好的白肉涼后切大薄片備用。 |
制作步驟 |
三、將切好的食材:粉條、血腸(或血豆腐)、凍豆腐、酸菜絲、白肉、海鮮料依次碼入鍋中,填入大骨湯,大火煮開。 |
四、鍋中加入鹽、雞粉和五香調料粉。 |
五、轉小火頓10分鐘即可。 |
六、最后,放入胡椒粉少許和香蔥適量(雖然是酸菜,但點少許上好的香醋提味,口感會更好)。上桌配蒜泥和韭菜花小料蘸食。 |
透明質酸酶的生成同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有關。而肥肉可提供一般植物所缺乏的膽固醇。所以,動物脂肪對皮膚保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許多女性因害怕身體長胖,對肥肉是敬而遠之。專家經過研究得出:每天吃50克左右肥肉,非但不會肥胖,而且還會使皮膚永葆光澤。
果豐廚房——手藝一般,好吃就行;以追求家庭幸福和健康理念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