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查慎行“得樹樓”藏書拾錄

查慎行“得樹樓”藏書拾錄

    查慎行(1650-1728),原名嗣璉,字夏重,號他山。后更今名,字悔余,號初白,又號查田,浙江海寧人。生于順治七年(1650)卒于雍正五年(1727)。少受學于黃宗羲,熟于經學,長于詩文。康熙中以舉人特賜進土,直南書房,選庶吉士,官編修,充武英殿校勘官。后因弟嗣庭案的牽連,全家被逮,雍正特放歸,因更名。查慎行詩學蘇軾、陸游,用筆勁煉,運思刻入,質樸流暢,清新老成,以白描見長。他講究音節色澤,又兼得唐詩的好處。著有《敬業堂詩集》,另著《人海記》、《蘇詩補注》、《黔中風土記》、《經史正偽》、《周易玩辭集解》等書。他喜蓄典籍,家有“得樹樓”藏書甚富,內有“敬業堂”為讀書之所。“得樹樓”坐落在海寧縣袁花鎮西南三里,學者朱彝尊曾為其題額。顏“得樹”者,有“百年計樹人,十年計樹木”之意。樓附近有蘆塘,查慎行晚年歸隱田園,在樓中讀書,到蘆塘放鴨。詩人董皓有《花溪竹枝詞》云:綠樹陰陰得樹樓,樓邊略約跨清流。前塵一去高風邀,無復蘆塘放鴨舟。

    清康熙年間的錢曾在《讀書敏求記》中曾將私人藏書分為“藏書者之藏書”、“讀書者之藏書”、“售書者之藏書”等三類。查慎行的藏書就是典型的“讀書者之藏書”,他的藏書多為實用,質量應是上乘。清人吳賽《拜經樓藏書記》錄管艇芬題識:“國初吾邑東南藏書家,首推道古樓馬氏、得樹樓查氏。蓋兩家插架,多宋刻元鈔,而于甲乙兩部,積有異本。其珍守已有數世,不僅為充棟計也。”據《海寧州志稿.典籍》記載:“得樹樓”藏書傳至查慎行曾孫查芬手中,因乾隆三十九年清查禁書之案,“得樹樓”藏書半入《簿錄》,幾至不測。查芬也因此“遂絕意進取,詫傺而沒。”查氏藏書也由此散出。惜查氏生前未編《書目》,后人難以了解他的藏書內容。筆者僅能依據清代各家書目題跋所著錄的查氏藏書十九則,匯編成《拾錄》,以饗讀者。

     一、《鬳齋考工記解》上下卷

    宋林希逸撰。《考工記》被列人周禮,卻非周公舊典,因原簡為“蝌蚪書”,前人訂為戰國時期作品。是書為宋刊本,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闌,版心上記字數,下記刊工姓名,卷后附《釋音》八卷首有查慎行題跋:“林希逸字肅翁,又號鬳齋,福清人。乙未吳榜,由上癢登第,凡三試皆第四,真西山所取士也。是歲以《堯仁如天賦》預選,時稱林竹溪。周草窗《雜志》中載其登第事甚詳。查慎行手識。”卷內鈴有“得樹樓藏書”朱文方印,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卷一、《藏園群書題記》著錄。

     二、《儀禮圖》十七卷

    宋楊復撰。復字茂才,號信齋,長溪人。嚴陵趙彥肅作《特性少牢二禮圖》質于朱子,朱子以為更得《冠婚圖》及堂室制度并考之乃佳。復因原本師意錄十七篇經文,節取舊說,疏通其意,各詳其儀節陳設之方位,系之以圖,凡二百有五,又別為《儀禮旁通圖》三十有五,定戊子自為序之。前有《晦庵朱文公修三禮奏剳》及陳普后序。此書為元刊本,每半葉十行二十字,《旁通圖》已闕。有“查氏悔余印”、“馬玉堂翁齋”諸印。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二著錄。

    三、《纂圖互注禮記》二十卷·《舉要圖》一卷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玄字康成,高密人,官至大司農。德明本名元郎,吳縣人,官國子博士,二人均為經學注疏大師。宋科舉之制,五經中惟《禮記》專用古注疏。是書即為宋刊本,半葉十二行二十一字,注雙行二十五字,黑口,左右雙闌,闌外左上方刻篇名某卷某葉,注附音釋及重言重意。前有《禮記舉要圖》九葉。有尤侗、林佶等人的題跋。鈐有“得樹樓藏書”朱印,與“海寧查慎行字夏重又日悔余”白印。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卷一經部著錄。

    四、《纂圖集注文公家禮》十卷

    宋刊本,題:“門人秦溪楊復附注,后學復軒劉垓孫增注。”前有朱子自注,凡《通禮》一卷,《冠禮》一卷,《昏禮》一卷,《喪禮》五卷,《祭禮》二卷,其圖散見各門中。其附注、增注俱以陰文標明。每半葉七行,行十四字,注雙行,行二十一字。字體古雅,板刻清明。卷首有“得樹樓藏書”、“南書房史官”、‘查慎行字夏重”、“又曰悔余”諸朱記。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第四著錄。

    五、《毛詩舉要》二十卷

    宋建陽刻本。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四字。注文雙行,行字同,,左右雙欄耳記篇名。觀紙墨刀法,知為南宋建本。有查慎行題跋:“右《毛詩舉要》二十卷,焦氏《經籍志》不載,《綠竹堂書目》有鄭氏《釋文》及《音義》共四冊,而無卷數,亦無《舉要》之名。此本購自江西書局,確系宋雕本。二十卷首尾完好。惟篇首僅有圖數頁,又無序,疑尚有缺文,苦不得別本校對。乙己二月檢閱一過,敬識于末。南書房史官查慎行,時年七十又六。”鈐有得樹樓藏書印。此書原本二十卷,在咸豐十一年兵亂中,遭到嚴重損失,僅余最后三卷,即卷十八至卷二十,楊以增于道光二十九年購自揚州汪容甫(中)后人,《楹書隅錄初篇》卷一著錄.此書鐫刻甚精,洵足珍貴,歷經名家藏弆,1947年歸藏北京圖書館。

     六、《新唐書糾謬》二十卷

宋吳縝撰。縝字遷珍,成都人,仕至郡守。嘉佑初詔宋景文、歐陽文忠諸公重修《唐書》時吳縝登初第,范景仁薦于文忠,文忠以其年少輕桃而拒之,縝怏怏而去。后從《新唐書》中指摘瑕疵,為《糾謬》一書。紹興中,湖州教授吳元美曾刻于郡癢。查氏藏書為南宋翻刻本,一函四冊,密行小字,筆畫較肥,間有訛字。缺吳縝進表一葉及吳元美序。鈐有“得樹樓藏書”、“南書房史官”、“海寧查慎行字夏從又曰悔余”諸印。《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卷二著錄。

    七、《唐書直筆新例》四卷·附《新例須知》一卷

    宋呂夏卿撰。夏卿字縉叔,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為江寧尉,編修《唐書》,直秘閣。其學長于史,貫穿唐事,博采傳記、雜說數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譜學,創為世系諸表,于《新唐書》最有功。晃公武《郡齋讀書志》稱夏卿強記絕人,預修《唐史》人此其在書局所建。查氏藏書為宋刻本,一函二冊,鈐有“得樹樓藏書”、“查慎行一字悔余”等印。《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卷二著錄。

     八、《大金國志》四十卷

    宋宇文懋昭撰。懋昭自署“淮西歸正人”,端平年間任工部承事郎。書中取太祖至哀宗一百一十七年事,裒集匯次。凡紀二十六卷、開國功臣專一卷、文學翰苑傳二卷、雜錄三卷、雜載制度七卷、許亢宗《奉使行程錄》一卷,前有《進書表》一通。是書為清影寫元刊本,每半葉十行十八字,傅增緗《藏園全書經眼錄》卷四著錄,鑒定為“查初白慎行手校”。

    九、《呂覽》二十六卷

    戰國呂不韋著。不韋原為衛國濮陽人。先經商,后從政,投奔秦國。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門下有食客三千,家僮萬人。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呂氏春秋》即為秦始皇而作,故取名《呂覽》。《呂覽》者,帝王之鑒也。是書為元刻本,卷首有遂昌鄭元佑序,序后有“嘉興路儒學教授陳泰、至正十(下缺)吳興謝盛之刊”一行。每葉二十行,每行大小俱二十字。有“南書房史官”、“海寧查慎行”、“字夏重”、“又曰悔余”、“得樹樓藏書”諸圖記,吳賽《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四著錄。

     十、《形統賦解》二卷

    宋左宣郎律學博士傅霖撰,元東原都韻釋,益都王亮增注。舊抄本,原為曹溶藏書,后歸海寧查氏。有查慎行手跋:“《宋史藝文志》;《刑統賦解》四卷,不詳作者姓名。晃公武《讀書后志》著錄者二卷,云皇朝傅霖撰,或人為之注。則傅乃宋人,非元人也。趙文敏序云,東原郄君章析而韻釋之,而不稱其名。則西都必元人,竹垞概以為宋人者亦訛。此本為吉林曹氏藏本,甲午五月,余從西吳書估購得之,初白老人查慎行志。”卷首有“曹溶”、“欈李曹氏藏書印”、“臣名岐昌”、“字曰藥師”、‘得樹樓藏書”諸朱印,瞿良士《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卷三、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二一著錄。

    十一、《陶靖節集》十卷

    晉陶潛撰,潛又名淵明,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曾任祭酒、參軍、縣令,后辭官歸隱田園,以詩文度日。是書為明萬歷刻本。半葉九行,行十八字。貞、徽、竟、敬、玄、弘等字缺筆,蓋從宋本翻刻者。前有吳仁杰所編《靖節年譜》,每卷末有文若干字、注若干字。鈐有“鷗舫珍藏”、“宗柟手勘”、“蕘圃過眼”、“陳菊莊鑒賞印”等藏書印。有查慎行讀書題記兩則,其一:“陶詩宋以前無注者,至湯東澗始發明一二而未詳。元初,詹若麟居近柴桑,因遍訪故跡,考其歲月,本其事跡以注釋其詩,吳草廬為之序。比于紫陽之注《楚騷》,當時必有刻本,而今不可得見。此本間引東澗之說,惜未見詹注耳。康熙甲午夏初白老人閱畢附識”。其二:“濟寧寓樓讀陶詩畢敬題于后:顏謝非同調,千秋第一人。精深涵道味,爛漫發天真。有恥難諧俗,無言不計貧。平生頑儒意,感動賴先民。(時余方因病乞假)癸巳七月望慎行志。”李盛鐸《木樨軒藏書書錄》卷四(集部)著錄。

    十二、《韓文考異》四十一卷

   《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宋朱子撰《原本韓文考異》十卷與宋王佰大《別本韓文考異》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一卷。兩書雖然都是研究考訂《韓愈文集》文本,但凡例、內容各異。是書究為何本不得而知。據吳騫《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五著錄,是書為明新安朱崇沐刻,內有丹黃評點,卷中有補注,細書上下眉,頗徵用力之勤,惜不著其名氏。前后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及“查初白印”圖記,蓋曾經朱彝尊、查慎行二人遞藏。

    十三、《松恒文集》十一卷

    題“宋賜進士第通議大夫松恒辛元龍父手著,后裔濱谷居士鳴鶴徹玄父編釋”。有萬歷丙辰仲秋鳴鶴序。是書為清鈔本,有查初白跋云:“按郭青螺《豫章書》以幸云龍,字震甫,高安人,嘉泰間進士。初尉京邑,改知當陽縣,擢鄖州通判,上書雪濟,邸冤屏廢而卒。黃雷岸《人物志》以為慶元進士,由鄂州通判杵史彌遠,劾令致仕。考之《科目志》,慶元五年己未(1199)曾從龍榜:幸元龍,靖安人,仕部州判。又與郭書、黃志互異,而與靖安選舉志則同,似當從之。所著《松恒集》外尚有《桂巖集》,今不傳。此集刊于明萬歷朝,僅存什之一,亦非足本。康熙庚子中秋前于南昌書局抄錄成卷,故識于首。查慎行初白。”李盛鐸《木樨軒藏書書錄》卷四集部著錄。

    十四、《雙峰集》九卷

     宋舒邦佐撰。幫佐字平叔,靖安人,淳熙進士。歷官善化主簿,調衡州參軍,俱以廉稱。嘗言變蠹易滋,民冤難伸去官,民為流涕。《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存目收有其著《雙峰存稿》六卷。查氏藏書為明刻本,前有八世孫泰亨及徐練、劉球《序》,后有李大異撰《墓志》與七世孫佳及永樂二十二年舒仲誠、劉錢跋,并高才贊。有初白翁手跋云:“是集初刻于宋寧宗嘉泰四年,公季子邁所編,先生自序,題曰《雙峰猥稿》。至理宗淳祐七年,再刻于連山,張枕山有序。元初,公只七世孫名世重刊,有歐陽冀公序。未幾,版毀。洪武中,八世孫泰亨以家藏舊雕本,重刻于南昌,訓導劉鉞志其本末。正統中,十世孫守中重刻,劉忠憨為之序。今所鈔者,照正統本,第八卷中缺七言律詩三首,第九卷中缺訓后一條,據別本補入場券,康熙庚于重陽前四日,慎行識。”所補之言書于卷首云:“慎行于江西書局,見是集鈔本,第九卷中,尚有訓后一條,今補錄。”云云。此冊有“慎行”、“初白庵主”、“南書房史官”諸圖記。吳騫《拜經摟藏書題跋記》卷五著錄。

    十五、《孝詩》一卷

    宋林同撰,同字子真,號空齋,福清人。始以孝著,終以忠聞,元兵至,抗節死,事跡具《宋史·忠義傳》。生前錄古今孝事,每一事為五言絕句一首,亦間有兩事合詠一首,題為《孝詩》,劉克莊為之作序,由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解元書籍鋪刊行。是書為清鈔本,有查慎行題記云:“此金陵黃氏千頃堂鈔本,乙丑余客都下,曾于俞邰案頭見之,今歸玉峰季子。甲午九月借鈔畢,附識,初白翁。”下有“慎行”、“初白庵主”、“得樹樓藏書”、“查慎行印”、“南書房史官”,及“查岐昌印”諸圖記,吳騫《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五著錄。

     十六、《傅與礪詩集》八卷

元傅若金撰。舊鈔本,題:“任丘宋應祥伯禎點校,弟傅若川次舟編刊。”前有天歷二年范淳序,元統三年揭傒斯序,至正辛已虞集序,洪武壬戍胡行簡序;后有洪武癸亥傅若川跋。舊為海寧查氏藏書,有初白手跋云:“元傅若金,字與礪,江西新喻人。受業范德機之門,年三十余,游燕京,虞伯生見其詩,大加贊賞,由是知名。元統三年,介使安南,還授廣州教授。余修《江西志》,于臨江人物為立傳。此八卷,借鈔于吳鳧亮氏,尚有《文集》若干卷,當從花山馬氏合成全璧。初白翁識。時年七十有一。”卷首有“查慎行”、“悔余”二朱記,瞿鋪《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第二十二、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卷六著錄。

    十七、《云林集》詩二卷文一卷

    明危素著,南陽廼賢編,虞集伯生序。素字太樸,一字云林,元金溪人,家居臨川,曾于鄰近云林山讀書。素在元末負盛名,詩文俱佳,其詩尤氣格雄偉,風骨遒上,足以陵轢一時。是書為舊抄本,經查慎行手校,鈐“南書房史官”印記。卷二有初白先生手書云:“黃文獻公三晉所作《太常博士危府君墓志》,府君諱永吉,字德祥,徙居云林三十六峰之陽,即太仆之父也。詩名《云林集》,當以此,慎行識。”又云:“虞伯生有《清明山房詩為危太仆作》,又《次韻太仆讀書山中見懷》之作二首,載《學古錄》二十七卷《歸田稿》中。今檢《云林集》,皆失原作。又宋景濂有《題危云林訓于四言詩后》云::危公冢子,字於幰,自檢討奉常遷佐薊州,將之官,賦四言詩一章勉之云云,今亦失原作。”吳騫《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五,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

     十八、《說學齋稿》四卷

     明危素著。有葉恭煥、顧韡手跋。舊抄本,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著錄為“查初白舊藏”。有查氏題識云:“按焦氏《經籍志》以《危太樸集》五十卷,今不可得矣。世所傳鈔本凡二,其一曰《太樸文集》,皆賦、頌、記、序,有目錄而不 卷。其一曰《說學齋稿》,碑版之文居多,而不編目。即開林顧氏跋所云,歸太仆亦未見者。此外又有古今體詩二卷,要之皆非全書。近從玉峰徐氏、梅里朱氏、花山馬氏三處借閱,互加參考,稍稍正其舛譌,隨錄隨校,不敢假手他人,至漫不可辨者,則乃闕之。費兩月之心力,匯成二冊。又于浦江鄭氏《麟溪集》,及程文憲公《雪樓集》,黃文獻公《日損齋集續》采得題跋、墓銘五首補錄于后。雖未敢信為足本,較三家所藏,差少紙繆云。康熙丁酉五月既望初白老人查慎行再識。”

     十九、《林公輔先生文集》上下二冊

明林右撰。舊寫本,不分卷,每半葉十行二十四字。目錄有序、記、墓志銘、傳、跋、書、題識、琴操、祭文等。有查慎行題識二則:“林公輔先生名右。明洪武朝人,被薦授職閣門下。所著文計一百五篇,不分卷帙。余得抄本于友人齋頭,補綴破爛,別錄左右。原本舊用朱墨校閱,每篇段落及乎字句之間多有勾畫甲乙處,于作者命意眉目分明,要是留意于先民矩鑊者,故并甚圈點悉依原本,以存其舊焉。初白翁。”“又案,先生臨海人,洪武中與葉見東等并徵,官中書舍人,與方正學友善。嘗奉璽行邊,有功,進春坊大學士,命輔導皇太孫,以事謫中都教授,棄官歸。靖難初,聞正學被禍,為位哭于家,成祖召之不至,械至京,猶欲用之,先生對曰:罪人逃死已久,籍令可仕,當為方孝孺同朝矣。成祖怒,劓之死。南渡后追贈禮部尚書,溢貞穆,事載華亭《明史列傳》世但知先生為文士,罕有稱其忠義者,特表出之。康熙辛丑四月,查慎行再識。”書中鈐有“查慎行印”、“南書房史官”、“得樹樓藏書”等印。《藏園群書經眼錄》卷十六集部五著錄。

     從以上十九種書籍中,大致可以看出查慎行藏書中經部偏重于禮類,集部愛收隱逸忠節人士之書。多數書上有題識,考訂作者生平,校訂書中舛誤,增補闕漏。涉淺見幽深,識大略叢勝,讀書一絲不茍,令人慨嘆。由于筆者涉獵不廣,條件有限,不可能把前人書目題跋中有關查氏藏書的著錄文字盡悉收人,僅借編此《拾錄》,以窺先生藏書之品位、讀書之傾向。

參考文獻

于敏中等編《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吳騫《拜經樓藏書題跋》(影印《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1985. 12

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一).中華書局,1990. 3

瞿鏞撰《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三).中華書局,1990. 3

張金吾撰《愛日精廬藏書志》(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四).中華書局,1990. 3

黃丕烈著、潘祖蔭輯《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 8

丁丙撰《善本書室藏書志)}(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二).中華書局,1990. 3

傅增緗撰《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華書局,1983. 9

傅增緗著《藏園群書題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

李盛鐸《木樨軒藏書題記及書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12

 

 查慎行手跡

 

查慎行印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傅增湘與天津雙鑒樓
傅增湘的校書目錄
廣東藏書紀事詩
賢子孫善守得稱譽 拜經樓藏書傳三代 夫子書話
《書目題跋叢書》中華書局
歷代吳江著名文獻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定陶县| 邓州市| 丹寨县| 高唐县| 佛山市| 肥东县| 南充市| 霍城县| 额尔古纳市| 文昌市| 镇康县| 金塔县| 永宁县| 五莲县| 东安县| 阳东县| 远安县| 留坝县| 贡嘎县| 岗巴县| 邵阳县| 安阳县| 樟树市| 金坛市| 庄河市| 马公市| 班玛县| 元谋县| 平南县| 怀宁县| 临汾市| 吴忠市| 沁阳市| 台南县| 黑水县| 南丰县| 鸡泽县| 仪陇县| 阿拉善右旗|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