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經典宋詞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夕如環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塵緣容易絕
燕子依然
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
春叢認取雙棲蝶

 

【注釋】

【簡析】

 納蘭性德僅活到三十一歲,這位才華絕代的人物,來到世間不過“驚鴻一瞥”,留下的雪泥鴻爪便是那《飲水詞》。讀他的詞,你會感受其中有那么個飽含摯意深情且十分凄惋動人的主旋律,久久地在你心上縈回,且聽這首《蝶戀花》吧: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種朦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離別的人們則更易逗起無限相思之情。唐人詩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之類。納蘭性德繼承前人卻又自創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輪皓月,浮想聯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他高聲嘆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憐你一年到頭東西流轉,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無多,一夕才圓,夕夕都缺。”那“環”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納蘭性德詞鏤刻精工入妙,于此類比擬可見。但其長處還在于寫景亦處處有情,故其詞抒情氣氛特濃。此處以“辛苦最憐”四字領起,頓使天邊那一泓寒碧,漾起許多情思。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隨著情感的高漲,想象的飛騰,他進一步夢想起來,那一輪明月仿佛化為他日夜思念的愛人,用她那皎潔的光輝陪伴著他。此時,詞人也發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辭“冰雪”去到自己愛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軀熱血“為卿熱”。無奈天路難通,一個天上,一個人間,遐想煙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對往事的追懷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納蘭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氣質上頗似賈寶玉的貴胄公子,身居“華林”而獨被“悲涼之霧”。當了康熙的侍衛,卻深以為苦,“惴惴有臨履之憂”。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歡“閑云野鶴”式的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貴輕鴻毛”,他愛書,愛友朋之樂,還很鐘愛他的閨中伴侶。《飲水詞》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曉風楊柳的姿影般明麗、嬌嫩,又如出谷春鶯,天邊云雀的鳴聲般曼妙、清新,它記錄了詞人的初歡,描繪了他的少年行樂圖。可惜這段時間很短促,大約才結婚兩、三年后他就賦“悼亡”了。我們看到他在一首《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哦,原來他心中的明月,寄托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于一般。他們夫妻間只有“幾年恩愛”,又還有別離,早知如此,真不該離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圍月?”他在詞中常這么嘆息。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下半闕拉回到現實:室在人亡,雙燕依然,一片凄清。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象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就有一只小燕子來陪伴。如今一雙燕子出現在納蘭性德的簾鉤上,只有它們那兒嬌小、輕盈才能夠“軟踏”,這“軟”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語;它們在說什么?是說當年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事兒吧?于是我們從那“說”字里隨之想象出此間曾有過的旖旎柔情的夢幻中的畫面來了,隨即,又都消逝了。眼前只有這簾間燕子。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一結是那樣沉摯,又是納蘭性德式的愛情的表現。他是不甘心這樣凄涼到底的,他又夢想起來了。“唱罷秋墳”出自李賀詩中“秋墳鬼唱鮑家詩”一語。“鮑家詩”似乎指的就是鮑照的《蒿里吟》這類挽歌。納蘭性德說:“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唱罷了挽歌,悲哀還不得解脫,我只有明春到此來認一認,花叢中可有一雙棲香正穩的蝴蝶。”為什么要“認取”呢?想必是舊時曾見過的了。于是我們從他自己描繪的年少風光里,看到了這樣的鏡頭:“露下庭柯蟬響歇,沙碧如煙、煙里玲瓏月。并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笑卷輕衫魚子纈,試撲流螢,驚起雙棲蝶……。”這不就是那難得的“一昔如環”的花月良宵嗎?在他心上螢飛蝶舞,時時閃過,他所以要時時去尋覓,以重溫舊夢。但這樣的解釋似嫌不足。我們反復吟詠全篇,感到其中熱烈深沉的感情是一貫到底的。“最憐”——“不辭”——“認取”這些字眼下得“字字沉響”,力量很大。應該容許他的想象繼續飛騰起來,應該換一種理解:對著秋墳,他癡心地發愿“眼淚已流盡,悲歌已唱完,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愛人一起變作一雙蝴蝶,到來年,春光如海萬花叢中有對雙棲蝶,這就是我們倆——永遠地擺脫悲哀,永遠地相依在一起——請旁人來‘認取吧。”

  他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嬌憨情態的少女,他們相戀的時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紀念。他感到那時候他自己也很純潔無邪,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而后來他便陷進許多煩惱中去了,所以他對一逝而不復返的人生這段美好時光無限依戀,格外追想。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緣由也在此。

  納蘭性德詞中有一個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愛情得到永生。青年詞人是非常執著于這一理想并且熱烈地贊頌它的。《蝶戀花》可為范例。故而我們讀他這篇詞后,會感到于凄惋中還燃著一種象火一般炙熱人心的東西,這就頗具力量,而不純然是消沉。他的同時代詞人陳維崧評他的詞曰:“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但我以為散發著青春氣息的納蘭性德的詞,幾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納蘭性德詞善設色點染,此篇先以素談之色為主,只見青白的月色,又見簾前的雙燕,最后卻讓我們看見那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采絢爛的特寫,映襯之下,分外地美。即令“悼亡”,也不盡是一片素色,這恐怕也是他的特點吧。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身向榆關(這里借指山海關)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燈”則是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借助于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燈”既是上闕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闕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愈是路途遙遠、風雪交加,就愈需要親人關愛之情的鼓舞。因為她是搏擊人生風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為了她,就不怕千難萬險,就一定會迎來團聚的那一天。從“夜深千丈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并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深沉、感情豐富的一面,如夜來風潮回蕩激烈。詞人以其獨特的思維視角和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將草原游牧文化的審美觀與中原傳統文化的審美觀相融合,集豪放婉約與一體,凝煉出中華詞壇上一顆風骨神韻俱佳的燦爛明珠,深受后人喜愛。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將作者推為宋后第一真詞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注釋】

⑴此調又名《念良游》、《傷春曲》。格調沉郁激昂,宜于抒發懷抱,故為蘇、
辛派詞人所愛用。雙調,九十三字,仄韻(南宋后始見于平韻體)。 ⑵怒發
沖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⑶抬望眼:抬頭縱目遠望。 ⑷塵與土:謂功名猶如塵土,指報國壯志未能實
現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從軍以來,轉戰南北,征程約有八千里。“八千”
與前句中的“三十”都是舉其成數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閑:輕易,隨便。 ⑺靖康:寧欽宗趙桓年號。靖康元年(1126),金兵
攻陷汴京,次年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北去,北宋滅亡。“靖康恥”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滅:平息,了結。 ⑽長車:戰車。賀蘭山:在今寧夏西,
當時為西夏統治區。此處借為金人所在地。缺:指險隘的關口。 ⑾從頭:重
新。收拾:整頓。 ⑿天闕:宮門。朝天闕:指回京獻捷。

【作品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洗雪。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發誓吃敵人的肉,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作品鑒賞 】
岳飛的這首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 怒發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往,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詞牌:滿江紅】
  【題考】
   詞學全書填詞名解:“唐《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轉二字,得今名。”按萬氏《詞律》,引《冥音錄》作﹝
上江紅﹞。但“上”諧作“滿”,音殊不類。考《本草綱目》有“滿江紅”水草,為浮游水面之細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時,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隨取入詞,未可知也。或以董谷《碧里雜存》載有“滿江紅”為江淮船名;則故事始自明太祖,當非詞名所本也。
  【格式】
  
  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韻,后句五仄韻,前闋五六句,后闋七八句要對仗。后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調例用入聲韻腳。具體如下: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簡析】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名作。此詞即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詞聲情激越,氣勢磅礴。開篇五句破空而來,通過刻劃作者始而怒發沖冠、繼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涌激蕩的心潮。接著,“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下句則展現了披星戴人、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隱然有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莫等頭”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早日實現匡復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盡見于字里行間。下片進一步表現作者報仇雪恥、重整乾坤的壯志豪情。“靖康恥”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韻鏗鏘。“何時滅”,用反詰句吐露其一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力透字背。“駕長車”句表達自已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壯志”二句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式的憤激之語,見出作者對不共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結篇“待從頭”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復、江山一統之后,再回京獻捷。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因而一向廣為傳誦,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

 

三十是歲數而非成數,古體的歲在字形上很象成字.個人認為臣子恨要好些.胸中的國仇家恨才能得以宣泄.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釋】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鑒賞】
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這首詞是明代文人楊慎所作,羅貫中將其錄入《三國演義》后,更加廣為流傳。該詞給人的感覺極為深沉、悲壯,意境清空、高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

  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沉的,不似單刀直入的快意,而似歷盡榮辱后的滄桑。“青山依舊在”即象是對英雄偉業的映證,又象對其的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滄涼。“一壺濁酒喜相逢”使這份孤獨與滄涼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給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只不過是人們荼余飯后的談資,何足道哉!

  該詞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滄涼悲壯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詞中高遠意境就在這寧靜的氣氛中反射出來。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注釋】

附:釵頭鳳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此詞為唐婉回復陸游所作,詞的風格與陸詞相近,同樣表現出哀婉、凄涼與悲苦之意,讀來不禁讓人酸然。凡是天下有情人,本來都該成眷屬。而陸唐二人竟不能得,何等凄然!!

【簡析】


  陸游初娶唐氏,夫婦風情甚美。然兒媳不合婆婆的心意,老人家活活拆散了這一姻緣。幾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城南禹跡寺這次的沈園邂逅已經別嫁的前妻,她仍遣人送酒肴致意,使陸游惆悵莫名,即成此詞,揮筆題寫于園壁。

這首詞寫的陸游自己的愛情悲劇。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結婚以后,他們“伉儷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生了厭惡感,逼迫陸游休棄唐氏。在陸游百般勸諫、哀求而無效的情況下,二人終于被迫分離,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彼此之間也就音訊全無了。幾年以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紹興市)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全首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的這次相遇,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發了詞人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心情。

  詞的上片通過追憶往昔美滿的愛情生活,感嘆被迫離異的痛苦,分兩層意思。

  開頭三句為上片的第一層,回憶往昔與唐氏偕游沈園時的美好情景:“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雖說是回憶,但因為是填詞,而不是寫散文或回憶錄之類,不可能把整個場面全部寫下來,所以只選取一個場面來寫,而這個場面,又只選取了一兩個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細節來寫。“紅酥手”,不僅寫出了唐氏為詞人殷勤把盞時的美麗姿態,同時還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內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體而形象地表現出這對恩愛夫妻之間的柔情密意以及他們婚后生活的美滿與幸福。第三句又為這幅春園夫妻把酒圖勾勒出一個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了他們是在共賞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紅潤,酒的黃封以及柳色的碧綠,又使這幅圖畫有了明麗而又和諧的色彩感。

  “東風惡”幾句為第二層,寫詞人被迫與唐氏離異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層寫春景*,無限美好,到這里突然一轉,激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沖破詞人心的閘門,無可遏止地渲泄下來。“東風惡”三字,一語雙關,含蘊很豐富,是全詞的關鍵所在,也是造成詞人愛情悲劇的癥結所在。本來,東風可以使大地復蘇,給萬物帶來勃勃的生機,但是,當它狂吹亂掃的時候,也會破壞春容春態,下片所云“桃花落,閑池閣”,就正是它狂吹亂掃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因此說它“惡”。然而,它主要是一種象喻,象喻造成詞人愛情悲劇的“惡”勢力。至于陸母是否也包含在內,答案應該是不能否認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出之。下面一連三句,又進一步把詞人怨恨“東風”的心理抒寫了出來,并補足一個“惡”字:“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美滿姻緣被迫拆散, 恩愛夫妻被迫分離,使他們兩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幾年來的離別生活帶給他們的只是滿懷愁怨。這不正如爛漫的春花被無情的東風所摧殘而凋謝飄零嗎?接下來,“錯,錯,錯”,一連三個“錯”字,連迸而出,感情極為沉痛。但這到底是誰錯了呢?是對自己當初 “ 不敢逆尊者意”而終“與婦訣”的否定嗎?是對 “尊者”的壓迫行為的否定嗎?是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嗎? 詞人沒有明說,也不便于明說,這枚 “千斤重的橄欖”(《紅樓夢》語)留給了我們讀者來噙,來品味。這一層雖直抒胸臆,激憤的感情如江河奔瀉,一氣貫注;但又不是一瀉無余,其中“東風惡”和“錯,錯,錯”幾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詞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現實,進一步抒寫妻被迫離異的巨大哀痛,也分為兩層。

  換頭三句為第一層,寫沈園重逢時唐氏的表現。 “春如舊”承上片“滿城春色”句而來,這又是此時相逢的背景。依然是從前那樣的春日,但是,人卻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膚是那樣的紅潤,煥發著青春的活力;而如今的她,經過“東風”的無情摧殘,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雖說寫的只是唐氏容顏方面的變化,但分明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象詞人一樣,她也為“一懷愁緒”折磨著;象詞人一樣,她也是舊情不斷,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會消瘦呢?寫容顏形貌的變化來表現內心世界的變化,原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則瘦矣,何故又在其間加一個“空”字呢?“使君自有婦,羅敷亦有夫。”(《古詩?陌上桑》)從婚姻關系說,兩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為相思而折磨自己嗎?著此一字,就把詞人那種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痛傷之感等等,全都表現了出來。“淚痕”句通過刻畫唐氏的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此次相逢時她的心情狀態。舊園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淚流滿面嗎?但詞人沒直接寫淚流滿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寫她“淚痕紅浥鮫綃透”,顯得更委婉,更沉著,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個“透”字,不僅見其流淚之多,亦見其傷心之甚。上片第二層寫詞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這里寫唐氏時卻改變了手法,只寫了她容顏體態的變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這一層所寫的都是詞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時雙情俱至”的藝術效果。可見詞人,不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詞的最后幾句,是下片的第二層,寫詞人與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兩句與上片的“東風惡”句前后照應,又突出寫景雖是寫景,但同時也隱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謝,園林冷落,這只是物事的變化,而人事的變化卻更甚于物事的變化。象桃花一樣美麗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無情的“東風”摧殘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詞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 “閑池閣”一樣凄寂冷落么?一筆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轉入直接賦情:“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兩句雖只寥寥八字,卻很能表現出詞人自己內心的痛苦之情。雖說自己情如山石,癡心不改,但是,這樣一片赤誠的心意,又如何表達呢?明明在愛,卻又不能去愛;明明不能去愛,卻又割不斷這愛縷情絲。剎那間,有愛,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顏和悲戚情狀所產生的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萬箭簇心,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再一次沖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無可補救、無法挽回了,這萬千感慨還想它做什么,說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斬亂麻:罷了,罷了,罷了!明明言猶未盡,意猶未了,情猶未終,卻偏偏這么不了了之,而在極其沉痛的喟嘆聲中全詞也就由此結束了。

  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奏急促,聲情凄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總而言之,這首詞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附記〕千百年來,前哲時賢多認為陸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關系,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最早記述《釵頭鳳》詞這件事的是南宋陳鵠的《耆舊續聞》,之后,有劉克莊的《后村詩話》,但陳、劉二氏在其著錄中均未言及陸、唐是姑表關系。直到宋元之際的周密才在其《齊東野語》中說:“陸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于其母為姑侄。”從這以后“姑表說”遂被視為“恒言”。其實綜考有關歷史文獻和資料,陸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諸孫男皆以下半從“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讕,并沒有以“門”之字命名的唐閎其人,也就是說,在陸游的舅父輩中并無唐閎其人(據陸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簡》、《宋史?唐介傳》、王珪《華陽集?唐質肅公介墓志銘》考定);而陸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陰唐氏,其父唐閎是宣和年間有政績政聲的鴻臚少卿唐翊之子,唐閎之昆仲亦皆以“門”字框字命名,即閌、閱(據《嘉泰會稽志》、《寶慶續會稽志》、阮元《兩浙金石錄?宋紹興府進士題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陸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關系。這樣,周密的“姑表說”就毫無來由了,那么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嗎?并不是這樣的。劉克莊在其《后村詩話》中雖然未曾言及陸、唐是姑表關系,但卻說過這樣的話:“某氏改適某官,與陸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趙士程。劉克莊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唐氏改嫁給趙士程,趙士程與陸氏有婚姻關系。事實正是如此,陸游的姨母瀛國夫人唐氏乃吳越王錢俶的后人錢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魯國大長公主的兒媳,而陸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趙士程乃秦魯國大長公主的侄孫,亦即陸游的姨父錢忱的表侄行,恰與陸游為同一輩人(據陸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文》,王明清《揮后錄》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傳、公主列傳》等考定)。作為劉克莊的晚輩詞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過劉克莊的記述或聽到過這樣的傳聞,但他錯會了劉克莊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訛傳。本文不可能將所據考證材料一一列舉出來,只把近年來有關學者、專家和我們考證的結果附錄于此,僅供參考。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注釋】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 “ 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 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 它也的確還有 “ 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 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 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著實、妙!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這里,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茍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 “ 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 零落”, 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 “ 想見”,正是由于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

【簡析】


  陸游酷愛梅花,因為它象征著氣節。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對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
希望終身與梅花為伴。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后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他在南宋茍且偷安的環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斗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或許是他晚年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操。雖然不免有自悼自傷的消極成
份和孤芳自賞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積極的, 他在詞中對周圍惡濁的環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徑以及自身遭受的種種迫害,所表現出的高度蔑視,也是令人感佩的。詠物詞貴在“不離不即”、“不粘不脫”,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詞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借以自我寫照,是詠梅的上乘之作。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②檻:欄桿。 ③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④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⑤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賞析:此詞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征的景物,而且,燕“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蘊。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 二句。“彩箋”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簡析】

  庭園中,秋菊蒙著淡淡的煙靄,似在脈脈含愁。香蘭沾著晶瑩的露珠,似在輕輕啜泣。蘭、菊皆著愁之色彩,則主人公是愁中觀物,不言而喻。室內羅幕不御輕寒,雙燕早已飛去,則主人公單寒落寞,可以體會。偏是那明月不解離人正苦,徹夜到曉把清輝投進朱戶,惹得主人公徹夜失眠,離愁別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興之笑,層層寫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實深厚。下片另拓詞境。主人公登樓望遠,但見西風過后,碧樹凋零,這情景正象喻愛情橫遭摧殘。主人公心中的無限悲涼,遍布于天地之間。他把無盡的情思怨慕,寫進了彩箋尺素,欲寄與離散遠方的佳人,可是望盡天涯,山長水闊,卻不知佳人何處!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天地這間矣。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簡析】


  聽一曲新歌,飲一杯醇酒,真是安閑滿足、如坐春風。可是,時序轉換,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無棖觸!夕陽西下,一去不返,向進曾見夕陽西回?這明白如許的吟詠,道出對宇宙人生多少事物的體認。眼前花落委地,令人無可奈何。忽見燕子翩飛,似曾相識,原是去年舊燕,今又歸來。在此一念之間,便覺花落復有花開,春去復有春歸,日落復有日出。原來,宇宙人生多少事物
,有一次性的一面,亦有重復性的一面。有一去不返的一面,亦有永恒的回歸一直。然這回歸重復不是原封不動的重現,而是重現中有漸變,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0首春節詩詞賞析: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陸游給前妻唐婉的《釵頭鳳》寫在了什么地方?
陸游釵頭鳳原文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鑒賞
陸游《釵頭鳳》詩詞講讀
古詩詞賞讀十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紫金县| 高平市| 伊宁市| 德州市| 理塘县| 靖州| 鄂尔多斯市| 安义县| 云阳县| 荔波县| 乌鲁木齐市| 阿拉善右旗| 扬中市| 海宁市| 抚顺县| 富阳市| 西丰县| 长春市| 察哈| 东乌| 石棉县| 阳春市| 克东县| 赤峰市| 博湖县| 札达县| 封开县| 松溪县| 抚远县| 普安县| 湘潭县| 平湖市| 红河县| 监利县| 南汇区| 徐水县| 龙海市| 屏东县| 得荣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