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如果想要大批量種植的話,大多都是采用扦插法,這樣能夠保證后代與親代完全性一致,也是無性系的繁殖途徑;其實家居繁殖也是可以采用扦插法的,成活率還不低呢?具體的操作一起來看看吧。
杜鵑花的品種是比較多的,對于葉片比較大的品種,在扦插的時候是需要底溫的,空氣濕度也要高。如果要扦插的話,在六月底就可以開始封閉插盆了,選擇的插條要充分的成活,怎么也得有個兩年生。插盆到秋天就可以使用了,插條入土之后要保證足夠的通風程度才能讓插條更快的生根。
1. 選條的時間。常見的杜鵑花有中型、大型葉片兩種,這兩種品種的杜鵑花選擇插條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在九月份便可以采取了,至于生根情況就要看母株的生長狀態了,生長狀態好的插條,自然是比較快成活的。夏天雖然天氣酷熱,但這個時候采取半成熟的插條是最好的時候;秋天采取成熟的插條在室內栽種,成活率是最高的。選擇插條的時候,是根據用途決定的,家居種植就秋天采;專業繁殖就夏天采。
2. 插條的要求。想要插條更快的成活,插條就要選用強健、沒有病蟲害,最好是在陰涼地生長的母株的枝條。在采條的前幾天,母株要充分的補水,這是為了避免采取采條之后,母株出現凋零的跡象。插條不用太長,有個十厘米就可以了,上端要有芽點,不能有花芽,不讓是會影響生根的。
1. 插條裁剪。如果你不想看到插條不成活,那在扦插之前就把插條的長度控制好,最規范的長度是十厘米,下切口在枝節下,下端的葉片要去除,只留上端兩到三對葉片即可。
2. 插條處理。插條的下端是要入土的,為了提高插條的成活率,扦插之前要用刀子將下端四厘米處削去表皮,每一根插條下端削去的深度以及長度都要保持一致。
3. 基質準備。基質是插條生長的環境,如果沒有調配好,插條是會發生腐爛等不好的情況,所以基質要有足夠的通風性,并且通風性能要與濕度保持著平衡的狀態,才能讓插條更好的發揮生長能力。雖然說園土是可以直接做扦插土的,只是對于養護者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畢竟粘度較高,水分的控制比較難。所以不建議花友直接采用園土,如果你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的話,也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4. 扦插的間隔。如果是盆植的話,一個花盆不要超過三根插條;如果不能控制好間隔,可以采用專用的扦插盆,一根插條一個位置,等到插條成活之后,再將其移栽出來;地植的話,每一根插條的間隔要保證有一巴掌長,盡量不要種得太過擁擠。
杜鵑花的繁殖其實不是很難的,只要前期工作做足了,后期也沒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