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增速:云南國投信托資產規模增長四倍
2012年,一批看似低調的信托公司,其資產規模卻實現了遠超同業的增長速度,成為重構行業格局的重要力量。
本報記者根據目前信托公司已公布的2012年年報數據統計,截止到去年年底,信托資產余額同比增長超過一倍的信托公司有15家,增長超過兩倍的信托公司也有7家,而同期也有5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余額出現下降。
論增速的話,2012年云南國投可謂遙遙領先。
除了資本市場以外,在其他領域其實很難見到云南國投產品四處布局的身影,而就是這樣一家低調的公司,在過去的2012年受托資產規模增長了逾四倍,成為所有信托公司中的最大黑馬。
記者根據目前信托公司已公布的2012年年報數據統計發現,截止到去年年底,云南國投信托資產規模總計達到780.16億元,同比去年年初增長438.92%,資產規模增速僅次于2011年開業的浙金信托(浙金信托2012年底信托資產規模103.73億元,同比增近30倍),但是考慮到浙金信托開業時間較短,期初信托規模基數較小,數據可比性較差。因此,云南國投仍是名副其實的“增長王”。
只是,在2011年年初,云南國投信托資產規模在業內還排在倒數第六,2010年排倒數第四。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民營資本控股的信托公司,云南國投的業務特色也被打上了“涌金系”的烙印,其市面上常見的也都是在資本市場上運作的私募產品。
不過就云南國投本身而言,其發展模式仍顯“粗放”,云南國投2012年新增的817.7億元信托項目中,被動管理類的信托資產規模達到了702.78億元,占其當年新增信托項目的約86%,而主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僅有114.91億元。
除了云南國投以外,甘肅信托、中泰信托、西藏信托等一批2011年年底信托資產余額“墊底”的公司也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西藏信托的信托資產由2012年年初的192.95億元增至年底的585.1億元,同比增幅也達到了219.82%;甘肅信托的信托資產由2012年年初的257.91躍升至年底的796.3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208.75%;中泰信托的增幅也達到了191.48%。
最“上進”:五礦信托
資產破千億元全靠主動管理
對于信托公司來講,信托資產規模固然是衡量公司實力的重要體現,但是衡量信托公司的管理能力,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的規模或許更有說服力。去年以來,信托公司制度紅利被削弱,通道業務逐漸遭到擠壓,“主動管理能力”將是信托公司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中發展的利器。
本報記者以2012年信托公司年報數據為依據,粗略統計了近三年重新開業的信托公司的運營情況,資料顯示,從2010年至2012年年底,除去未披露年報的萬向信托,這些信托業的“后生”中最為“進取”的公司非五礦信托莫屬。
從成立時間的角度上講,五礦信托與四川信托兩家公司相差無幾,都是2010年下半年開業,兩家前后相差僅一個月有余。
但是從擴張速度的角度來看,四川信托的峰值出現在2011年,而五礦信托更傾向于2012年。
數據顯示,四川信托過去兩年每年的信托資產增速分別為437.33%、93.73%,截止到2012年年底,四川信托受托資產規模達到了1367.81億元。其也因此屢屢被貼上信托行業“黑馬”與“風格激進”的標簽。
五礦信托雖然擴張速度并不慢于四川信托,但是得到的關注似乎少許多,五礦信托2011年和2012年信托資產增速分別為302.9%、225.01%,2012年增速僅排在浙金信托、云南國投和中糧信托之后,截止到去年底,五礦信托信托資產規模余額達到了1200.16億元。
不過更為關鍵的是,與新信托公司開業初期往往借助銀信合作等通道型業務做大規模相比,五礦信托信托資產的質量顯得更加“夯實”。其年報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五礦信托全部1200億信托資產均為主動管理,2012年新增的307個(實收信托規模為1054.23億元)信托項目也均為主動管理型。
而其它新開業信托公司中,往往被動管理型項目居多,四川信托2012年年底的存量信托資產中,主動管理型的資產比重為28.72%;2012年新增的1144.7億元的項目中,主動管理型項目的比重為26.43%。
不過,快速擴張的五礦信托也出現了管理的疏漏,審計署在對五礦集團的審計中指出,“2010年至2011年,(五礦集團旗下)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違規委托非金融機構銷售部分集合資金信托產品,并以咨詢費名義支付推介代銷費3862.27萬元;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部分資金在使用中被挪用,但截至2012年5月,該公司未按規定向受益人披露此方面信息。”
就上述問題,五礦信托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審計署在2011年上半年查出了我們通過非金融機構代銷的查出問題后,其實業內當時都在那樣做,不過我們在2011年年中也便停止了這一做法;另外,融資方未按規定使用資金一事在事發后,我們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也馬上暫停了放款。”
除了五礦信托和四川信托,近兩年新開業的信托公司中,興業信托“背靠大樹好乘涼”,從2010年1月成立至2012年年底不到三年的時間中,信托資產飆升至3360.49億元,位列信托行業前三甲。數據顯示,興業信托去年新增實收信托金額2852.7億元,也排在所有信托公司中的第三名。
最戀“單一”:中糧信托
新增規模中單一類占比95%
雖然同樣是近年新開張的信托公司,中糧信托與其他信托公司闖出的業務軌跡卻有很大不同。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信托成立于2009年7月1日,目前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有外資金融類股東參股的信托公司,其中中糧集團旗下公司共持股80.01%,蒙特利爾銀行(行情 專區)持股19.99%。
雖然市面上很難見到中糧信托的集合類信托產品,但是其規模卻也在“悄悄”的膨脹,該公司年報數據顯示,其2012年年底信托資產規模達到了1239.97億元,同比去年初的364.78億元增長了239.92%,資產規模增速在業內名列三甲。
數據顯示,中糧信托信托資產余額中,布局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達到了648.19億元,占全部信托資金的比例達到了52.27%,其次是基礎產業信托余額305.41億元,占比為24.63%。全部信托資產中,單一類信托資產為1102.54億元,超過了集合類信托資產
10倍有余。此外,財產權類信托規模為36.72億元。
而中糧信托的“特點”并不全體現在信托資產余額中,而在當年新增信托項目中。中糧信托2012年年報顯示,在新增信托項目中,中糧信托創造了業內多個第一(雖然記者統計到的信托公司數據并不全面,但是從已有信息推測,對中糧信托的排名應是準確的):新增信托項目的實收信托規模第一,達到了2888.44億元;新增信托項目中單一類信托規模第一,達到了2788.35億元,占全部新增信托項目實收信托規模的95%。中糧信托2012年年底超過千億元的單一信托余額正是由此奠定。
這使得中糧信托看起來極像另一家信托公司英大信托。“這兩家信托公司中,應該銀信合作類的、通道類的業務比較多,這一類業務并沒有什么門檻,哪一家都可以做,根據需求很輕松便可以將公司規模沖到很高。”,用益信托分析師李旸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是與其新增信托余額相比,中糧信托資產余額在業內并不占優勢。行業龍頭中信信托2012年年底信托資產余額近6000億元,但是其當年新增信托項目下實收信托余額僅為2326.28億元;規模近3000億元的中融信托新增信托規模也僅2045.76億元。“可見中糧信托信托資產流轉的非常快,周期非常短”,有信托業內人士指出。
除了中糧信托,新增信托項目下實收信托規模規模排名第二的是興業信托,其實收信托規模為2852.7億元,排第三位的是粵財信托,實收信托規模為2825.11億元,與中糧信托類似的是,粵財信托的信托資產余額也不在行業前列,數據顯示,粵財信托截止到2012年年底信托資產規模為1655.02億元,與2012年年初相比下降6.82%。
以信托余額的角度計算,截止到2012年年底,2012年新開張的長城新盛信托單一信托比例最高,其存量26億元信托資產全部為單一類;另外,三家銀行系信托公司均高居榜首,建信信托、交銀信托、興業信托的單一類信托比例分別為90.51%、90.2%、89.1%;去年資產規模暴漲2倍的國投信托,單一類信托占比也超過了90%;而江蘇信托和中糧信托分別以89.16%和88.92%緊隨其后。
最“夯實”:杭工商信托
集合信托資產占比高達82.53%
在所有信托類別中,集合信托或許最能反映信托公司經營水平的高低,根據記者目前統計的信托公司的數據(暫無甘肅信托、中鐵信托、蘇州信托、華宸信托相關數據),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融信托集合信托資產余額力壓行業龍頭中信信托,達到了1247.08億元,而在集合信托占比方面,則是中小信托公司占上風,杭工商信托以82.53%的占比排名第一(占比超過50%的信托公司不足10家).
中融信托2012年年報顯示,截止到去年底,在其全部2994.86億元的信托資產中,其集合信托資產規模為1247.08億元,雖然占比不高僅為41.64%,但是余額位居所有信托公司之首,此外,中融信托單一類信托余額為902.57億元,財產權信托余額為845.21億元,合計占比為58.36%。
中信信托雖然在資產規模方面不愧為行業龍頭,但是其集合信托資產余額卻稍遜中融信托排名行業第二,為1137.83億元,占所有信托資產的比例也只有19.24%。
排名第三的是平安信托,其截止到2012年年底的集合信托資產余額為959.55億元,占全部信托資產的比例為45.26%;第四名外貿信托集合信托余額947.47億元,占其全部信托資產的比例為44.03%,而排名第五的華潤信托,集合信托余額就僅有611.1億元。
雖然大型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資產余額遙遙領先,但是如果從占比的角度講,卻完全是中小信托公司占了上風。
其中,集合信托占比最高的信托公司是杭工商信托,其集合信托余額達到了82.53%,不過杭工商信托所有信托資產中,投資于房地產(行情 專區)行業的資金余額為105.22億元,占比比例達到了70.92%,比例為行業之最。
占比排名第二的是浙金信托,雖然浙金信托2012年受到高管動蕩傳聞的困擾,但是根據2012年年報,浙金信托當年底103.73億元的資產余額中,集合類信托的比例為73.55%。
此外,集合信托占比超過50%的信托公司還有:華澳信托(62.07%)、華融信托(60.36%)、新華信托(57.14%)、愛建信托(54.57%)、東莞信托(52.91%)、大業信托(51.62%)。但沒有一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在2012年年底突破千億元。
如果以新增信托項目計算的話,2012年新增信托項目中集合信托占比最高的同樣是杭工商信托和浙金信托,其中杭工商信托2012年年新增集合信托71.61億元占比76.68%排名第一;浙金信托新增81.28億元占比70.68%排第二。
最愛“基建”:英大信托
比重82.4% 遠超同業
去年底,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下發的“463號文”被認為是給2012年蓬勃發展的基建信托當頭一棒。縱觀2012年全年,基建信托成為多家信托公司資產規模擴張的重要推手,例如,2012年新開張的陸家嘴(行情 股吧 買賣點)信托,其全部277.28億元的信托資產中,投向基礎設施的信托余額高達192.19億元,占比將近70%。
不過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463號文”的重壓下,基礎設施信托并未應聲回落,其資產余額和占全部信托資產的比重反而分別上升4612.92億元和2.16個百分點。
中國信托業協會專家理事周曉明指出,信政合作在今年伊始獲得較大發展,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概括來講便是:一是政府的持續性融資需求,而金融壓抑下的政府融資渠道則受到巨大限制,由此政府將長期為信托公司提供巨大的融資市場;二是“463號文”本身并非直接禁止政信合作業務,而是規范。政府的大量項目并非屬于“463號文”禁止的BT項目及純粹的公益性項目,信托公司涉足其中并無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礙;三是信托公司適時的產品創新,通過自身管理能力在合適的項目上減少了對政府信用的依賴。
信托公司2012年年報數據顯示(剔除未統計到數據的華信信托、吉林信托),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部信托公司中,中信信托基礎設施信托余額最高,為1980.6億元,按照信托業協會披露的去年四季度末數據計算的話,僅中信信托一家的基礎設施信托余額就占到了全行業的12%。不過,中信信托資產規模龐大,雖然基建信托余額較高,但是其僅占中信信托全部信托資產的33%。
而余額排名第二的信托公司則是一家老牌重倉“基建”的信托公司英大信托,按照英大信托年報中統計的數據,其全部信托資產中,投資于基礎產業的資金余額達到1666.9億元,占其全部信托資金的比重達到82.4%,事實上,英大信托無愧于“最重倉”基礎設施信托的信托公司,除英大信托以外,其余信托公司中,僅陸家嘴信托和蘇州信托的基建信托比重超過50%,其中截止到2012年年底,蘇州信托布局基建信托的資金余額也僅為160.32億元,占比為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