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的所有理財產品中,要說最穩定的就是國債和銀行存款了;這兩款理財產品的風險幾乎為零,到期就能按時收回本息。相對于貨幣基金,銀行的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的風險低,加上收益也比較穩定,也算得上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理財產品。在如今,有五類理財方式是比較穩定的,分別是國債、銀行存款、貨幣基金、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安全性最高的是國債、銀行存款和結構性存款;就收益而言,依次是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銀行存款,貨幣基金,最后是國債;這其中,貨幣基金流動性最強,然后是國債和銀行存款,最后是銀行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幾種理財產品特點。接下來,再和大家談一談各種理財產品的基本情況。
首先是國債,這其實就是國家欠你的錢;通常是由于國家要進行特大工程,但因為財政資金不足而發行的債券,說白了就是政府向人民借的錢。因為是政府發行的,所以安全性那肯定沒得說,并且可以轉讓,因此流動性也還行。
其次是銀行存款,收益根據不同的銀行收益會有區別,大的銀行通常存款利息較低,比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或建設銀行這類大型銀行。但一些地方銀行則利息則較高,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地方銀行,這類銀行通常較小,而利息也相對較高。
再次是貨幣基金,這就包括余額寶,零錢通等,主要投資為銀行存款、票據、債券、逆回購等等低風險的貨幣工具。但是,這類收益不穩定,起起伏伏差距會比較大。比如余額寶,收益最好的時候能達到7%,最低的時候只有僅僅2%。這類理財產品可以隨時贖回,流動性還是很好的。
然后是結構性存款,就是銀行在普通的存款基礎上嵌套衍生的金融產品,通常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是保本型結構的產品,資金安全性還是非常好。不過,這類產品通常會有期限,未到期不能贖回。
最后是銀行理財產品,這個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各大銀行都有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整體上來看收益還算不錯,不過與結構性存款有相同的問題,就是有期限,未到期不能贖回;在安全性上看,銀行理財產品本金是有可能虧損的,只是概率不大。
從個人或家庭理財的角度來看,選擇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是很有必須的,但是可以選擇多種理財產品混合投資,高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可以選擇降低投資金額。通過多種理財產品的合理搭配,跑贏通脹還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