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圣賢言語,雅俗共集。人能體此,萬無一失。
格言釋義;對于過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應該多了解一些,多記住一些。圣賢們的雅言俗語,如果能體會這些話的深意,那么在為人處事方面就不會犯錯誤。
【故事】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身邊主要的謀士,從太祖在陳兵變中取得政權開始,趙普一直跟在趙匡胤身邊,為他出說劃策。太組讓趙普掌握軍機大權,擔任宰相,對他格外信任。
趙普出身于小吏家庭,書讀得不多,自從當了宰相以后,趙太祖就勸他多讀書。于是,趙普每天處理完公務回家,就關起房門,就認真讀書。后來家人發現他的書箱里藏的只是半部巜論語》。遂流傳一種說法,趙普靠“半部巜論語》治天下。”
趙普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堅持自己的意見。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個人做官,太祖不同意。第二天,趙普繼續上奏請求,太祖還是沒同意。第三天上朝時,趙普又送上奏章,堅持請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薦。太祖這下生氣了,將趙普的奏章撕碎扔在地上。趙普埋著頭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奏章的碎片撿起來。退朝回家后,趙普把奏章拼貼好。過了幾天,他又將這份破爛不堪的奏章默默地呈給了太祖。太祖見趙普態度這樣堅決,就接受了他的意見。又有一次,趙普要提拔一名官員,宋太祖對那人沒有好感,便狠狠地說:“我就是不準,你能怎樣?”趙普冷靜地說:“賞罰是國家的賞罰,陛下怎能憑個人的好惡專斷呢?”宋太祖聽了趙普的話,氣得拂袖而去,趙普緊隨其后。太祖進了內宮,趙普不好跟進去,便站在中宮門外等候。衛士見宰相站在中宮門前不走,只好向宋太祖稟報。這時候宋太祖的氣已消了,就叫太監通知趙普,說已經同意他的請求,讓他回家。
宋太祖死后,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在新君即位的事情上,趙普有很大功勞,因而又得到了太宗的重用。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一部《論語》而已,當宰相不適合。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只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后來,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
附言:《增廣賢文》是我國古代兒童接受啟蒙教育的必讀書,也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蒙學教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讀本。該書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易于記誦,因而影響深遠,流傳至今。《增廣賢文》原名《昔時賢文》,亦稱《古今賢文》,作者不詳。其書名最早見于明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推知,此書最遲寫于明萬歷年間,后經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修補增益,最終輯成現在的《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其篇幅不長,通行本只有3800字左右。全書以韻文的形式將大量經典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錯,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可以說,這是該書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當然,《增廣賢文》最能征服人心的還是它的內容。這部著作雖然只有寥寥數千字,但意蘊豐厚,字字珠璣。它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向人們闡述了為人處世之道、求學讀書之法等,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中有許多格言至今仍廣為流傳,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例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