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刑
這種行刑方式的歷史可能比人類的文明史還久遠,當人類尚在用石塊與棍棒與自然抗爭時,用藤索捆綁起一個違規的同類去讓動物糟踏乃是最簡單的致死手段,而最早的記載讓我們知道,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亞蘇巴尼巴爾曾把囚犯扔給巨犬做大餐。
埃及人則傾向于用鱷魚。而印度人則鐘情于讓老虎作為“執行官”。
至于中國人,偏好“人不義則群起而攻之”的準則,把犯罪者扔到老鼠堆、蛇堆、螞蟻堆中,籍此驗證強弱、大小、輕重、粗細等對立概念的互倚互換、用大型食肉動物來對付赤手空拳的人,是鄙視“恃彌凌弱”的中國人所嗤之以鼻的。
在整個古羅馬帝國時代都非常流行觀看猛獸吃人,這是法典所允許的。所有類型的猛獸都被用于該刑:獅、虎、豹、熊,偶爾也有狼、狗之類。所有的動物事先被餓或囚禁得發狂。觀眾都是觀賞行家,不允許出任何順序上的錯誤,一般說來,虎較受歡迎,它能快刀斬亂麻式地把犯人吃個精光。而熊的風格為少部分心理不太正常的人所欣賞,它將犯人急風驟雨般地擊倒,吃的時候卻慢條斯理,拖泥帶水,咀嚼得十分仔細。
縱觀動物行刑的古往今來,最為可怕的當數中世紀在法國、英國和荷蘭等地都流行的一種刑,即扒了犯人的衣服,仰綁于床,在其肚皮上僅扣一口鍋或一只籠子,里面放上老鼠、鼬或睡鼠,接著點火加熱。為了逃命驚慌擇路的動物便會亂刨亂咬,洞開犯人的肚子深入他們的內臟。
割喉刑
割喉始終是古羅馬所特有的刑罰,因此有"羅馬刑"之稱。它的要旨就是割斷喉嚨。與砍頭刑不同的是:在此刑中,頭和軀干并不分離,但這兩種刑的行刑原則是一樣的,因為犯人主要是由于窒息、失血過多以至腦部失血而死,其直接原因在于頸動脈和主動脈被切斷。割喉刑用的是匕首。但羅馬的刑罰中卻從未將“割喉刑”列為主要的死刑手段。
剖腹刑
該刑是用利刃刺入犯人的肚腹并拉開口子,導致內臟受損而死。希臘和羅馬僅是整死人便罷手了,但在古波斯,割開肚腹之后,還要從中揪出六到八米的腸子,纏在絞車上,而日本的割腹刑則是由自己來執行,用于證明自己的忠誠、找回失去的榮譽。在剖腹的同時,一頂有英雄特征的桂冠便戴到了死者的頭上。所以,并非一般的市井之民也有資格剖腹。他們一般是被砍頭的。在日本,砍頭不僅意味著剝奪生命,還有污辱靈運魂魄的意向。圖為斬刑。
擲刑
該刑的關鍵在于讓犯人從高處跌落。當然,在沒有高處的地方,便不能夠執行,例如沙漠里……
餓刑
如果單純讓犯人饑渴致死,便體現不出施刑者的創意與匠心了。在中世紀的歐洲,最常使用的是"饑餓面具",當面具扣到人臉上后,犯人的口腔里會被塞進一條鐵舌頭,用于強迫他進行呼吸,如此,即便滿地食物,犯人也無法進食,直至餓死。
"天才的發明"是一種被稱為"恐怖梨"的玩意兒,鐵制,呈梨狀,通過機關可以打開。用它塞進犯人的嘴去,使其無法喊,無法講,當然也無法進食。有些"恐怖梨"內藏尖刺,可以慢慢從制動口里伸出,將口腔夾破,喉嚨戳穿……
在印度和緬甸,被判了餓刑的人則會被燒熔的鉛水堵住喉嚨和嘴巴。
在十九世紀的非洲,有些部落把殺人犯與受害者的尸體很對位地綁在一起。"手手相連,唇唇相處,這些受刑者浸潤在腐血中,饑渴交加,悲慘而緩慢地死去"。
有時,會讓饑渴的犯人在餓死前狂飲暴食一通,然后扎緊小便的玩意兒,再堵塞肛門,讓其脹死。二戰期間,納粹在集中營里經常對囚犯干這類事。
圖片說明:立枷,犯人多有被活活餓死的。
十字架刑
十字架刑在埃及、希伯來、伽太基、排尼基和波斯的運用都非常普遍,而在馬其頓、希臘和羅馬帝國則主要是用來對付奴隸,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羞辱罪大惡極的犯人,有時也用十字架刑。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通常由兩到三根木樁構成——如果是四邊形十字架甚至有四根,形狀各異。有的是T字形,有的是X形,還有Y形的。T形十字架主要是用來處罰暴亂者,釘的時候要倒過來,頭沖下,腳朝天。
之所以將人倒過來釘在十字架上完全是出于技術上的原因?!巴寥揽偸潜容^潮濕,要掘得比較深才行,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把橫著的木樁放置得低一些,靠近地面,要不然橫梁太重,總要倒似的。所以十字架刑中頭腳倒置主要是出于對穩固性的考慮”。
和很多人所想象的不一樣,十字架上的犯人不是餓死或渴死的,也不是因為出血而死——釘釘子只會消很少的一點血,犯人最終是因窒息而死。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只能靠伸縮雙臂呼吸??墒窃谶@樣的一種姿勢下,加上釘子打進去所產生的強烈的疼痛,很快所有的肌肉就會產生一種猛烈的反伸縮力,于是胸腔充盈著的空氣無法排出。為了加速窒息,在最強壯的人的腳上往往還要掛上重物,這樣他就再也不能伸縮雙臂進行呼吸了。
活埋
在中國古代,活埋的文雅名稱是“坑”,秦國在長平屠殺四十萬趙軍的方法是“坑”,秦始皇對付敢于議論朝政的儒生也是“坑”,秦滅亡前夕,楚霸王項羽處置章邯手下二十萬降兵又是“坑”,似乎秦王朝的興起、鼎盛、滅亡,都跟“坑”字有著不解之緣。
活埋,就是把活人埋葬在土里,厚實的泥土塞住了呼吸系統,使人窒息而死,在今天看來,真是很殘酷。話說回來,活埋也有活埋的好處,一是可以大批量操作,工序比較簡單;二是可以強迫被殺者自己挖,反正挖個坑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中國本來就是個農業國,會挖坑的人有的是;三是不象溺刑那樣,大規模執行起來有污染環境和泄露真相的顧慮,換可以保證沒有人逃脫;四是成本絕對低;五是很少有人能夠逃脫。
正因為有那么多有利之處,在秦始皇以前和以后的漫長歲月里,活埋一直得到重視。從一些商代出土的墓穴里,人們可以看到上百上千的殉葬者尸骨,有的擺放的很整齊,估計是殺死后放進去的,有的卻極度扭曲,可想而知是被活活扔下去的。北魏拓跋氏興起時,在參合坡一戰后大量屠殺后燕戰俘,其實他們都是鮮卑人。
活埋并不是中國的國粹,羅馬歷史就是從活埋開始的。據傳說,一位侍奉神的圣女懷了戰神瑪爾斯的一對雙胞胎,違背了圣女必須守身如玉的法規,這位名叫西爾維亞的圣女被處以活埋,她的兩個孩子被扔在荒野里,靠一只母狼撫養長大,這對兄弟一個叫羅姆洛斯。一個叫雷姆斯,后來他們在一個晚上建起了羅馬城。在美洲的印加王國,侍奉太陽神的圣女如果不貞,也會被活埋。在中世紀的歐洲,女犯有時不是被絞死而是被活埋,因為從道德家的眼光看來,一個女人在絞架上晃蕩是不合禮儀的事情。
中國清朝有一種類似活埋的死刑方式,就是把浸濕的桑皮紙蒙住口鼻,以達到窒息的目的。這是很體面的死法,只有皇室人員和高官貴族才有權享受,小老百姓,就等著砍頭或者絞死吧。
聽說紅色高棉還發明了一種類似的處決方式,那就是把一個塑料袋套在人頭上,也能起到桑皮紙的作用,殺人的兇器真是五花八門,原來我們買菜用的最普通不過的塑料袋,也還有另一種功能。
木樁刑
對于此刑,19世紀的《大百科全書》下了這樣的定義:"將人類的殘忍性發揮到極致的創造之一"。行刑方法在于將木樁插入犯人身體,最常見的是插入肛門,任其死去。
波斯人、亞述人、土耳其人、俄羅斯人,對木樁頗有偏愛,拿破倫在埃及學會了這種刑罰,并推廣到歐洲。一般的做法是把木樁一頭削尖,插入犯人的肛門,如果是女犯人,也可以插在另一個部位。木樁要插得盡可能深,并使用錘子,然后把木樁的另一頭插在預先打好的洞里,讓犯人在自身體重的作用下慢慢下沉,木樁逐漸深入,直至其從腋下、胸部、背部或肛腹穿出。有的木樁削得很尖,犯人死得快些,有的削成圓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刺穿內臟,死得慢些。靈巧的劊子手可以保證讓木樁從嘴巴里伸出來。據說犯人在木樁上一般可以活十二小時以上,圓頭的木樁如果插得得法,犯人要經歷三天的痛苦才死。
中國也有木樁刑的一個變種--木驢,那是一具橫放的鞍馬樣的小車,上面突出一根尺把長、寸把粗的木筍。不過在中國,木驢更多的是發揮羞辱的功能,凌遲犯人常騎在木驢上被推上刑場,有時騎木驢是對淫蕩女人的懲罰,把人釘死在木驢上的事也有,但很少。
1958年,伊拉克國王的舅舅因同性戀被處木樁刑。
活剝
活剝即揭人皮,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
在古印度,活剝又稱"小火去細毛",即用火把灼燒皮膚,把身體烤熟到三分。這時,活肉徹底附著在身體上的皮膚分離。然后"置犯人的叫喊于不顧,將他的皮整個地揭下來……他的肌肉完全呈現,血管清晰外露,可以看見內臟在搏動,光線照在他的胸前,肌肉纖維熠熠生輝"。
這樣的活剝需要技巧,可能已代表人類剝皮活動的最高水準。因為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很多人并不追求整張效果,直接就作"藝術處理"?;蚯谐蓸O細的帶子,或切成圓片、碎片、長方片……處理的最佳杰作是把皮切成狹長的環形細節。
作為刑罰,活剝已消失了數個世紀,但人皮一直是可怕的收藏家追尋的對象。19世紀末,人類解剖學史上著名的斯皮茲那展覽一張完整的被鞣過的人皮。還有納粹,收集了不僅帶有漂亮文身的人皮,并將部份人皮用做書皮、燈罩、墊紙板或其他藝術品的良材。
肢解
該刑意味著干脆地剁下四肢。但發展到一定時期后,施刑者認為“干脆”太便宜犯人,于是,有了許多種花樣,波斯人別出心裁的做法是先從手指下刀,然后切腳趾,再砍手、臂、踝、腿、耳朵、鼻子……
中國人的玩法是截去四肢后用金創藥止血,用布包住傷口、再塞入一只大甕中,置放在廁所里,犯人要痛苦很久才會死去。到了漢以后,凌遲刑代替了肢解刑,也許在行刑者看來,凌遲刑更痛苦也更精妙……
如今,某些國家依然規定,對小偷可以采用截肢刑,巴基斯坦的法典規定:"第一次犯偷竊罪者將被從手腕關節處砍去右手;第二次犯者將被砍去左腳。"但藉此刑剝奪犯人性命的事幾乎沒有了。
亞洲和中東的民族尤為偏好此刑。該刑的關鍵在于將人體零敲碎打,直至死去。
碎身刑
這是典型的西方死刑,與西方人酷愛擺弄機械密切相關。犯人赤裸著身體被固定在一只帶鐵釘的大輪盤上,通過搖動手柄,輪盤可以繞軸旋轉,輪盤每轉一圈,固定在地面上的鐵刺就會剮下一條肉來,轉個十來圈,犯人基本上就被扯碎了。
碾刑
碾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用一種固定的重物壓死;二是將犯人放在中間,兩邊同時用力并逐漸加碼;三是用帶有利物的東西軋碎或扯爛。在羅馬和埃及,常會把犯人鋪在尖刺上,然后用巨石碾過,如此犯人決無活機。日耳曼人的碾刑用的是沉甸甸的木頭大盤,由馬拖著來回地碾壓,直到犯人變成血肉模糊的 一片醬沫。在波斯,犯人則被塞入那種用來榨葡萄和橄欖的壓榨機中,被這般處理過的犯人,形狀全無。圖為夾棍刑。
壓杠子
壓杠子通常是將受難者在十字形的刑架(中國舊式稱為天平架)上綁成跪姿,或者在兩個施刑者挾持下強迫她挺直上身跪下,再用粗木杠壓在受難者的小腿上,兩個施刑者用力踩杠子兩端,或者將杠子一端用繩索綁住,由一個施刑者用力踩另一端。用刑力度大時,會造成受難者小腿肌肉開裂,膝蓋受傷。壓杠子與老虎凳一樣,是中國舊時特有的酷刑,除刑訊作用外,雙腿的刑傷會受難者行走困難,難以越獄。這類酷刑的另一種方式是跪鐵鏈,與跪瓦片、碎玻璃的作用相似,都是傷及受難者的膝部。更殘酷的做法是使用特制的鐵鏈,上有鋼釘,能扎斷受難者的膝部韌帶,造成嚴重殘疾。
再有一種“敲骨節”的酷刑,用粗鐵棍用力敲擊受難者的手腕或者踝骨,同樣的做法也常用于敲擊受難者的手指、腳趾等感覺敏銳的肢體遠端。這些部位皮膚薄,敲擊力度可直接作用在骨骼上,而用刑力度易于掌握,受難者難以很快昏厥。當用刑力度大時,會給受難者造成骨裂、骨折等嚴重后果。
由於這類酷刑多數需要施刑者花費較大力氣,一旦減弱力度,受難者的痛苦會隨之降低,所以在使用上不如其他種類的酷刑普遍。《青春之歌》中描寫林道靜曾受了壓杠子的酷刑,顯然作者并不了解,此類酷刑的受難者基本上都會伴有終身殘疾,不會象書中林道靜那樣很快康復。女交通員侯五嫂被捕,經受鞭打而不屈服,施刑者對她使用了壓杠子的酷刑,在她被壓得三次昏厥后又用了“抓肋條”的酷刑,最后將仍不屈服的她扔到羊圈里。她因為腿部的刑傷,在無人看押的情況也未能越獄,可見文學作品與真實情況之間的差距。
火刑、烤刑與炙刑
用火燒人是最原始蠻荒的做法,古代的西方和東方都對火刑津津樂道??拘膛c炙刑
這兩種刑均為常用的處死方法,它們與火刑的區別在于:對犯人一定要用"小火"來處理。將爐火控制在某種范圍內,其目的在于讓犯人在清醒狀態下斃命。
鋸刑
這是一種特別的分解具是鋸。據說東方人喜好橫鋸,而西方人酷愛直鋸。
在基督教傳入日本后,日本人也熱衷于直鋸,他們慣常是從頭頂開鋸,而西方施刑者則倒行逆施,從兩腿之間腹股溝的位置開鋸,這樣做的后果最可怕,因為在切到肚臍的位置前,犯人的意識都非常清醒。為了延長受難過程,往往會讓犯人保持頭沖下的姿式,這樣腦部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氣,可以避免血流失過快而死。
鋸刑史上最后的"杰作"是由某些患有狂躁癥的蓋世太保來完成的。他們有各種型號的鋼鋸,在他們手里,人變成一棵可以恣意妄為的樹,想鋸那個部位都成。
圖片說明:16世紀德國多見的一種酷刑——鋸刑,在到達要害之前受刑者絕對意識清醒。
箭刑與貫穿刑
大家看到她的第一感覺是什么?說出她的用途你大概就會倒吸一口冷氣了,這就是有名的紐倫堡之“鐵處女”。她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容器,內部布滿銳利的鐵釘,把人關進去,要幾天才死。在心臟等主要部位沒有刺。這個刑法叫做"鐵處女的擁抱"。
毒刑
從很早的年代始,服毒致死就是執刑方法之一。
有記錄本案的早期毒殺是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死刑執行。蘇氏因得罪雅典的權貴而被毒死。當毒藥送到后,他問劊子手:"好吧,我的勇士,告訴我該怎么做?"后者告訴他,喝下毒藥后不要在房間里走動,因為運動會減緩毒藥的發作,延長死亡的時間。也要盡可能地少說話,否則就需喝下兩倍以上的劑量。據說蘇氏都接受了。那時的希臘,多是用歐洲普遍可見的毒芹中提取出來的毒芹堿來做毒藥。
而在古中國,則多用從動物、昆蟲、礦物、植物中的提取毒物,似乎比起西方,毒死人的渠道要多得多。
現代社會出于對有效性和人道的考慮,又開始使用先民的方法了。毒氣室、安樂死注射似乎都是一種延續。
吊刑
它有別絞刑,方法是將犯人雙手反剪,再用繩子捆住手腕吊升到行刑架的頂端,然后,驟然松開繩子使其下落,停頓在高于地面僅數十公分處。在降落停止產生的沖力作用下,犯人的雙臂會被拉得脫臼。
經過重量設計的吊刑則更為殘酷,有記錄表明,如果受刑人腿上捆上超過60公斤的重物受刑,就會連雙腿都會拉脫臼。如果超過100公斤,那么在沖力作用下,全身的骨頭都會碎裂,就算是肚皮綻開,五臟六腑溢出的現象也并不罕見。
19世紀中葉,中國的清政府曾用吊刑處罰過天主教的傳教士,并將吊刑作為一種合法形式的刑罰普遍運用。
鞭刑與棒刑
鞭刑存在于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無論是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波斯人還是斯巴達人和羅馬人,都使用過這種刑罰。
鞭刑通常是一種從刑,的確,它被用來懲罰粗心的童女、抗命不遵的士兵、犯罪的神職人員和企圖恢復教籍的異端分子。但它同樣也是一種酷刑,可以使犯人斃命。
在埃及,因為“傷風敗俗”而受刑的人很少有機會逃脫鞭刑。在羅馬,鞭刑是先于其他刑罰的。然而,人們即便能忍受牛皮鞭或者西班牙那種用小繩子結起來的鞭子,很多人還是要死在套著鉛球或羊骨的鞭子下。人會被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在一刻不停的抽打下,最終骨肉分離。
然而,在所有這些鞭子中,最可怖的還算是俄國人使用的鞭子。只需四十至五十鞭它便可以致人于死。它用皮條做成,尾端套上金屬球。這種鞭刑直到1845年才被俄國官方廢除,代之以普通的鞭子,并沿存到1863年。
棒刑和與其類似的鞭刑一樣,可以使刑罰升級。數目有限的棒刑只是普通的懲罰,而猛烈或次數可觀的棒刑則會讓人頃刻之間死亡。
古代大部分民旋的刑法法典中都含有棒刑,其中一部分是作為死刑。
棒刑在埃及、希臘都曾流行過。羅馬的“十二誡”明文規定棒刑懲治侮辱罪,但它也常被施用于其他的許多罪行。
從古到今,英國和俄國似乎都只是在一段很短的時間里迷戀過棒刑。
而法國則相反,棒刑和鞭刑一直受到青睞;不過,在海外省的苦役場里,施行于18、19整整兩個世紀的棒刑常常是致命的。
當代,不少國家——其中包括柬埔寨——由于重新使用這種古老的死刑而受人關注。1976年4月至1978年11月間,有幾萬人被紅色高棉用長短木棍棒撻致死。
棒答的技巧相當簡單。首先對受刑者的頭顱猛擊幾根,最后對頸項再擊一下,這一下足以使人顱骨粉碎。
車輪刑
這是一種將人綁在車輪上活活打死的刑罰。
劊子手執鐵棒,按照行刑程序,必須先打斷犯人的四肢,一共打八下,將四肢打斷成十六節,最后朝胸口上來兩下,結束犯人的生命,致命的后擊被稱為"慈悲的一擊"。說起來似乎難以想象,大部份犯人在胸口上挨過兩下后依然還氣息尚存。劊子手為了證明自己并非手下留情,便會將犯人的手和腿擰到背后,讓它們和犯人的頭碰在一起,在這樣具有悲喜性效果的姿式里,觀眾或哭或笑或嘆息。
由于車輪刑所具有的展示性,要求劊子手表現出特殊的專業技能。一名叫拉朗德的法國犯人因一句指責劊子手的話而載入史冊。當行刑者已利索地解決了他的雙臂雙腿,正要打斷他的胸廓時,棍子輕輕地滑了一下,碰到了他的下巴,拉朗德一聲大喊:"嘿,這一下不符合規定"。于是,觀眾開始吶喊、有人還舉起了拳頭。劊子手對他道“怪事,看來他們希望死的人不是你,而是我”。
車裂
車裂是古代一種殘酷的死刑,民間稱為五馬分尸。
人們認為,此刑的執行方法,是將受刑人的頭與四肢分別系于五車之上,然后以五馬駕車,同時分馳,將肢體撕裂。我們知道,古人總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容受到殘害或割裂,許多人一旦獲罪,??嗫喟蟆百p個全尸“,而殺人者一個”賞他個全尸的許諾,已是極大的恩惠。但這“五馬分尸”,不僅讓人“身首異處”,連四肢都各在一方,難怪一些罪犯想起這一刑名,都會不寒而栗,因為這酷刑不僅讓死者的最后一刻肉體異常痛苦,精神也倍受煎熬。一般情況下,它專用于謀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
扼殺
扼殺就是一般所稱的勒死,它和絞刑一樣是一種使人窒息的刑罰。
行刑時,借用一根伸縮帶套住脖子,通過對頸動脈的壓迫,造成呼吸道的機械性堵塞。
扼殺和絞刑在三個方面有所不同。扼殺時,窒息不是由于犯人自身的重量造成的.而是通過一種作用在脖子上的外力。扼殺必須把犯人固定或捆綁起來,無法動彈。被勒死的人臉色浮腫,舌頭伸出口外,眼睛腫大,脖子上有與伸縮帶形狀大小相仿的傷痕。在舌骨肌附近的蜂窩組織里,還可以發現有血液外滲。此外,肺部有氣腫,咽喉和環狀軟骨常常是斷裂的。
扼殺曾被亞洲和歐洲的許多民族所施用,但在歐洲若干地方有規定,不允許處女遭受扼刑,于是劊子手在用繩索或其他刑具套住犯人的脖子之前,要先使處女失身。
溺刑
溺,說白了是把人拋進水里淹死,一方面這么做簡單易行,另一方面,許多民族都認為水能洗滌人的罪惡,所以這種刑罰在世界各地都有記載。
世界上有些民族,不光把水當作死刑的執行者,還把水看成是審判官,古希臘的阿爾戈英雄傳說中,達娜安和她的孩子被拋進大海,結果波浪把母子倆推上了岸,因此被認為是無辜的,得到了赦免。
象這么幸運的事很少,很多死囚是要么被裝進口袋,要么給縛住手腳,要么綁一塊石頭,然后才被扔到水里。英國人有一種特殊的溺刑,就是把犯人綁在海邊,等待漲潮時,海水一點一點把人淹沒。俄國人則在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中把中國平民的辮子拴在一起趕進黑龍江。溺刑在法國大革命時發展到極點,共和國特派員富歇在保王黨叛亂的旺代制造了一種有活動底板的船只,可以讓一百人同時掉到水里,他還把小孩也集體溺死,理由是“別讓狼崽子長大成狼”。
凌遲
最后,讓我們推出壓臺大戲,完全國粹,藝壓群芳的死刑方式--凌遲。雖然外國也有把人一刀刀碎割的做法,但聰明睿智的中國人通過深入研究,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世界上最殘忍的死刑方式——凌遲
凌遲發展到明朝,終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人們發現一片片臠割皮肉,比連筋帶骨割更省力,時間也更久,大太監劉瑾被剮,按例該剮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暫時結束時給他喝點粥維持生命,總共剮了三天。后來鄭曼被剮,聞宣讀圣旨,應剮3600刀,可見刀數并不絕對固定,但這兩例都在3000刀以上。如果劊子手技藝不高,可能犯人老早就死去了,或者犯人家屬給劊子手一些好處,劊子手也會讓他死得痛快些,清代散文家方苞就記錄過劊子手索要賄賂的事情。
凌遲一般從胸部開始,依此為上臂、大腿,再到身體各部位,有的直接用小刀臠割,有的把一張魚網緊緊蒙在犯人身上,用刀削割突出的皮肉。最精致的是用小鉤子把皮肉鉤起來,每次割指甲大小的一片,有些講究的劊子手,行刑時有徒弟端著一個托盤,一把小刀和一個鉤子組成一對工具,每對對應胸、腹、背、腰、臂、大腿、小腿等不同部位,比外科醫生動手術還要復雜。
清朝又把凌遲叫做“寸殛”,但似乎沒有行刑幾天的記載,大概他們覺得時間太長,監刑官、劊子手、士兵、觀眾一直守在那里實在太累,同時也不安全,所以傾向于一天內解決問題。到1905年,清政府從法律上廢止了凌遲、戮尸、梟首等刑罰,但實際上還有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