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堂不認真聽課
認真聽講,課堂效率高,才能充分吸收老師每堂課帶來的知識。一旦開小差那就會導致課后消耗更多的時間去解決課堂不懂的問題。課后消耗時間越長,孩子厭倦的情緒也會越高。數學最是如此,某一個解題方法沒有學會,課后就是災難。
如何能認真聽講?訓練更加有效的聽課習慣,讓自己更加專注,不易分神。課前要預習,帶著問題聽課,不懂的問題盡早問老師,不將問題留到課后。切記,不能因為預習了就覺得老師的課可以不聽,你永遠比不過老師的授課知識的邏輯好。
2、學習無規劃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該干什么,大多都是老師和家長讓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知道,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小到每日計劃,大到學年計劃都安排好了。所以,一個針對性地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制定學習計劃,沒有計劃就沒有目標。給自己設置一個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計劃,明確學習的目標,并定期回顧計劃進展情況。
數學課本都是一個學期的學習任務,發下課本后看一下目錄,對全學期的知識有個概括的了解,這樣做中期規劃就更有目的性。
教學大綱是個寶貝,一般每個學科都會有,里面的目標和概念都是系統性極強的,長期規劃可以參考這個。
3、邊做題,邊翻參考資料或答案
參考資料是什么?在沒做完題或者邊做邊看的時候那就是毒藥。稍微遇到點兒問題就找參考資料,找答案,怎么能夠完成知識的鞏固和提高?而且看著參考資料做題,很容易養成偷懶的壞習慣,給老師以學會的假象,最后考試一考一個差,到底是誰偷走了我的分?是參考資料么?no,是你自己的壞習慣。
4、只做題,不思考,形如機器
做題時要學會思考題中所包含的知識點的運用,題與題之間的異同、聯系等。通過思考整合知識點,就會慢慢提煉出思路,以后再解這類題就會順暢很多。每思考一次就會加深一次印象,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千萬不可機械解題,那純粹浪費墨水和時間。
5、打草稿,隨心所欲
隨意打草稿最容易出現的狀況是什么?條件寫錯或者抄錯了答案,導致扣分,而且一但出現錯誤也不容易檢查到。
數學的草稿用的很多,有的人會胡亂畫,最后自己檢查的時候都找不到在哪里驗算的。養成良好打草稿的習慣,按照題號和順序從頭打,文字整齊,條理清晰,既不容易出錯,又容易檢查和謄寫。
6、聽課不記筆記或者不會記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就是為了著重記憶那些非常重點的知識。不記筆記,很多東西講完就忘,復習的時候還費力。同樣,記筆記時,不是將老師所說的都記下來,而是有分析地記錄:老師著重講的重點知識要記,自己認為的難點疑點也要記。有的時候記不下來,就要學會快捷記筆記的方式,縮記,標志記,畫線記,等等。學會記筆記是一項很有用的技術,一定要記好。
7、審題不細,急于下手
有的孩子圖快,看見題目就動筆,本來多思考就能做對的題目也丟分,最后整場考試失利!最常見的就是一目十行的審題速度,還有經驗主義的審題模式。一目十行,能讀準么?經驗主義最可怕,有的題就是針對經驗主義陷阱,一看這個關鍵詞,以為是A方案可以做對,其實應該用B方案。數學題中很多都是審題不嚴不細導致的錯誤。
8、看完答案,就不管了
做作業、答完試卷看答案,一看答案,懂了,過幾分鐘,忘了!多少人如此?要動手做做,或者經常復習一下。當時懂不代表真懂,不代表會做,尤其是數學題。將自己的錯題整理下來,定期回顧,才能不在同一個錯誤上再次跌倒。
9、不注重勞逸結合
有的孩子認為,堅持高強度學習,成績一定會提升上去,但事實上很多這樣苦學的孩子,常常原地踏步或者進步緩慢。大腦需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保持充分的細胞活力,讓記憶和理解都維持較高的效率。
10、練題沒有目的性,白費工
練題,的確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有效方法,但練題也要有針對性,不能當任務完成。會做的題目做一百道,不如練兩道錯題,一道不會的題。要充分認清自己的薄弱點,針對薄弱環節開展練習。因此,多分析錯題,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根據知識漏洞去找一些相關的題來做,從而掌握一類題的解法,觸類旁通,何愁還會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