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減少,或其生理效應不足所致機體代謝降低的一種疾病。在現代社會甲減是常見的一個病癥,按現代醫學原理來看,甲減無法完全治愈的,只能通過服用藥物,以及飲食控制達到緩解的效果。對于甲減,中醫里是沒有這個名稱的,根據傳統中醫進行研究甲減應該歸為中醫里的“癭”、“虛勞”、“水腫”、“膽病”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癥是因氣滯、痰瘀、血瘀所致。病程的關鍵在于陽氣不足。腎為先天之本,是真陽之所在。真陽虛弱,使形體寒冷疲倦,表現命門火衰現象。陽虛現象是“無陰陽不能長”的病理表現。甲減的癥狀包括面色蒼白、眼瞼和臉頰腫脹、神情淡漠、癡呆、全身皮膚干燥、增厚、粗糙、脫屑較多、非凹陷性水腫、脫發、手掌和腳掌發黃,少數患者指甲厚而脆。根據中醫的相關理論,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臨床專家徐書中醫師,使用中醫里的陽和湯治療甲減療效不錯;另一位是國醫大師段富津先生以補中益氣、腎氣丸、五苓散為常用方劑進行治療也取得非常好的療效。徐師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其主要表現為氣短、心慌、怕冷、乏力、水腫,表情淡漠,閉經,陽痿。徐師認為甲減屬于中醫的“虛勞”“水腫”等范疇。本病病機為脾腎陽虛為本,水、痰、瘀血是標。治療時以陽和湯加味,收效較速。【病案】張某,女,53歲。2012-06-18初診。病史:患者得甲減2年多。曾求治多家醫院,一直服用甲狀腺片同時也服用相關中藥進行治療。但未來獲明顯效果,近日乏力明顯來本處求治。刻診:形瘦,精神差,甲狀腺II度腫大,畏寒,乏力,厭食,脈沉弱、大便干結,舌苔白膩。甲狀腺B超示:回聲偏低,明顯不均。甲功檢查:T3:14ng/dl,T4:1.0ug/dl,TSH:60uU/ml。熟地黃30g,淫羊藿30g,黃芪24g,菟絲子15g,枸杞子15g,鹿角膠15g,白芥子10g,炮姜10g,甘草6g、黃附片5g,麻黃5g,肉桂3g。10劑。二診:用上方治療10天后,乏力,畏寒明顯好轉,食欲好,大便正常,繼續以原方治療2個月,諸癥消失,復查T3、T4、TSH均正常。按:陽和湯方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黃、鹿角膠、炮姜、麻黃、肉桂、白芥子、生甘草組成。具有養血益精生髓,溫補肝腎,宣通血脈,散寒祛痰之功效。①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宋·李昴英《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明·劉基《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②借指春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元·薩都剌《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所以服用此方以后,身體如陽光之普照,冰雪融化。方中加附子溫陽散寒,溫通十二經脈,黃芪補脾益氣之力甚強;淫羊藿、枸杞子、菟絲子溫腎。此方特點是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對氣血不足、寒濕、凝滯諸癥。可放膽使用。段師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其臨床表現多脈沉無力、面浮肢腫、乏力、怕冷、舌苔白等癥狀為主。與中醫學里的“虛勞”、“水腫”等癥候類似。段師認為此病關鍵在于脾腎陽虛。但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脾腎之間的陽氣虛弱有所側重,亦可兼雜痰濁、血瘀等。故使用五苓散、補中益氣湯、腎氣丸應能收到良好效果。也應作為基礎方劑應用。【病案1】趙某,男,39歲,2001年9月14日初診。
患甲狀腺功能減退近1年,自感形寒怯冷,四肢乏力,腰膝酸軟,下肢浮腫,舌淡苔白,脈弦緩。
此證屬腎陽虛衰,治以溫腎助陽,益氣健脾。方以腎氣丸加減。
處方:黃芪25g,熟地25g,山藥25g,茯苓20g,附子10g,懷牛膝、桂枝、山茱萸、杜仲、焦術、澤瀉、炙甘草各15g。
按語:本病為脾腎陽虛以腎陽虛為主之證,脾主濕,腎主水,脾虛則生濕,腎虛則水泛。脾腎陽氣虛衰,機體失其溫煦,氣化失職,水液不布,留而泛溢,從而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一系列癥狀。本方以熟地、山茱萸、山藥、附子、桂枝補腎助陽;杜仲、澤瀉、牛膝補益肝腎;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全方共奏溫陽益氣、利水滲濕、脾腎雙補之效。
【病案2】李某,女,28歲,2002年11月28日初診。
患甲狀腺功能減退半年多,自覺周身乏力,眠差,面色無華,眼瞼浮腫,舌略淡,苔白,脈沉無力。此證屬脾虛濕困,治以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方用五苓散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處方:黃芪50g,茯苓40g,澤瀉20g,焦術20g,桂枝、益母草、白參、半夏、陳皮、炙甘草各15g。
按語:該病號屬脾氣不足,無力運化水濕,濕邪困脾而出現乏力、眼瞼浮腫等癥。需要補氣,補氣古方很多,均可隨證選用,妙在隨證加減。五苓散合補中益氣湯是臨床治療脾虛水停的常用方劑。方中黃芪、白參補益中氣,《古今名醫方論》中柯韻伯云:“黃芪護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參以補之”;白術健脾行水;陳皮理氣,使氣行則水行,且使諸藥補而不滯;以五苓散化氣利水合之,又半夏燥濕化痰,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腫。全方配伍,既補已虛之脾,又利水消腫,標本兼治。
【段富津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來源】: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段富津.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第267-269頁.甲減癥狀不為表證,不為里證,而在陰陽轉化上出了問題,左升不足,右降不爽,痰濕瘀阻,血瘀成水,溫陽利水,活血祛瘀,且甲減多陽虛,多痰濕,多虛胖。形之不足也,溫陽,去痰濕,健脾胃為正治也。陽和湯,金匱腎氣丸,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皆可選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