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來,銀行卡上的存款竟不翼而飛。盜刷銀行卡,作案手法隱蔽,受害群體分布廣,造成財產損失嚴重。記者昨日獲悉,深圳龍崗公安分局近期偵破一宗銀行卡盜刷案,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近百人,損失存款數百萬元,不少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為讓更多市民遠離銀行卡被盜刷的侵害,記者專訪龍崗公安分局專業民警,揭秘此類違法犯罪作案套路,支招防范銀行卡盜刷風險。
案件告破
團伙跨境作案晝伏夜出
今年3月20日,住在深圳龍崗的楊女士一早醒來,就被手機上的10條銀行卡取款短信驚呆了。短信顯示,從凌晨開始,卡內的3.6萬元存款被分10次取走,而取款地點顯示在國內多個城市,甚至還有東南亞某國。
楊女士慌忙翻看錢包,發現銀行卡就在包里。楊女士從未將卡借過人,更未向人透露過密碼,但錢確確實實被取走了。楊女士立即報警,龍崗警方組織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
6月,楊女士的案件告破,龍崗警方在廣州、東莞等地連續抓獲5名盜刷銀行卡嫌疑人,同時發現該團伙的上家藏身于東南亞某國。這是一個典型的跨境盜刷銀行卡犯罪團伙,成員流竄全國,晝伏夜出。警方核實,與楊女士一樣銀行卡被盜刷的受害者則遍布全國,多達近百人,損失存款金額高達數百萬元。
記者了解到,該犯罪團伙的層級架構中,境外的上家負責提供銀行卡磁條信息和密碼,國內成員負責復制銀行卡,并分頭去各地ATM提現。
作案套路
從改裝ATM、POS機竊信息開始
民警告訴記者,銀行卡被盜刷的前提條件,是犯罪分子掌握了銀行卡的磁條信息和密碼。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獲取銀行卡信息的呢?
警方介紹,竊取銀行卡信息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改裝ATM機或POS機,犯罪分子在銀行ATM機插卡口加裝讀卡設備,或在商家POS機上加裝讀卡裝置,用戶刷卡時,信息也被一并復制;釣魚網站和木馬病毒,犯罪分子制作冒充金融機構的釣魚網站,誘導受害人進入并填寫銀行卡信息,或者群發帶有木馬鏈接的短信,一旦受害人點擊,就可能被植入并竊取銀行信息;不排除金融機構存在“內鬼”。
更需警惕的是,警方發現網絡空間內隱藏著不少黑色產業交易群,群內有人專門出售銀行卡磁條信息(業內稱為“出料”),有人專門承接ATM取款業務(業內稱為“洗料”),還有人專門出售銀行卡讀寫設備和空白卡片。落網的這個犯罪團伙,也許只是境內外盜刷銀行卡黑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
竊取銀行卡信息后,犯罪分子會使用大數據碰撞等技術手段破解密碼。那些密碼設置過分簡單,或者習慣用“生日、車牌、身份證號”等信息設置密碼的,最容易被破解。
警方提醒
萬一被盜刷一個操作很重要
通過對銀行卡盜刷案件進行數據分析研判,警方發現,受害事主普遍存在持卡年限較長且多為第一代磁條卡,取款密碼多年不變且與其他賬號共用,在銀行未預留手機號碼無短信提醒等三種情況。
那么,該如何防范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呢?在楊女士的案件中,被盜刷的銀行卡多為磁條銀行卡,民警支招,防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盡快將磁條銀行卡更換為安全性更高的芯片銀行卡;根據用卡習慣進行個性化設置,如“不允許境外使用”、“不允許夜間使用”等;訂閱余額變動提醒短信,發現異常,立即聯系銀行客服;定期更換密碼,用卡時要注意環境安全,注意遮擋密碼;刷卡消費時,銀行卡不要離開視線范圍,防止被不法分子復制。
日常使用中,在小店購物時盡量不要刷卡,盡量不要去路邊孤立的自動取款機取錢。小店的POS機和偏僻、孤立的取款機更容易被動手腳,取錢最好去銀行服務大廳內的自動取款機。民警強調,市民要養成良好的銀行卡管理習慣,比如把大額銀行卡與用于日常消費的銀行卡區分開,日常消費銀行卡堅決不用大額銀行卡刷卡,以免信息泄露。
萬一銀行卡被盜刷,這個操作很重要。及時報案,并持卡去ATM機上存取款操作且保留憑證,以此證明案發時銀行卡并不在盜刷地。本案的楊女士,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后,立即撥打了銀行客服電話和報警,并使用被盜刷的銀行卡在附近ATM機進行了取款操作,以證明原卡確實在自己身上。隨后,楊女士進行了索賠。涉事銀行目前已賠付楊女士損失額度的70%,并承諾在破案后,賠付剩余的30%。(記者 解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