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窟”里歷經艱難的窮小子,到坐擁42億資產的股神,曹仁超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涅槃重生。
曹仁超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從5000港幣起家,在遭遇兩次慘敗后,創下了40000倍的投資回報。他的投資生涯,不僅僅是投資界的一個傳奇,更為廣大散戶投資者帶來了極具啟示的意義。
在香港,曹仁超有一個稱號是“從貧民窟里走出來的股神”,與很多有大把閑置資金用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不同,曹仁超走上投資這條路,更多是因為生活所迫,被逼無奈。
曹仁超
曹仁超13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里就此失去頂梁柱。為了生計,曹仁超的母親帶著3個孩子搬到了香港“窮人區”土瓜灣,并在工廠找了一份女工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
由于家境貧寒,曹仁超的少年時代幾乎都是在白眼和惶恐中度過。在急迫的求生欲的驅使下,“找財路發達”成為其心中唯一的念頭。高中畢業時,同學們互相討論志向,曹仁超脫口而出“賺大錢”三個字,引來周圍哄堂大笑,但意志堅定的他,絲毫不以為忤。
后來,曹仁超公開表示,自己永遠對金錢饑渴和貪心,哪怕后來身家億萬,生活無憂,這種心態也不曾改變。
中學畢業以后,曹仁超先是進入了紡織廠當維修實習生,接著又轉到一家假發廠做工,之后又在同學的介紹下進入證券公司,從事文件處理等工作,月薪220港元。因為充滿對金錢的渴望,曹仁超拼命工作,每天收工后,還會到證券公司隔壁的洋行幫人打英文信,每年賺20港元。一年后,曹仁超存下了5000港元。
也正是在那時候,天生對數字敏感的曹仁超對投資產生了興趣。憑借著自己在證券公司打雜時摸索出的一套股市賺錢訣竅,他信心滿滿地將自己省吃儉用存下的5000港元悉數投進了股市。
那時候,香港股市買賣股票不需要現金交割,兩周之后才交款,曹仁超便利用這個規則,用手里的5000港元不斷買入賣出股票。當時,港股行情大好,恒生指數一路從100點以下飆漲至1700點,漲幅高達十幾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曹仁超通過快進快出,只用了短短兩年,就將最初投入的5000港元翻了40倍,變成了20萬港元。當時,香港普通上班族的月薪不過三四百港元。
就這樣,曹仁超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但“股神”也并非一直一帆風順,在曹仁超的投資生涯中有過兩次慘敗。
在股市上賺到第一波快錢后,曹仁超有點“飄”了,開始學人融資炒股,結果卻狠狠栽了個跟頭。1971年下半年,中國加入聯合國被市場解讀為利空,恒生指數一路從406點下跌至278點,跌幅31.5%,大量融資的曹仁超一下子就把之前賺的幾十萬還給了市場,最終只剩下7000港元。
之后,他收兵休戰,重新調整狀態后又再次回到市場,并一舉將賬戶做到了50萬左右。
1973年,恒生指數一路大漲,曹仁超認為市場過于瘋狂,決定暫時退出,于是將手里的股票清倉,拿著50萬回家結婚了。憑借著敏銳的直覺,曹仁超躲過了1973年的股災。
次年7月,恒生指數跌到478點,較一年前跌去7成,曹仁超決定出手抄底。誰曾想,市場又給了他一記重重的耳光。恒指并沒有如曹仁超預期般出現反彈,而是繼續重挫,到1974年底,恒指已經跌到了150點,曹仁超投資的50萬港元也僅剩10萬港元。
禍不單行,股市失意的曹仁超還遭到了公司的解雇。窘困之下,曹仁超一度想要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兩次慘敗,讓曹仁超開始反思自己在投資中的不足,也使其真正成長為了成熟的投資者。他告訴自己,有生之年,絕不允許因股災大幅虧損的事件再次發生,始終要將止損放在第一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因為對金錢的強烈渴望,這位“香港股神”還差點干起洗錢的勾當。
1971年,曹仁超認識了一位華人探長。這位探長平日里收受了很多賄賂,正在尋求洗錢渠道,于是和曹仁超商量成立一家“投資公司”,由曹仁超全權負責所有事宜。此外,探長還開出了十分誘人的酬勞,包括數十萬年薪、一層豪宅、奔馳汽車、保鏢隨從……曹仁超欣然接受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曹仁超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后,痛斥曹仁超,并以死相逼要曹仁超立馬辭職。不得已,曹仁超提出了辭職。這時,陰線的探長也終于露出了真面目,絲毫不給曹仁超金盆洗手的機會。曹仁超也是在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險境。最終,在母親手持菜刀,拿出和對方拼命的架勢以后,曹仁超才得以恢復自由身。
平安脫困以后,曹仁超將注意力放回了股票市場。
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地產股出現復蘇跡象,曹仁超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微妙趨勢,買入了3-5只優質地產股長期持有。同時,他還布局了物業、房產等實體。隨后,香港房價從1983年的約7000港元/平方米,漲到1997年的22萬港元/平方米。在1997年賣掉地產股時,他的投資升值了30倍,而物業上的投資也讓其賺得盆滿缽滿。
1990年,匯豐銀行收購英國米格蘭銀行,當時該公司的股價在8-12港元之間,曹仁超在該價位買入后一直持有到80港元左右才拋售。在這只股票上,曹仁超投資100萬港元,賺到上千萬港元。
1997年,曹仁超賣掉了所有股票,并將資產轉成美國債券形式,以便實現保值。此外,曹仁超還涉足黃金投資。從1982年開始,他每個月都會儲一個金幣,到2000年時已經存下不少。當金價從252美元/盎司上升到300美元/盎司時,曹仁超將手中的金幣全部賣出。不過,隨后金價不跌反漲,曹仁超又以350美元/盎司的價格買入1000兩黃金,并在750美元/盎司時賣出一半,850美元/盎司時全部清倉。在這次操作中,曹仁超獲利超150%。
就這樣,曹仁超從最初的5000港元期價,最終累計了超過2億港元的財富,總資產更是高達42億港元(含物業)。由此,曹仁超“香港股神”的稱號也傳遍了投資界。
2009年以后,曹仁超便進入了半退休的狀態,逐步退出公共視野,開始享受天倫之樂。
曹仁超表示,如果有余力,自己也會盡可能回饋社會,幫助他人。他確實也這么做了。曹仁超將自己十分之一的收入捐作慈善,支持了一個“農家女助學計劃”,幫助農村女孩學習技能,帶動就業。
2016年2月21日,曹仁超逝世,享年69歲。
來源:七禾研究中心綜合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