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作為中國傳統建筑的一大流派,自然具有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結構統一嚴謹,一個門檻造多高,裝飾的樣式用龍還是用獅子,都是有明確規定的。徽派建筑也有它的傳統性。其次,因為傳統建筑木結構居多,防火已經成為建房子的一個潛在意識。而且裝飾精巧,先抑后揚,粗一看很普通,細細琢磨就會發現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张山ㄖ铒@眼的就是黛瓦、粉壁和馬頭墻,“悄悄”裝飾以木雕、磚雕、石雕。雖然宅子高深,也還寬敞,卻還是會小小遺憾屋內的光線問題。
徽派建筑特點最突出的特色是馬頭墻,從名字上看就與其他建筑很是不同。它高于兩山墻屋面的墻垣,并隨著屋面的坡度一層一層向中間跌落,直至斜坡末端。墻頂的檐磚上蓋有小青瓦,每只垛頭的頂端都會有塊金花板,又叫“搏風板”,然后在它上面安上各種“座頭’。整體形狀就像馬頭一樣,所以才叫“馬頭墻“。這名字也是具有深刻寓意的。“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忠誠、智慧、勤懇, 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無一不體現出對馬的崇敬。馬頭墻的“馬頭”有“金印式”和“朝笏式”兩種,這又顯示出房子主人對“學而優則仕”的理想追求。而且在古代,徽商之所以發達也是有著背后的故事的。據說徽州男子十二三歲便會背井離鄉,踏上商路,馬頭墻便是家人翹首盼歸的物化象征。除了這些傳統用意,還具有經驗實用性。本來聚族而居的村落,火勢極其容易蔓延,而這種高低馬頭墻,可以起到很好防火、防風作用,這是我更加佩服那時候聰明的人們了。也正是這些用意成就了它的獨特美觀,錯落有致,黑白輝映。
徽派建筑的白墻黑瓦卻不是獨一無二的。比如江南烏鎮的鄰水民居,也是黑白配,而且現在有很多新建的建筑也熱衷于白墻黑瓦,我見到的都有很多,不過沒有那么濃厚歷史感,卻不會是撲面而來的現代氣息,還是有一些韻味在的。房子鄰水而居,粉墻黛瓦,遠山近水,清水寒鴨,頗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閑適之感。在我看來,特別符合江南水鄉的氣質。雖然不管現代如何去還原當時的樣子,都不太真實,但即使不那么真,也會留存那樣的感覺,再一步步不可避免的增添了一些現代元素,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它本來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