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流行的說法:
婚姻要兩個人的成長才能維系,一個人成長了另外一個人不能成長是經營不下去的。
我一直有一種不得不去相信的沖動,可是內心又有一種疑慮和懷疑。
誠然,婚姻如果兩個人都在同一個頻率是容易溝通很多。每個人都渴求那個志同道合的伴侶,也說不定有時候真的是機緣巧合,最初遇到的總是那個不那么幸福勉強湊合的伴侶。
見過了很多夫妻痛苦的爭執,我也有過沖動想說你們都不在一個成長的頻道上,分吧分吧,也許幸福很多。
可是內心深處覺得這不是真正的答案,答案應該在更深處。
走過婚姻四年我才真正領悟。
婚姻不需要一個結果來證明彼此的愛情和彼此的價值,婚姻也不是一場挑選彼此的游戲,更不是論及身價和籌碼的事情,婚姻就是一個人一輩子,最簡單的生活下去的生活方式。
最大的區別是很多人把自己人生的痛苦歸結給了自己的伴侶,但是幸福的人卻歸結給了自己。
比如林語堂先生娶的太太,當領到結婚證的當天就把結婚證燒掉了,說此生不離婚,而他太太沒有文化,也不能屬于志同道合,可是卻和樂美美地過了一生。
比如曹德旺富豪曾經娶的太太也是大字不識,可是面對他的事業需要錢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他后來面對紅顏知己也曾糾結過,可是他最終選擇了發妻。
我想幸福的人大抵是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貧賤,尊重弱小的人。
人的成功和偉大不是看最后的結果,而是在種下種子的那一刻陪伴你的人,因為那個人一路的賞識和支持,才有了后來的種子。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不會站在大樹旁邊嘲笑當初種下的種子。
種子弱小,貧賤,微不足道,可是卻是大樹生存下來的理由。
我覺得婚姻比愛情更深一層的道理是在于,我們是從陌生人逐漸成為了愛人,最終成為的親人。
親人的道理就是在于我們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是親人給予我們的生命和一切的物資所需。
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親人不該去問他們索取什么,而是看我們能夠給予他們什么。
婚姻需要我們將愛情升華到親情,是為了讓我們記得彼此經歷過的痛苦和磨難,記得對方曾經給予我們的恩情。
恩德比情重,這是婚姻唯一區別于愛情的地方。
如果兩個人內心只有愛情說明愛的還是自己,唯有兩個人內心都放著對方的恩德的時候,說明我們真的懂得了愛對方。
我覺得精神不匹配是真的很痛苦,你的世界他永遠看不到也不明白價值,甚至無意的貶低與忽略。
自己一個人感受冷落和歧視來臨那氣勢磅礴的痛苦,幾乎難以用語言去衡量。很多次都想直接走人,或者真的很想置之不理。
還好有信仰一直護航,在被打壓,歧視和貶低之時,我的內心始終還是有一方凈土供我療愈和休息。
每一次都是在最苦的邊緣信仰拉住我讓我堅信未來。
愛是真的不能解苦的,但是智慧可以,因為智慧可以讓自己能夠洞察苦的根本是在于我。
所以不再考慮我了,對對方能夠以他本身的經歷和閱歷來看待的時候,對他的痛苦也就能體察和包容了。
畢竟他是他,所以他不是故意傷害你,只是他的成長也許坎坷痛苦,也許荊棘遍野無人打理。
升起了慈悲的心,怒火也就漸漸止息下來,痛苦也就漸漸消滅。
看著對方的臉龐有一種同命運的感覺,我們都是一樣受苦的人,又何必互相煎熬彼此呢?
撫摸對方,安慰對方,療愈對方,溫暖對方,其實也在重新療愈自己的內心。
不再心中孤單為己,便能抵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