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解讀觀景臺
觀景臺,顧名思義是為了觀賞景色而搭建的平臺。它既可以是未經人工任何雕琢的純自然的駐足之處,也可以是在某一地點主要為觀察而設置的純粹的人工建筑物、構筑物。
01
解讀觀景臺
何為觀?
觀是一個視覺印象與心理體驗的綜合過程,它不僅指觀看,更有欣賞的意思,所以對風景的評價會因人、因地和因不同歷史條件而異。總之,景觀是一定區域內的實體(景觀的組成要素,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觀念形體的合體。那么“觀”就在角度上角度有平視、仰視、俯視。同時有半角、全角等方向性的區別。
從狹義上講,“景”是指大自然的風光美景,稱得上“景”的一般是指能喚起人們美感的那部分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地貌與自然帶共同構成自然景觀,當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和審美價值時,即為景觀形成提供了先決條件,而在風景區域開發的實踐過程中便產生了人文景觀。所以這個景就包括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
02
觀景臺與景觀的關系
觀景是人類的傳統追求。只要是在高處,只要是兩處以上可以相望的地點,人們就會關心能看到什么。觀景設施可以是專門的,也可以是非專門的,可以是簡單的、樸素的,也可以是高級的、復雜的,在原始自然與現代人工之間,豐富多彩。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在營建和發現景觀的同時,也有意無意的發現、選擇和營造著觀景臺。有些既是景觀,同時也是觀景臺。
03
觀景臺設計要素
觀景平臺設計的關鍵在于選址,通過景觀評價技術深入挖掘當地景觀資源,在旅游路線選擇能欣賞到該地區最具特色、最優美的風景地點,提供給觀者良好的觀景空間,充分展現優美景色。
按照景觀特點來分,觀景臺類型主要可分為三個方面:觀山型、觀水型、人文型。
1、觀山類型的觀景臺選址關鍵是視野開闊的視點。
3、人文類型的觀景臺選址關鍵是選擇突出地域文化、鄉土文化的景觀,并能為沿線區域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04
細分觀景臺
觀景臺形式手法各有不同,但觀景本質都是不變的。重要的是讓人們感受景觀的美麗,讓建筑融于景觀,讓建筑成為景觀。
不同的建造形式營造的是差異化的環境空間,歸根結底都是讓我們更加近距離的接觸自然、融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各式不同的臺與景。
01
平臺式觀景臺
案例:挪威Torskfjorddalen觀景臺
該建筑是位于Torskfjorddalen峽谷和海灣西部一個斜坡上的觀景臺。地點的選擇比道路和停車場地理位置略低,長椅后面是阻擋來自西邊山脈吹來的風的屏障。
02
挑臺式觀景臺
案例:澳大利亞的伊拉瓦拉飛天道
澳大利亞的伊拉瓦拉飛天道歷時5個月建造完成。位于南部高地羅伯遜附近的騎士山峭壁之上,周圍被距地面25米的雨林樹冠所環繞。借助于一個剛結構平臺,游客可以領略在雨林樹冠中間穿行的感覺。
03
梯階式觀景臺
案例:多依樹梯田觀景臺
元陽縣新街鎮的多依樹景點,觀景臺整體采用全木構造,設計風格則參照梯田的地形地勢,彎延曲折,極其富有哈尼風味的民族美感。由于這里是觀看和拍攝早晨梯田日出風光的最佳位置,以前因為場地較窄時有拍客會在此因搶占拍攝位置而發生糾紛。為此觀景臺的設計既像梯田一樣層層抬高到九級,又充分考慮到了能容納更多的觀景者和拍攝者的位置而不至于互相干擾的人性化設計,各層之間可以自由通達。
04
塔臺式觀景臺
案例:奧運觀景塔
奧運觀景塔建于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北辛店村路南側,主體建筑緊鄰中軸線景觀大道,建筑占地面積約為6500㎡左右。觀景塔由5個直徑與高低各不相同的單塔組成,最大高度約為243m。每個單塔均由圓柱狀塔身與頂部樹冠形的景觀大廳與景觀平臺組成。入口大廳最大高度18m,周邊帶有部分夾層。
05
懸空式觀景臺
案例:科羅拉多大峽谷觀景廊橋
這座令人嘆為觀止的懸空廊橋建造在大峽谷南緣老鷹崖距谷底1200米的高空,為U字形,最遠處距巖壁21米。廊橋寬約3米,底板為透明玻璃材質,游客可以行走其上,俯瞰大峽谷和科羅拉多河景觀。
據報道,懸橋在建造中使用了454噸鋼梁,完工后能夠承受住72架波音飛機的重量,還能夠抵御80公里外發生的里氏8級地震以及最高速度為每小時160公里的大風。在濕度調節系統的作用下,建筑的晃動可以減低到最小程度。
此種觀景臺的效果在于視野比較開闊,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震撼,所感的實物主題需與這種感覺有一點聯系,要能夠相互襯托,相輔相成,主要觀宏觀的自然山水,氣勢宏偉的山地風貌,奇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