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堂先生在他的《蘇東坡傳》中這樣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世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我們可以說,他是詩人、畫家,是散文家、書法家,是樂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這些都還不足以描繪他的全貌,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廣博,蘇東坡像一陣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雖飽經憂患,卻始終不失其赤子之心。”林語堂贊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我們先來看看他作為文人的主要屬性:
詩詞:
其詩境界開闊,題材廣泛,內容深刻,風格自然奔放、圓美流動。現存二千七百余首詩作中,既有現實主義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園》、《荔枝嘆》;又有浪漫主義佳篇,如《游金山》、《百步洪》充溢著磅礴的氣概,《惠崇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后雨》卻寫得清新明凈、華美自然,尤其是后者成為了歌誦杭州西湖的千古絕唱,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云:“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對蘇詩藝術風格的浪漫豪放評價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下面這兩首流傳千年,膾炙人口: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料,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前一首一洗五代綺麗柔靡之風,啟豪放詞派之先河,后一首纏綿悱惻,讓人落淚。
散文:
蘇軾是界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使他成了繼歐陽修之后北宋古文運動的當然領袖。著名的《記承天夜游》,有時間和地點,有景物描寫,作者還要發感慨,但全文只有八十余字。開創了明清小品文的先河。現存四千余篇文賦中,《赤壁賦》、《后赤壁賦》為其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書法:
蘇軾的書法列“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首,在宋代書苑中具有承先啟后的地位。他的《寒食帖》被評為天下第三行書。可想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
繪畫:
蘇軾也是一位畫家,他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畫跡有〈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都是上品。他是中國文人畫運動的發端和中堅人物。其寫意和傳神、常形和常理、詩畫本一律等理論,廣泛地為文人畫派所傳誦,并奉為金科玉律,影響至今。
音樂:
蘇軾的家庭是音樂世家,三蘇都是彈古琴的高手。《歷代琴人傳》引張右袞的《琴經·大雅嗣音》記載說:古琴世家中最著名的是眉山三蘇。
可以不夸張地說,他的全才造詣,碾壓他的時代前后三百年。
然而下面才是我選他為第一文人的最主要原因:
他總結自己一生的時候,并沒有夸耀自己文章之美,而說: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在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中,最輝煌的應該是在杭州太守、禮部尚書、翰林學士任上。然而,他卻把平生功業歸于三個貶居的地方。想必在蘇東坡的心里,黃州惠州儋州,是他政治上最為失敗,生活上最為苦難,而文學創作上最為成功的時期。正是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成就了他偉大的人格,超然的人生境界。
在這些地方,他造福了無數黎民百姓,達到了中國文人的理想境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蘇東坡有一次對他弟弟蘇轍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一個經常被放逐的官員卻有著最多的人緣,文人騷客、賢士大夫自不必多說,難得的是他與野老村夫、漁樵僧道,都能打成一片。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朋友和仰慕的人包圍著他,帶他去游山玩水,請他題字。他都會一一滿足他們。不像現在的名人大腕,動不動還擺個譜,拉個架子。
在登州,他改食官鹽為食自產鹽,教習水軍,加強海防,贏得“五日登州府,千載蘇公祠”的美譽。
在杭州,任職期間,他賑濟災民,捐黃金50兩建中國歷史上第—所公立醫院安樂坊。疏浚茅山河、鹽橋河,疏浚西湖,建蘇堤,疏淘錢塘六井等,以到杭州人民“飲食必祝,又建生祠以報”。當地人民為他建了生祠,享近千年香火,民間聲譽極好。而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那三個小石塔就是他治西湖留下的。
在徐州,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筑堤;在廣東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惠州他建立了東坡孤兒院,
在海南(儋州)他設立了東坡醫療所和東坡書院,他將自己的學識毫無保留地教給了瓊崖后學。在他的悉心指導下,瓊崖文上姜佐考中海南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他曾被貶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英州、惠州、儋州等12個州,這可能是歷代貶官之最。一生顛顛流離,橫跨了大半個中國,足跡何止萬里。
然而人們沒有因為他是遭貶的失意官員而另眼看待,反而喜歡他,熱愛他,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那年,他從大庾嶺北歸沿運河自靖江到常州時,消息一傳開,數千人立于沿河兩岸,老百姓表示發乎真誠的歡迎。他體力欠佳,依然能在船里坐起,頭戴小帽,身著長袍,在炎熱的夏天,兩袖外露。他轉身向船上的別的人說:“這樣的歡迎,折煞人也!”
而且蘇軾對百姓的造福還體現在生活的很多細小方面,這和他的博學多識是分不開的:
比如蘇軾對中醫藥學很有研究。流傳至今的重要醫書《蘇沈良方》就是將蘇軾收集的醫藥良言與宋代另一位大科學家沈括收集的良方匯編在一起而成的。
在水利建設方面,杭州建蘇堤,疏浚錢塘六井,徐州防洪,建堤壩,惠州儋州打造水井……豐富的實踐經驗,使蘇軾成為了一名水利建設專家。
蘇軾是一位著名的、出色的美食家,為中國烹飪事業的發展及推動中國輝煌燦爛的飲食文化的繁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蘇軾一生親自制作過多種菜肴,又對民間的許多道菜的原料配置、制作方法作了一定的改進和完善,還創作了一些小吃,釀造過許多美酒。其留下的《老饕賦》、《菜羹賦》、《東坡羹頌》、《豬肉頌》、《食豆粥歌》、《煮魚法》等一百余篇詩文,都比較詳細地總結了他制作菜肴的方法和經驗。蘇軾獨自創制或由他改進和完善的菜、小吃、酒,自宋、元以來,就一直以他的號命名,稱之為東坡菜、東坡小吃、東坡酒,在烹飪釀酒行業中廣為流傳。蘇軾的眾多詩文為這些菜的創制和風味特點提供了理論依據,形成了一個自成系統的菜系,這是在我國烹飪史上以烹飪者、美食家的名字命名的菜系中的唯—個。
蘇軾的養生作為一個獨特的領域,正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蘇軾養生的內容極為全面,涵蓋面很廣,包括飲食、起居、氣功、運動、修德、醫藥等。他豐富廣博的養身實踐和理論也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大貢獻。蘇軾是一位儒釋道融合貫通者,這也融合到了他的養生中,他曾說:“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他認為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佛家所謂“精社的安寧”,要克服恐懼、憤怒、憂愁等情緒,所以在他漫長的貶謫生涯中,他都能安然處之。
對于飲酒,蘇軾總結出絕不可貪杯,他說“我飲不盡器”,遵循的是喝酒應慢斟淺酌。
蘇東坡不僅是個全才文人,而且其人格高尚有趣,真實而曠達,雖然人生多難,卻胸襟博大,尤其他造福了無數百姓,可謂千古第一文人。
可惜現今“文人”二字已被濫用,那么多滿身銅臭,毫無節操,全無水平的所謂“文人”占據了社會的話語權,真期待何時能將他們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