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做一種菜,那就是好吃的菜。”
—— 保羅·博古斯( Paul Bocuse )
保羅·博古斯( Paul Bocuse ),這位一生致力于美食烹飪與菜肴創新的法國廚神,于當地時間 1 月 20 日逝世,享年 91 歲。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向他致敬時說道:“法國美食失去了一位傳奇人物。”
有多傳奇?看看他生前所獲榮譽,就能略知一二。
他, 27 歲時首次拿下米其林三星,至今連續 53 年,未曾掉星。
他,被美國烹飪學院譽為“世紀之廚”。
他,被法國授予 MOF 獎項(法國最佳匠人獎章)。
他,是《時代周刊》評選出的,60 年來影響世界的人物之一。而另一位入選的法國人,是戴高樂。
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自然有著不平凡的一生。
博古斯生于里昂近郊的一個廚師世家,祖上八代都是廚師。 8 歲時,他制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道料理——牛腰子和土豆泥。
保羅·博古斯的同名米其林三星餐廳 Paul Bocuse Restaurant
十幾歲時,他開始在一家當地餐廳學廚,后來因二戰而離開。
二戰結束后,他先后跟隨幾位米其林三星獲得者學習廚藝,其中一位,便是對他影響深遠的大廚費南德·波伊特( Fernand Point )。
博伊特崇尚發揮食材的最大價值,并且是“新法餐”( Nouvelle Cuisine )的先驅者(但并非這一概念的發明者),這些都對博古斯的烹飪風格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排左二是保羅·博古斯,左三是費南德·波伊特
與傳統法餐相比,“新法餐”講求縮短烹飪和用餐時間,減少菜單上的菜品數量,在烹飪風格上也更“輕盈”“新鮮”,不再一味追求濃厚醬汁,而更注重健康。
如果說博伊特是“新法餐”的先驅,博古斯則是將這種風格進一步發揚光大。博古斯簡化了法餐的儀式與味道,注重保留食材的本味。自他開始,法餐風格真正開始向簡單自然轉變。這是他對法餐做出的重要貢獻,他也因此被認為是“新法餐”( Nouvelle Cuisine )的代表者。
Scallops with Beurre Blanc and Potatoes Soufflées
保羅·博古斯餐廳菜肴-黃油汁扇貝搭土豆舒芙蕾
Pigeon in Puff Pastry with Young Cabbage
保羅·博古斯餐廳菜肴-酥皮鴿子搭小卷心菜
1956 年,博古斯接手了家族餐廳 L'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 ,即今天的 Paul Bocuse Restaurant。
他僅用兩年時間,就讓餐廳獲得了第一顆星。七年后,餐廳榮獲米其林三星稱號。直至今天,從未掉星。
在里昂近郊的 Paul Bocuse Restaurant 內部
為了保證菜肴的新鮮原味,博古斯一直親自去市場挑選食材。菜農也會為他保留最好的菜,并不是他出的價格外高,只因里昂這座美食之城,孕育的飲食文化便是——好食材要配好廚師。
年輕時的保羅·博古斯正在廚房處理食材
讓博古斯名聲大振的,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道菜肴——黑松露酥皮湯。
這是他于 1978 年,為法國總統瓦勒里·德斯坦在愛麗舍宮舉辦的宴會創造的。蓋在松露湯上的酥皮,令總統無從得知這道菜的真面目,博古斯便告訴總統:請把酥皮敲開。直至今日,酥皮湯仍是博古斯餐廳里的一道經典菜肴。
也正是在這一年,總統授予了他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Légion d'honneur )。
多年來,博古斯一直致力于推動法國飲食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可以說,法餐今日在美食界的崇高地位,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1987 年,他開始舉辦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博古斯烹飪大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被稱為“美食界的奧林匹克大賽”。拿到金博古斯獎,是所有世界頂級廚師的夢想。
1990 年,博古斯創辦了保羅·博古斯酒店與廚藝學院( Institut Paul Bocuse ),教授法國的傳統酒店與廚藝學。吸引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對烹飪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
他還撰寫了經典法餐烹飪書籍《保羅·博古斯美食全集》,書中有 500 道正宗法餐菜譜,是所有法餐愛好者的必備書籍。
一代廚神保羅·博古斯,是一個對故土深深眷戀的人。
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家鄉里昂度過。他的睡房,就是他出生時的房間。
他曾說過:“希望死后,骨灰能被撒進從我屋前流過的索恩河里。那是我生命的河流。”
R.I.P.
edit.Natsu | photos. Google
商務合作|職位應募:witheating@foxmail.com
食帖新書《面的奧義》
一本有關面的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