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兒的老年公寓呢?
我覺得首先是價格不能太高,因為老年人只能靠退休金養自己,財力有限,不可能住高檔住宅。
二是房屋格局應該不能太封閉,既有獨自生活的場所,也便于得到社區照顧。老年人
三是既要有獨立的廚房,又要有集體食堂。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愿意自己做點可口的飯菜則自便,若身體不適時也能到食堂就餐,兒女們來看望時,也可以不必太受累而到食堂進餐。
四是公寓要有基本的家庭生活設施和獨立的衛生間。
五是醫療設施要健全,在老年人突發急病時能及時得到治療。符合這些條件,基本上就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了。
我總是私下暗忖:似我這般"矯情"的老東西,多半不招人待見:又不想多化錢,又要享受細致的照料,提了這么多"無理要求",如今都是市場化經濟了,誰愿意干這賠本賺吆喝的事兒呀?
其實,嫌我矯情的人,只要不他年輕時不出意外,多半有一天也會活到變成我這樣"多事兒"的老東西——那時候你就知道上了年紀的人,為什么都十分嬌氣了,因為我們的身體變脆弱了,更需要社會的特殊保護。而建設符合我們這個時代老年人要求的老年公寓,讓大多數老人能安享晚年,則需要國家給政策了。讓從事老年住宅開發的人有利可圖。當然,微利即可。
我公然地來"矯情"一下,也給想從事這種住宅開發的人,了解老年住宅市場一些借鑒作用,讓他們在開發建設時不那盲目。權當我這是給他們作了點兒市場調查吧!
近10年來,中國的每個家庭幾乎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中最明顯的就是住房的改善了。這些年,沒有搬過家的人似乎很少,人們忙著搬家、裝修,不少人甚至成了裝修的行家。成年子女基本上不再與父母擠在一起了,分開居住已相當普遍。同時,由于經濟發展與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高齡老人增多,使老年群體人數急驟擴大,很多老年人開始產生了到環境相對較好,又不太偏離城市的城郊居住的愿望,對老年公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叫齊芳的老同志的"退休計劃",我覺得挺有代表性,不妨抄錄在此。她說:我與老伴思慮再三,選定在家與在老年公寓相結合的養老方式,努力唱好夕陽三步曲。
第一步:老“少”年美聲曲(她的意思是老年早期)。我們身體強健,精力充沛,在家養老平日與子女分居,節假日子女回家,我們享受天倫之樂,心里踏實不孤單,心情舒暢,日子安然,感覺真美!
平日里,老伴在外打工,一是鍛煉身體,二是有個精神寄托,對社會做點貢獻,三是增加點小小積蓄,手中有點錢,身體保平安。四是廣交朋友,豁達健身心。我打門球,上老年大學唱歌、學文學,滿負荷的生活方式,我覺得很有滋味。
第二步,老中年夕陽曲(這是指老年中期):當我進入古稀之年70有余的時候,仍打算老倆相依為命,以自理為主,上街遛彎,遇上朋友,海侃神聊,古今中外,盡想好事、美事、開心事、有趣事,陶冶情操,頤養天年。當遇上較重的家務,力不從心,再請鐘點工或讓孩子們干。
第三步,人生完美曲(這是指老年晚期):80歲以上,著重身體全面保健,根據自己經濟條件、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夫妻雙雙到老年公寓,那里病有所醫,生活有人照料,樂有場所,吃現成飯,穿現成衣,享盡改革開放政策帶給大家的美好生活。
70多歲的徐老漢已經是第六次到老年公寓"打探情況"了。因為兒子的反對,他每次來都像地下工作者一樣。
徐老漢的老伴去世后,一直與兒子住在一起,平時孩子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家中孤零零地就他自己,除了看電視,干點兒家務,就沒別的事干,感到非常寂寞。即使晚上孩子們回來,對他的那點煩惱也絲毫沒興趣聽。看著老年公寓里老人們在一起說說笑笑,熱熱鬧鬧的,他心里真不是滋味。他想,能有共同語言,說說話兒,理解自己的,還是同齡的這些老人,融到這個群體中,他的心情一定不一樣。他琢磨著,自己的退休金,完全可以支付老年公寓的費用,也不會給兒子添負擔。然而,當他與兒子商量時,兒子卻生氣地說:“你這不是讓我丟人嗎?”在兒子眼里,讓老人在家里不缺吃不缺穿就是孝敬,而把老人送進老年公寓就是不孝。
雖然兒子不同意,但徐老漢不死心,準備與兒子進行"持久戰"了。
82歲高齡的張老太就非常想用自己手頭現有的28萬舊房拆遷補助金,和老伴一起買到并入住真正意義上的老年公寓。因為她認為,住在老年公寓有一種"家"的感覺:“一方面,自己家的感覺總比敬老院要強,另外,自己能與其他健康老人同住一區,孤獨寂寞感會消除,也比住在一般小區內更有歸屬感。”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寫老年公寓的:在老年公寓住了多日的劉老太,是頂著老戰友、老同事的風言風語和子女的不滿,堅決住進來的。在她的眼里,老年公寓不是孤寡老人無奈的歸宿,也不是收養被子女遺棄老人的救濟場所,而是老年人真正的生活樂園。在這所老年公寓,有一半以上的老人是自愿來的,而且他們都是來自于子女孝順的家庭。
劉老太有兩個子女,一個在部隊,一兩年才能回來一次,一個當教師,雖說非常關心她,可工作太忙,常常兩三個星期來看她一次,每次來也是匆匆來匆匆去,劉老太也不好多留兒子,怕他耽誤他的時間。這樣,平時家中總是只有她一個人,守著三室一廳的住房。老人在部隊呆了20多年,退休后最怕的就是寂寞。經多方打聽,她終于找到了這家老年公寓。準備辦手續的時候,昔日的老戰友還不住勸阻:“去那干啥,別給孩子們臉上抹黑了!”
可是,老人還是頂著各種壓力住進了老年公寓,本想先試一下,誰知一住就離不開了,在這里生活有規律了,還有人說話兒,以及適合老人的各種娛樂活動,日子過得既安逸、休閑,又充實、快樂。
在另一所公寓里,還有一對共住一室的老年母女。母親83歲,女兒63歲。女兒兩個兒女,一個工作忙得顧不上回家,一個在美國讀研究生,想把母親接過來,互相做個伴,可母親說啥也不同意,于是她便想出和母親一起住老年公寓的辦法。在這里,83歲的老母親還參加了老年人合唱團,娘倆的日子過得悠閑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