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經智慧,解人生百惑!由著名易學明師徐丙昕主講!
說到《易經》的哲學思想,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天人合一”是它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我國后來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兑捉洝返淖罡呃硐耄褪菍崿F“天人合一”的境界。
什么是天呢?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天,與自然學中的天并不等同對應,我們頭上的那片天空,日月星辰,風雷雨露,是自然界實指的天。而在《易經》看來,乾坤兩卦代表天地,天在上,地在下,天主動,日月星辰變化,風雷雨雪交施,催動萬物生發。地主靜,承載天所創造的一切,順承于天。 天主健,地主順,地與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地則是指人類和一切生命生存于其上的大地,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沒有任何一種生命是能夠離開大地的,天空中的飛鳥也不離外。所以說,天就是生命之源,地則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
天與地這是一對陰陽,自然不能單獨存在。我們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實際上是指“天地人三才合一”。我們講天的時候,往往地也隱含在內。所以,我們文化中的天可以代表整個自然已知或未知的現象與規律。
如何能做到“天人合一”呢?在我們的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種宇宙思維模式,所指的是與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狀態?!兑捉洝の难浴分姓f道:“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什么叫大人,就是有圣明德備之人,明了天地大規律的人。天地有什么樣的德呢?天最大的德叫自強不息,地最大的德叫厚德載物,他的道德和天地一樣覆載萬物。日月東升西落普照萬物,萬物得以生長繁盛,他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自是康健,對普通民眾也會像日月普照萬物一樣樂善施德。春夏秋冬四時之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規律,我們也要遵循自然規律作農時,也依四時規律養生。若為官施政,也與四時一樣井然有序。鬼神幽明之事,他敬畏之,并依之獎善罰惡,正像老百姓所說,心中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他若在天時之前行事,天不違背他,若在天時之后行事,也能奉順天道運行的規律。天都不會違背他,何況人呢?何況鬼神呢?人更不會違背他,鬼神也不會違背他。
天都不違背他,這便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了。
天下萬事萬物,實際上都脫離不了自然規律的支配,人類向自然學習,找出正確的生活法則,應該是一條合理有效的途徑。
《易經》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維模式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包羅天、地、人、事、物等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它充分注意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因而也造就了后來的中國人善于采用整體的、全息的、系統的思維方法,而不是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來考慮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