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嘴,從鼻子深深地出口氣,注意嘴里的味道。如果口中味兒不對勁,預示著身體出問題了。口中泛酸、發苦、透甜……有時還莫名其妙地覺得淡的啥味都嘗不出,那絕對是病了!
1、口酸——嘴里透著酸腐味兒
疾病:口酸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常見于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中醫認為,口酸是“脾胃氣弱”,或肝經有熱。肝經有熱則口酸同時口苦,胸肋滿痛,性急易怒,頭痛眩暈,小便黃,大便干,脈弦滑。
食療:肝經有熱者不宜進食辛辣、煎炸等燥熱之品,宜進食清涼之品,如生魚片枸杞湯、甘菊粳米粥、海帶明子湯等;脾虛不足者宜進食健脾暖胃之品,如黨參杞子淮山煲烏雞、胡椒煲豬肚、鯽魚糯米粥等。
2、口甜——喝白開水都覺得甜
疾病:又稱“口甘”。即使喝白開水也覺甜,或甜而帶酸。中醫認為,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辛辣厚味食物食用過多、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一般都會有口甜癥狀。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因而口內也有甜味。
食療:忌燥熱辛辣之品,可進食清熱瀉火之物,如豆腐白菜湯、粉葛煲鯪魚湯、野莧菜湯等。虛熱者可食蓮子糖水、蓮子煲水鴨、黨參煲生魚等。
3、口苦——吃口苦瓜的味兒
疾病:口苦反應出的是肝膽疾病,肝膽有熱、可能和膽汁的代謝失常有關,多因膽囊疾病引起,中醫講叫肝郁化熱。大部分是腦力工作者,由于工作壓力大,再加上飲食不規律、活動少,其腸胃功能弱,食物在胃腸停留時間過長,就容易產生濕熱,從而引起口苦。
食療:多吃清涼湯水,如綠豆湯、菊花薏米湯、冬瓜糖水等;少吃煎炸、辛辣燒烤食品。
4、口辣——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
疾病:高血壓、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及長期低熱。中醫認為,口辣多為肺熱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伴有咳嗽、咳痰黃稠、舌苔薄黃等癥狀。
食療:忌食辛辣之品、火鍋等,可以用天冬、黃芩、知母、沙參、雪梨、甘草等祛痰泄火,多吃一些西瓜、生梨等水果。
5、口咸——口中泛咸,如同嚼鹽
疾病:咸為腎味,口咸是腎液上乘,腎虛所致。過勞、年高體衰、久病等均可導致腎虛。所以口咸者,多有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癥或口腔潰瘍。
食療:腎陰虛者不宜進食辛辣燥熱助陽之物,宜進食滋陰補腎之品,如杞子燉水魚、海參糯米粥、杞子煲野鴨等;腎陽虛者不宜進食寒涼生冷傷腎之品,宜進食溫腎壯陽之物,如鹿角膠生姜大米粥、枸杞栗子燉羊肉、附子煲狗肉、鹿茸片燉瘦肉等。
6、口淡——味覺有點失靈,嘴里沒味兒
疾病:口淡即口中無味,舌頭味覺減退,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癥狀,屬脾胃氣虛。此外,感冒、腸胃炎吐瀉過后,或其他慢性病等原因,致使脾胃氣虛、運化失職,也會出現口淡。
食療: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蘿卜、姜、赤小豆、山藥、白扁豆等,少吃甜膩、油膩之品,少吃雪糕、冷飲等助濕之品。
注意:老年人味蕾退化,也會食不知味,不算病;但出現突發不明原因的味覺減退,則要警惕癌癥的可能。
7、口臭——大多自己聞不到
疾病:口臭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這些東西長期淤積在體內排不出去就變成了毒素。口臭的形成大多是由身體毒素長期累積形成的。貪食辛辣食物或暴飲暴食,疲勞過度,感邪熱,虛火郁結,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齲齒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
食療:避免煙、酒、辛辣、過冷、過燙刺激食物,宜多喝水,保持飲食規律營養平衡,多食用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可用生地、玄參、麥冬、大黃、淮山、沙參等滋陰增液,通便泄熱。
8、口干——又干又燥,喝水也不能緩解
疾病 :有些口干舌燥是因為出血、脫水、發熱所致,如唾液腺疾病、維生素缺乏、鼻腔病變與不良睡眠習慣(如張口呼吸等);有的女性進入更年期,內分泌功能失調,也會口干。但如果是因為長時間活動、講話、烈日下勞作、出汗過多等引起的口干舌燥,喝水后能緩解就不是病哦~
食療:及時飲水。忌食辛辣、油煎、燒烤等燥熱之品,可多進食清涼湯水,如枸杞葉雞蛋湯、菊花薏米冬瓜糖水、鮮竹筍煲瘦肉等。
責任編輯: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