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是什么?實施的意義何在?職業院校在制度里的職責是什么?1+X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提出哪些新要求?理清這些問題,對于職業院校做好1+X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至關重要。
1+X證書制度中“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是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不同的專業對應不同的證書。《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由此看出1+X證書制度不是簡單的“學歷+證書”,有別于過去職業院校實施的雙證制度即“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1]。這里的“1”和“X”體現的學習成果均給予相應學分,學分通過認定、積累,最終可以相互轉換,實現“書證融通”。1+X證書制度的提出,使得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銜接,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質。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終身學習通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意義。
(一)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加劇,企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在企業的適應性、吻合度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職業教育需要引入行業、企業的參與。1+X證書制度下,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的開發由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完成,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通過向社會招募產生。通過遴選相關專業領域內擁有先進培訓標準、優質培訓資源、師資團隊和豐富培訓經驗的組織作為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為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的開發提供了有力條件,同時為融合產業最新的技術、工藝、規范、要求提供了可能。職業院校在落實1+X證書制度中,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教學標準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從而增強就業本領,加強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在企業的適應性、吻合度,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
“職教20條”明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前我國職業院校辦學特色不明顯,職業院校的辦學標準和模式很多還是參照普通教育,職業院校教學質量不高,辦學缺少企業有效參與和行業先進技術引入,存在教學脫離實際、專業脫離職業、學生脫離崗位等問題[2]。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迫切需要職業教育深化改革。1+X證書制度,探索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融合,從傳統的單一學歷文憑模式轉向學歷和職業能力并重模式,形成有別于普通教育的特點。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中,社會力量有效參與職業教育,有利于職業教育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有利于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推進職業教育深化改革[3]。
(三)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終身學習通道
技術技能人才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是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面對服務國家戰略、滿足市場需求、提升人才素質與能力的新挑戰,職業院校應依據不斷變化的市場和不同類型學習者的職業發展需求,提供標準的教育與培訓。1+X證書制度通過“書證融通”與“學分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互認和銜接。職業院校不僅要培養在校生成功進入職場的能力,還要通過高質量的培訓,提高在職者的職業能力,暢通人才成長通道。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將學習成果進行積累、轉換,以獲得學歷證書和更高級別的職業技能證書,擴寬了終身學習的通道。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由此可見職業院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職業院校為落實好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根據已發布的試點證書范圍,確定好參加試點的專業以及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二是統籌試點專業資源。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參加相關培訓、聘請行業專家等方式加快具備教學、培訓能力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深入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做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和專業教學內容的協同組合工作,加快滿足教學、培訓需要的教學資源建設。三是加強與培訓評價組織的密切聯系,在培訓評價組織支持下,根據在校生、社會成員對證書的需求,開展教學、培訓。四是根據考核站點的相關要求,確定院校是否申請成為考核站點,與培訓評價組織配合實施證書的考核。
書證融通是1+X證書制度的優勢所在。職業院校作為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如何推進專業教學與獲證培訓有機銜接,避免出現“兩張皮”現象[4],將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與“三教”改革相結合,是做好試點工作的關鍵。1+X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需要打造一支能精準把握1+X證書制度相關理念,掌握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有機融合雙標準,滿足新技術、新技能培養培訓需求的教師隊伍;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需要統籌專業教學資源,深入分析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并與專業教學標準進行很好融合,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與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協同組合,研究適合教學、培訓的教材;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需要通過彈性、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滿足來自在校生、社會成員的需求,同時面對“理論灌輸多、實操實訓少”的現狀,需要教學、實訓相融合的教學方式。
(一)打造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新”團隊
打造一支能精準把握1+X證書制度相關理念,掌握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能有機融合雙標準,滿足新技術、新技能培養培訓需求的教師隊伍,職業院校需要打造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新”團隊。一是團隊成員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年齡結構要合理。既包含掌握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核心知識的成員,也包含對接市場需求、掌握新技術、新工藝的成員;既包含新生力量成員,也包含教學經驗豐富、企業工作經驗豐富的成員;既包含校內全職教師,也包含企業兼職教師。二是提升“雙師型”教師占比,豐富“雙師型”教師內涵。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有132萬專職教師,其中“雙師型”45萬,占比不到40%。為解決“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專項培訓培育、校企合作方式進行補充。為進一步豐富“雙師型”教師的內涵,1+X制度下職業院校要聚焦“X”證書,加強與培訓評價組織的溝通、合作,深入了解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依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師的資質要求,豐富職業教育“雙師”的標準,并作為職業院校“雙師”教師的重要評判標準[2]。三是組織團隊教師開展各項培訓,包括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培訓、專業教學標準培訓、課程開發培訓、教學法培訓、最新技術工藝培訓等,全面提升團隊成員教學、培訓能力。同時定期派團隊成員到企業實踐,提升成員實踐指導能力。四是加強校外兼職教師的聘任和管理,引進培訓評價組織培訓教師或掌握行業最新技術、工藝、規范、要求的企業兼職教師,打造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團隊,全面提高專業師資團隊的教學與培訓能力。
(二)構建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新”教材
面對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融通,職業院校需要做好將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銜接工作,做好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的協同組合工作,研究適合教學、培訓的教材,構建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新”教材。一是要對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能力要求、標準內容、教材及學習資源、考核管理、證書發放等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系統研究。二是需要對課程設置進行系統梳理,分析現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減少重復教學的內容,理清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已納入專業教學內容的部分和未納入的部分,對于未納入的部分可通過設立1-2門專業(核心)課程加入未來教學,或通過模塊化設計加入已有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5]。三是及時更新教材。隨著技術革新、產業升級,新的技術、工藝、規范、要求將不斷出現,作為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新”教材也需要時時更新,為此開發教材時可以引入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
(三)探索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新”教法
“書證融通”“學分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情況下,職業院校不僅培養在校生,還將對社會成員展開培訓;高職擴招后,職業院校的學生結構會發生很大變化,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組成的生源文化、技能、年齡差異較大;職業院校“理論灌輸多、實操實訓少”的現狀,也不符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要求。針對這些情況,職業院校需要探索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新”教法,利用模塊化的彈性、靈活性,利用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團隊協作共同完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與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具體實施時,一是打破傳統學科教學的模式,引入模塊化教學模式,將教學、培訓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學習過程與生產過程進行結合。二是根據團隊成員自身特長、優勢,協同合作教學、培訓,成員之間職責分工明確,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效果。三是在教學、培訓過程中,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6],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培訓的融合創新。
1+X證書制度下,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相融通,體現了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1+X證書制度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終身學習通道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職業院校層面要承擔起實施1+X證書制度的責任擔當,與培訓評價組織開展緊密合作,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所需的配套制度。同時應嚴把證書引入、培訓、考核和學生畢業等關鍵環節,提高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含金量,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2]戴勇,張錚,郭瓊.職業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的思路與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9-32.
[3]杜怡萍,李海東,詹斌.從“課證共生共長”談1+X證書制度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9-14.
[4]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5-28.
[5]唐以志.1+X證書制度:新時代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的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6):5-11.
[6]韋妙,曹晶林“.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的桎梏與破局[J].河北職業教育,2019,(32):5-9.
來源:河北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