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手太小,別給他放太多。”(圖片來源于網絡)
01
這條令人心碎的新聞,你們應該都知道了。
2月27日晚,
天津大悅城南開店4樓中庭,兩個孩子墜樓當場身亡。
事發時,媽媽在負一樓屈臣氏購物,
爸爸在四樓,抱著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從護欄往下看,結果沒抱住,其中一個小孩不幸墜落,從四樓掉到負一樓,
爸爸條件反射去抓住他,
結果失手,另一個小孩也因此墜樓。
兩個孩子,一個五歲,一個三歲。
圖片中,兩個小小的尸體裹著藍色的布,幾名民警正在現場進行測量和拍照,
孩子的父母,每個人守著一個孩子的尸體,跪著在那哭。
話題女王姚晨,甚至也關注到了這個消息,
她在微博里說,
“天津大悅城的事太過慘烈,一個家庭瞬間支離破碎,提醒有孩子的家長在公共場所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兩個稚嫩的生命,還沒有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突然地走了,
對于那一對年輕父母來說,
這大概是他們今生都難以告別的噩夢了吧。
02
不是第一次被這種新聞震驚了。
我工作的報紙就報道過,
一對夫妻因為將鑰匙忘記在家里,將繩子綁在年僅10歲的孩子身上,從五樓吊下四樓回家取鑰匙,
不幸的是,在吊掛過程中,繩子突然斷裂,孩子墜樓而亡。
還有,
陜西咸陽的肖女士帶3歲的兒子去游泳,
肖女士游泳池里玩手機,兒子在她三四米遠的地方嬉戲,
孩子突然溺水,肖女士未曾察覺,
孩子掙扎幾分鐘后慢慢沉入水中。
最慘烈的,還是在天津,
一對年輕的父母吸毒,將女兒獨自留在家里,
幾天后,鄰居發現,孩子已經餓死了。
這些事情太讓人唏噓了。
你知道嗎,天津大悅城孩童墜樓事件真不是偶然。
數據顯示,
中國每天約有150名兒童因意外失去生命,
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
這組數字,
每年還在以7%到10%的速度在增長。
03
為人父母者,為什么總是犯下如此大錯?
我認為,這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法律太不健全太不給力了。
要知道,在不少西方發達國家,
兒童12歲之前不準獨處,
任何人一旦發現家長對孩子的保護不當,或者是讓孩子處于危險環境中,
都可以向警方報案。
警方如果一旦證實家長確有失職,
家長輕則要接受訓誡與罰款,重則要被剝奪監護權。
如果在這些國家,抱住孩子往商場圍欄下看,可能已經構成犯罪。
但在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
這些規定都相當含糊,沒有威懾力。
其次,是許多中國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
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安全保護是一項法律義務,
既然不覺得是必須的義務,
種種匪夷所思的隨意行為,就不再稀奇。
有的家長把孩子單獨鎖在車里自己去買東西,
有的家長任由孩子在商場的自動扶梯上奔跑打鬧,
有的家長給兩三歲的孩子喂著果凍花生,還逗得他們咯咯直樂,
這些行為一開始,悲劇就已經注定要發生。
04
我一直以為,
在保護孩子安全這件事情上,不少中國人都有個極大的誤區,
那就是動不動就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物品,
因為習慣把孩子“私人化”,
所以,習慣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來保護孩子。
可是,自以為正確,往往只是一種僥幸心理。
你以為抱著孩子從商場的護欄往下看安全,
其實魔鬼已經潛伏在附近。
你以為推著嬰兒車闖紅燈會暢通無阻,
車禍卻會在下一秒就會發生。
工作忙時,你將孩子托付給熟人照顧,
但這可能是一起兒童拐賣案的開始。
父母首先是孩子的第一法定監護人,
然后才是血緣關系上的親人。
但對不少中國父母來說,他們都沒有搞明白這點,
這正是許多孩童意外傷害悲劇的根源。
以前文中的孩子游泳池溺亡事件為例,
帶3歲的兒子去游泳,本身就是一件冒風險的舉動,
如果意識到作為孩子的安全監護人,
此時視線不應該離開孩子,
母親也就不會沉迷于手機不可自拔。
總以為意外不會發生,總以為風險與危險很遠,
其實,意外就在身邊。
05
非常認同咪蒙昨天針對這件事的發言:
“最可怕的是,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
作為一個成熟與合格的父母,
真的有幾種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應該時刻認識到,自己是孩子安全的第一監護人;
比如,永遠不要低估危險,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保護能力;
比如,孩童意外傷害事件不會經常出現,但出事概率即便只有千萬分之一,一旦遇上,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劇。
拿這來對比,
講真,許多中國人都沒有資格做父母。
每一起孩童意外傷害事件,都不是偶然發生的,
它背后,其實是父母對孩子長期的照料疏忽。
我不贊成,把天津大悅城孩童墜樓事件叫做“意外”:
沒有意外的傷害,只有心不在焉的照料。
不是我們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我們。
他們來到這世界上,
就是相信自己能夠被溫柔以待,被安全以待。
讓我們自覺成為孩子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讓我們任何時候,都有底氣對孩子說,
親愛的,我是你們選對的父母。
作者:王耳朵,長沙青年作家,
個人微信公眾號:王耳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