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增液湯①(吳鞠通) 溫?zé)岜忝丌?br> (《溫病條辨》)
【歌訣】
增液湯中參地冬 鮮烏或入潤腸通
黃龍湯用大承氣③ 甘桔參歸妙不同
【詞解】①增液:本方有滋陰增液潤燥之功,故名之。
②溫?zé)岜忝?即指溫?zé)岵〉谋忝亍D艘驕責(zé)嵝皻鈸p傷津
液,不能濡潤大腸,無水舟停所致。
③大承氣:即指大承氣湯。由大黃、芒硝、枳實(shí)、厚樸
4味藥組成。
【組成】玄參一兩(30g)細(xì)生地八錢(24g) 麥冬連心八
錢(24g)
【用法】上三味藥,水煎服。
【功用】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液不足。癥見大便秘結(jié),口渴,
舌干紅,脈細(xì)數(shù)或沉細(xì)無力等。
【分析】津液不足,大便秘結(jié)為本方的主證。故方中重
用玄參為君藥,其咸苦寒,以滋陰生津,潤燥滑腸。麥冬、
生地皆甘寒滋潤養(yǎng)陰之品,助君藥增液潤燥,共為臣藥。三
藥合用,養(yǎng)陰增液,潤燥通便,兼可清熱,以“增水行舟”。
按:本方所治之大便秘結(jié),為熱邪傷津,無水舟停所
致。若便秘甚者,可加鮮何首烏一兩(30g),以增強(qiáng)養(yǎng)血潤
腸通便之功。
【附方】黃龍湯(《傷寒六書》大黃(12g) 芒硝
(9g)厚樸(l2g)芒硝(9g) 甘草(3g) 人參(6g) 當(dāng)
歸(9g)(原書不著分量)
【用法】先加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水煎,煎之后,再
入桔梗一撮煎,溫服。
【功用】瀉熱通便,補(bǔ)氣益血。
【主治】里熱實(shí)證而見氣血虛弱。癥見下利清水,色純
青(即熱結(jié)旁流),或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滿,腹痛拒按,身
熱口渴,神倦少氣,譫語,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口舌
干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等。
按:本方用大承氣湯瀉下熱結(jié),蕩滌胃腸實(shí)熱積滯;人
參、甘草益氣;當(dāng)歸補(bǔ)血;生姜、大棗調(diào)補(bǔ)脾胃,使氣血生
化有源。再加少量桔梗意在宣肺氣,以通腸腑(肺與大腸相
表里),諸藥合用,而成攻下扶正之劑。
瀉火之劑,即清熱劑。是以清熱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
用于治療里熱證。熱,隨其程度不同有溫、熱、火之分,溫
盛為熱,熱極為火。里熱證成因有外感、內(nèi)傷兩方面;有病
因、病位、病情的差異。根據(jù)“熱者寒之,溫者清之”(《素
問?至真要大論》)的原則,清熱劑分為清氣分熱、清臟腑
熱、清營涼血、清熱解毒、氣血兩清、清虛熱等六類,應(yīng)用
時(shí)需分清虛實(shí),辨明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