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貓編為大家介紹一位有名的歷史人物,此人就是孔子的十九代孫孔融。說到孔融大家都想到“讓梨”的典故,其實課本中的孔融已經被美化過了,那么歷史上真實的孔融又是什么樣子呢?
孔融讓梨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從小才思敏捷,善于應答。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孔宙去李膺家做客,報姓名時孔融說 “我是李君世交子弟。”主人一看這小孩子口氣大大的,就問你一個小孩子和我有什么關系?孔融立即應答說,我家祖先仲尼和你家祖先李耳(老子)不正是世交嗎?主人無言以對,這時候一個叫陳韙說了一句,“小時候伶俐的孩子,長大了未必出色(小時了了,長大未佳)”。孔融立即反駁說,看來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了!滿座哄堂大笑,客人啞口無言。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小時候就讓人下不來臺的言辭,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嗎?成年后的孔融的言談和十歲的孔融如出一轍,別人就要暗暗記在心里了。
曹操
公元204年,曹操占領鄴城,其子曹丕納袁紹兒媳甄氏為妻。孔融的破嘴又開始議論了,把甄氏比作妖妃妲己,并且還寫在信里寄給了曹操。
孔融:“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據說曹操還真的被孔融繞住了,曹操想歷史上好像沒有這回事啊,周武王啥時候把妲己賜給周公旦了?于是回信問孔融這個事你從哪里知道的?孔融竟然答復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通過閣下此番的所作所為,一下就可以悟出來了)”,曹操終于明白孔融又在秀智商,大怒。之后孔融又多次頂撞曹操,大到政見,小到是否禁酒,想什么說什么!
孔融
不僅如此,以孝行聞名天下的孔融未必是真孝,來看看他是怎么評價自己父母的,尺度之大令人受不了。
孔融:“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
文言文大致的意思是:父親對于孩子算什么呢?只是發泄情 欲后的產物罷了!母親對于孩子的意義就像裝著東西的瓶子(指母親懷孕生子),現在東西從瓶子里出來啦,還要瓶子干什么!在講究孝行的古代,這番話足夠讓所有古人驚呆了。
后來孔融認識了狂生禰衡,禰衡贊美孔融是復活的仲尼,孔融形容禰衡是再生的顏回,兩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交—除此之外孔融和誰都處不來,甚至還被大將軍何進派人追殺過。孔融把禰衡介紹給曹操,開啟了新的作死模式。禰衡性情高傲口無遮攔,脫光了衣服大罵曹操,差點沒把曹操氣死。于是,曹操對孔融的恨又多了一步。
公元208年,曹操宣布孔融包括不孝在內的諸多罪狀,并下令誅殺孔融全家。孔融有才的基礎上獲得如此下場,和其張揚的性格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