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中高檔炒面條的配料可用蝦仁、蟹粉、魚肉,也可用魷魚、鱔肉、鮮貝;素的可用木耳、白木耳、口蘑、冬菇,也可用雞縱、猴頭蘑、羊肚菌、竹蓀等。常見的炒面條有孜然炒面、肉絲面、三鮮炒面、咖喱雞炒面、蝦肉炒面、雞火筍炒面、素什錦炒面等。
炒面條,又叫炒面食、素葷炒面、炒面,是陜西省著名的傳統風味快餐
小吃。
炒面條分為葷炒和素炒兩大類,是由秦漢時的“湯餅”和“索餅”演變發展而來。唐宋時流行于宮廷內外的有“炒雞面”“炒鱔面…‘素炒面”等許多品種。明清時飯鋪內供應的有“炒素面”“炒燒餃皮面”等許多種。據清代《素食說略》中記述:“炒面條:面條煮出,浸以冷水,勻攤篩上,晾干水氣,入油鍋同筍絲或白菜絲、豆腐千絲炒之,腴脆不膩”。由此可見,炒面條要經過煮、炒兩道工序才能完成。
中高檔炒面條的配料可用蝦仁、蟹粉、魚肉,也可用魷魚、鱔肉、鮮貝;素的可用木耳、白木耳、口蘑、冬菇,也可用雞縱、猴頭蘑、羊肚菌、竹蓀等。常見的炒面條有孜然炒面、肉絲面、三鮮炒面、咖喱雞炒面、蝦肉炒面、雞火筍炒面、素什錦炒面等。
產地:成陽市、銅川市
烹調方法:煮、煎炒
味型:咸香味、鮮香味
原料:細面條200g、肉絲50g、冬筍絲25g、植物油100g、醬油25g、料酒15g、味精0.5g。
炒面條的做法:
1.鍋內放植物油50g,五成熱時放入肉絲、醬油、用勺炒散開。然后對入冬筍絲、料酒、鹽和一勺半高湯,燒開盛人碗內待用。
2.鍋內再放植物油50g,把面條放入鍋內,將面條炒成柿黃色、翻個身,把炒好的肉絲帶汁倒入鍋內,用小火燜制,稍停片刻,將面條翻一個身,端鍋離火,待汁全部浸入面條,燜透,用筷子抄散盛人盤內,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色澤金黃,柔軟潤香,滑爽適口,經濟實惠,方便快餐。
操作關鍵:
1.以同樣的制作方法,將肉絲,冬筍改用雞蛋兩個,菠菜炒制,即為雞蛋炒面。
2.將肉絲、冬筍絲改用菜苔(或其他時令青菜,炒制,即為素炒面)。
繼承創新:用此法也可制成豆芽肉炒面、三鮮炒面、鱔絲炒面、香辣雞炒面、金銀菇炒面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