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朋友圈和微博里一直在刷屏廣州番禺的一則尋人啟事
▼
尋人啟事很快被證實是真事。
小姑娘中午時分獨自去學校參加考試,家人下午卻接到老師電話稱其沒有到校,才知失蹤。于是報警尋人。
昨晚11點多,小新在內部工作群里得知了令人悲哀的消息:小姑娘已被找到,在離學校和家都不遠的大橋下,這是她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但她已遭遇不測。
更令人揪心的是,孩子不僅失去了生命,還有可能被性侵的跡象。
。。。
小新的心在滴血。
這樣的事已不是第一次,女孩子失蹤,遭到性侵、殺害,令同樣是妹紙的小新每每不寒而栗,不敢去細想孩子究竟遭遇了什么,忍受過怎樣的痛苦和絕望。
今天,警方已正式通報孩子遇害。接近中午時,抓到了犯罪嫌疑人:
▼
無論怎樣,孩子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她們?
近些年,似乎隔三差五就聽到這里那里出現類似的悲慘事件。有獨自夜跑的女子,有獨自上學的孩子,有被熟人騙走的兒童,也有去外地找朋友的大學生。。。
從比例上看,女性居多,低齡居多,并且有一些共性:單獨行動、放松警惕、在熟悉的環境。
女性的力量和反抗能力本來就相對較弱,容易受驚嚇,也容易心軟相信別人。犯罪分子正是看準了這些,才屢屢將目標瞄準這群人。
小新的故事:教女孩保護自己
不愿再羅列過去被報道的那些案例。
作為一枚從小學3年級起就獨自上下學,大量時間一個人在外行走的女紙,小新也不是沒有遇見過各種潛在的危險。
幸虧,小新有個好媽媽,雖然從不護送上學,但言傳身教給小新很多自我保護的意識。
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來分享這些平時習以為常的行為,因為真的有太多女孩容易大意了。
1. 面對潛在的性騷擾
這是一個有點長有點啰嗦的故事。但里面有許多小新要分享的應對細節。
小新小學六年級時,每天都要自己坐半小時的公交車去上學,早高峰、晚高峰,自然全部撞上。
車上常常擠到只能站一只腳,另一只可能懸在誰的行李包上或窄窄的臺階上,甚至,旁邊乘客的鞋上。(經驗:擁擠永遠是一些人最喜歡的場景。所以,能避免就避免。)
一個冬天的傍晚,小新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感覺到緊貼在身后的人手上拿的“包”不斷蹭著小新的臀部。12歲的小新,天真地以為是公交車不穩,過了半站路,才開始覺得,尼瑪,那不是包,是一只罪惡的手!
腦子里的血往上涌,又氣又羞又怕,無奈身旁擠得動彈不得,只好不斷變換姿勢想擺脫那只手。(經驗:難脫身時盡量自然地引起別人注意。)
前面的乘客罵罵咧咧“擠來擠去干什么?!”趁回話時,小新勇敢地大聲對前面的男士說:后面有流氓!(經驗:人多的場合,盡量嘗試找與歹人能力相當或更強者求助,如警察、保安、年輕男性。)
可惜的是,前面的蜀黍立刻敏感地不吱聲了,并扭過了頭。心寒~~ (經驗:你并不是每次都能遇上見義勇為,有太多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或者不愿做有風險的事。小新想告訴大家,這個時候不要憤怒,靠不了別人,就靠自己。)
罪惡的手,竟然還沒有停止。小新決定盡快遠離,沒想到抬腿想擠到車廂后面去,那只手還扯著不放,直到用死力擺脫,周圍人罵就罵吧,逃命要緊。
潛在的危險來了:那流氓看小新年紀小,竟想跟過來。而且據小新的觀察,他本想下車,可猶豫了一下卻沒有下,而是假裝車門口太擠,而趁著到站上下人的時候,往小新這邊擠過來。(經驗:如果有條件,學會用余光觀察壞人的傾向很重要,它能幫你判斷下一步該如何做。)
就怕賊惦記。小新在懵了一瞬間之后,果斷決定,雖然還有好幾個站才到家,但必須提前下車,用假動作擺脫壞人。不然,他真有可能跟著小新到站下車。而一旦跟下了車,黑漆漆的冬天晚上,路上行人不多,就更危險了。
于是,小新慢慢隨人流靠向后門,知道壞人也在注意自己的動向,便假裝讓一讓旁邊的人,裝作不會馬上下車的樣子。
待最近的站到了,等下車的人差不多下完,忽然以最快的速度穿過人群跳下了車。(經驗:如果一到站就下,而下車的人多,壞人有可能有充分的時間跟上來;所以在快下完,車門要關的時候突然行動,壞人有一定幾率猝不及防。即便被乘客罵,也能引起關注,小新判定壞人不敢大張旗鼓地跟上來。)
于是,小新成功地成為那一站最后一個下車的乘客,甩掉了壞人。再等下一趟車回了家。
12歲小新智斗壞人的啰嗦故事講完。
十幾年的事了,為什么還要描述?因為,這一次開掛般的逃脫經歷,讓小新對身邊的危險有了深刻認識,從此對潛在的不利環境和惡意的企圖更加敏感。
長大后又遇見過一兩次,多能提前防備,處理得更成熟。
注意:
敏感,是多么重要的一個能力!你對潛在危險的預判,是能救自己的!哪怕被人嘲笑是驚弓之鳥,大驚小怪,也比被傷害而悔不當初要好不是嗎?
而且,小新的媽媽總是告訴小新:壞人,往往最愛找那些看起來就大大咧咧,沒什么心眼,很軟弱的人下手。比如聽著耳機走路的人,比如包包隨意開合背在身后的人,再比如眼神膽小怯懦的人。
如果你的狀態時刻是警惕的,手總是護著包,身邊有點動靜就會看一看然后躲開,對陌生人的眼神很警惕,看起來精明強硬,不到萬不得已壞人不會首選你作為目標。“壞人也要計算成本啊!當然先挑好對付的。”
有沒有覺得小新的媽媽簡直是福爾摩斯上身?
2. 需要繞開的人,有特征!
不知小新是從媽媽那里遺傳來的,還是自己總結的,“危險人物”其實并不難發現。
●我們走在路上,那些居無定所、眼神迷離或直勾勾的人,最好保持安全距離,哪怕繞遠一點路也不要靠近!
為啥?
不要說這是常識,誰會不知道?小新經常看到街上許多女孩子毫不在意,一邊想自己的事一邊與他們擦身而過。
曾經親眼看過一個這樣的人,突然對離自己最近的行人胡言亂語,暴露身體,同時潑灑一些不明液體,把那妹紙嚇懵了,直接哭出來。
誰知道其他類似的人會做些什么?
●掩蓋面部特征,獨自或幾人成群,觀察過路人的人,要繞開!
為啥?
小新的經驗是,正常的行人不會駐足觀察別人,無所事事,但凡這樣的,一定有目的。
戴過分壓低的帽子的,用圍巾圍住臉的,幾人聚集且旁邊有開著車門的車的,還是小心為好。
可以慢慢走到馬路另一邊,如他們向你走來,或準備糾纏,可以迅速進到街邊的店鋪里裝作買東西,或到書報亭停留,甚至掏出電話開始假裝大聲與爸爸、男友、老公打電話。。。
總之,往安全的、人多的地方靠近,學會用隱形的力量保護自己。
小新就是這樣,一直到現在,只要路上燈光不夠明亮,人不多,都盡量走在路中間。有時感覺背后有人也在往同方向走,且不疾不徐,會用余光看看,或假裝蹲下系鞋帶,假裝以為東西掉了回頭找找,判斷一下跟蹤的人是否有歹意。
●平時愛搭訕,愛撩撥你的“熟人”,最好不卑不亢,保持距離!
為啥?
小新發現,不少女孩被傷害的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不少。
這些“熟人”,可能是爸爸媽媽的同事,可能是小區里的鄰居,可能是常去的小賣部的老板。。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尤其是女兒,父母以外的人,哪怕和父母認識,哪怕平時對你笑容可掬,經常開玩笑顯得熟絡,也要在心里有一個識人的底線。如果越界,比如開不雅的玩笑,甚至想親密接觸你,最好遠離,并盡快告訴父母。
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
愿父母和老師們多教孩子一些實用的方法,多傳授一些親身的例子。
愿從此再沒有孩子受到傷害。
文字:小新
編輯: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