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 紅薯 紫薯 各有“薯”性
市場上常見的甘薯有白薯、紅薯和紫薯,甘薯類食物淀粉含量豐富,在整個薯類食物的淀粉中馬鈴薯淀粉中的直鏈淀粉含量高,甘薯類(紅薯、紫薯)直鏈淀粉居中,木薯淀粉中的直鏈淀粉含量最低。直鏈淀粉高的食物對血糖波動影響較小,也就是升高血糖的幅度較小。因而,對于糖耐量異常和糖尿病患者來說,馬鈴薯和甘薯都是較為理想的主食。
薯肉的顏色與胡蘿卜素的含量有關,甘薯的顏色越黃胡蘿卜素含量越高,胡蘿卜素在吸煙、飲酒、少食蔬菜和水果的人群中普遍缺乏。研究發現,補充胡蘿卜素可以有效降低吸煙者血液中尼古丁的含量。此外,胡蘿卜素可以增強皮膚的抵抗力,防止癌變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紫薯營養價值高于普通白薯
紫薯薯肉呈紫色或深紫色。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從日本引進該品種,目前栽培的品種有日本山川紫薯、美國黑薯、德國黑薯等,我國自行培育的品種還有濟薯18號、京薯6號、群紫1號等,外形上分為紫藤紫皮紫心型、紫藤紅皮白心型、紫藤紅皮紅心型、綠藤紫皮紫心型、綠藤黃皮紅心型等。
紫薯的紫色是天然的,屬于天然花青素類色素,存在于塊根、莖、葉和薯皮中。紫薯長期浸泡在水中,水會變色,如果和大米一起蒸煮會把米飯染紫,屬于正常現象。紫薯食用起來口感比較沙,不太糯,食味較淡。
紫薯的營養成分含量明顯高于普通白薯,其賴氨酸、銅、鋅、鉀的含量要高于一般白薯3—8倍,另外硒和花青素含量也很豐富。
白薯多吃會脹氣反酸
生甘薯和熟甘薯質感差異大,三種甘薯中白薯味稍淡,但質脆多汁,生食較好。黃心或紅心的甘薯味較甜,但質地緊實,汁略少,以熟食為好。
胃酸多者不宜多食甘薯,多食令人反酸。甘薯過量食用會在腸胃內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腸脹氣或胃酸增多,產生燒心的感覺和反酸等癥狀。此外,食用時應將甘薯蒸熟煮透,或與米、面混食。
由于甘薯類本身含淀粉量高,尤其紅心的甘薯口感甜糯,因此,不建議通過油炸或者加糖的方式烹飪,以免帶給機體過高的能量。肥胖、血糖異常等人群更要避免食用諸如拔絲白薯這樣的甜品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