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問題,極復雜的原可以用極簡單的事例加以說明。搞社會科學研究,一條重要的學術規律即是先設定簡明的幾個前提,然后逐步引入多個變量,由淺入深地進行分析。羅爾斯的恢宏巨著《正義論》,也是從所謂“無知之幕”出發,探討一下權力制約的制度問題。有7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沒有兇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制定制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并沒有稱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頓勛爵作的結論是: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于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粥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只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是饑餓難挨。大家認為這種辦法造成了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屁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墮落和風氣敗壞,還得尋找新思路。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后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制度下,7個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用那份最少的。
現代經濟學是這樣表述的:制度至關緊要;制度是人選擇的,是交易的結果。好的制度渾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簡潔又高效,令人為之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