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臺北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七)
 臺北林正三先生【 詩 學 概 要 】(七 )
 

第六章:命 意

  1. 命意之要
  2. 初學要旨
  3. 各體詩之立意方向


凡為詩文,必先命意,如構宮室,要須法度形勢,己備于胸,始施斧斤。然于相題命意之法,前人罕有發微,唯于詩話中偶一論及,今特擇其要者臚述于后:魏文帝曰:“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為衛”。宋劉貢甫之【中山詩話】亦云:“詩應以意為主,文詞次之,或意深義高,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東坡亦曰:“善畫者畫意不畫形,善詩者道意不道名”。意之為重,由此可知。意之于詩,如帥之將兵也,詩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觀。清阮葵生于【茶余客話】云:“詩以意為主,無帥之兵,謂之烏合。云煙泉石,金玉錦繡,花木禽魚,皆散卒也。以意遣之,則無不靈。如李臨淮之壁壘一新,帥為之也。劉彥和云:‘以意行采’,亦是此意。意為主,勢次之。勢者,意之條理,而筆之鋒刃也。含意取勢而運筆,三者缺一不得”。近人劉鐵冷于【作詩百法】(廣文書局五十九年版)中亦云:昔解縉謂詩在相題,不可一律而論。有宜于含蓄者,則意當渾厚。有宜于豪放者,則意當發露。有宜于莊重者,則意當痛快。有宜于輕松者,則語當流麗,此大凡也。而商輅又謂“詩之寫題處,妙在有美刺之隱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之深意”。由是以觀,初學乃須無負題之詩,而各題之氣象判然矣。

命意之要

大凡作詩立意,其要在高古、含蓄、敦厚、雄渾、蘊藉、淡雅等。分別介紹于下:

  • 一:高古-【李希聲詩話】云:“古人作詩,正以風調高古為主,雖意遠語疏,皆為奇作。左太沖‘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之句,讀之飄飄有世表意,所謂‘若要意境高,且于胸懷遠’是也”?!傲魉?,終古白鷗閑”句,王漁洋喻其“高不可及”。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詩說】云:“意格欲高,句法欲響,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臼衷娫挕恳x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嗚禽”句云:“世多不解此語為工,正在其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備以成章,不假繩削。詩家當以此為根本”。又如淵明【飲酒詩】: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更相催,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既具高格,而情邃不露,雖未較聲律、雕句文,然信手拈來,便是宇宙第一好詩,緣其本色高也。
  • 二:含蓄-含蓄者言不盡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辭,道出詩中之主旨,避開一語道破之坦率,讓讀者去體會言外之意。司馬光之【溫公詩話】云:“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其旨。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跡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姜白石引蘇東坡語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謹于此。清廟之瑟,一唱三嘆,遠矣哉!后之學詩者者,可不務乎!若句中無余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又如劉禹錫【烏衣巷】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僅摘取王謝堂前之燕,飛入百姓家一事,平平數語,道盡桑田滄海,人事無常之感,亦含蓄之至也。又如李白【玉階怨】詩: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借思婦之動作,而于暗中點出一“怨”字。唐釋皎然【詩式】云:“兩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覽而察之,但見性情,不睹文字。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則冠六經之首。貴之于道,別居眾妙之門。精之于釋,則徹空王之旨”。

含蓄之詩,能與人留下欣賞之余地,使人沉浸于藝術之美感中。姜白石所謂“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是也。杜牧之宮詞(一名宮怨)云:“監宮引出暫開門,隨例雖朝不是恩;銀鑰卻收金鎖合,月明花落自黃昏”。苕溪漁隱評其斷句極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蓋詩貴乎如此,若使一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宋洪邁之【容齋隨筆】亦云:“詩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處,古人說‘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可幾風雅;下語六分,可追李杜;下語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語要平易,此詩人所難”。明王世懋【藝圃擷余】亦云;“子美贈【花卿】詩:‘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花卿名敬定,丹陽人,蜀之勇將也。恃功驕恣。杜公此詩,譏其僭用天子禮樂也。而含蓄不露,有‘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絕句百余首,此為之冠”。而明胡震亨于【唐音癸簽】云:“詩家雖刺譏,要帶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興】:‘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著一自字,以為怨可也,以為羨之亦可也,何等不露”。清葉星期之【原詩】亦云:“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于冥漠恍忽之境,所以為至也”。以上諸例,皆可證諸含蓄之重要,學詩者不可不知。故筆者于此稍費脣舌,愿有志之士,識余苦心也。

  • 三:敦厚──敦厚者,極雅人之深致也。如王維之【息夫人怨】:
  • 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
  •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取息媯歸楚王,生二子未言事。詩中有頌贊意,未有微辭。又如清鄧孝威【題息夫人廟】云: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意尤委婉。蓋專制時代,名節為高。然值國亡家破之時,果能君辱臣死,夫殺妻殉者終屬無幾。何忍苦苦誅求于纖弱女子?詩中沈穩涵容,宅心也恕??蓭熣卟华氃娖选W髡咛幱谄鋾r,身在廬山。轉能出此詩意,自非大仁大智者莫能至也。另如杜牧之【題桃花夫人廟】云: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則以綠珠之殉石崇,襯出息媯之不能死。實則息之亡緣于息弱,非可怪罪于息媯,立論尚稱平穩。至若清袁子材之【詠綠珠】云:
人生一死談何易,看得分明勝丈夫;
猶記息姬歸楚日,下樓還要侍兒扶。

則尖刻漓薄之至,直鄉曲之儇子也?!景子挲S詞話】云:“無論作詩作詞,不可有腐儒氣,不可有俗人氣,亦不可有才子氣。人但知腐儒氣不可有,俗人氣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氣之不可有也。尖巧新穎,病在輕薄;發揚暴露,病在淺盡”。蓋有失溫柔敦厚之詩旨也。清劉獻廷詠【昭君詞】云:

漢主曾聞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
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明江陰士子題【昭君詞】云:

驪山舉火因褒姒,蜀道蒙塵為太真;(姒:祥里切)
能使明妃嫁胡虜,畫工應是漢忠臣。

二詩俱為畫工開脫,殊見敦厚。又明陳薦夫【宮詞】云:

雖云逐隊向長門,十載何曾識至尊;
命薄不教人見妒,始知無寵是君恩。
意雖沈痛,然而反筆側寫,怨而不怒,亦敦厚之極也。
  • 四:雄渾──雄渾者,雄偉渾融也。唐司空圖【詩品】云:“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反虛入渾,積健為雄”是也。杜子美【登岳陽樓】之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范成大【鄂州南樓】之句:“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里秋……”及明高青邱(名啟又字季迪)之【登金陵雨花臺】之句: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氣勢宏大,規模壯闊,如此精神,足當雄渾之例。又如老杜【登樓】句: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宋葉夢得之【石林詩話】云:“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句之后,嘗恨無復繼者。韓退之筆力最為杰出,然每苦意與語俱盡?!竞团釙x公破蔡州回】詩,所謂“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非不壯也,然意亦盡于此矣。不若劉禹錫賀晉公語遠而體大也。(劉禹錫【賀晉公留守東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以上皆皆雄渾闊大之例,讀者宜細參之。

  • 五:醞藉──醞藉者,為用隱喻之筆法,表達心中之所干求。與含蓄不同者在于含蓄乃是有所諷諫,而借詩道出。而醞藉乃是心有所求,不便直述而借詩寓意也。歐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圣俞語云:“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工,斯之謂也。如朱慶余之【近試上張水部】云: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此篇乃是朱慶余于應進士考試前,呈水部員外郎張籍之詩。以新婦之口吻,詢問自己之文章風格,是否合乎時下潮流。按【辭?!恳狙┞绰n】云:“唐之舉人,先藉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司,然后以所業投獻,踰數日又投,謂之溫卷”。陸游【秋雨書感】詩有“門外久無溫卷客”之句。又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云:“國初襲唐風,舉子見先達,投剌啟事謂之溫卷”。(按:當非指主考官,茍如此,則與通關節何異!)張籍亦以詩答之云: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沈吟;
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抵萬金。
張亦借詩寓意,隱隱贊揚朱慶余之詩。而一時傳為文壇佳話。蓋一語雙關之詩詞,更能增加其情趣也。

相傳蘇東坡有一珍藏“仇池石”,王晉卿以詩借觀,意在于奪。東坡不敢不借,旋以詩寄之,有句云: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應速。
用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典故,委婉表達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醞藉。另如張籍之【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未曾直敘鄉思,只寫出剎那間之一個動作,“行人臨發又開封”,而鄉思之重,于平淡自然中表露無遺,亦極其醞藉之能事也。
  • 六:淡雅──淡雅者,平淡淵雅之謂也。梅圣俞云;“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當自組麗中落其紛華,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淵明之【飲酒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語雖平淡,然其情真也,句句如從肺腑中流出,故佳。元好問之“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即此之謂也。李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蓋平淡而至于天然,則臻于至真至美之境界矣。

雅俗之辨,如同為詠別業之詩,祖詠云:“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立意便合。李嶠句云:“別業臨青甸,鳴鸞降紫宸”,雖暄赫未能免俗。潘彥輔【養一齋詩話】云:“夫所謂雅者,非第詞之雅馴而已,其作詩之由,必脫其勢利,而后謂之雅也。今種種斗靡騁妍之詩,皆趨勢弋利之所流露也,詞縱雅而心不雅,心不雅則詞亦不能掩矣”。

此外,嚴羽于【滄浪詩話】云:“凡為詩文,入門須正,立志須高。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頭一差,愈緊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方東樹【昭昧詹言】亦云:“大凡胸襟高,立志高,見地高,則命意自高。講論精,功力深,則自能崇格。讀書多,取材富,則能隸事。聞見廣,閱歷深,則能締情。要之由貴于立誠,立誠則語真,自無客氣浮情,膚詞長語,寡情不歸之病”。清人張嘯亭云:“盛唐詩或高、或古、或深、或厚、或雄渾、或悲壯、或凄婉、或飄逸,皆可師法,當就筆性近者學之,方易于見長”。

而薛雪于【一瓢詩話】云:“漢魏之詩,辭理意興,無跡可求。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宋人純以理用事,故去本漸遠”。袁子才【隨園詩話】引高青邱語云:“古人作詩,今人描詩”。描詩者像生花之類,所謂優孟衣冠,詩中之鄉愿也。譬如學杜而竟如杜,學韓而竟如韓,人何不觀真杜、真韓之詩,而觀偽杜偽韓之詩?孔子學周公,不若王莽之似也;孟子學孔子,不若王通之似也。唐義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學杜者,今觀其詩集,都是別樹一旗。杜所服膺者庾鮑兩家,而其集中亦絕不相似”??梢姼魅隧氂懈魅酥婺颗c精神,方為好詩。


初學要旨

以上為作詩立意之要旨,于初學者或謂陳義過高,而不甚了了,筆者以多年學詩之心得,提供數點與初學者作為參考:

  • 一:貴有新意,苕溪漁隱云:“學詩若循習陳言,規摹舊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黃魯直亦云:“文章忌隨人后,隨人作計終依人”誠至論也。宋子京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傳之不朽,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臣仆,古人譏為屋下架屋也”。率皆在闡明立意之重要,讀者務須熟記。
  • 二:律絕之詩切忌意雜,蓋意雜則詩不純矣,尤以絕詩為最,因絕詩只四句,于此短短之二十八字中(五絕為二十字),欲闡明一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嘆,如數意夾雜其中,則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如有數意,可分成數首連章描寫,較為妥切。如李白之【清平調】等即是。王夫之亦云:“一詩止于一時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謝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則求盡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盡而畢”。又云:“一篇載一意,一意則自一氣,首尾順成,謂之成章。詩賦、雜文、經義有合轍者,此也”。
  • 三:辭意最忌相礙與犯復,沈德潛云:“寫景寫情,不宜相礙。前說晴,后說雨,則相礙矣。亦不可犯復,前說沅澧,后說衡湘,則犯復矣。即字面亦須避忌,字同義異者,或偶見之;若字義俱同,必從更易。如‘暮云空磧時驅馬……玉靶角弓珠勒馬’,終是右丞之累”。蓋因初學者,詩思不夠寬闊,常有此病。尤以律詩之頷頸二聯,每有合掌之疵,最宜注意。


各體詩之立意方向

此外,緣于題目意旨之不同,而體式亦相異者。元楊載之【詩法家數】于各種體式之詩,其立意方向,闡述甚明,茲引述于下。并參以各家之論,于該體之后:

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雅溫厚,寫意宜閑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早朝大明宮之作,氣格渾深,句意嚴整,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游靈沼,鳳鳴朝陽也。學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來諸公應詔之作,多用此體,然皆志驕氣盈,處富貴而不失其正者幾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諷諫之詩,要感事陳辭,忠厚懇惻。諷諭甚切,而不失性情之正,觸物傷感,而無怨懟之辭。雖美實刺,此方為有益之言,如杜子美之【贈花卿】等是也。古人凡欲諷諫,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思其夫。或托物陳喻以通其意。但觀漢魏古詩及前輩所作,未嘗有無為而妄作者。

登臨之詩,不出感今懷古,寫景嘆時,思國懷鄉,瀟灑游適,或者譏刺歸美。有其一定之法度,中間宜寫四面所見山川之景,庶幾移不動。第一聯指所題之處宜敘說起;次聯合用景物實事,三聯合說人事,或感嘆古今或議論,或前聯先說事興感,而此聯寫景亦可,然不可兩聯相同。末聯則就題生意,回環收束可也。而【隨園詩話】云:“懷古詩乃一時興會所觸,不比山經地志,以詳核為佳。近見某太史洛陽懷古四首,將洛下之故事,搜括無遺,竟有一首之中,使事至七八者。編湊拖沓,茫然不知作者意在何處。因告之曰:‘古人懷古,只指一人一事言。如少陵之詠懷古跡,一首武侯,一首昭君,兩不相羼。劉夢得金陵懷古,只詠王濬樓船一事,而后四句全是空描,當時白太傅謂其已探驪珠,所余鱗甲無用,真知言哉!不然,金陵典故,豈只王濬樓船一事,而劉公胸中,豈止曉此一典耶?’”

征行體式,要發出凄愴之什,哀而不傷,怨而不亂,悲時感事,觸目寓情方可。若傷亡悼屈,則又不取焉。

贈別詩之體式,直寫不忍之情,方見襟懷之厚。然亦有數等,如別征戍,則寫死別而勉之效忠,送人遠游則寫不忍而勉之早回,送人仕宦則寫喜別,而勉其憂國恤民,方為合式。

詠物之詩要托物申意,首聯不妨敘出物之出處,次聯宜寫其象;三聯宜說其用,或寓意或議論或體證;四聯或就題外發意,或結束本意,總以留有余韻者為佳。袁枚【隨園詩話】曰:“詠物詩無寄托,便是兒童猜謎;讀史詩無新意,便成廿一史彈詞;雖著議論,無雋永之味,又似史贊一派,似非詩也”。阮葵生【茶余客話】則云:“詠物詩有二派,其一離貌取神,如畫家之南宗;其一刻畫著題,如畫家之北宗。二者未可偏廢也,太黏太脫皆非。詠物徒比擬形似,如剪彩為花,毫發畢肖,而生氣無有,此種時賢頗知所戒。而因此語盡離宗,不知何指,亦非著題初意也。王若虛【滹蠻詩話】言之極當,詠物詩須詩中有人,尤須詩中有我?;驅⑽姨鲱}之旁,或將我并入題之內,詠物之妙處,只此二種”。

贊美詩之體式,多以慶、喜、頌、禱、期望為意,貴乎典雅渾厚。用事宜的當親切,起聯要平直,或隨事用意敘起,次聯意要相承,或用事必須實就本題之事,三聯要變化;或前聯未曾用事,此聯宜用引證,蓋有事料,則詩不空疏,結句則多期望之意。大抵頌德貴乎實,若褒之太過,則近乎諛,贊美不及則不合人情,而有淺陋之失矣。

哭挽詩之體式,宜要情真事實。于其人情深誼厚則哭之,無甚情分則挽之而已矣。當隨人行實合意切題,使人開口讀之,便見哭挽其人方好,中間要隱然有感傷意。

賡和之詩,當觀原詩之意,以其意和之,要造一兩句雄健壯麗之語,方能壓倒元白。若又隨原詩腳下走,則無光彩,結句當歸著其人,方為得體。有就中聯歸著者亦可,而時下所謂賡和詩,皆為和韻之詩。略分三等;一曰依韻;如作者用“八庚”韻,和者亦用“八庚”韻即可;作者用“一先”韻,和者亦用“一先”韻即可。二曰用韻,如作者用八庚韻中之“清成情榮”等字,則和者亦須用“清成情榮”等字,唯先后不必次也;三曰次韻,即和其原韻而先后次序亦皆因之也。

酬贈之詩,須辨別儕類,至親不得用文飾語,尊者不得用評論語,亦不得輕用夸獎語,反此者失之。(貞一齋詩話)

詠史詩有三體,其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懷抱,左太沖之詠史是也;其一為檃括其事,而以詠嘆出之,張景陽之詠二疏,盧子諒之詠藺生是也;一取對仗之巧,義山之牽牛對駐馬,韋莊之無忌對莫愁是也。


以上乃就各種詩題立意之法約略言之,初學由此入門,有所遵循,庶不至茫然無緒。待運用純熟后,要能出乎其法,方不至千篇一律,而了無新意。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讀者詳加體會,自能得其奧旨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詞創作的“立意與命題”
寫作方法漫談——立意法
古人論寫作:意旨?境界
“不以詞害意”并非“第一立意要緊”?
詩的命意
詩論擷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皋兰县| 清新县| 肇庆市| 昭平县| 昭觉县| 中江县| 德江县| 德阳市| 丰城市| 大名县| 临澧县| 康平县| 西城区| 聊城市| 元江| 肥乡县| 四会市| 乌海市| 自治县| 永登县| 当雄县| 老河口市| 益阳市| 抚州市| 定边县| 定南县| 龙山县| 江山市| 苏尼特右旗| 四子王旗| 阜宁县| 上犹县| 承德县| 阿克苏市| 大渡口区| 博罗县| 永嘉县| 南溪县| 固安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