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古絲綢之路的殿堂里,佛國的世界,應該早已看慣了人生疾苦吧?
成長磨滅了曾經的稚氣與棱角,經歷與磨煉讓我變得更堅強。
生活雖平庸卻始終存有一路向前的信念,我始終活在希望里——
讓夢想在青春的尾巴里燃燒,有過淚水,卻不想留遺憾。
每一次踏上旅程,都是一條未知的路在腳下,不曾懼怕過,
因為我知道,路,一直都在!
只有勇敢的去遇見,才不會后悔。
——甘肅武山,尋訪古絲綢之路北周石窟
午后的陽光,透過小路兩旁并不繁茂的樹木,灑在小縣城的街道上,從甘谷去武山,我要前往那個叫拉梢寺的地方。
拉梢寺坐落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石窟寺院。獨特的北方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這里群峰疊嶂,曲徑幽林,鳥語花香的美景。
拉梢寺屬于水簾洞石窟群的一部分,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十六國時的后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現存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圣池四處石窟及壁畫。
顯圣池是一處天然洞穴,洞中常年滴水不斷,周圍群山環繞,洞穴隱蔽在陰冷的角落,自古以來就有“古洞穿山腹、無風六月寒”之說。
就在那山泉涌出的洞口旁邊,整壁布滿了彩繪千佛,從上至下現存16排,雖已斑駁,但仍依稀可見。
峰回路轉,如游畫廊,一步一景,步移景換,腳下曲折的小路仿如曾經絲路的古道,只是坑洼的古道早已被水泥路代替,路之盡頭就是水簾洞與拉梢寺的所在地,水簾洞石窟與拉梢寺隔古道相望,洞內最珍貴的,就是兩壁上遺存的北周、五代和宋代壁畫了。
拉梢寺又名大佛崖,崖壁正中的摩崖浮雕為一佛二菩薩巨像,通高42.3米,為北周時期的原物,相傳還有北周的木棧道遺存,但因棧道已不讓攀爬沒有找到。
整個崖面顯得色彩斑瀾,內容豐富,氣勢雄偉,場面壯觀。
在石窟右下方保存有北周明皇帝三年陰刻造像題記一方,全文為:“維大周明皇帝三年歲次已卯二月十四日使持節柱國大將軍隴右大都督秦渭河鄯涼甘瓜成武岷洮鄧文康十四州諸軍事秦州剌史蜀國公尉遲迥與比丘釋道臧于渭州仙崖敬造釋迦牟尼像一區愿天下和平四海安樂眾生與天地久長周祚與日月俱永”。
此照片為拉梢寺大佛對面開鑿的天書洞,相傳內設高壇,壇上塑一佛二菩薩,龕內原有一木匣,匣內藏曲肢無頭干尸一具,但如今已不開放。
千佛洞因壁畫繪千佛而得名,又因壁面懸塑七佛,俗稱七佛溝。最為珍貴的北周飛天已不對外開放,先發來網絡上的照片留個念想。
歲月流逝,滄桑更替,古絲綢之路雖然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遺落在山野的眾多石窟藝術,無不綻放著異彩,真實的再現著歷史的輝煌,佐證著歷史的發展。
時間很長,因為總有一些等待,我們期許著很多故事的發生,一如我曾期待早日踏上這片圣土;
時間又很短,因為已經有了留戀,我不得不離開曾夢寐已久,如今陶醉石窟夢中的一片圣境。
水簾洞拉梢寺石窟群中的半日時光,一切雖是陌生的,但又無比的熟悉。
就像人生這段漫長的旅途,有諸多細碎的片段,是彼此走過的天地,是我不遠千里圓夢的傳奇。
不求每一段心路,每一次足跡與憶念都能引起朋友們的共鳴,或者心有感懷。我只是在用我的真性情,給自己留一份紀念,若干年后,滿滿的回憶,足以。
水簾洞拉梢寺,再見!
北周,夢回千年!
Tips:
水簾洞拉梢寺石窟群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洛門鎮,武山縣不大,自古便是武術之鄉,稍上年紀的長者都會兩手,武山也是蔬菜之鄉,武山的蔬菜很好,縣城雖小,卻也是充滿了生活氣息。
武山縣交通還算方便,從天水站有去往武山站的火車,火車站與汽車站隔街相望。去往水簾洞石窟群,可在汽車站乘開往洛門鎮的中巴,在鎮中心換乘開往水簾洞石窟群的小巴,車次很多。
水簾洞石窟群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30元,景區內游覽車10元。整個石窟群包含四個部分:顯圣池、水簾洞、拉梢寺、千佛洞,各有精彩,一個都不可錯過,精彩之處本文已經介紹過,朋友們不妨仔細讀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