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糧價持續上漲,小麥、玉米和大豆等糧食品種已經漲到了最近8年的最高水平,豆油更是接近13年來高位,油菜籽創歷史新高!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原因:就是舊作太少(庫存),新作不妙(產量)!除天氣因素導致糧價上漲外,印度的疫情惡化也將進一步影響全球糧價。
天氣方面,干旱影響到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的小麥收成,以及巴西的玉米收成,而阿根廷的雨也使得大豆受到影響。現在,市場擔心今年夏天干旱天氣還可能襲擊美國的農業地帶。
包括荷蘭合作銀行和匯豐在內的分析師普遍預計,農產品價格還將進一步走高,不過,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上來看,也有一些上漲過快的跡象。現在,市場密切觀望的就是印度疫情的發展。
全球供應趨緊 玉米漲停再漲停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合約26日攀升至2013年以來最高,觸發漲停限制,因全球供應趨緊和對新作物的擔憂。
當然,玉米進口成本上漲必然影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4月27日美國玉米進口到岸價為362.37美元,較上日漲9.54美元,進口成本價為2680.99元,較上日漲60.34元,連續第六日飆升,創下階段高位。
舊作方面,全球玉米庫存在大幅下降。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全球玉米消費量接連四年超過產量,庫存還在持續下降,預計2020/21年度全球玉米年末庫存料萎縮至2.8385億噸,為6年新低,而2016/17年度時的年末庫存高達3.5181億噸。美國玉米庫存量更是達到近7年最低,為3434萬噸,去年同期是4876萬噸。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玉米出口國,出口量占到全球總量的36%;第二出口大國巴西出口量占到全球總量的20.8%。最近巴西天氣干燥及美國的寒冷天氣提升了市場對兩大出口國2021年玉米產量前景的擔憂,而與此同時中國的需求正在增長。
小麥跟漲玉米攀升至8年以來最高 飼用量大增
今年以來,美國玉米期貨更是大漲了37%,而同期小麥期貨的漲幅只有16%,至2013年2月以來的最高位。受玉米小麥價差懸殊的影響,部分亞洲地區,比如中國大陸、韓國和越南等地的飼料產商正自澳洲和黑海地區買入更多的小麥。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上述三個國家今年的玉米進口量大約會占全球玉米進口總量的26.4%,因此,如果亞洲這些國家的飼料產生采用更多的小麥作為原料,這意味著會給全球玉米貿易流動帶來不小的影響。
越南玉米進口量已經大幅下滑至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3月,該國小麥進口量則升至20萬噸,為至少自2020年1月以來的最高月度進口水平。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9/20市場年度,越南進口玉米1060萬噸,而2011/12年度,該國玉米進口量只有110萬噸。
歐盟委員會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歐盟2020/21年度軟小麥出口量為2168萬噸,上一年度同期出口量為2950萬噸。
美國農業部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中公布稱,截至4月25日當周,美國冬麥生長優良率為49%,之前一周為53%,市場預估為52%,去年同期為54%。
大豆期貨創近八年最高 油菜籽漲至紀錄高位
因全球供應趨緊且需求持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4月26日攀升,所有月份合約均觸及合約高位。近月豆油合約觸發漲停。
上周阿根廷官員對當地媒體稱,該國正在考慮上調谷物出口關稅,這樣一來全球供應將進一步收緊。目前阿根廷的大豆出口關稅為33%,豆粕和豆油的出口關稅為31%,玉米和小麥出口關稅為12%。
4月26日洲際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貨大幅上漲至紀錄高位的每噸900加元,因市場擔心即期供應緊俏且豆油價格上漲也帶來支撐。
但新作合約漲勢相對滯后,因市場人士預計加拿大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料顯示該國油菜籽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加拿大統計局定于4月27日發布首份種植意向報告。交易商平均預期油菜籽種植面積為2,260萬英畝,高于2020年的2,080萬英畝。但農藝因素以及來自其他作物品種的競爭可能會限制種植面積的增幅。
來源:文華財經,央視財經,中華糧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