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節朱昌路邊的一塊菜地里面發現了一群野生菌,經咨詢,得知其名字為“晶粒小鬼傘”。
關于他的系統介紹比較少,有文獻說:春至秋季于闊葉林中、楊、柳樹干基部地上或倒木附近地上叢生。幼嫩時可食,最好不要與酒同吃,以免發生中毒。
也有文獻說:該物種在呂梁山各區域及周邊城鎮均有分布,多見于楊樹、柳樹樁旁地上。有文獻記載該物種有毒,但多數文獻記載可食。
我們來看一看鬼傘科真菌的特點。
鬼傘科野生真菌廣泛生長在林區中,還常常生長在田野、路旁、村莊、糞堆等地方,產量較大,是與人們接觸較多的真菌類群。
鬼傘科有些種類是山珍美味,是綠色、營養、保健的優良食用真菌;
有些種類是藥用真菌,具藥用、抗癌功能;
也有一些種類是毒菌或食用方法不當引起中毒。
春至秋季在林中、田野、路邊、村莊、公園等處地下有腐木的地方叢生,尤其楊、柳樹干旁地上,往往形成一大堆,多達數十枚。
可食用,但也有人食后中毒,尤其與酒同食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精神不安、心跳加快、耳鳴、發冷、四肢麻木、臉色蒼白等。最初常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反應。
可藥用,助消化、祛痰、解毒、消腫,子實體煮熟后烘干,研成細末和醋成糊狀熬用,治無名腫毒和其他瘡疽。
子實體較小。常于草堆、牛馬糞、肥沃草地上散生或群生。可食用,但不能與酒同食,否則會中毒。
子實體較大。春至秋季的多雨時節于田野、林緣、道旁、公園、茅屋頂上生長。一般可食用,但與酒或啤酒同吃易中毒。
含石碳酸等胃腸道刺激物。可人工栽培,此菌因成熟快,易出現菌褶液化,要掌握采摘時間。
子實體較小,夏秋季節于闊葉樹根部沙土地上叢生。幼嫩時可以食用。不能與酒同吃,以免發生中毒。
子實體小。春至秋季于闊葉林中、楊、柳樹干基部地上或倒木附近地上叢生。
幼嫩時可食,最好不要與酒同吃,以免發生中毒。
子實體中等。夏秋季節于林地、草地上單生到群生。初期肉嫩時可吃,味道鮮美,但與酒同吃往往會引起輕度中毒。
子實體小。春至秋季于樹干、樹樁、倒腐木上成群叢生,特別是榆樹、成堆的板材上。
可食用,但必須在幼嫩期采食。
子實體較小。春秋季于糞堆上散生至群生。幼嫩時可食用,成熟后菌蓋自溶成墨汁狀。
可藥用,益腸胃,化痰理氣、解毒、消腫、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和治療痔瘡。
子實體小。春至秋季于馬糞上或肥沃土地上單生或群生。有毒,誤食后產生精神錯亂,跳舞、唱歌、大笑及幻覺反應。
子實體小。夏秋季節于馬糞上或草地上單生、群生。有毒,中毒后頭痛、頭暈、嗜睡、無力及喉頭麻木,有時發生腳麻木等癥狀。
子實體小。夏秋季節于林緣草地、苗圃地旁單生或群生。有毒。誤食后,一般精神失常,好笑好舞等癥狀。
中等嚴重者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瞳孔放大等癥狀。
子實體小。春至秋季于堆肥上、牛馬糞上及肥沃土地上單生、群生。有毒,中毒后一般無胃腸道反應。
發病較快,主要表現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生幻視,有的昏睡或講話困難。所含毒素為光蓋傘辛等。
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稱此菌作舞菌或笑菌。生長在糞上又名糞菌。北方通稱“狗尿苔”。
子實體較小。夏秋季節于林中、林緣、路旁腐朽木周圍及草地上大量群生,或近叢生。
可食用,以新鮮時食用為宜,雖然菌肉薄,但野生產量大,便于采集,不少地區村民喜歡用做湯菜,味道很好。
從文獻介紹看,鬼傘科的真菌蠻有特點和研究價值,但目前只遇到晶粒鬼傘,其他的后面遇到再逐一介紹。
野生菌形態相似,同屬真菌功效毒性差異較大,不要輕易嘗試哦,容易中毒。
晶粒鬼傘圖片: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撫順林區鬼傘資源調查 李剛 撫順礦業集團林業處 遼寧撫順 1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