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蛋更營養,更安全嗎?
細心的消費者可以發現,在超市和農貿市場,除了普通的鮮雞蛋以外,還有土雞蛋、柴雞蛋、笨雞蛋、草雞蛋、山雞蛋、農家蛋、初生蛋、生態蛋、無公害雞蛋、綠色雞蛋、有機雞蛋,以及高碘、高鋅蛋等十幾種,價格差別也不小。普通的雞蛋目前市場價在每千克7元左右,笨雞蛋每千克16.8元,禮盒裝的36枚笨雞蛋賣到39元。據超市蛋品銷售專柜的工作人員介紹,現代人在吃的方面更注重健康、自然,越是來自農家、山區里的雞蛋,就越是受歡迎。這類雞蛋雖說名字不一樣,但都突出了一個“土”字,很迎合人們的消費心理,所以購買的人很多。
可以從一下幾方面鑒別真假土雞蛋:1.
外觀:土雞蛋個稍小、色淺,較新鮮的蛋外殼有一層薄薄的白膜;蛋殼堅韌厚實,含鈣量高;洋雞蛋殼脆薄,蛋殼顏色較深;2.口感:真正的土雞蛋比洋雞蛋口感香鮮、質嫩、無腥味;3.
蛋黃:土雞蛋雖然個頭小,但是蛋黃并不比洋雞蛋小;洋雞蛋個頭大,蛋清多(即水分多),煎雞蛋時就看出來了,一下油鍋哧哧拉拉直響。此外,土雞蛋蛋清清澈黏稠,略帶青黃;蛋黃色澤金黃,浮在蛋清之上,不沉底,一根牙簽插在蛋黃中間可以直立起來。把熟的土雞蛋剝殼放在手中揉捏,即使被捏得扁扁的,蛋白也不會開裂,還是一只完整的雞蛋。
雞蛋
超市里買雞蛋時,大家很在乎蛋皮的顏色,專門選購紅皮蛋。甚至有人親自去鄉下采購紅雞蛋或者是土雞蛋,認為兩者都比白皮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下面讓我們看一組不同顏色雞蛋的營養素數據。
白皮雞蛋、紅皮雞蛋和土雞蛋營養素含量比較見下表(以每100g可食部計)
白皮與紅皮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均為12%左右;脂肪含量紅皮的略高,為11.1%;白皮的略低,為9.0%;碳水化合物白皮和紅皮差別不明顯,土雞蛋略高;維生素A含量白皮的較高,維生素E紅皮的較高,土雞蛋的膽固醇含量較其他兩種略高。其他營養素含量比較,三者相差不明顯。
“土雞蛋”比“洋雞蛋”營養價值高嗎?
首先應確定我們是否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土雞蛋”。土雞應是完全放養,環境沒有污染,沒有專門的飼料,主要以吃蟲子、野草或蔬菜等為食物。土雞在自我找食的過程中,營養不均衡,但因為綠葉蔬菜吃得多,蛋黃中的類胡蘿卜素含量高,因此蛋黃的顏色更深一些。土雞蛋的特點:大多個頭比較小,殼較厚,蛋黃較大。
洋雞蛋,養雞場產的雞蛋,經過選種,圈養,所吃的飼料是經過配比的,飼料的營養素含量比較均衡,所產的雞蛋個頭比較大,但蛋黃沒有土雞蛋大。
從營養素含量進行比較,“土雞蛋”的脂肪、膽固醇含量較“洋雞蛋”高,養雞場所產的“洋雞蛋”中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可能與其飼料中添加了一定的膳食纖維有關。而礦物質鈣、鐵、鋅、銅、錳的含量“土雞蛋”與“洋雞蛋”相似。
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稱為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有些雞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代謝可產生卵殼卟啉,因而蛋殼可呈現白色,顏色完全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因此,在選購雞蛋時,無須注重蛋皮的顏色。
雞蛋可采用煮、炒、煎、蒸等方法。蛋類在加工過程中營養素損失不多,但是加工方法不當,可影響消化吸收和利用。
煮蛋一般在水燒開后小火繼續煮5-6分鐘即可,時間過長會使蛋白質過分凝固,影響消化吸收。
煎蛋時火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使雞蛋變硬變韌,既影響口感又影響消化。
Tips
不吃生雞蛋,不喝生蛋清,不棄蛋黃。生雞蛋的蛋白質或膠狀,人體不易消化吸收;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物質,前者影響生物素的吸收,后者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妨礙蛋白質的消化;蛋黃是雞蛋營養素種類和含量集中的部位,棄之浪費。
參考文獻: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9)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