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濟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發掘的一處位于濟南市萊蕪區口鎮街道的古代墓地順利完工,并通過專家驗收。
△考古發掘現場
△考古人員展示星象圖紋磚
該發掘工地是為了配合萊蕪區嬴城土地出讓項目而進行的,發掘時間自2021年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歷時2個多月。發掘期間,秋雨連綿,給發掘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考古工地積水嚴重,場地內泥濘不堪、難以進入,工作進展緩慢。考古隊員們放棄中秋、國慶假期,堅守工地一線,同惡劣天氣賽跑,縮短休息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加緊工作,加快土地出讓及項目落地進度。
△金元時期墓葬
△出土的文物
此次發掘因墓葬較為分散,共布設5個發掘區,清理墓葬29座,出土完整及可復原器物90余件(套),主要器形有陶壺、陶罐、瓷罐、瓷碗、瓷碟、銅錢等,另有少量陶匜、瓷缸、瓷瓶、瓷高足杯、銅鏡、煙嘴、銅簪等。本次所發掘墓葬中除3座無隨葬品及其他可資斷代的典型特征外,其余按時代可劃分為漢末魏晉、金元時期、清代。
△龍紋磚
△各式紋樣墓磚
本次發掘較為重要的發現,是出土了漢末魏晉時期10余種不同紋樣的花紋磚、畫像磚以及6座金元時期石室疊澀穹窿頂墓葬。漢末魏晉時期墓葬出土的墓磚紋樣可見太陽紋、菱形紋、卷云紋、博局紋等,畫像磚有車馬出行圖、樓閣人物、星象圖等,但破壞嚴重,有的僅依稀可辨。以博局紋磚鋪設地面,為濟南地區第一次發現。車馬出行畫像磚如此密集出現,在山東地區較為少見。星象圖磚包括北斗七星以及玉兔、金蟾組成的月亮圖像,說明這一時期人們對于月宮的故事傳說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墓磚紋樣如此繁多,為同時期山東地區少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出土的銅鏡
金元時期石室疊澀穹窿頂墓由墓道、封門及墓室組成,除頂部及封門處有少量青磚外,墓室由白色石塊疊澀砌筑而成,墓葬排列有序,疑為一處家族墓地。建造墓室的石材可能取自附近的山地和河道,說明墓主人家境尚可,能動用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其墓葬形制在濟南地區少見,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博局紋墓磚
△車馬出行畫像磚
嬴城土地出讓項目的發掘是萊蕪區第一次正規系統的發掘工作,也是濟南市考古研究院在萊蕪地區的第一次發掘工作,整個墓地一次性發現的花紋磚數量之多在濟南地區尚屬首次,第一次發現在一座墓葬中用多種花紋磚進行砌筑,也是濟南市考古發掘一次性出土用花紋磚砌筑的墓葬數量最多的一次,揭示了萊蕪地區各個時期不同于其他地區葬制葬俗的歷史風貌,豐富了濟南地區東漢至清代的墓葬資料,為各時期葬制葬俗以及社會、歷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撰稿:曹帥)
轉載自 濟南考古
原標題:濟南萊蕪區首次考古發掘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