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營養上存在誤區,動物蛋白和脂肪攝入過多,植物纖維攝入少了,結果是營養過剩,導致了腸道菌群失衡,腸道蠕動緩慢,免疫功能下降,給健康帶來隱患。再加上年齡增長,環境因素的影響,50歲時免疫力相當于30歲時的50%,70歲時免疫力相當于20歲的20%。免疫力降低,得癌癥的概率越來越高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何平衡人體的免疫系統來預防和對抗癌癥一直是人類探索的最重要課題。
神奇的腸道--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在人體消化系統中,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聚集著70%的淋巴細胞!也正因為如此,腸道成了無數菌群混雜的棲息地。在這里他們爭池略地,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新生動物出生時腸道是無菌的, 出生后消化道菌群逐漸建立。消化道菌群的建立受母體腸道微生物組成、接觸環境和食用食物組成的影響, 通??煞譃槿?固有菌、外來菌和病原菌。
固有菌和腸黏膜在腸道內共同構成一道保護屏障, 阻止細菌、病毒和食物抗原入侵。固有菌可以促進腸黏膜內免疫器官的發育成熟。
外來菌和病原菌在腫瘤發生中的致癌作用、在腫瘤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已經有較多報道,某些病毒、細菌及寄生蟲被確定為某些腫瘤的高危因素。
腸道菌群與癌癥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免疫細胞之間存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相互作用網,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就會引起一系列免疫系統疾病,甚至導致癌癥的發生。其中,類桿菌在腸內的增加具有致癌作用,研究證明大腸癌患者類桿菌、梭菌和梭桿菌等較正常人高。腸道的細菌可以經胰腺導管進入胰腺,胰腺癌的胰腺細菌數量是正常人的1000倍,這些細菌讓胰腺癌的化療藥物吉西他濱失去療效。
健康的結腸上皮細胞覆蓋著兩層粘液層,即粘液內層和粘液外層,粘液外層附著著大量共生菌群,而內層粘液致密,微生物難以滲入, 從而阻止了微生物與宿主結腸上皮細胞的直接接觸。一旦有保護性的粘液層遭到破壞,微生物伺機進入與上皮細胞接觸形成生物膜,引起炎癥性腸病并伴隨組織生物學變化。在癌變的細胞中,微生物會影響結直腸癌患者機體的免疫細胞。例如,具核梭桿菌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參與到 T 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受體中從而阻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毒作用,形成惡性腫瘤。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癌癥治療?
最近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有益于腫瘤治療, 在腫瘤本身或其并發癥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1.細胞免疫治療
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可以有效提高抗腫瘤 CD8+ T細胞回輸的成功率。用抗生素減低宿主腸道菌群,會顯著降低腫瘤抑制作用。給試驗小鼠輸注含微生物配體血漿,可以增強 CD8+ 細胞激活,促進腫 瘤萎縮。
2.環磷酰胺
過繼性輸入脾臟致病性T輔助17細胞細胞可以有效增強環磷酰胺的抗腫瘤效果,提示腸道菌群可以影響抗腫瘤免疫反應。
3.鉑類治療
草酸鉑與順鉑通過形成 DNA 加合物、引起鏈 內交聯,導致 DNA 損傷,激活致凋亡通路,誘導 腫瘤細胞凋亡。而經過處理的無菌小鼠對鉑鹽的治 療反應明顯下降,說明鉑鹽的作用依賴于腸道菌群。
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通過解除身體免疫系統的剎車機制”來發動有效的腫瘤攻擊 - 是癌癥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但免疫療法起作用或失敗的機制尚未明確。
此前,已有大量的不同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能會影響小鼠和人類的抗腫瘤免疫力,兩項著眼于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療藥物的研究,與另一項著眼于腎、尿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在服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究,都發現腸道微生物組成與患者腫瘤是否對這些藥物產生反應有關。
但大家對其中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近日,由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40多名科學家和三所醫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首次描述了腸道微生物影響免疫治療背后存在的具體分子機制,其中生物體內的應激反應“未折疊蛋白反應(UPR,一種維持蛋白質健康的細胞信號通路。)”居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項研究坐實了腸道微生物與免疫治療之間關系。詳情點擊:Nature:太強大!腸道菌群竟能指導免疫系統擊殺癌細胞!
調節腸道菌群,提升免疫的利器--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口腔、食道等處,能夠通過產生有機酸降低腸道pH, 營養競爭、占位、產生細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維持腸道固有菌群, 保持腸道內菌群平衡。從而進一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腸道內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乳桿菌類
(如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等)
(2)雙歧桿菌類
(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3)革蘭氏陽性球菌
(如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
益生菌的功效:
益生菌是如何調節免疫功能的?
益生菌能夠通過產生有機酸降低腸道pH, 營養競爭、占位、產生細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維持腸道固有菌群, 保持腸道內菌群平衡。從而進一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1.益生菌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調節
增強腸道黏膜屏障:
益生菌不僅能刺激腸道內固有菌的生長,而且還能通過多種途徑抑制致病菌的生長、黏附和侵襲,使失調的菌群正?;?從而增強腸道的生物屏障功能。同時益生菌能與有害菌爭搶營養,抑制其生長。
增強免疫細胞活性:
吞噬細胞包括各種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每天攝入少量益生菌能增強巨噬細胞的作用效果及其他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2.益生菌對體液免疫的調節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夠刺激人類分泌sIgA細胞增殖, 從而使得sIgA水平上升。
3.益生菌對細胞免疫的影響
益生菌對機體細胞免疫的影響, 主要包括激活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和NK細胞, 促進白介素( IL)和干擾素( IFN)等細胞因子的產生。
警惕!益生菌萬萬不可隨意補!
既然腸道菌群如此重要,益生菌有這么多益處,是不是大家可以放心服用,越多越好呢?
實際上,益生菌的具體菌株千差萬別,甚至同一款產品的不同批次,菌株組合也無需保持一致。這意味著,人們吃下去的益生菌可能變化很大。而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藥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有些可以協同增強治療效果,有些則會阻礙藥效發揮。
甚至劣質益生菌補充劑還會引起額外的安全問題。比如FDA在2017年度核查了656臺生產各類膳食補充劑的設施,發現超過一半有違規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產品純度、成分等不明確,還出現過其他菌群污染。
許多藥店都買到益生菌制劑,但這并不意味著癌癥患者適合服用?,F在仍然不確定改變微生物群的最佳方式,服用非處方益生菌的方式不對,可能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研究還在進行中,患者切不可胡亂服用益生菌,要聽主治醫生指導。如果大家想了解益生菌的更多信息,可致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咨詢權威的營養專家(400-666-7998)。
此外,臺灣知名的生物制藥公司研發出了專門針對癌癥患者的個人定制益生菌免疫激活劑,可以根據癌癥患者的病情篩選出的特定菌種,食用這些菌種,能夠顯著改善特定疾病的病情。
據報道,49歲的李女士因胃痛數月,食不下咽,嘔吐等癥狀,體重驟降,確診為胃腺癌,因腫瘤從胃竇到胃 食道賁門,再胃小彎處,直接侵犯胰臟頭以及肝十二指 腸韌帶。在胰臟遠端及脾臟的網膜囊也發現腫瘤。無法 手術,因此在十二指腸進行造廔,放置喂食管。
手術造廔后接受化療。聯合個體化益生菌輔助治療,改善免疫力,同時進行癥狀治療,病情得到很大改善。詳情點擊:證據確鑿:腸道菌群助力對抗癌癥,患者可定制激活免疫的益生菌劑!
結語
在癌癥和免疫疾病等領域,調整腸道微生物組來提高療效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但關于益生菌的爭議無疑仍將繼續,年初《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和《柳葉刀》子刊也分別發表社論探討,個體化的益生菌群可能是未來的治療策略。希望越來越多依靠調節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擊敗癌癥的大門被打開,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和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