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名聯鑒賞

清門甲第  舊部湖山

清門甲第傳兒輩

舊部湖山屬寓公

——林則徐賀張青選買宅及子入翰林

寫一副賀聯而要賀兩件事,當然比只賀一件事要復雜一點,往往也要難一點。但是由楹聯高手來寫,就未必難了。林則徐只用了寥寥十四個字,就完成了這副既祝賀張青選在杭州買房置業,又祝賀其子中進士點翰林的對聯。

張青選是廣東順德人,也是讀書人出身,曾經中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舉人,現在他的兒子中了進士,還進了只有名次靠前的進士才有資格進的翰林院,自然是一件光大門楣的喜事。所以林則徐在上聯中祝賀張家已經把清雅的讀書人家的科甲門第傳到了下一代。

下聯則是祝賀張青選本人辭官后在杭州買房定居的。張青選在嘉慶年間曾在浙江做過十幾年知縣、知府之類的地方官,其中嘉慶十五年(1810年)曾擔任杭州府仁和縣知縣。仁和縣和錢塘縣各管轄半個杭州市區,所以林則徐說杭州的湖光山色曾經是張青選的“舊部”,現在又屬于這位“寓公”了。“寓公”原本是指失了爵位或封地而客居他鄉的王公貴族,但后來就泛指客居他鄉的卸任官員了。

此聯切題而要言不煩,用語蘊藉,含而不露,確是大家手筆。

堂構鼎新  箕裘晉步

堂構鼎新添喜色

箕裘晉步煥文光

——賀人喬遷新居

賀人喬遷新居,當然要切“居”。所以,上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寫新居,并突出“喜色”。“堂構”,就是房舍;又雙關,比喻祖先的遺業。語出《尚書·大誥》:“若考作室,既氐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政治也。父以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意思是,父親要建造房屋,并已經確定了房子的蓋法,而兒子卻不肯去筑堂基,怎么蓋房屋呢?這里是借其字面,而突出“鼎新”,即新房已建成。

下聯祝愿主人發揚光大祖上的事業,突出“文光”。“箕裘”,語出《禮記 ·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孔穎達疏:“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陶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為弓之家,使干角撓屈調合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意思是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能繼承父兄的事業。“文光”,指絢爛的文采。

聯語不僅切題,并且含有一定的深意,又喜氣洋溢,當為賀喜的佳作。

臨風玉  入掌珠

繞庭已喜臨風玉

照室還看入掌珠

——賀人有子又生女

已經有了兒子,又生了女兒,就可以此聯致賀。

上聯寫其子。“臨風玉”,是“臨風玉樹”的省稱。唐代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詩:“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宗之,即崔宗之,名成輔,字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歷任左司郎中、侍御史。被貶謫于金陵(今南京),與大詩人李白有詩酒唱和。“玉樹”,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謝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后用來比喻佳子弟。

下聯寫其女。“掌珠”,即掌上珠、掌中珠、掌上明珠。比喻極受疼愛的人。晉代傅玄《短歌行》:“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后多用來指極受父母鐘愛的子女,尤其指女兒。

說男孩,用“繞庭”表現其活潑;說女孩,用“照室”描述其嬌媚,用詞之準確、生動,令人叫絕。“庭”與“室”、“玉”與“珠”的對仗,足見作者匠心。   

東坡竹  茂叔蓮

庭前細雨東坡竹

池上清風茂叔蓮

——賀人喬遷新居

這副賀人喬遷新居的對聯,尤其切合庭院較寬敞,有竹、有水的人家。“細雨”中的翠竹青青欲滴,“清風”中的蓮花搖曳生姿,景致幽雅宜人。

上聯的“東坡竹”,是竹子的一個品種,傳說因蘇軾而得名。清代宋俊《柳亭詩話》卷八說:“富州有東坡竹。相傳大蘇(蘇軾)過此,嘗以題壁余墨灑竹叢間,其新篁枝葉,俱帶墨痕。”下聯的“茂叔”,即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周字茂叔,曾寫有《愛蓮說》一文,贊美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行和氣節。

聯語用典高雅而不俗。對仗上,幾乎可稱無一字不工。

秋風雁塔  春日龍門

秋風雁塔題名早

春日龍門得意新

——賀人科舉中式

這是一副賀人登科(考取中式)的傳統對聯。

上聯“雁塔題名”,是唐代的故事。當時,新科進士在曲江(今陜西西安東南的曲江池)會宴后,常在雁塔題名。唐代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記載說:“慈恩(寺)題名,起自張莒。本于寺中閑游而題同年,人因為故事。”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也說:“神龍以來,杏園(故址在今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代新科進士賜宴的地方)宴,皆于慈恩寺塔下題名,同年中推一善書者紀之。”后用“雁塔題名”稱進士及第。大雁塔,在今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中,是唐高宗為紀念其母而建。

下聯“龍門”,是科舉考試試場的正門。也用來借指科舉考試,中試者為登龍門、躍龍門或跳龍門。宋代洪邁《夷堅志丁·劉改之教授》記載有這樣的故事:“(劉過)淳熙甲午預秋薦,將赴省試。臨歧眷戀不忍行,在道賦《水仙子》一詞……二更后,一美女忽前來,執拍板曰:‘愿唱一曲勸酒。’即歌曰:‘別酒未斟心先醉,忽聽陽關辭故里。揚鞭勒馬到皇都,三題盡,當際會。穩跳龍門三級水,天意令我先送喜。’”

至于“秋風”和“春日”,則分別指秋試和春試。科舉時代,地方(唐宋時為州、府,明清時為省)為選拔人所進行的考試,多于秋季舉行,所以稱“秋試”。唐、宋的禮部試和明、清的京城會試,均在春季舉行,稱“春試”。

聯語切題、切事、切時,一“早”,一“新”,又洋溢著喜慶色彩。“秋風”和“春日”、“雁塔”和“龍門”的對仗,極為工巧。

紅杏頭銜  青藜心事

紅杏頭銜新受敕

青藜心事舊傳經

——端方劉幹臣賞尚書銜

清朝末期,由于朝廷財政匱乏,就想出了種種方法來增加收入。其中就包括官員或者紳士捐一筆錢后可以得到一個不是實際職務的頭銜。這位劉幹臣是湖北的紳士,就通過捐“學堂經費”得到了一個“尚書(部長)”的頭銜。時任湖廣總督的端方為他寫了這副賀聯。

上聯用“紅杏尚書”的典故切劉幹臣新得的尚書頭銜。“紅杏尚書”指北宋的詩人、史學家宋祁。宋祁寫有玉樓春》詞,其中最出名的兩句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據宋人楊湜《古今詞話》記載,一次宋祁去拜會另一位詩人張先,隨從說尚書(宋祁當時是工部尚書)要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張先在里面回應,問是不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從此“紅杏尚書”就出了名了。

由于劉幹臣所捐的錢是“學堂經費”,是對發展教育事業有好處的,所以下聯就從這一點上做文章,用了劉向與“燃藜老人”的典故,來稱贊劉幹臣的為教育事業出力,又切其姓氏。據《三輔黃圖》記載,漢成帝時,著名的學者劉向晚上在天祿閣校書,這時進來了一位“著黃衣﹐植青藜杖”,自稱“太乙之精”的老人,吹燃了杖端給劉向照明,并且授予劉向“《五行洪范》之文”。后世把這位老人的行為看作是對讀書人的幫助。

此聯用典十分貼切,而對仗則已經達到了字字工對的程度,實在難能可貴。

雛鳳清于老鳳聲

石麟美應如麟趾

雛鳳清于老鳳聲

——賀人生子

這是一副通用對聯,用于賀人生子。

上聯“石麟”,即石麒麟,對幼兒的美稱。典出《陳書·徐陵傳》:“時寶志上人者,世稱其有道。陵年數歲,家人攜以候之。寶志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動物,常用來比喻杰出的人才。“麟趾”,典出《詩經·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是稱頌周文王的子孫的詩句。后引申為貴子。振振,繁盛的意思。

下聯是晚唐詩人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里的詩句。韓冬郎,即韓偓,小名冬郎,是晚唐著名詩人。其父韓瞻,字畏之,是李商隱的連襟,又是同年、好友。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隱赴梓州柳仲郢幕府前,韓瞻攜十歲的韓偓為之餞行,小韓偓即席賦詩相送,其中有“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李商隱大為驚奇,當時就在《留贈畏之三首》中稱贊道“郎君下筆驚鸚鵡”。五年后,李返回長安,又見韓氏父子,憶及此事,寫下兩首絕句,其一為:“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這最后一句最為膾炙人口。比喻年輕人詩思清新出眾,一代更勝過一代。

聯中的“麟”字和“鳳”字,以復字重言的形式,突出了賀人生子的主題。引用完整的一句詩入聯,也增添了聯語的韻味。   

青龍玉柱  白虎金梁

左有青龍扶玉柱

右來白虎架金梁

——賀建房上梁

舊時建房,上至官府,下至百姓,從奠基、上梁、落成等各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視的,要舉行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儀式。這就是一副賀上梁的傳統對聯。

“青龍”、“白虎”,分別指天上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西方七宿(奎宿、婁宿、胄宿、昴宿、畢宿、觜宿、參宿)的總稱。《淮南子·兵略訓》:“所謂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中的左、右、前、后,分別指東、西、南、北。“玉柱”和“金梁”,則是對房柱和房梁的美稱。

聯語既切題,對仗又極為工整,幾乎無一字不工。  

玉種合璧  樹栽交柯

玉種藍田征合璧

樹栽碧海喜交柯

——賀人生孿生子

此聯巧用比喻和典故,賀人生孿生子。

上聯以“玉”之“合璧”,既切賀人生子,更暗切“雙”。“藍田”,縣名,在今陜西省渭河平原南緣、秦嶺北麓,渭河的支流灞河上游,以盛產美玉聞名。人們以“藍田生玉”,比喻名門出賢子弟。據《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少知名。”裴松之注引晉代虞溥《江表傳》:“恪少有才名,發藻歧嶷(文才出眾),辯論應機,莫與為對。(孫)權見而奇之,謂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南史·謝莊傳》也有類似的記載:謝莊是東晉名臣謝安的弟弟謝萬的曾孫,七歲就能寫文章,通《論語》。長大后,更是貌美而聰慧。宋文帝見了,大為驚異,說:“藍田生玉,豈虛也哉?”“藍田生玉”,典出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一:“楊公汲水作義漿于坂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云:‘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云:‘汝后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楊)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為狂,因戲云:‘得白璧一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后用作締結良緣的典故。這里,既頌揚主人婚姻幸福,又暗賀主人喜得貴子。

下聯以樹之“交柯”,賀主人子孫眾多。“碧海”,傳說中的海名。《海內十洲記》說:“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瀚,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樹栽碧海”,指珊瑚。由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聚結而成,狀如樹枝,故稱珊瑚樹。人們常用來比喻俊才。“交柯”,兩樹樹枝相互交叉,以喻雙生。

聯語比喻貼切,意境優美。“藍田”與“碧海”、“合璧”與“交柯”的對仗,無不工切。

熊入夢  燕投懷

月照玉階熊入夢

花開綺閣燕投懷

——賀人生子

對聯用典故,可以使內容更豐富,更厚重。這副賀人生子的對聯,就用了兩個典故。

上聯“熊入夢”,古人以為夢中見熊羆是生男孩的征兆,后即以“夢熊”作為生男的頌語。語本《詩經·小雅·斯干》:“吉夢維何?維熊維羆。”“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鄭玄箋:“熊羆在山,陽之祥也,故為生男。”“玉階”,指用玉砌成的或裝飾的臺階,多用為對臺階的美稱。

下聯“燕投懷”,典出五代時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夢玉燕投懷》:唐代張說的母親曾在夢中見一玉燕自東南飛來,投入懷中,因此有孕而生張說,后官至宰相。后來即作為賀人生子的頌語。“綺閣”,指華麗的樓閣,或對樓閣的美稱。

“玉階”和“綺閣”,是對人家室的贊美。用典之貼切,可謂確當不移。對仗上,幾乎字字屬小類工對,堪稱精巧。    

青云足下生

十年黃卷胸中蘊

一旦青云足下生

——賀人科舉中式

這是舊時賀人考取中式(即登科)的一副對聯。

上聯說當年的讀書。“十年”,形容時間長。古代常以“十年書”指長期攻讀所得的學問。明代楊慎的《丹鉛總錄·讀書萬卷》:“宋宣(和)、政(和)間,文人稱翟汝文、葉夢得、汪藻、孫覿四人。孫嘗自評曰:‘吾之視浮溪(汪藻),浮溪之視石林(葉夢得),各少十年書。石林視翟忠惠(汝文)亦然。’識者以為確論。今之學文者,果有十年書乎?”“黃卷”,指書籍。晉代葛洪《抱樸子·疾謬》:“雜碎故事,蓋是窮巷諸生,章句之士,吟詠而向枯簡,匍匐以守黃卷者所宜識。”楊明照校箋:“古人寫書用紙,以黃蘗汁染之防蠹,故稱書為黃卷。”

下聯說今日的考取。“青云”,原指高空的云,也借指高空。用來比喻高官顯爵,以“青云路”比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途徑,所以說“足下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指范雎,化名張祿,為秦相)能自致青云之上。’”

聯語以流水對的形式,表達了對人的賀忱。對仗上,又十分講究,幾乎無一字不工。

真耆宿  舊茂才

  二分月下真耆宿

  六十年前舊茂才

——龔守正賀程贊清重游泮宮

  程贊清字定甫,江蘇揚州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他中秀才六十周年,照例要舉行“重游泮宮”的慶祝活動。時任江蘇學政(大致相當于省教育廳長)的龔守正為他寫了這副賀聯。

上聯用“二分月下”切揚州,并稱贊程贊清是真正當得起“耆宿”之稱的年高德劭之人。“二分月下”出自唐人徐凝的《憶揚州》詩,詩的后兩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極言揚州月色之美,從此“二分明月”就成了揚州的代稱。

  下聯則直奔主題,言明程贊清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中了秀才,今年是應該“重游泮宮”了。東漢時為了避光武帝劉秀的名諱,把秀才改稱茂才,后世雖然不必再避諱,但茂才從此成了秀才的別稱了。

  此聯文字明白如話,但非常切合主題,對仗也相當嚴謹。《楹聯續話》說程贊清“得之甚喜”,看來也是個懂行的。

我家人家  阿姑小姑

  朝夕相依,只說是我家兒,誰知是人家婦

  羹湯學作,未諳爾阿姑性,先遣爾小姑嘗

——宋嶄卿賀女出嫁

  自題嫁女聯和自題娶媳聯一樣,也是不適合如同一般婚聯那樣贊美、祝賀的。此聯所取的角度很有特點,值得一讀。

  上聯細致地寫出了作為女方父母在嫁女之后,喜悅中夾雜著難以言說的爽然若失的感受。一個多年來“朝夕相依”的女兒,一直是把她看做自家人的,突然一下子成了別人家的人了。難免不心里有點空落落的吧?

  下聯則是父母對即將出嫁的女兒的叮囑了。與上聯的純用通俗語言不同,下聯完全是化用唐朝詩人王建的《新嫁娘》詩而成。王建的原詩是:“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兩相比較,聯語幾乎就是詩的另一種寫法。父母對女兒的關愛之情,躍然紙上。

  此聯角度獨特,特別是上聯,可說是道人所未能道,寫得極為細膩感人。

侄后姑先  暮婚晨別

  秦晉迭聯姻,侄后姑先,又見荊庭迎淑女

  中倭猶轉戰,暮婚晨別,莫因柳色怨封侯

——王紹緗賀田子谷、李詠蘭婚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副婚聯,男方田子谷是軍醫,女方李詠蘭是教師。

  上聯從田李兩家先已有過婚姻,即李詠蘭的姑姑是田子谷的嬸嬸這一事實出發,用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的典故,說田李兩家迭次“聯姻”,繼姑姑之后,田家“又”迎娶了李家的“淑女”,這個“又”字與前面的“迭”字相呼應,用得極有章法。春秋時,秦、晉兩國是鄰國,秦穆公先娶晉獻公之女,又兩次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晉懷公和晉文公。“秦晉之好”成了婚姻的代名詞。“荊庭”切田姓,出自《續齊諧記》,說的是田真三兄弟,家有一棵紫荊樹,因兄弟要分家而枯死,不分家而復活的故事。

  下聯從因為戰事緊急,田子谷婚后就要上前線著筆,分別化用了兩首著名唐詩的句子。希望新婚夫婦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犧牲兒女之情。“暮婚晨別”化用了杜甫名詩《新婚別》中描述新婚夫妻因為丈夫要上戰場而匆匆離別的詩句:“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莫因柳色怨封侯”則反用了王昌齡《閨怨》詩的詩意。原詩是“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是描寫少婦因為見到了“陌頭楊柳色”而后悔讓丈夫上前線的。聯中則是希望新娘不要因為見到了“陌頭楊柳色”而后悔讓丈夫上前線。

  此聯寫出了中華兒女不惜為國犧牲的英雄氣概,尤其是下聯最后一句反用詩意,堪稱神來之筆。而在對仗方面,“侄后姑先”與“暮婚晨別”的自對,和“荊庭”與“柳色”的對仗,也相當工穩。 

門第舊金張  倡隨小梁孟

  門第舊金張,喜宰相文孫,剛配狀元嬌女

  倡隨小梁孟,締百年佳偶,恰當十月陽春

                                 ——俞樾賀潘筑巖婚

  清末江蘇吳縣秀才潘筑巖,是乾隆年間狀元,乾隆、嘉慶、道光時的重臣,武英殿大學士(即宰相)潘世恩的孫子,娶本縣嘉慶年間狀元吳廷琛的女兒為妻,于某年的十月初成婚。如果僅僅考慮小潘和小吳兩個年輕人的事,恐怕不大容易寫好。而楹聯家俞樾(曲園)卻巧妙地借助雙方的父母,極為出色地完成了這副婚聯。

  上聯贊揚雙方的門第相當,可喜可賀。“金張”,指西漢時大臣金日磾(音密低)和張安世。金日磾字翁叔,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時歸漢,官至侍中。昭帝即位后,他與霍光、桑弘羊等人共同受遺詔輔政,封秺(音杜)侯。張安世字子孺,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武帝時大臣張湯之子。昭帝時,任右將軍、光祿勛、封富平侯。金、張兩家都是子孫相繼,七世榮顯。后來,常用來作為顯宦或功臣世族的代稱。“文孫”,原指西周文王的孫子,后泛用為對他人之孫的美稱。

  下聯祝福他們夫妻恩愛,百年和好。“倡隨”,即夫倡婦隨;“梁孟”,指東漢梁鴻、孟光夫妻,相敬如賓。“十月陽春”,據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引《初學記》:“冬月之陽,萬物歸之,以其溫暖如春,故謂之小春,亦云小陽春。”舊時農歷十月有“陽月”之稱,故以“小陽春”指十月。

  此聯寫得典雅貼切,優美生動,既切雙方家庭,又切結婚時間;既有贊美,又有祝頌;且喜氣洋溢,確是婚聯佳作。“宰相文孫”與“狀元嬌女”、“百年佳偶”與“十月陽春”,分別為當句自對。由此也可見俞曲園作為大學者的淵深學識和高妙的撰聯手法。

朱源于孔  夫賓其妻

  居室為人之大倫,一脈真傳,朱源于孔

  宜家乃曰有馀慶,百年偕老,夫賓其妻

——金奇中賀朱姓、孔姓婚

  這是一副祝賀朱、孔兩家結親的婚聯,由于兩家的姓都有其特殊性,作者就巧妙地加以利用,寫出了特點。

  上聯引用儒家經典《孟子?萬章上》中記載的孟子的話:“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說男女結婚,是人倫中的大者,朱家正是繼承了這一孔孟之學的一脈真傳。看起來是堂堂正正的議論,其實卻含有調笑的意味,即以后朱家的子孫后代都是由孔家的新娘來傳下去了。“朱源于孔”,本來是說南宋的大儒朱熹的學說是源自孔子的,聯作者巧妙地借用到朱、孔兩家的婚事上來了。

  下聯收起了玩笑語言,正正經經地稱贊新娘是宜室宜家的人,嫁過來之后會給夫家帶來好運,同時祝福新婚夫妻百年偕老,相敬如賓,是常見的婚聯的寫法。“宜家”是《詩經?桃夭》的句子:“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有馀慶”即“積善之家,必有馀慶”,是《易經》里的話。

  此聯巧用兩家的姓做文章,詼諧而不失莊重,極是巧妙。需要說明的是,此聯最早收載于與朱家是至親的清末民初人徐珂的《清稗類鈔》,但是后來《古今聯語匯選》和《對聯話》收載此聯時卻都把作者誤認為是徐珂了。 

同膺鳳誥  共寫鸞書

  秦晉締良緣,正兩姓椿萱,同膺鳳誥

  鐘王傳字法,教一雙兒女,共寫鸞書

——鐘姓、王姓婚聯

  清代時候,有個叫鐘峻的道員,為兒子娶了知府王裕庵的女兒。當時,鐘、王二人都是剛剛提升了職務。有人送了這副婚聯,以示祝賀。

  上聯寫雙方家長。“秦晉”,春秋時候,秦國和晉國世代為婚姻,后即用來指兩姓聯姻。“椿萱”,古代稱父親為“椿庭”,稱母親為“萱堂”,因此以“椿萱”為父母的代稱。“鳳誥”,即誥命,是皇帝賜給臣子爵位或授予官職的詔令。明、清制度:一品至五品官以誥命授予;同時,又給官員的妻子授予封典。

  下聯切雙方姓氏,寫雙方子女。“鐘王”,為三國時魏書法家鐘繇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并稱。這里,又恰巧是男女雙方的姓氏。“鸞書”,是男女定親的婚帖。

  聯語既切其姓,又切其事,對仗又極為工巧,“秦晉”與“鐘王”、“鳳誥”與“鸞書”,無不的當。   

雅謔古賢傳  良緣芳姓合

  雅謔古賢傳,仙客重來桃欲笑

  良緣芳姓合,詩媒初達藕方華

——朱應鎬賀劉耿夫續娶

  朱應鎬,清末浙江紹興人,光緒年間曾在福建做過丞、簿、尉之類的小官(大約相當于現在縣里的副縣級干部)。留心掌故,善聯語,有《楹聯新話》十卷。這是他為外甥劉耿夫續娶王氏而寫的一副婚聯。

上聯切新郎的“劉”姓。北宋史學家劉攽(音班),字貢父,與兄劉敞(字原父)于慶歷年間同時考中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曾協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還著有《東漢刊誤》、《彭城集》等。他與文學家歐陽修關系很好,再婚時,歐陽修曾寫詩調笑,其中有“洞里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的句子。劉郎,又指東漢劉晨。他與阮肇入天臺山采藥,受仙女邀請,留下住了半年。回到家后,已經是東晉了,子孫已歷七代。待再訪天臺山,卻是什么都沒有了。

  下聯切新娘的“王”姓。宋代趙令疇,字德麟,為皇室后人。他曾鰥居多年,偶然看到一位王姓女子寫的一首七絕,其中一句是“白藕作花風已秋”,便娶她做了繼室夫人。人稱“二十八字媒”。聯中的“華”,通“花”。這就是聯中“詩媒”的來歷。

  對聯不但切合雙方姓氏,更是精心選取了兩個再婚的典故,可謂確切不移。

百花生日賀新郎

  絕代藝蘅詞,三島客星歸故國

  傳家愛蓮說,百花生日賀新郎

——賀周某、梁令嫻新婚

  梁令嫻是近代維新派領導人、著名學者梁啟超的長女,家學淵源,為當時有名的才女。民國初年,她從海外歸國,與一位周姓男子結婚,婚期是農歷的二月十二日。這是某人為他們寫的一副賀婚對聯。

  上聯寫女方,贊揚她的文學成就,并敘述其“歸故國”的經歷。《藝蘅詞》,指梁令嫻所著《藝蘅館詞》。“三島”,指英倫三島,英國由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的島嶼組成,常用來作英國的代稱。“客星”,源于神話傳說,古人以為天河與大海相通,每年的農歷八月有浮槎往來。據晉代張華《博物志》卷十:有人曾乘槎至天界,并與牽牛會談。返回后,到蜀地,有個叫嚴君平的人告訴他: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座。那人算了算,正是他到天河的時候。后來用作典故,指客人。

  下聯寫男方,先切其姓、贊其家世,繼而切婚期、婚事。“愛蓮說”,是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散文名篇,這里用來切周姓。“百花生日”,即舊俗花朝節。據《廣群芳譜·天時譜二·二月》引宋代楊萬里《誠齋詩話》:“東京(今開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節,為撲蝶會。”還有以二月初二(《廣群芳譜》說是“洛陽風俗”)、二月十五(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說是“浙間風俗”)為花朝節的。

  聯語切其人,切其事,切其姓,切其時,遣詞雅致。“蘅”與“蓮”、“日”與“星”的對仗,工穩中又見巧思。     

牛女雙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牛女雙星渡河漢

  欲知春幾許?鳳凰比翼下秦臺

——七夕婚聯

  好的對聯,應該切題,如梁章鉅所說:“如鐵鑄般不可移易。”就是說,用在哪里都行的對聯,不是好作品。這副用于七夕的婚聯,就是極為切題的作品。

  上聯化用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洞仙歌》詞句:“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其中的“牛女雙星渡河漢”,既切時間,同時又切男女婚事。

下聯則重點切婚事,祝愿雙方生活和諧,幸福美滿。“秦臺”,即秦樓,春秋時秦穆公為女兒弄玉所建。據漢代劉向的《列仙傳》記載:弄玉喜歡音樂,穆公就把她嫁給了善于吹簫作鳳鳴的蕭史,并為他們建了座鳳樓。小夫妻二人每天在樓上吹簫,招致鳳凰來集。后來,隨鳳凰成仙而去。

  上、下聯以問句開頭,又增加了聯語的情趣。 

李下成蹊  石人刮目

  李下早成蹊,老尚多情呼寶寶

  石人亦刮目,曾無一葉不田田

——賈景德賀李石曾、田寶田婚

  李石曾是河北高陽人,國民黨元老,曾參加辛亥革命,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之一。1958年,年已七十八歲的李石曾與田寶田結婚。此聯就是為賀喜而寫的。

  這是一副嵌名聯,上聯第一句和下聯兩句的句首嵌入了新郎的姓名李石曾;上、下聯最后的四個字則嵌入了新娘的姓名田寶田。上聯的“李下早成蹊”化用了《史記·李將軍列傳》文后司馬遷在“太史公曰”里對李廣的評價,又暗切李姓。司馬遷借用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李廣雖然自己不張揚,但天下人都了解他,敬重他,聯中借以推崇新郎李石曾。上聯的后一句則是對李石曾“老尚多情”的調笑。

  下聯的“石人”出于《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王太后對漢景帝說的話。王太后說現在我還在,那些人就欺侮我的弟弟,我死了后還不是更成了他們砧板上的魚肉了,“且帝寧能為石人邪!”顏師古在注釋《史記》時認為“石人”是“徒有人形耳,不知好惡”的人,就像木頭人一樣。聯語用連“石人”也“刮目”來盛贊新娘田寶田的美麗,與后面的“曾無一葉不田田”相呼應。“田田”本指荷葉繁茂盛密,出于古樂府詩《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此聯巧嵌男女雙方姓名,并以成語、詩句入聯,極見機巧。

老相公重作新郎

  且舍魚取熊,大小姐構通孟子

  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

——沈尹默賀熊希齡再婚

  清末民初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字秉三,光緒年間進士,曾任湖南時務學堂提調,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革職。辛亥革命后,與張謇等人擁護袁世凱,任財政總長、熱河都統。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后,他與梁啟超、張謇等人組閣,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

  熊希齡早年與朱其慧結婚,夫妻感情甚篤,朱病逝后,熊已六十二歲,從此蓄須持杖,潔身自愛,不肯續娶。他六十六歲那年,在上海結識了復旦大學三十三歲的教授毛彥文女士,一見鐘情,當即向她求婚。而當時向毛求婚的,還有一位名士,就是紅學家吳宓。毛女士最終選擇了熊希齡,但要求他剃須去杖。書法家沈尹默寫了這副以切幾方姓氏著稱的婚聯。

  上聯“熊”,自不必說;“魚”在吳語中,恰巧與“吳”發音近似;而“舍魚取熊”,又出自《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下聯“吹毛求疵”,既切毛女士之姓,又指熊希齡所蓄尺余之須。兩用成語,俏皮活潑,又充滿情趣。至于“魚”與“熊”、“毛”與“疵”都是平聲字,當不必拘泥。

  當時,毛彥文的一位同學,恰巧又是熊家的世交,也寫了一副趣聯致賀:

  舊同學成新伯母;

  老年伯作大姐夫。

  巧妙地借助自己和毛彥文、熊希齡的關系,從稱呼的巨大變化入手,準確而無可挑剔,巧趣則令人捧腹。聯語脫胎于清代文學家袁枚的《隨園隨筆》:“宋人詩話,歐公兩娶于薛簡肅,故有‘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句。”

  據《對聯學刊》蕭經堯的考證:熊希齡實際上比毛彥文年長二十七歲,所謂年長一半,只是取其約數。   

日月同明  天地合德

  日月同明,報十二時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慶億萬年富貴康寧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賀光緒帝婚

  清末光緒十六年,光緒皇帝大婚。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通過英駐北京公使華爾生,將一座華貴精美的英國產自鳴鐘送到清政府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賀光緒皇帝大婚的禮物。自鳴鐘的基座上,刻著這副對聯。

  上聯緊扣賀婚的禮品——鐘,以“吉祥如意”作祝福語。“十二時”,既合鐘面的數字,又含中國古代傳統計時法的十二個時辰,恰與“日月同明”相照應。

  下聯以“天地合德”對上聯的“日月同明”,都含有祝賀皇帝、皇后大婚的意思:“日”、“天”為皇帝,“月”、“地”為皇后,直切賀婚的主旨。“億萬年”一語,既與“十二時”相對,又十分恰切地迎合了統治者的愿望。“富貴康寧”,與“吉祥如意”同為雍容華貴之詞,突出了不同于普通百姓的皇家婚事,具有宮廷文字的特色。

  此外,“同明”就是光明的意思,“億萬年”則有統緒長久的意思——暗中點出“光緒”年號,更見匠心。

外國君主以漢語獨具的文學藝術形式對聯賀中國皇帝的大婚,這本身就是一件趣事。不論此聯由誰代筆,都值得一讀。

  據說,因為對聯中的“明”字與明朝的“明”是同一個字,因此犯了清朝統治者的大忌。慈禧太后命人將這貴重的禮物放入庫房,始終也沒有用上。    

前情盡釋  來日方長

  琴瑟重調,前情盡釋都如水

  姻緣再續,來日方長總是春

——復婚用聯

  男女雙方一旦結婚成家,誰不想白頭偕老,相伴一生?但在“鍋碗瓢盆交響曲”中,誰家也難免有不大和諧的音符,所謂“勺把碰鍋沿”。好在普通的家庭里并沒有幾個音樂大師,于是那些不和諧的音符往往都能混過去,所以相對穩定的家庭還是大多數。如果一旦那些不和諧的音符實在混不下去,夫妻雙方又都互不相讓時,離婚就在所難免了,恐怕多數也屬于無奈。

  有的夫妻分手以后,似乎才發現實際上真不該如此,又想起來找后悔藥吃,這“后悔藥”便是復婚。這副對聯就是專門為復婚的男女準備的。

  “琴瑟”本是兩種樂器名,因為《詩經·周南·關雎》一詩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常棣》一詩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的句子,后來就用以比喻夫妻間感情和諧;又專指夫妻、匹配。“前情盡釋”,就是說以往的齟齬、摩擦,就讓它過去吧,不再提了。“來日方長”,則包含著祝愿。

  此聯的“重”字和“再”字,應該是最為出彩的點睛之筆,準確而又到位地點明了復婚之事,直切主旨。

復婚的夫妻似乎大多持低調,但讀了這副對聯,又有何羞赧?仍然是正大光明。

五十有五年  八旬逢八月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斑爛輝彩服

  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壽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元進,八愷登,八音從律,八風縹緲奏丹墀

——彭元瑞題乾隆八十萬壽經壇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作為當時朝中最負盛名的幾個對聯高手之一,彭元瑞自然負有為皇帝撰寫歌功頌德的對聯的任務。彭元瑞果然不負眾望地完成了這個任務,寫出了當時備受贊揚的這一聯。

  上聯說乾隆皇帝已經做了五十五年皇帝,天地佑護,自身又注重修養,因而五福具備,五世同堂(早在1784年乾隆就已經有了玄孫)的子孫們身穿“五彩斑斕”的衣服來向他祝壽。“五數合天,五數合地”出自《周易正義》:“天數五。五,奇也。地數五。五,耦也。”即奇數一三五七九合天,偶數二四六八十合地。“五事”指皇帝“修身”所要做到的“貌恭,言從,視明,聽聰,思睿”,見《朱子語類》。“五福”出自《尚書》:“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下聯說在八月里慶祝皇帝的八十大壽,滿朝的大臣們伴著“縹緲”的音樂,上殿來祝皇上萬壽無疆。“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喻指長壽,出自《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八元”、“八愷”是古代的賢人,出自《左傳》:“高辛氏有才子八人”、“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分別被稱為“八元”和“八愷”。“八音”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樂器,這里泛指各種音樂。“八風”指八方之風,見《呂氏春秋》。

  作為給皇帝祝壽的對聯,此聯的內容不足稱道,但彭元瑞巧妙地利用乾隆帝八十歲,在位五十五年以及生日在八月這幾個特點,上聯連用八個五“字”,下聯連用八個“八”字,并且大量使用頌揚性的典故組織成聯,實在是匠心獨具。     

乾德承天  坤貞配地

  乾德承天,天子萬年造端始

  坤貞配地,地靈八極丕基長

——王堃賀同治帝婚

  清末同治十二年(1874年)九月,十八歲的同治皇帝大婚時,自內廷至九門(宮門),彩棚璀璨,瑞靄繽紛。當時,由內閣奉命撰寫各處楹聯,以烘托氣氛,并紀盛事。時任中書的杭州人王堃寫了幾副,這是乾清門懸掛的楹聯。

  對聯巧妙地嵌入“乾坤”、“天地”,并用頂針手法,歌頌“天子萬年”、“地靈八極”。“乾德”,天德;帝王之德。《周易·說卦》:乾,為天,為君。《周易·系辭上》:乾,為男,指丈夫。“造端”,開始,開端。《禮記·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孔穎達疏:“言君子行道,初始造立端緒,起于匹夫匹婦之所知所行者。”“坤貞”,坤德,坤儀,比喻皇后的功德、儀范。《周易·說卦》:坤為地,為母親。《周易·系辭上》:坤,為女性,指妻子。“八極”,八方極遠之地。“丕基”,宏大的基業。上、下聯應作互文讀,“萬年”與“八極”,分別從縱向、橫向頌揚天子與皇后的恩德。

  太和殿聯:

  太極生兩儀,撰合陰陽,乾天父兮坤地母;

  和親隆九陛,禮成渭洽,后月姊而君日兄。

  用鶴頂格嵌入“太和”二字,切其地。全聯主旨在祝賀、頌揚皇帝大婚。上、下聯后一句用的是當句自對手法。“太極”,是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說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源。“兩儀”,指天地;又指陰陽、男女。《易傳·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月姊”,指傳說中的月中仙子、月宮嫦娥。“日兄”,古代以日比喻帝王,所以帝王的弟、妹稱帝王為“日兄”。

  慈寧宮聯:

  嘉禮慶天家,喜九拜垂簾,合巹率帝王夫婦;

  慈顏開月殿,看萬年寶冊,偕老同大地山河。

  此聯重點寫皇帝的大婚典禮,并祝頌他們“偕老”百年。“嘉禮”,為古代五禮(吉禮、兇禮、年禮、賓禮、嘉禮)之一。后世也專指婚禮。“天家”,指帝王之家。“垂簾”,指女后輔佐幼主臨朝聽政。同治皇帝六歲登基,由其生母慈禧太后和東宮慈安太后聽政。“寶冊”,帝王用于上尊號或冊立、冊封的詔冊。

  這幾副對聯,語言雅致,氣象闊大,用典恰切,雍容華貴,確非百姓婚聯可比。

學慕樂羊  富如桓氏

  學慕樂羊,黃卷青燈勤佐讀

  富如桓氏,挽車提甕著賢聲

——鄭煜卿賀學富新婚

  鄭煜卿,字寅,晚年自號求實齋老人,近代湖南邵東人。清末秀才,拔選寶慶郡優生。天資穎悟,素懷大志,學究經史、古文及詩詞。生平歷任塾師,教人善誘,以名師馳譽,經其培育者,多為當地要人。遺著有《求實齋文集》、《求實齋詩聯集》。這是他為一名叫學富的新郎題寫的賀婚聯。

  聯語以鶴頂格嵌入新郎的名字,確切不移。上聯寫新郎當慕樂羊子勤學進取,新娘應效樂羊子妻勸勉佐讀。“樂羊”指東漢河南人樂羊子,他外出求學,思家而歸,其妻以刀斷布勸其不可半途而廢,后來終于學有所成。下聯寫新娘富足如桓氏者,也不忘助夫勤儉持家。“桓氏”為漢代鮑宣之妻,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君的父親讀書學習,少君的父親欣賞他刻苦好學,就把女兒許配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非常豐厚,鮑宣心里不高興,就對妻子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可是我非常貧窮,不敢和你結婚。”妻子說:“我父親因為你品德高尚、儉樸簡約,所以讓我來侍奉你,既然做了你的妻子,我什么事情都聽你的。”鮑宣笑著說:“你真能這樣,就符合我的心意了。”于是,少君將那些華貴的服裝全都送回娘家,穿上了平民的簡短衣裳,與鮑宣一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她拜完婆母,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為婦之道,受到鄉里人稱贊。

  既寫新郎,又寫新娘,以古人的事跡來激勵新人,將婚聯寫出了新意,格調之高,很是難得。“黃卷青燈”和“挽車提甕”分別為當句自對,堪稱工巧。

古泉下定 淡酒成親

  兩小無猜,一個古泉先下定

  萬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親

——方地山賀女出嫁

  方地山是近代著名文人,名爾謙,揚州人。與其弟爾咸被時人稱為大方、小方。方地山所撰對聯頗多,無論長短,信手拈來,甚為精妙,當時有“聯圣”之譽。

  這是他為女兒出嫁所寫的一副賀聯,聯語全為寫實,淡雅工切。方的女兒慶根嫁的是袁克文之子家嘏,方過去在袁家教克文等詩書,因是師生關系,方在女兒較小時就與袁家定婚。方、袁二人都有收藏古錢幣之好,初定婚時,兩家均無儀式和禮聘,只是相互交換了一枚珍貴古泉(即古錢)作為定禮。

  到了雙方兒女正式舉行婚禮時,已是民國初年,南北分裂,克文之父袁世凱正野心勃勃欲稱帝,確實是個多難多事之秋,困此婚禮只在旅館里悄悄進行,彼此拜堂一通而已。

  此聯平實白描,紀事祝賀,同其嫁女之事一并在文苑聯壇成為一個美妙有趣的故事。

畫眉先問丈人峰

       花縣新膺,擲果好隨仙令舄

       春山如笑,畫眉先問丈人峰

——賀潘恭寅婚

  清代時候,廣東連江縣令潘恭寅娶繼室張氏,有人為他寫了這副對聯。

  上聯切合潘縣令的姓氏和官職。“花縣”和“擲果”,是西晉美男子潘岳的故事。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舉止瀟灑,又極富文才。他在河陽(今河南孟州)當縣令的時候,勤于政事,命縣中遍種桃李,花開滿縣,被傳為美談。在京城洛陽時,每乘車上街,往往有美女手拉手圍著他的車子,還往車上投擲水果,他因此常常滿載而歸。“仙令舄(音細,鞋子)”,是東漢河東人王喬的故事。據說王喬有仙術,在河南葉縣當縣令的時候,每月的初一、十五到京城洛陽。漢明帝見他多次進京都沒有車子,便悄悄令太史守候,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天,他又該來了,只見空中有一對鳧鳥(野鴨)從東南方向飛來。待來到近處,太史命人張開網羅去捕捉,但只得到一只鞋子。

  下聯切合其婚事,又切合張氏,并祝他們夫婦恩愛。“春山”,因為春季山色黛青,所以常用來比喻婦女嬌好的眉毛。“畫眉”,典出《漢書·張敞傳》西漢張敞曾為妻子畫眉。后用來比喻夫妻感情融洽。“先問丈人峰”,正是因為張家男人是畫眉老手。“丈人峰”,山峰名,在山東泰山。丈人,就是岳父;泰山,也指岳父。

用典恰切不移,當是此聯的最大特點。   

花好月圓  良辰美景

  花好月圓有幾何,誰能解析

  良辰美景無三角,豈可微分

——賀數學老師新婚

    這是兩位數學老師結婚時,同事們所贈的賀聯。

上聯的意思是,像這樣花好月圓的日子能有多少,誰能夠解答出來?意在勸其珍惜大好時光。下聯的意思是,在這樣的良辰美景時候,不能移情別戀,搞“三角”關系,更不能搞“微分”。旨在勸夫妻要恩恩愛愛,不能見異思遷。

  此聯最大的特點是,嵌入數學名詞“幾何”、“三角”、“解析”、“微分”等,既切合結婚者的職業,又帶有幽默、詼諧的色彩,的確難得,而且妙用雙關的修辭手法,使句子趣味無窮。

  有關教師新婚的對聯,不少都扣教師所教學科的特點,且妙趣橫生。下面錄幾聯一并欣賞。賀兩位數學教師結婚聯:“解方程,開平方,分解因式;過切點,走直線,穿過圓心。”橫批是:“零比一大。” 賀一位教植物的老師和一位教動物的老師結為伉儷的婚聯云:“常慕連理花并蒂,今效鴛鴦蝶雙飛。” 兩位歷史系老師結婚,且都是再婚。入洞房后,女出上聯求下聯:“夜襲珍珠港,美人受驚。”男巧對道:“兩顆原子彈,日德投降。”橫批是:“二次大戰!”這般諧音秒聯,真令人捧腹。 

向平心愿 郝普家風

  八口累人,今始了向平心愿

  百年期汝,尚無忘郝普家風

——吳可讀賀女出嫁

  吳可讀,號柳堂,清末甘肅皋蘭(今蘭州)人。為人耿介,仗義直言。1850年進士,曾任刑部主事和員外郎。不久離職任蘭山書院主講,后復任吏部郎中、御史。因參與彈劾烏魯木齊提督成祿,被連降三級。光緒時被起用為吏部主事,以“尸諫”而直聲震天下。著有《攜雪堂對聯》。

  當同治帝去世時,兩宮皇太后以同治帝無子,便以淳親王之子、同治帝堂弟載湉入承大統(即光緒帝),以弟繼兄。這樣做,當然有違清廷祖制,但有利于慈禧太后繼續垂簾聽政。吳可讀諫諍不聽,便決心以死相諫,以尸相諫。同治帝下葬惠陵的儀式結束后,官員們相繼返京,隨扈的吳氏卻自己留在薊州,夜宿三義廟,遺下一封奏疏,仰藥自盡。

  這是1874年,吳在小女兒出嫁時所作的賀聯。在不長的一副對聯中,用了兩個典故。向平,名長,字子平,東漢時河南人。《后漢書》說他在子女婚嫁過后,遂不問家事,出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終。郝普,《世說新語》載,晉代王湛擬自娶郝普之女為妻,王湛父開始不同意,后同意其女進門,才知郝女既美麗又賢惠,非常高興,時人也傳為美談。

  上聯是作者自表心意與自慰,意為我家現還有八口人的沉重負擔,現在最小的女兒已出嫁,從此可了卻兒女之累,無牽無掛了。下聯是對女兒的囑咐,希望她已嫁婚,這一輩子永遠不要忘記應像郝普之女一樣賢惠,做個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此聯措詞得體,用典貼切,平實之中透出一股喜慰之情,可見其精妙。                          (景常春)

  當時,吳某還有一副對聯賀女兒出嫁:

  婿如羲之獻之可耳;

  女為周南召南矣乎。

  上聯寫對女婿的期望,說希望女婿能像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或他的兒子王獻之一樣有才華。尤其巧妙的是,這里還暗用了郗鑒選女婿的典故(即著名的“坦腹王郎”),以切合自己嫁女之事。

  下聯則是對女兒的期望。“周南召南”,是《詩經·國風》中的前兩部分,前者含《關雎》等十一篇,后者含《鵲巢》等十四篇,合稱“二南”。其中“周南”的前幾篇,都是寫婚姻,如第一篇《關雎》寫青年男女戀愛,第二篇《葛覃》寫女子回娘家探親,第三篇《卷耳》寫對丈夫的思念,第五篇《螽斯》寫多生子女,第六篇《桃夭》寫新娘子“宜其室家”。“召南”的《鵲巢》寫婚嫁儀式,《草蟲》和《殷其雷》寫少婦對丈夫的懷戀,《摽有梅》寫少女對愛的渴望。

  短短一副八言聯,文言虛詞約占了一半,既切題,更活潑。至于其中的兩個“之”和兩個“南”都是平聲字,應當作特例來看。

  這個吳某,可是當時一位瀟灑的名士,讀此聯也可其風采之一斑。

歡情栩栩  和鳴鏘鏘

  蝴蝶雙飛,歡情栩栩

   鳳凰五世,和鳴鏘鏘

——李承銜賀莊某婚

  這是清末江蘇丹徒人李承銜為一位莊姓青年寫的賀婚聯。

  上聯切莊姓,又含賀婚的意思,用的是莊周夢蝶的典故。《莊子·齊物論》說:“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音渠)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說的是莊子夜里做了一個夢,夢中自己變成了蝴蝶,栩栩如生的蝴蝶,到處飛翔,好不自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了。一會兒醒來,則自己分明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了莊周呢?

  下聯寫婚事,用的是《詩經》和《左傳》的典故。《詩經·大雅·卷阿》:“鳳皇(凰)于飛,翙翙(音匯,鳥飛的聲音)其羽。”《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春秋時候,陳國公子完因內亂出奔齊國,齊國大夫懿仲想把女兒嫁給他。“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音規)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沒有人能和他比大)。’”是說兩家結為婚姻,最為合適,并且后代將要發達。

  這副對聯,用典貼切,語言雅致,對仗工巧。“胡(蝴)蝶”和“鳳(皇)凰”相對,同為連綿詞;“栩栩”和“鏘鏘”相對,都是疊字。李承銜本人評論說:“上聯雖纖(弱),下聯尚足以救之。”其實,一柔,一剛,恰恰是佳作。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有嚴有翼  乃寢乃興

        象服是宜,有嚴有翼

       雞鳴不已,乃寢乃興

                        ——趙曾望代人賀婚

     清朝末年時候,江蘇丹徒某富翁娶兒媳,有龔、張兩位各備禮物致賀,并請名士趙曾望撰寫賀聯。張囑咐:“可作諧趣語。”龔卻說:“應作莊重語。”趙曾望題寫的這副對聯,滿足了他們二位的不同要求。

     這是一副集《詩經》句而成的賀婚聯。

     “象服是宜”,出自《鄘風·君子偕老》,描述衛宣公夫人宣姜身穿鑲著珠玉、繪著山雉羽毛的豪華衣服,十分合適。“有嚴有翼”,出自《小雅·六月》,是說周宣王的大將尹吉甫的部隊威嚴敬慎。——這里是描寫新郎、新娘身穿華貴的新婚禮服,非常端莊。

“雞鳴不已”,出自《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表現女子思念情人那種失望惶惑、喪魂落魄的神態。“乃寢乃興”,出自《小雅·斯干》,意思是上床睡覺和起床。——這里是寫新婚夫妻洞房中的私生活。

這副對聯有兩點值得稱道:一是集句而對仗工整,語意順暢,如“象”與“雞”的上、下聯之對,“嚴”與“翼”、“寢”與“興”的當句自對,都無可挑剔。二是亦莊(上聯)亦諧(下聯),很適應婚姻的喜慶、歡快氣氛。

艷傳梅嶺 閑話蓬山

       蓮炬移歸,艷傳梅嶺

      蘭閨靜對,閑話蓬山

                      ——陳澧賀馮譽驥婚

  清末粵東高要人馮譽驥,字展云,道光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陜西巡撫,被議致仕,僑居揚州卒。馮精通書法,逼真歐陽詢,晚年效李邕,畫仿王翚。當時,嶺南人士都以他為宗師。

  他考中進士做翰林院編修時,回高要完婚。廣東番禺人陳澧為他寫了這副賀婚聯。陳澧字蘭甫,道光年間舉人,先后主講學海堂和菊坡精舍,也曾做過學官。是清末廣東著名學者。

  上聯切馮氏家鄉及其返鄉結婚之事。“蓮炬移歸”,典出《新唐書·令狐綯傳》,令狐綯為翰林承旨時,“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金蓮華炬送還。院吏望見,以為天子來,及綯至,皆驚”。聯中用以切其翰林回家。蓮炬,指蓮花形的蠟燭。“梅嶺”,即大庾嶺,為五嶺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廣東南雄交界處,自古是嶺南、嶺北的交通咽喉,宋代曾經在這里設置梅關。

  下聯則頌其婚事并切其當時的官職。“蘭閨”,原來是漢代后妃的宮室,后泛指女子的居室。“蓬山”,是官署名,秘書省的別稱。東漢置秘書監一官,負責圖籍。南北朝以后始設秘書省。其主官稱秘書監,監以下有少監、丞及秘書郎、校書郎、正字等官,領國史﹑著作二局。唐代改稱蘭臺﹑麟臺。明以后其職務并入翰林院。

  對聯語言雅致,清新可誦。對仗工整而貼切,如“蓮”對“蘭”、“梅”對“蓬”,都是草木名,屬于小類工對;“嶺”與“山”之對,更是妥帖。要言不煩,寓意豐富。   

鳳凰葉吉  花燭聯輝

       佳婦佳兒,鳳凰葉吉

      難兄難弟,花燭聯輝 

                      ——李鴻緒賀兄弟同日婚

     兄弟同日結婚,似乎不多見,但也并非絕無僅有。事情屬于比較新奇,而婚聯也必須切題,方能與之相諧。

     “佳婦佳兒”,出自《資治通鑒·唐高宗永徽六年》,本來是“佳兒佳婦”,指稱心的兒子和兒媳,這里是為了調平仄而顛倒的。“鳳凰葉吉”,用的是《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的典故:齊國大夫懿氏之妻為了嫁女兒而占卜,結果是“吉”,被稱為“鳳皇(凰)于飛,和鳴鏘鏘”。“葉”,讀協,合洽的意思。

  如果說上聯僅僅是泛寫新婚的話,那么下聯則是緊切兄弟同日結婚了。“難兄難弟”,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東漢名士陳寔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陳元方,一個叫陳季方,都是德才兼備的優秀者。有一次,陳元方的兒子長文和陳季方的兒子孝先,各論其父的功德,互不相讓,始終無法決斷。于是,小兄弟倆去問祖父,陳寔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元方卓爾不群,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俊異出眾,他人難為其弟。就是說兄弟倆德才俱佳,難分高下優劣。“花燭聯輝”,則點明了兄弟二人的洞房花燭,相聯相映而生輝。

此聯構思巧妙,既贊美了新人,又表示了對新婚的祝賀。尤其是“難兄難弟”一語,有一石二鳥之效,恰切無比。  

麟應關雎 鯤變鵬摶

  關雎之終,應以麟趾

  鯤魚所變,縱為鵬摶

——吳恭亨賀李遠炳婚

  這是清末民初的對聯大家,《對聯話》的作者吳恭亨寫的婚聯,新郎李遠炳“方卒業小學校”。當時的現代教育才起步,小學畢業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差不多相當于中秀才了。

  《周南》是《詩經》的開篇,《周南》的第一首詩是《關雎》,而最后一首詩是《麟之趾》。《關雎》是說愛情、婚姻的,一開頭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麟之趾》是贊美“公子”、“公姓”、“公族”,即贊美整個家族的,后人也把它解釋為“子孫昌盛”的意思。《毛詩序》說:“《麟之趾》,《關雎》之應也。” 上聯化用了《毛詩序》的文字,祝福成親的“君子”與“淑女”將來子孫昌盛。

  下聯化用了《莊子?逍遙游》的文字,《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又說:“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作者把新郎比喻為從“鯤”化成的“鵬”,從此“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前程遠大,不可限量。

  此聯以《莊子》對《詩經》,用典雅切,頌揚得體,文字典重,對仗工穩,確是佳作。

禮重周官  詩披鄭注

  禮重周官,掌于媒氏

  詩披鄭注,宜其家人

——李承銜賀周姓、鄭姓婚

  李承銜,字云浦,自號支離之叟,人稱矍鑠之翁,清代江蘇丹徒人。有《卮言》、《自怡軒楹聯賸話》。周保澤,字佑之,為安東令。為其子娶婦于鄭氏,特意囑托贈賀聯者,要嵌入“周、鄭”二字。作者之賀聯甚洽,很合主人心意。

  上聯“周官”,書名,即《周禮》一書原名。《尚書·周書》說:“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媒氏”,官名。掌媒合男女之事。《周禮·地官·媒氏》:“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下聯“詩”,指《毛詩》,即《詩經》。因其書為毛公所傳,故稱《毛詩》。“鄭注”,指鄭玄為《毛詩》作注釋。“宜其家人”,出自《詩經·國風·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即“宜家”之義。稱家庭安順,夫婦和睦。

  聯語信手拈來經書名、官名,串組成章,巧用“周官”、“鄭注”之典,妙嵌“周”、“鄭”兩家之姓,緊切娶婦之賀,又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真不愧為妙筆。    

祥兆熊夢  樂譜毛詩

   鳳凰于飛,祥兆熊夢

   琴瑟靜好,樂譜毛詩

——劉輔賀熊希齡、毛彥文婚

  熊希齡字秉三,湖南鳳凰縣人,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熊在20世紀30年代與毛彥文成親時,已經是六十六歲高齡,而毛只有三十三歲。因此當時的很多婚聯都在老夫少妻上做文章,但此聯卻避開了雙方的年齡問題,按照一般婚聯的寫作手法成聯。

  上聯用《詩經》中的文字,祝賀新婚夫婦夫妻恩愛,早生貴子,并且嵌入了新郎的熊姓和籍貫鳳凰縣。“鳳凰于飛”出自《詩經?卷阿》,“于飛”指鳥比翼雙飛,“鳳凰”常用以比喻夫妻,古人常用“鳳凰于飛”作為祝賀婚姻美滿的語言。“祥兆熊夢”是祝賀早生貴子的意思,因為按照古人的說法,夢見熊是生兒子的兆頭。《詩經·斯干》有“吉夢維何?維熊維羆”和“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的句子,就是說的夢見熊羆會生兒子。

  下聯則祝福新婚夫妻婚后生活和諧幸福,同時也嵌入了新娘的毛姓。“琴瑟靜好”出自《詩經·女曰雞鳴》篇:“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琴瑟”也是古人對夫妻的比喻,如《詩經·常棣》就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的句子。“毛詩”原指古代毛亨、毛萇所傳的《詩經》,現在由于其它各種版本的《詩經》已經失傳,“毛詩”已是《詩經》的代稱了。

  此聯以《詩經》的語言為主組織成聯,文字典雅,內容貼切,又嵌入雙方姓氏和男方籍貫,實在是很難得的婚聯佳作。

今夕何夕 君知我知

  子兮子兮,今夕何夕

  如此如此,君知我知

——劉師亮賀金子如婚

  寫婚聯,有時也會和新人開一些玩笑,在語言雅致,把握適度的情況下,是無傷大雅的。此聯就適當地和新人開了一點玩笑。

  上聯是描述新郎新娘洞房相見的。“子兮子兮”和“今夕何夕”是《詩經?綢繆》中的句子,《綢繆》本來就是寫洞房的詩,第一段是:“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聯中只用了“子兮子兮”和“今夕何夕”,故意省略了“見此良人”和“如此良人何”,對新娘是一種含而不露的調笑,而“今夕何夕”還直接點出了這是新婚之夜。

  下聯的玩笑開得還要大一些,說新婚夫婦在洞房之內,夫妻之間的男女之情,魚水之樂,是只有他們二人“君知我知”,不足為外人道的。“君知我知”是稍稍改動了一下的東漢著名清官楊震的話。據《后漢書?楊震傳》記載,楊震赴任路過昌邑,昌邑令王密是他以前舉薦過的,乘夜送了楊震“金十斤”。面對楊震的拒絕,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聯作者把原本義正詞嚴的拒絕送禮的話用到這里來,也是相當別出心裁的。

  此聯以經對史,卻幽默詼諧,格調高雅而不流于粗俗,在技巧方面則大量采用重言疊詞,又嵌入新郎金子如的名字,對得也非常工整,確屬佳聯。  

雙棲鸞鳳  獨占芙蓉

     一夜入吳,雙棲鸞鳳

     御溝題葉,獨占芙蓉

——賀葉楚傖婚

     近代著名報人葉楚傖,字書卓,江蘇吳縣人。蘇州高等學堂畢業,早年參加同盟會。曾與邵力子合辦《民國日報》,任總編輯,還曾任汕頭《中華新報》的主筆。后歷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國民政府聯席會議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工人部代理部長、宣傳部長,江蘇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等。葉楚傖筆名“小鳳”,夫人叫吳蓉。他們當年結婚時,有朋友送了這副賀聯。

聯語巧妙地嵌入新郎、新娘雙方的姓、名,用典又極為恰切。

  “御溝題葉”,就是紅葉題詩的故事,唐、宋筆記小說中多有記載,情節相似但人物不同。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唐玄宗時候,詩人顧況與朋友偶然游覽皇家公園(禁苑),在流水上撿到一片梧桐葉,上面有詩句:“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顧況看了,也在葉子上寫了一首詩:“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然后從上游把葉子放到水中。幾天后,有人在那里的流水上又得一片葉子,便送給顧況看,上面又是一首詩:“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春風取次行。”

     又,唐代范攄《云溪友議》卷十:唐宣宗時候,詩人盧渥到京城應試,偶然經過從皇宮里流出來的一條小水溝旁,見水面的一片紅葉上有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來,宣宗放出一批宮女,許配給百官。已經在京城做官的盧渥就是受益者之一,也分到一人。成親后,夫妻在一次閑談時,竟然發現她就是那個在紅葉上寫詩的宮女。

  還有個這樣的故事:僖宗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于佑在城墻下漫步。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滿地枯萎的落葉,風呼嘯著而去,樹木的枝椏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紋。天色越來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現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里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墨痕未干,字跡姍姍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云端的宮墻,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于佑把詩帶回家里,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里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里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幾天后,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于御溝上游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后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于佑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一晃幾年過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愿為二人牽線結緣。當時于佑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于是答應下來。于佑婚后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于佑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于佑哪里得來的,于佑便如實告之。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來一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寫的。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于是提筆寫下:“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北夢瑣言》里,卻演化成了人鬼相戀的悲劇故事:進士李茵是襄陽人。一次他游御苑,見一片紅葉自御溝中流出,上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李茵將紅葉收貯在書箱里。后來僖宗在藩鎮之亂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竄到南山一個老百姓家。見到一個流落人間的宮女,她說自己是宮中的侍書,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學,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發現了那片紅葉,哀嘆說:“此妾所題也。”于是同行到蜀地去,一路上云芳子詳細講述了宮中的事。到了綿州時,一個宦官認出了她,宦官問:“你怎么跑到這里來了?”逼令她上馬,強行帶走,李茵十分難過,但又無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進來了,她對李茵說:“妾以重金賄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佳人失而復得,李茵欣喜難以言表。于是兩人相伴回了襄陽。幾年后,李茵得了病身體消瘦,有個道士說他面有邪氣。這時云芳子才對他說了實情:“那年綿竹相遇。妾其實已死。感君之深意,故相從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連累君。”說畢置酒與李茵對飲,酒后飄然而去,遂不知所終。

  此外,“入吳”與“獨占”二語,又含調笑的意思,很有趣味。正如梁羽生先生的評論:“亦可當得‘雅謔’二字。”“鸞鳳”與“芙蓉”的對仗,堪稱工巧。 

回文錦 博議書

   新詩巧織回文錦

   妙筆新題博議書

——呂姓、蘇姓婚聯

   這副姓氏婚聯,適用于男方為呂姓、女方為蘇姓的人家。

   上聯說的是十六國時前秦蘇蕙的故事,以切女方姓氏。據《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載:“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另據唐代武則天的《蘇氏織錦回文記》:“初,滔有寵妾趙陽臺……滔置之別所。蘇氏知之,求而獲焉,苦加捶辱,滔深以為憾。陽臺又專形蘇氏之短,詆毀交至,滔益忿焉。蘇氏時年二十一。及滔將鎮襄陽,邀其同往,蘇氏忿之,不與偕行。滔遂攜陽臺之任,斷其音問。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回文,五彩相宣,瑩心耀目,其錦縱橫八寸,題詩二百余首,計八百余言,縱橫反復,皆成章句,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璣圖》。” 北宋才女朱淑真作《璇璣圖記》,也是記述此事。

   “璇璣”的本義指魁星。蘇蕙思夫甚切,經常夜不能寐,或坐或臥,仰觀天象,悟璇璣之理(星象分布原理),以經緯之法(橫豎斜皆能成文),織錦一幅作回文詩,中央留一眼,稱天心。魁星在其中不動,所有文字圍繞其運轉。用限制極嚴的形式,運用只有她丈夫能讀懂的語言,表達了多樣家常生活和夫妻間情愛,技術上很奇巧。竇滔得詩以后,嘆為“絕妙”,送走了能歌善舞的寵妾趙陽臺,迎蘇蕙到襄陽。

   下聯說的是南宋史學家、思想家呂祖謙的故事,以切男方姓氏。呂字伯恭,學者稱東萊先生。乾淳年間,與朱熹、張栻齊名,人稱“東南三賢”。呂祖謙學以關洛為宗,而旁稽載籍,兼總眾說,自成學派,深得一時人士稱贊。著有《左氏東萊博議》、《呂氏家塾讀書記》、《大事記》、《文海》、《古周易》、《書說》、《春秋左氏傳說》、《春秋左氏傳續說》、《呂東萊文集》及與朱熹共輯的《近思錄》。“博議書”,就是指其所著《左氏東萊博議》,并且,據說此書是他在新婚中寫成的,所以常用來作為婚聯的典故。

    女方如蘇蕙一樣心靈手巧,男方如呂祖謙一樣家學淵源,當然是一對極好的夫妻。

雀屏公子 鴻案大家

  雀屏妙選今公子

  鴻案清芬曹大家

——嚴保庸賀侯理庭子婚

  這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對聯高手嚴保庸寫的一副賀婚聯,男方是某地知府侯理庭的兒子,女方姓曹。

  上聯稱贊新郎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婿。“雀屏妙選”是唐高祖李淵的故事。竇毅為女兒求夫,在門屏上畫孔雀,約定“中目者許之”。李淵“兩發各中一目”,遂了這門婚事。“雀屏妙選”從此就成了稱贊選得好女婿的成語了。

  下聯則稱贊新娘子是像古代的孟光和班昭那樣知書達禮的淑女,班昭夫家姓曹,還暗切了新娘的姓。“鴻案”是東漢梁鴻與妻子孟光的典故,孟光“有賢德”,每次吃飯,一定要“對(梁)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鴻案相莊”就成了表示夫妻互敬互愛的成語。“曹大家”即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昭,文才極好,經常入宮當皇后和貴人的教師,自己有著作《女誡》,并替哥哥班固完成了《漢書》的八《表》和《天文志》,因為夫家姓曹而被稱為曹大家(“家”通“姑”)。

  此聯用典極為精當,兼能切姓,而對仗也很工整,尤其是“雀屏”與“鴻案”之對,工巧之極。                              

松雪梅花  神仙眷屬

  得與梅花為眷屬

  本來松雪是神仙

——賀趙叔孺婚

  趙叔孺名時棢,字叔孺,以字行,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是清末和民國時期的著名金石書畫家。他娶的妻子是其父親的知交好友,做過陜西、山西布政使的福建學者林壽圖的女兒。此聯是當時有人祝賀他成親時寫的,可惜作者姓名沒有記載下來。

  上聯用北宋林逋的典故,切女方的林姓,同時祝賀趙叔孺得以與一個如同梅花般美麗純潔的女子成為“眷屬”。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隱士,隱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種梅養鶴,終生不娶,人稱他“梅妻鶴子”。

下聯用元朝書畫大家趙孟頫比新郎趙叔孺,切他的趙姓,稱贊他是如同趙孟頫那樣的神仙般的人物。巧的是趙叔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書畫名家,有“近世趙孟頫”之稱。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著名的書畫大家。

  此聯既切雙方的姓,又分別贊美新郎新娘,而且上下聯末尾的四個字合起來正好是“神仙眷屬”,又是對一對新人的最好的贊美之辭。確是很精彩的婚聯佳作。  

香閨靜好對彈琴

  繡閣團圞同望月

  香閨靜好對彈琴

                    ——紀昀賀牛氏子婚

  清代學者、文學家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今河北獻縣)人。才華超群,能詩擅對,又快捷機敏,善于諧謔。他有個表兄弟叫牛稔文,在天津任知府(市長)。牛家兒子結婚時,紀曉嵐戲撰了這副對聯。對聯首先是賀婚,寫新婚夫妻團圓美滿,在洞房中幸福地享受生活。“繡閣”和“香閨”,都是指年輕女子的居室,特別是大戶人家,一般都裝飾得華麗如繡,這里則指新婚洞房。后蜀歐陽炯《菩薩蠻》詞之四有句:“畫屏繡閣三秋雨,香唇膩臉偎人語。”唐代陶翰《柳陌聽早鶯》詩:“乍使香閨靜,偏傷遠客情。”“望月”和“彈琴”,表現了浪漫和高雅的情調。

  其次,對聯暗含了兩則與“牛”有關的典故,切牛家公子結婚。一個是“吳牛喘月”,一個是“對牛彈琴”。前者出自《太平御覽》卷四引漢代應劭的《風俗通》,說吳地的牛怕熱,苦于太陽,以至于看見月亮都害怕得喘不上氣來。多用來比喻因為疑心而懼怕。后者出自漢代牟融的《理惑論》,說春秋時魯國人公儀明為牛彈“清角之操”,牛連頭都不抬,只顧吃草。比喻對不明事理的人講道理。常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的意思,也用來譏笑人講話不看對象。  

    聯語寓諧于莊,隱喻巧妙,讀之令人忍俊不禁。

  關于此聯的本事,還有一說:有人請紀曉嵐寫婚聯,他信筆擬了這兩句,并未問新郎、新娘的任何情況。后來,請他寫對聯的人對他說:“主人得到對聯,非常高興。”紀問:“主人何姓?”答曰:“姓牛。”紀曉嵐聽了,禁不住拊掌大笑起來。 

柳暗花明  珠聯璧合

  柳暗花明春正半

  珠聯璧合影成雙

——春日婚聯

  這副對聯是為慶賀在春天結婚而作的。

  上聯扣成婚的時間,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柳暗花明”,點明時間是春暖花開之日,“春正半”,點明恰逢仲春之時。“柳暗花明”,描繪的是綠柳成蔭、繁花似錦、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春正半”,也正是到處草長鶯飛、花紅柳綠、春意盎然之時。聯句充滿祥和、喜慶的情味,這樣的描繪,正符合結婚這樣的喜慶色彩。此處“半”字用得極妙,含義悠長。民間在置辦結婚用品時,總是帶“半”,如床的長寬高尺寸中至少要有一個帶“半”,以諧音“伴”,寓意相“伴”到老。

  下聯“珠聯璧合”的意思是眾美畢備,完美無缺,這里用來形容婚姻的幸福美滿。“影成雙”,形容夫妻之間的相互恩愛,琴瑟和諧。

  聯語用詞華美,語意典雅,充滿吉祥如意的喜慶氣氛,表達出對新人的美好祝福。確是一副婚聯中的佳作。

春風妙筆  明月前身

  春風妙筆張京兆

  明月前身許飛瓊

——胡君復賀張姓、許姓婚

  這是清末民初的對聯大家,《古今聯語匯選》的作者胡君復為張、許兩家成親所寫的婚聯。因為除了切姓沒有寫兩家的其他特點,所以有一定的通用性,別的男方姓張、女方姓許的人結婚也是可以用的。

上聯用“張敞畫眉”的典故切新郎的張姓,而且稱贊新郎是非常溫柔體貼的好丈夫。聯中的“春風妙筆”就是指的張敞那支畫眉的筆。

  下聯用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許飛瓊切新娘許姓,并且贊美新娘是天仙下凡一樣的大美人。魏晉南北朝時人所作的《漢武帝內傳》曾記載有西王母“命侍女董雙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的故事。“明月前身”是唐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文字:“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聯中引用是說新娘就像是皎潔的明月托生的一樣純潔可愛。

  此聯用典貼切,雙切男女方的姓,內容很適合婚聯,對仗也相當工整,是一副很不錯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婚聯。                 

郎君藏橘  之子蔭槐

  郎君兒戲紅藏橘

  之子于歸綠蔭槐

——丁立誠賀陸姓、王姓婚

  這是一副用典故切男女雙方姓氏的婚聯。

  據《三國志?陸績傳》記載,陸績六歲時到九江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來招待他。陸績藏了三個在懷里,告別下拜時掉了出來。袁術問道:“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陸績跪著回答說要帶回去給媽媽吃。陸績從此以孝聞名于天下,這個故事后來還成了“二十四孝”之一。上聯用“陸績藏橘”的典故,切新郎的陸姓,還稱贊新郎是個孝子。

  據《邵氏聞見前錄》記載,北宋王祐認為他的二兒子王旦將來一定可以位居三公,于是按照古時“三槐”象征“三公”的說法在自家庭院里種了三棵槐樹,并且說:“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后來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從此王家被稱為三槐王家。下聯用這個典故切新娘的王姓,并且還有預祝新婚夫婦將來子孫興旺發達,位列三公的意思。“之子于歸”是《詩經?桃夭》里的句子,是新娘嫁過來的意思。

  此聯用典恰當,切姓自然,文字簡潔雅致,對仗工穩,確屬佳作。

種玉人懷詠雪才

  畫眉筆帶凌云氣

  種玉人懷詠雪才

   ——傳統婚聯

    這副婚聯,上聯稱頌夫妻恩愛,又贊揚新郎才華橫溢。“畫眉”,典出《漢書·張敞傳》。京兆尹(首都長安的最高行政長官)張敞為官少有威儀,還為妻子畫眉,有人竟將這事報告給了漢宣帝。宣帝問他時,他回答道:“臣聽說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比畫眉更甚的事。”宣帝見他說得有理,又喜愛他的才能,就沒有追究這件事。后用來比喻夫妻感情融洽。“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遠大或文才高超。《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說:“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唐代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詩有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下聯贊美新郎得到如意的、有才華的夫人。“種玉”,典出晉代干寶《搜神記》卷十一:楊伯雍在終南山,常常汲水作義漿供路人飲。三年后,有人來飲水,送給他一斗石子,讓他到“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能生出玉來,還能娶到好媳婦。他把石子種上后數年,果然見石上生出玉來。當時,右北平大姓徐氏有個女兒,才貌雙全,很多人去求婚,徐家都不答應。楊伯雍也去求徐氏女,徐公很是看不起他,就戲說:“拿白璧一雙來,就答應你的求婚。”楊到了他種玉的地方,得白璧五雙,送到徐家,徐公大驚,便將女兒嫁給了他。后來,以“種玉”比喻締結良緣。“詠雪”,就是詠絮。典出晉謝道蘊:“未若柳絮因風起。”后以“詠絮才”稱揚才女。

    聯語用典貼切,文雅而有韻味。   

坦腹豐神 掃眉才調

  坦腹豐神憐逸少

  掃眉才調比靈蕓

——王姓、薛姓婚聯

  這副姓氏婚聯,用于男方為王姓、女方為薛姓的人家。

  上聯說的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鑒向丞相王導求女婿,最后選中了坦腹于東床,隨意瀟灑的王羲之(字逸少)。

  下聯說的是三國時魏文帝曹丕的妃子薛靈蕓。據晉王嘉《拾遺記》所載:“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浙西)常山人也。父名鄴,為鄉亭長,母陳氏,隨鄴舍于亭傍。居生窮賤,至夜,每聚鄰婦夜績,以麻蒿自照。靈蕓年至十五,容貌絕世,鄰中少年夜來竊窺,終不得見……”薛靈蕓不但貌如天仙,而且心靈手巧,所縫制的衣物,新穎美觀,手工精致,自從她入宮后,曹丕所著服飾,都是由她親手剪裁縫制,宮女們也紛紛向她學習縫織和刺繡技巧,還稱她為“針神娘娘”。

  魏文帝對薛靈蕓寵愛有加。為了慰藉她的思鄉之情,下令在后宮中筑起九華臺,以便妻子登臺遠眺,遙思南方的故鄉;又開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進的荷花,荷葉田田,花香四溢,曹丕與薛靈蕓泛舟池中,薛靈蕓仿佛回到了江南故鄉的山水中。為此,曹丕寫下了傳誦不衰的《芙蓉池》詩:“乘輦夜行游,巡遙步西園。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卑枝拂羽蓋,修條摩蒼天。驚風扶輪轂,飛鳥翔我前。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鮮!壽命非松喬,誰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終百年。”

  同時,“掃眉才調”又見《贈薛濤》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同樣切薛姓,切才女。

  男方是大戶人家的才子,女方是遠近聞名的美女,果然是美滿的婚姻。“坦腹”與“掃眉”,簡直是天然的佳偶。

應有來禽帖  新成博議書

奩中應有來禽帖

案上新成博議書

——王國維賀蔣谷孫新婚

  近代藏書家蔣汝藻,字孟萍,號樂庵,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光緒末舉人,官學部總務司郎中。參加過辛亥革命,后任浙軍政府鹽政局長及浙江鐵路公司董事等職,后專心于實業。建藏書樓為“密韻樓”,編《傳書堂書目》,王國維撰有《密韻樓藏書志》二十卷。后來,藏書大部分歸于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張元濟《涵芬樓燼余書錄》中所收校本,多半為蔣氏藏書。蔣汝藻的公子蔣谷孫新婚時,學者王國維送了這副賀聯。

  上聯說,作為藏書家的公子,新婚的妝奩中應該有“來禽帖”吧。此帖又稱《青李帖》、《青李來禽帖》,是東晉王羲之《與蜀郡守朱書帖》的別稱。古代著名法帖。“來禽”為果名,又名林檎,也稱沙果、花紅。因其果味甘甜,果林能招眾禽至,故有來禽、林檎之名。帖文為:“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據《晉書·王羲之傳》載:王羲之晚年優游無事,修植桑果,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種果植樹,是王羲之晚年的一項愛好。《十七帖》被認為是王羲之草書煊赫之跡,居然此帖為楷書。觀其書意,饒有魏晉楷書古樸之意,較傳世的楷書《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均有過之,或許更接近王羲之楷書的本來面目。僅僅二十字,卻是研究王書極為寶貴的資料。

  下聯祝愿新人在新婚中不忘事業。“博議書”,指宋代呂祖謙的《東萊博議》。據說是他在新婚期間寫成,所以常用來作為賀新婚的典故。

  賀人新婚聯,也應該注意切合新人及其家庭的情況,此聯就可作為典范。

夜深觀博議 風靜詠周南

  紅燭夜深觀博議

  綠窗風靜詠周南

——陸蘭生賀祝慶年婚

  寫婚聯,常常會用些與婚姻有關的典故,這副婚聯,也是用兩個與婚姻有關的典故來寫的。

  上聯用“紅燭”點出新婚,說新婚夫妻深夜在洞房一起看新郎的新著作。“博議”即《左氏東萊博議》,傳說是南宋大學者呂祖謙在婚后一個月里寫出來的研究《左傳》的著作。呂祖謙人稱東萊先生,著有《左氏東萊博議》。雖然后世的研究者早已確認該書并非在新婚蜜月期所作,但一直被當作賀新婚的典故使用。

  下聯回到白天,說小兩口在洞房里對著窗外的美麗景色,吟詠《詩經》的《周南》篇。《周南》是《詩經》的第一篇,其第一首詩“關雎”被譽為中國古代愛情詩之祖。前四句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聯中說小兩口詠《周南》,也就是稱贊他們是天生一對的“君子淑女”。

  此聯用典貼切,善于贊頌,而對仗則非常工整,實屬婚聯中的佳作。

昔重生女  今已封侯

  自昔門楣重生女

  于今夫婿已封侯

——賀李國杰婚

  李國杰是清末大臣李鴻章的長孫,在爺爺李鴻章和父親李經述相繼去世之后,才二十歲出頭的李國杰繼承了侯爵,并且在朝廷特別關照下當上了二品銜的副都統,可謂少年得志。李國杰與常熟楊崇伊之女結婚時,有人送了這副賀聯。

  上聯在女方姓楊這一點上做文章,化用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的詩句。《長恨歌》是描述楊玉環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的,在寫到楊玉環得寵之后的情形時,有這樣一段描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說由于楊玉環一人得寵而全家沾光,使得天下做父母的從此“不重生男重生女”了。這里借用過來,既切楊姓,又稱贊新娘嫁了一個好人家。

  下聯則從李國杰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侯爵著筆,反用唐人王昌齡《閨怨》詩意。王昌齡原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是描寫少婦“教夫婿覓封侯”之后又因為思念而后悔的。作者說新郎已經“封侯”了,新娘子嫁過來之后是不會過“悔教夫婿覓封侯”的生活的。

  此聯用典貼切,內容似頌似諷,含而不露,寫得頗有深意。

有水有田  添人添口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潘姓、何姓新婚巧聯

   據清代楹聯大師梁章鉅之子梁恭辰的《楹聯四話》卷六載,潘、何二家聯姻,潘姓為男家,何姓為女家。女家說,我們沒有什么過多的希望,只愿我的女兒到你家后有口飯吃就滿足了。男家說,我家也是沒有什么想法,只愿媳婦進門后能抱上孫子。于是,有一位先生根據兩家的意思,作了以上對聯來表示祝賀。

  上聯是說,有水有田才能種植出米來。如果把句中的“水”、“田”、“米”合起來,便是男方的姓“潘”,且聯句巧妙地回答了女家提出的“有飯吃”的要求;下聯是說,結婚后潘家增添了人口。同樣,把句中的“人”、“口”、“丁”合起來,就是女方的姓“何”,聯句也巧妙地答復了男家“抱孫子”的愿望。這副對聯用析字法,巧妙地將雙方的姓嵌入,且答復了雙方的愿望,幽默詼諧且增添了喜慶氣氛。筆法新穎,甚有趣味,真令人贊嘆不已。

  這副對聯在流傳的過程中,還有以下說法:“潘氏大家,有水有田方有米;何門望族,添人添口便添丁”,“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有米;娶來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相比而言,“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便添丁”,簡潔而含蓄,更耐人品味。     

吹簫弄玉  坦腹王郎

 在昔吹簫傳弄玉

 只今坦腹得王郎

             ——吳汝綸賀王繹如入贅

    吳汝綸,字摯甫,清末安徽桐城人。同治年間進士,在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國立大學校長)任上時,曾赴日本考察學制。是“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這是他為友人王繹如入贅所撰寫的一副賀婚聯。

   上聯用的是蕭史和弄玉的故事,切入贅。據漢代劉向《列仙傳》:春秋時候,有個叫蕭史的男青年,善吹簫,能招致孔雀、白鶴到庭院中來。秦國國君穆公把女兒弄玉嫁給他,他便每天教弄玉學吹簫作鳳凰鳴。后來,鳳凰果然飛集其屋。秦穆公建了鳳臺,讓他們夫妻住在上面。數年后,二人一起乘鳳凰飛天仙去。

   下聯用的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切其王姓及岳父選婿。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載:太傅郗鑒住在京口,派門生帶著自己的信向丞相王導求女婿。王丞相說:“他們弟兄幾個都在東廂房,你到那里任意選吧!”門生回去后,向郗太傅報告說:“王家的幾個公子都很優秀,聽說您要選女婿,表現出很拘謹的樣子。只有一個在東床上躺著,敞開衣服,露出肚皮,就像是沒有事一樣。”郗太傅聽了,大聲叫好:“就是他了!”又詳細一問,原來是逸少(王羲之的字),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聯語用典恰切,要言不煩,確是大手筆。   

北海家聲  東風美意

北海家聲傳李氏

東風美意屬周郎

——周姓、李姓婚聯

這是一副用于女方為李姓、男方為周姓的婚聯。

上聯用的是唐代書法家李邕的故事,以切李姓。他是揚州江都人,據《舊唐書·李邕傳》記載:“邕少知名。長安初,內史李嶠及監察御史張廷珪,并薦邕詞高行直,堪為諫諍之官,由是召拜左拾遺。”“邕早擅才名,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數百首,受納饋遺,亦至鉅萬。時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有文集七十卷。其《張韓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批韋巨源謚議》,文士推重之。”李邕官至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他的字從“二王”入手,能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于體格。”恰道出李邕善學之處。《宣和書譜》說:“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學右將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 其書法獨步一時,當時的書法家李陽冰就譽之為“書中仙手”。魏晉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后,李邕改變用行書,名重一時。后人也多采用行書寫碑。李邕書法的個性特點比較明顯,字體左高右低,筆力遒勁舒展,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他反對機械地摹仿,提倡創新,曾說:“似我者活,學我者死。”其書法對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北宋蘇軾、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點,元代趙孟頫也極力追求他的筆意,從中學到了“風度閑雅”的書法境界。

下聯用的是三國時東吳周瑜的故事,以切周姓。周瑜是吳國將領,杰出的軍事家。據《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世族出身。“瑜長壯有姿貌”,就是很帥氣的美男子。“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于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不久,“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東風”,孫(權)劉(備)聯合擊潰曹操的赤壁之戰中,“借東風火燒戰船”的事。周瑜還“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 ‘曲有誤,周郎顧’。”

女方李家淵源有自,男方更是文武雙全的帥哥,當然是美滿姻緣。“北海”與“東風”的對仗,極工   

太極兩儀  春宵一刻

  太極兩儀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紀昀賀某道士婚

  相傳,當年河間府某道士娶妻,有人即席寫賀聯相贈,出句是“太極兩儀生四象”,但搜索枯腸,苦無對句。紀昀當時為髫齡小子,在旁邊聽到后,徐徐說:“何不對以蘇東坡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此語一出,滿堂叫好。

  “太極兩儀生四象”,出自《易傳·系辭上》第十一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關于“兩儀”,綜合歷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說:一為陰陽,一為天地,一為奇偶,一為剛柔,一為玄黃,一為乾坤,一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四象”的說法更多,如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春宵一刻值千金”,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七絕《春宵》,全詩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描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清麗幽美,景色宜人,陶醉在這良宵美景之中的人,對此良夜春景,更顯得珍貴。

  一切道士,一切新婚,當然值得滿堂叫好了。   

吟謝絮 夢江花

開韻香奩吟謝絮

化妝彩筆夢江花

——江姓、謝姓婚聯

  傳統的婚聯,還有的切男女雙方的姓氏。這就是用于女方為謝姓、男方為江姓的婚聯。

  上聯用的是東晉才女謝道蘊的故事。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說的是東晉大臣謝安在一個大雪天召集家人聚會,和兒女們討論文章之義。當雪下得更大的時候,謝安興致勃勃地和大家吟詠起雪來。侄子謝朗道:“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蘊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大笑。這位侄女,就是謝安大哥謝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書法家王羲之子)的妻子。

  下聯用的是南朝齊梁間文學家江淹的故事。江淹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祖父和父親都在南朝宋任縣令。江淹幼年聰敏,六歲能詩。蕭齊時候,大受重用。梁武帝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有《江文通集》。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傳說江淹少年時,夢中有人授以五色筆,所以文采俊異。后常用“江淹筆”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眾者。

  聯語盛贊謝姓新娘、江姓新郎,一個是才女,一個是才子。“謝絮”和“江花”的對仗,極為工巧。 

陽春有腳  佳偶齊眉

  十月陽春欣有腳

  百年佳偶羨齊眉

——十月婚聯

  這是一副通用型的婚聯,只要是十月結婚的,都可以用得。

  上聯說十月,用了一個“陽春有腳”的典故。據五代人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朝名相宋璟因為“愛民恤物”,無論朝野都稱贊他,說他是“有腳陽春”,意思是宋璟到什么地方,就把春天帶到什么地方。十月本來有“小陽春”之稱,這里用這個典,著重在稱贊舉行婚禮的天氣好,就像春天來了一樣。

  下聯說婚禮,說大家都羨慕新婚夫婦是一對“佳偶”,一定能夠互敬互愛,百年偕老。“齊眉”是關于東漢高士梁鴻和妻子孟光的故事,他們“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一直是古代模范夫妻的典型代表。

  此聯雖然是通用聯,但是緊切十月和婚禮,而對仗則非常工整,尤其是“十月”與“百年”和“有腳”與“齊眉”的對仗,極為工穩。

乾坤定矣  鐘鼓樂之

易曰乾坤定矣

詩云鐘鼓樂之

——傳統婚聯

這是一副古代流行的通用婚聯,上、下聯分別使用了《易經》和《詩經》的句子。

上聯的“乾坤定矣”,出自《易經?系辭上》的第一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中國古代,“乾”代表天,代表男子;“坤”則代表地,代表女子,在《易經》的同一篇里還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文字。聯中引用《易經》的“乾坤定矣”,是說通過婚禮,男女雙方的夫妻關系從此就正式確定下來了。

下聯的“鐘鼓樂之”,出自《詩經?關雎》篇的最后兩句:“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是講愛情和婚姻的。這兩句是說男方在迎娶女方時要使用鐘鼓等樂器。聯中引用《詩經》的“鐘鼓樂之”則是說婚禮要按照《詩經》的要求,敲鑼打鼓地辦得熱熱鬧鬧。

此聯以《詩》對《易》,切合婚聯,而文字在對仗、平仄聲方面都非常符合對聯的要求,可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副婚聯。 

彩筆鸚鵡  焦桐鳳凰

彩筆題鸚鵡

焦桐引鳳凰

——傳統婚聯

    這副傳統婚聯,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切。

  上聯稱頌新人的文才。“彩筆”,用的是南朝文學家江淹的故事。據說江淹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夢中遇到神人,授以五色彩筆,從此文思大進。后用來指辭藻富麗的文筆。“鸚鵡”,用的是東漢禰衡的故事。《后漢書·禰衡傳》載:禰衡少年時有才,氣剛傲物。文學家孔融把他推薦給丞相曹操,他卻以裸衣撾鼓的形式,讓曹丞相在眾人面前下不了臺。于是,又被曹操轉送給了劉表;劉表更不敢用他,便又轉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黃祖的長子黃射當時任章陵太守,與禰衡很投緣。有一次,黃射大會賓客,有人獻上鸚鵡。黃射舉起酒杯,回頭對禰衡說:“請先生寫一篇賦,讓大家高興高興!”禰衡當場“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后用“鸚鵡筆”指高超的文筆。現在武漢長江中的鸚鵡洲,來歷就是禰衡的《鸚鵡賦》。

  下聯切男女成婚。“焦桐”是琴名。據《后漢書·蔡邕傳》記載:“吳人有燒桐以爨者,(蔡)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說的是蔡邕(就是后來那個嫁給北方胡人的才女蔡文姬的爸爸)見有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聽到它發出的聲音,便知道這是好木材,就請求人家從火中抽出來那桐木,加工成了一把琴,果然聲音極美。因為那琴的尾部還留著被燒焦的痕跡,當時的人們便稱為“焦尾琴”。“引鳳凰”,用的是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以琴傳情,與卓文君相愛,終于結為夫妻的故事。家喻戶曉,我就不再饒舌了。

  短短一副五言聯,卻一口氣用了四個典故,尤其是都極為切題,很是難得。“鸚鵡”與“鳳凰”,屬連綿詞相對,工穩而貼切。   

雀屏中目  鴻案齊眉

  雀屏欣中目

  鴻案慶齊眉

——傳統婚聯

  這副傳統婚聯,其特點有三:典雅,貼切,工巧。

  上聯典出《舊唐書·高祖太穆皇后竇氏傳》。南北朝時,北周大臣竇毅的女兒聰穎過人,識見不凡。她媽媽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城長公主。隋文帝楊堅以“受禪”的方式(中國古代這種形式經常出現,其實就是依仗強大的勢力逼迫原來的皇帝下臺)奪取北周政權后,竇氏女“自投床下”,憤憤地說:“只恨我不是男子,不能去救舅舅家的亡國之禍!”竇毅對長公主說:“此女才貌如此,不可輕易許人,要為她找個好丈夫。”他們想出了個奇妙的辦法:在門屏上畫了兩只孔雀,凡是來求婚的小伙子,要站在一定的地方用兩支箭射孔雀,并在暗地里約定,只有射中孔雀眼睛的才可以許婚。前后有幾十個名門望族家的公子,都沒有能射中。李淵來求婚,兩支箭各中一只眼睛,竇毅老夫妻萬分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李淵后來成了唐高祖,竇家女兒自然成了皇后。——于是,“雀屏”就作為選擇女婿、許配婚姻的典故流傳下來了。

  下聯出自《后漢書·逸民傳·梁鴻》。東漢的梁鴻,家庭貧窮,生活窘迫,但有節操。娶了個賢惠的妻子,叫孟光。小兩口在霸陵山中以耕種、紡織為業,閑暇時候,寫寫詩,彈彈琴,倒也悠然自得。漢章帝要征召梁鴻出來做官,其他人或許以為機會終于來了,但梁鴻卻改名換姓,遠走他鄉,先后流落到山東、江蘇、浙江各地,以打工為生。梁鴻給人家舂米,每天回家吃飯的時候,孟光都將盛著飯菜的托盤高高舉起來,和眉毛相齊,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后來,人們就用“鴻案”來表示夫妻相敬如賓;也指男女結為伉儷。

  以上兩個典故,都極為恰切:一個贊揚女孩選中佳婿,一個稱頌婚后夫妻恩愛。“雀”與“鴻”、“目”與“眉”的對仗,工巧至極。

 幾生修得到
  一日不可無

                ——僧懶云賀陳竹士娶繼室王梅卿
  此聯所賀的陳竹士和王梅卿,都不是無名之輩。據清代著名大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陳竹士是蘇州秀才,曾多次與袁枚一起出游,作詩唱和,其原配妻子金纖纖是袁枚的女弟子。王梅卿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也能詩,在父親去世后,被袁枚收為“繼女”。在金纖纖去世后,袁枚“教陳竹士秀才聘為繼室”。此聯是陳、王成婚時詩僧懶云所贈。
  上聯暗切王梅卿的“梅”字。“幾生修得到”,是南宋詩人謝枋得《武夷山中》詩最后一句的前五個字,全詩是:“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所省略的正好是“梅花”二字。下聯暗切陳竹士的“竹”字。此句是化用了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所說的話。據《世說新語》記載,王徽之臨時借住在別人的空房子里,叫家人種竹。有人問他既然是暫住,何必這么麻煩呢?他指著竹說:“何可一日無此君?”下聯所省略的“此君”正是代指竹的。
  除了暗切雙方的名之外,上聯還有說陳竹士能娶到王梅卿,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的意思;下聯還有說王梅卿非常愛戀陳竹士,一天也離不開的意思。短短十個字,竟能有如此豐富的含義,而句子又取自前人成句,實在是太高明了。    

娶妻必宋  占夢維熊

   娶妻必宋

   占夢維熊

——熊姓、宋姓婚聯

    這是一副祝賀熊姓男子與宋姓女子成婚的婚聯。

   上聯“娶妻必宋”,出自《詩經?陳風?衡門》。這一段詩文是:“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說吃魚一定要吃黃河的鯉魚,娶(“取”通“娶”)妻一定要娶宋國子姓的姑娘(宋國國君姓子)。用在這里切合女方姓宋,而一個“必”字又稱贊了宋家姑娘是娶妻的最佳選擇,是十分恰當的祝賀語言。

   下聯“占夢維熊”,出自《詩經?小雅?斯干》。這一段詩文是:“乃寢乃興,乃占我夢。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詩中占夢的“大人”說,夢見了“熊羆”會生兒子,夢見了“虺(音悔)蛇”會生女兒。因此用在這里除了切合男方姓熊之外,還多了一層預祝新婚夫婦早生貴子的意思。

   此聯巧用《詩經》文字寫成,只用了短短八個字,既雙切男女方的姓,又有贊美新娘和預祝早生貴子的含義,對仗、格律也都符合要求,實在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7副極品結婚對聯,金童玉女珠聯璧合,對仗工整喜氣洋洋
名家 | 王翼奇先生聯語賞讀
對聯鑒賞 --輕雪
對聯鑒賞淺談
最離奇的對聯:無情對4
對聯知識講座:怎樣寫賀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冀州市| 新和县| 姜堰市| 民县| 利川市| 铜鼓县| 东乡族自治县| 蓝田县| 安陆市| 靖安县| 鹿泉市| 北海市| 织金县| 普陀区| 嘉善县| 商南县| 封开县| 新晃| 永仁县| 镇平县| 清原| 莱阳市| 马龙县| 灵寿县| 静乐县| 中卫市| 永清县| 武川县| 砀山县| 外汇| 平度市| 宁波市| 宁陕县| 宝鸡市| 察隅县| 卢氏县| 南丹县| 长泰县| 河北区| 清远市|